谬论句子:拓展经典诵读活动 走向金领汉语时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21:25

 

 

拓展经典诵读活动 走向金领汉语时代

 

刘克苏


    摘要:在民族复兴背景下,经典诵读和汉语教学的结合,使我们走向金领汉语时代。经典和经典诵读具有经济性。语言的意义大量存在于语言之外,金领汉语时代不但意味着中华民族复兴的时代,还意味着世界文化和谐的时代。

关键词:经典;经典诵读;金领汉语时代

 

Abstract: In a national revival background, the classic read and Chinese teaching union, lead us toward the Gold Collar Chinese Era. Classic and classic read have economy. The meaning of language amounts in language besides, the Gold Collar Chinese Era not only means that the Era of Chinese National Revival, also means that the Era of World Cultural Harmony.

Keywords: clasic; clasic read; Gold Collar Chinese Era

 

一.金领汉语时代来临

随着经典诵读活动的持续拓展,我们正在走向一个全新的时代。

这个时代将以这样那样的名字来命名,其中一个名字是——金领汉语时代。

为什么称为金领汉语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中,汉语将是一个金字招牌。确切地说,浸透了我们民族精神和精华的汉语,将是这个时代的金字招牌。

我们民族的精神和精华在哪里?在我们民族的经典之中。

我们民族的经典有哪些?有经典人物,经典著作,经典产品,也即英雄人物、经典著作、伟大品牌……其中,经典诵读活动所直接指向的经典著作,只是各类经典的一个代表和简称。有了经典诵读,各类经典人物和经典产品等等,就在其中了,或者带动起来了。

没有经典诵读活动,金领汉语时代是不会来到的。

金领汉语时代是一定要来到的,因为我们有经典诵读活动。

一个崇尚经典的民族,也即一个崇尚英雄、富有英雄气质的民族;一个追求伟大品牌、善于劳动的民族;一个追求高文明高素养的民族。

 

二.经典和经典诵读的经济性

历史总是要发展,事业总是要进步。

以2008年为界,我们有过三十年的探索和辉煌,我们还将走向下一个三十年的辉煌和求索。

过去的三十年,我们的成就主要体现在数量和外延上;未来的三十年,我们的成就将主要体现在质量和内涵上。过去的三十年,我们重点提升了GDP;未来三十年,我们将重点提升绿色GDP,幸福GDP。过去的三十年,我们侧重在学习、模仿、跟进和追赶;未来三十年,我们将侧重于创新、发明、超越和引领。过去的三十年,我们比较善于发现世界,学习世界,拥抱世界,融入世界;未来三十年,我们将比较善于发现自我,学习自我,拥抱自我,融入自我。过去的三十年,我们善于扩大外需;未来三十年,我们还将善于扩大内需。过去的三十年,我们善于外练筋骨皮;未来三十年,我们还将善于内练精气神。过去的三十年,我们创造了全民学外语的时代;未来三十年,我们将走进全球的金领汉语时代。

一个“新东方”是乐于学西方、学外语的,一个“新西方”将是乐于学东方、学汉语的。新东方和新西方的握手,新南方和新北方的合作,一段崭新的世界史就开始书写了。以百亿元计的语言产业,只是这段全新历史的小小起步。一旦经典诵读融入了语言产业,一旦星罗棋布遍于全球的孔子学院、各类书院、各类精舍、各类企业培训和研修机构融入了经典诵读,一旦各类公办民办大中小学和幼儿园乃至胎教学校、老年学校、临终关怀学校融入了经典诵读,这个语言产业,确切地说,这种汉语产业,它的产值是多少,已经不大重要了,它所带动起来的外语产业,将以何种大大超越于过去和当下的规模和品位扩张起来,也是意料之中的。

之所以在意料之中,是因为经典的经济性。按照“二八法则”乃至“一九法则”,十分之二乃至十分之一的经典中,凝聚了十分之八乃至十分之九的知识、力量和价值,而十分之八乃至十分之九的非经典里,只有十分之二乃至十分之一的知识、力量和价值。

之所以在意料之中,还因为经典诵读的经济性。诵读一本经典是容易的,只要懂得发音,是几乎人人都会的。既然人人都可以很容易地学会诵读经典,那么只要稍加发音训练,人人就都可以做经典诵读的教师了,未来世界所需的天量汉语师资问题,就这样解决了。不必担心经典诵读会妨碍了经典的解读和领悟,因为,恰恰是因为熟读了背诵了经典,才极大方便了人们随时随地想起经典、引发思考、深入领悟。也不必担心人们的领悟不到位,因为任何一门知识,都需要我们终生的思考和领悟。我们就在这个过程中,“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1。这个“可以为师”,首先是诵读者本人做了自己的老师。这样,经典诵读首先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从经济学的意义看,这也是一种扩大内需。

于是,之所以在意料之中,还因为我们越是扩大内需,我们的外需就越是旺盛;我们越是深入经典,我们对非经典的学习就越是加速;我们越是了解自家的经典,我们对外国的经典就越是喜欢;我们越是推广汉语,我们对外语的需求就越是迫切。于是,在经典诵读的某个时候,人们会忽然发现,从前那个所谓的“英语热”、“外语热”,简直是“冷言冷语”,今天的“外语热”,才真是“如火如荼”。因为人们发现,中国人是如此地热衷于学习世界各国的一切语言,从前比较单一的外语热,已经变成了争奇斗艳色彩缤纷的“全球一切语言热”了。在一个和谐的世界里,人们切身感受到了全球语言的和谐。

 

三.语言和文化难舍难分

语言和文化是难舍难分的。全球语言的和谐,其中就有全球文化的和谐,或者将带来全球文化的和谐。人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没有外语的世界,人类有热忱创造一个自说自话的世界。那时候,我们会忽然发现一个不言而喻的古老真理:一切人说的都是“人话”——我们人类自己的语言。那时候,我们会稍稍有点惊异:这么简单的道理,为什么从前我们没发现没注意呢?

语言是怎么发生发展的呢?一部《莎士比亚戏剧》,是如何塑造英语世界的呢?一部《旧约》,是如何塑造希伯来语世界的呢?一部《柏拉图对话》,一部《亚里士多德全集》,是如何塑造希腊语世界的呢?一部《古兰经》,是如何塑造阿拉伯语世界的呢?一部《心经》一部《大般若经》,是如何塑造古老印度文明的呢?而一本《老子》乃至半部《论语》,又是如何塑造了古老的中华文明?

不但如此,人们发现,越是经典的东西,就越能突破原产地的局限,走向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人们发现,莎士比亚不但超出他所在的英语国度,塑造了一个英语世界,还参与塑造了汉语世界、俄语世界、德语世界、阿拉伯语世界……参与塑造了人类几乎一切语言的世界。人们不但诵读英语原本的莎士比亚,还诵读汉语的俄语的德语的阿拉伯语的……莎士比亚。不用说,耶稣、穆罕默德、孔孟老庄、释迦牟尼,是如何塑造他们自己的国家和整个的世界了。在他们的话语和文本背后,或者前台,或者左右,总是有着一个伟大的时代。而一个时代之所以称得上伟大,乃是因为有了他们的英雄人物、经典著作和伟大品牌。莎士比亚和文艺复兴,孔孟老庄和春秋战国汉唐雄风,穆罕默德和阿拉伯的统一……就是一个又一个历史的见证。

人们还发现,一种语言超越国界的持续拓展,往往会带来奇妙的意想不到的结果,其中的一个结果就是语言的本地化。比如,在英语通向世界的道路持续拓展之后,英语的本地化就随之而来了。于是,我们不但有英国英语,还可以有美国英语,甚至印度英语,中国英语,日本英语……一开头,作为纯正的英国人,或许不会认可本国字正腔圆的英语之外的其他所谓的“某国英语”为“英语”。但是随着历史的演变,语言也演变了,人们的心情也演变了。从前绝不认可的,现在可能有所认可了;从前不认可的,现在可能认可了;从前有所认可的,现在可能完全认可了。当然,英语世界化的历史还比较短暂。也许再过许多年,情况还会发生一种决定性的变化。那时候,对世界各国来说,称英语是一种外语,那简直是天方夜谭。因为那个时候,外语可能早已消失了。那时候,也许只有一个或者多个关于各种外语的古老故事集,在小学课堂上,在外婆的澎湖湾,讲述着。“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一种语言,总是具有说话人难以驾驭的某种力量。说话人和语言,并不是奴隶主想象的或者希望的“他和他的奴隶”的关系,并不是“唯一者及其所有物”的关系2

没有疑问,上述以英语为例的说法,纯粹是打个比方。英语未来的结果究竟如何,不在这里的话题之内。即便早已有英国本土的英语学家测算和预言了英语时代的衰落,也不是本文想探讨的问题。我们是想说,对于任何一种语言,比如法语,俄语,德语,西班牙语,自然还有汉语,等等,理论上都存在这样的可能性。但是要把可能性变成现实,还需要许多许多的条件。而其中大量大量的条件,有待于我们去创造。在各类创造中,最令人心动的乃是开天辟地的原创精神,横空出世的创业活动。

 

四.原创是魂 沉默是金

这就触及到一切伟大经典的实质了。经典之所以称为经典,除了其经济性外,还在于其原创性。或许我们还可以说,经济的最原创,原创的最经济,伟大的经典必定是伟大的原创。“神龙见首不见尾”,“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3——这一类的名言,真像就是在描述这些伟大经典“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的那种“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创业气势。

汉语金领时代是如何开创如何到来的呢?

仅仅研究语言,研究汉语,看来是不够的。一个伟大的史无前例的民族复兴进程,是当代汉语学家需要研究的;一个前无古人的民族复兴原创工程,是金领汉语人正在参与的。正如许多语用学家所说——语言的意义,常常并且大量地存在于语言的框架之外。

于是,走向金领汉语时代的无数汉语人,在一个伟大的民族复兴原创大潮中,怀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沉默了。

 

 

 

 

 

 

附注: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版,第17页。

2.     [德]麦克斯·施蒂纳著,金海民译:唯一者及其所有物[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9年第1版,第408页。

3.     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G]//中国佛学院,中国佛教协会.释氏十三经.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89年第1版,第8页.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

2.    钱冠连:汉语文化语用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