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今宵原唱歌词:金刚经念诵仪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48:15

金刚经念诵仪轨

 

1.香赞 (合掌)

炉香乍热,法界蒙熏,诸佛海会悉遥闻,随处结祥云,诚意方殷,诸佛现全身

南无香云盖菩萨摩诃萨(三称)

2.净身业真言

唵,修多唎,修多唎,修摩唎,修摩唎,娑婆诃。

ōng,xiū duō lì,xiū duō lì,xiū mó lì,xiū mó lì,suō pó hē

3.净口业真言

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

ōng,xiū lì xiū lì,mó hē xiū lì,xiū xiū lì,sà pó hē

4.净意业真言

唵,嚩日啰怛诃贺斛

ōng,wá rì là dá hē hè hōng

5.安土地真言

南无三满多。母驮喃。唵。度噜度噜。地尾娑婆诃

ná mó sān mān duō 。mú tuó nán。 ōng 。dù lu dù lu  。dì weǐ suō pó hē

6.普供养真言

唵,誐誐曩,三婆嚩,伐日啰斛

ōng,é é nǎng,sān pó wá,fá zǐ là hōng

7.奉请八金刚(合掌)

奉请青除灾金刚;奉请辟毒金刚;奉请黄随求金刚;奉请白净水金刚;

奉请赤声火金刚;奉请定持灾金刚;奉请紫贤金刚;奉请大神金刚。

8.奉请四菩萨(合掌)

奉请金刚眷菩萨;奉请金刚索菩萨;奉请金刚爱菩萨;奉请金刚语菩萨。

9.发愿文(合掌)

稽首三界尊,皈命十方佛,

我今发宏愿,持此金刚经,

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

10.云何梵

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

云何于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

11.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三称)  南无(音ná mó)祇(音qi其)园会上佛菩萨(三称)

12.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13.诵经

《金刚般(音bō波)若(音rě惹)波罗蜜经》

姚秦 三藏法师鸠摩罗什 译

法会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 ( 音 qí 奇 ) 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世尊食时,着衣持钵,入舍卫大城乞食。于其城中次第乞已,还至本处。饭食讫 ( 音 qì 气 ),收衣钵,洗足已,敷座而坐。

善现启请分第二
    时长老须菩提,在大众中,即从座起,偏袒 ( 音 tǎn 坦 )右肩,右膝着地,合掌恭敬,而白佛言:“稀有世尊,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 ( 音 nòu) 多罗三藐(音miǎo 秒) 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言:“善哉,善哉,须菩提,如汝所说,如来善护念诸菩萨,善付嘱诸菩萨。汝今谛 ( 音 dì 帝 )听,当为汝说,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
    “唯然,世尊,愿乐欲闻。”

大乘正宗分第三

   佛告须菩提:“诸菩萨摩诃 ( 音 hē 喝 ) 萨,应如是降伏其心,所有一切众生之类,若卵生、若胎生、若湿生、若化生,若有色、若无色,若有想、若无想,若非有想、非无想,我皆令入无余涅槃(音pán 盘) 而灭度之。如是灭度无量无数无边众生,实无众生得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

妙行无住分第四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色布施,不住声、香、味、触、法布施。须菩提,菩萨应如是布施,不住于相。何以故?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须菩提,于意云何,东方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南西北方、四维上下虚空,可思量不?”

    “不也,世尊。”

    “须菩提,菩萨无住相布施,福德亦复如是,不可思量。须菩提,菩萨但应如所教住。”

如理实见分第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身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身相,即非身相。”
     佛告须菩提:“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正信稀有分第六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得闻如是言说章句,生实信不?” 
    佛告须菩提:“莫作是说。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何以故?是诸众生,无复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无法相,亦无非法相。何以故?是诸众生,若心取相,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何以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以是义故,如来常说,汝等比丘,知我说法如筏喻者,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无得无说分第七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如来有所说法耶?”
     须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说义,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何以故?如来所说法,皆不可取、不可说,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依法出生分第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所得福德,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是福德,即非福德性,是故如来说福德多。”
    “若复有人,于此经中,受持乃至四句偈(音 jì 记)等,为他人说,其福胜彼。何以故?须菩提,一切诸佛,及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皆从此经出。须菩提,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一相无相分第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须陀洹(音 huán 环)能作是念,我得须陀洹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须陀洹名为入流,而无所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是名须陀洹。”
   “须菩提,于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斯陀含名一往来,而实无往来,是名斯陀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那含能作是念,我得阿那含果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阿那含名为不来,而实无不来,是故名阿那含。”
    “须菩提,于意云何?阿罗汉能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不?” 
    须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实无有法名阿罗汉。世尊,若阿罗汉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即为着我、人、众生、寿者。世尊,佛说我得无诤三昧,人中最为第一,是第一离欲阿罗汉。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离欲阿罗汉。’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罗汉道’,世尊则不说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者。以须菩提实无所行,而名须菩提是乐阿兰那行。”

庄严净土分第十
   佛告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燃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
   “不也,世尊,如来在燃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
   “须菩提,于意云何,菩萨庄严佛土不?”
   “不也,世尊。何以故?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
   “是故,须菩提,诸菩萨摩诃萨,应如是生清净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须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须弥山王,于意云何?是身为大不?” 
   须菩提言:“甚大,世尊。何以故?佛说非身,是名大身。”

无为福胜分第十一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
    “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稀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我等云何奉持?” 
    佛告须菩提:“是经名为金刚般(音bō波) 若(音rě惹)波罗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所以者何?须菩提,佛说般若波罗蜜,即非般若波罗蜜,是名般若波罗蜜。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所说法不?”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来无所说。”
    “须菩提,于意云何?三千大千世界所有微尘,是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
    “须菩提,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如来说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不?”
    “不也,世尊,不可以三十二相得见如来。何以故?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若复有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其福甚多。”

离相寂灭分第十四
    尔时,须菩提闻说是经,深解义趣,涕泪悲泣,而白佛言:“稀有世尊。佛说如是甚深经典,我从昔来所得慧眼,未曾得闻如是之经。世尊,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信心清净,即生实相。当知是人,成就第一稀有功德。世尊,是实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来说名实相。世尊,我今得闻如是经典,信解受持不足为难;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稀有。何以故?此人无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是非相。何以故?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 
   佛告须菩提:“如是,如是。若复有人,得闻是经,不惊、不怖、不畏,当知是人,甚为稀有。何以故?须菩提,如来说第一波罗蜜,即非第一波罗蜜,是名第一波罗蜜。须菩提,忍辱波罗蜜,如来说非忍辱波罗蜜,是名忍辱波罗蜜。何以故?须菩提,如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于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何以故?我于往昔节节肢解时,若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应生嗔(音chēn)恨。须菩提,又念过去于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
   “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是故佛说菩萨心,不应住色布施。须菩提,菩萨为利益一切众生故,应如是布施。如来说一切诸相,即是非相;又说一切众生,即非众生。
    “须菩提,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音kuáng)语者、不异语者。须菩提,如来所得法,此法无实无虚。
   “须菩提,若菩萨心住于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即无所见;若菩萨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见种种色。
   “须菩提,当来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于此经受持读诵,即为如来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无量无边功德。”
持经功德分第十五
    “须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初日分以恒河沙等身布施,中日分复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后日分亦以恒河沙等身布施,如是无量百千万亿劫,以身布施。若复有人,闻此经典,信心不逆,其福胜彼。何况书写、受持、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以要言之,是经有不可思议、不可称量、无边功德,如来为发大乘者说,为发最上乘者说。若有人能受持、读诵、广为人说,如来悉知是人、悉见是人,皆得成就不可量、不可称、无有边、不可思议功德。如是人等,即为荷担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何以故?须菩提,若乐小法者,着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则于此经,不能听受、读诵、为人解说。
    “须菩提,在在处处,若有此经,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所应供养,当知此处,即为是塔,皆应恭敬作礼围绕,以诸华香而散其处。”
能净业障分第十六
    “复次,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经,若为人轻贱,是人先世罪业,应堕恶道,以今世人轻贱故,先世罪业即为消灭,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须菩提,我念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于燃灯佛前,得值八百四千万亿那由他诸佛,悉皆供养承事,无空过者。若复有人,于后末世,能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于我所供养诸佛功德,百分不及一,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音pì辟)喻所不能及。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后末世,有受持读诵此经,所得功德,我若具说者,或有人闻,心即狂乱,狐疑不信。须菩提,当知是经义不可思议,果报亦不可思议。”
究竟无我分第十七
    尔时,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 
    佛告须菩提:“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当生如是心,我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何以故?须菩提,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所以者何?须菩提,实无有法,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于燃灯佛所,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
    “不也,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佛于燃灯佛所,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实无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若有法,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燃灯佛即不与我授记:‘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以实无有法,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燃灯佛与我授记,作是言:‘汝于来世,当得作佛,号释迦牟尼。’何以故?如来者,即诸法如义。若有人言,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如来所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于是中无实无虚。是故如来说一切法皆是佛法。须菩提,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须菩提,譬如人身长大。” 
    须菩提言:“世尊,如来说人身长大,即为非大身,是名大身。”
    “须菩提,菩萨亦如是。若作是言:‘我当灭度无量众生。’则不名菩萨。何以故?须菩提,实无有法,名为菩萨。是故佛说,一切法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须菩提,若菩萨作是言:‘我当庄严佛土。’是不名菩萨。何以故?如来说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须菩提,若菩萨通达无我法者,如来说名真是菩萨。”
一体同观分第十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肉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天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慧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法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来有佛眼。”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恒河中所有沙,佛说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来说是沙。”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是诸恒河所有沙数佛世界,如是宁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须菩提:“尔所国土中,所有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说诸心皆为非心,是名为心。所以者何?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法界通化分第十九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
    “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
    “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
    “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
    “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诸相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非说所说分第二十一
    “须菩提,汝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有所说法。莫作是念,何以故?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须菩提,说法者,无法可说,是名说法。” 
    尔时,慧命须菩提白佛言:“世尊,颇有众生,于未来世,闻说是法,生信心不?” 
    佛言:“须菩提,彼非众生,非不众生。何以故?须菩提,众生众生者,如来说非众生,是名众生。”

无法可得分第二十二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为无所得耶?” 
    佛言:“如是,如是,须菩提,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乃至无有少法可得,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净心行善分第二十三
    “复次,须菩提,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所言善法者,如来说即非善法,是名善法。”

福智无比分第二十四
    “须菩提,若三千大千世界中,所有诸须弥山王,如是等七宝聚,有人持用布施。若人以此般若波罗蜜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他人说,于前福德,百分不及一,百千万亿分,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化无所化分第二十五
   “须菩提,于意云何,汝等勿谓如来作是念:‘我当度众生。’须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实无有众生如来度者。若有众生如来度者,如来即有我、人、众生、寿者。须菩提,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须菩提,凡夫者,如来说即非凡夫,是名凡夫。”

法身非相分第二十六
    “须菩提,于意云何,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 
    须菩提言:“如是如是,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佛言:“须菩提,若以三十二相观如来者,转轮圣王即是如来。”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我解佛所说义,不应以三十二相观如来。” 
    尔时,世尊而说偈言: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无断无灭分第二十七
    “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莫作是念:‘如来不以具足相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须菩提,汝若作是念,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说诸法断灭,莫作是念。何以故?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法不说断灭相。”

不受不贪分第二十八
    “须菩提,若菩萨以满恒河沙等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复有人,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此菩萨,胜前菩萨所得功德。何以故?须菩提,以诸菩萨不受福德故。”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云何菩萨不受福德?”
     “须菩提,菩萨所作福德,不应贪着,是故说不受福德。”

威仪寂静分第二十九
    “须菩提,若有人言:‘如来若来、若去,若坐、若卧。’是人不解我所说义。何以故?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

一合相分第三十
    “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以三千大千世界碎为微尘。于意云何,是微尘众,宁为多不?”
    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何以故?若是微尘众实有者,佛即不说是微尘众。所以者何?佛说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世尊,如来所说三千大千世界,即非世界,是名世界。何以故?若世界实有者,即是一合相。如来说一合相,即非一合相,是名一合相。”
    “须菩提,一合相者,即是不可说。但凡夫之人,贪着其事。”

知见不生分第三十一
    “须菩提,若人言:‘佛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须菩提,于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说义不?”
    “不也,世尊,是人不解如来所说义。何以故?世尊说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即非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是名我见、人见、众生见、寿者见。”
    “须菩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于一切法,应如是知、如是见、如是信解,不生法相。须菩提,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应化非真分第三十二
    “须菩提,若有人以满无量阿僧祇世界七宝,持用布施。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者,持于此经,乃至四句偈等,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其福胜彼。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何以故?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佛说是经已,长老须菩提,及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15.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般若无尽藏真言

    那摩把嘎瓦帝,八喇(二合)佳那(二合)八喇密答耶,嗡那答帝答,依礼悉,依礼悉,米礼悉,米礼悉,彼那阳,彼那阳。那摩把嘎瓦帝,八喇(二合)达地阳(二合)八喇(二合)帝,依哩帝,依哩帝,密哩帝,密哩帝,舒哩帝,舒哩帝,乌舒哩乌舒哩,部育耶,部育耶,斯瓦哈。

    16.金刚心真言

    唵,乌伦尼,娑婆诃。

    ōng,wū lún ní,suō pó hē。

    17.补阙真言

    南谟喝啰怛那,哆啰夜耶。佉啰佉啰。俱住俱住。

    nā mó hē là dá nà,duō là yè yē。qié là qié là。jù zhù jù zhù。

    摩啰摩啰。虎啰,吽。贺贺,苏怛拏,吽。泼抹拏,娑婆诃。

    mó là mó là。hǔ là,hōng。hè hè,sū dá ná,hōng。pō mò ná,suō pó hē。

    18.补阙圆满真言

    唵,呼嚧呼嚧,社曳穆契,娑诃。

    ōng,hū lú hū lú,shè yì mù qiè,suō hē。

    19.普回向真言

    唵,娑摩啰,娑摩啰。弭摩曩,萨缚诃。摩诃斫迦罗嚩吽。

    ōng,suō mó là,suō mó là,mǐ mó nǎng,sà pó hē。mó hē zhuó jiā luó wá hōng。

    20.金刚赞

    断疑生信,绝相超宗,顿忘人法解真空,般若味重重。四句融通,福德叹无穷。

    21.南无(音ná mó)祇园会上佛菩萨 (三称)

    22.拔一切业障根本得生净土陀罗尼
    南无 阿弥多婆夜 哆他伽多夜 哆地夜他 阿弥利都婆毗 阿弥利哆 悉耽婆毗 阿弥利哆 毗迦兰帝阿弥利哆毗迦兰多伽弥腻伽伽那枳多迦利娑婆诃

    23.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得生极乐国

附1:增加功德的几个善巧咒语

1)嗔恨心不能摧毁善根之真言:嗡 德热德热匝雅莫肯所哈
“肯”音:有点像“开”,请跟着音频学
(此真言早上念诵七遍,则一日内功德量转变为千万亿倍,如是在《普回向时轮续》及《时轮根本续》中宣说此转变密咒也),这个也是补阕咒,每次念诵完毕后,加念七遍此咒则念诵过程中的过失可以消除,念诵功德可以增长圆满。之后再念回向。

2)加持咒  :嗡桑巴ra桑巴ra,波玛纳萨ra,玛哈臧巴巴吽帕的索哈。(三遍)  
此咒摘于《噶当祖师问道语录》,为度母传与阿底峡尊者,其功德能使念诵增上一千万倍。  
(出于喇荣课诵集,喇荣五明佛学院集体念诵前,一般必先诵此咒。无传承者亦可修诵。)

3)成就所愿咒  念诵回向完毕后,加诵此咒可令善愿成就
成就所愿誓言:以佛所获三身之加持  法性不变真谛之加持  僧众不退意乐之加持  如是回向发愿悉成就  
成就所愿咒: 达雅塔,班赞哲雅阿瓦波达呢耶所哈。

4)经文增长咒:唵 阿增地 作拉牙梭哈

◎常持此咒,所念诵经文将增长百万遍功德

附2:般若无尽藏真言注音

这是增长大智慧的咒语,一般在《金刚经》诵读本经后都附有此真言。

真言原文:

纳 谟 薄  伽 伐 帝,钵 唎 若,波 罗 蜜 多 曳。  怛 侄 他,  唵, 纥 唎, 地 唎,室 唎,

nā mó bó qié fá dì,bō lì rě,bō luó mì duō yì。 dá zhí tuō,ōng,hé lì,dì lì,shìlì,
戍 噜 知, 三 蜜 栗 知, 佛 社 曳, 莎 诃。

shù lǔ zhī,sān mì lì zhī,fó shè yì,suō hē。

发音注解:

纳谟(nā mó):是“南无”的不同音译词。“南无”的不同音译词有很多,例如:南谟、南牟、那谟、那模、娜谟、纳慕、娜母、南忙、纳莫、曩莫、曩谟……,这些音译词,都是音同或音近的词,都可以读作“南无”。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

薄:读作(bó博),不读(báo雹),也不读作(bò簸)。

伽:读音(qié茄)。

若:读古音(rě惹),不读今音(ruò弱),有的书中写做“惹”。

曳:古音读(yì义)。不读今音(yè夜)。

怛(dá答)侄(zhí直)他(tuō拖)。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ōng),汉字无此音,一般注近似音读作(wēng嗡)。

纥:应读为(hé合)。

戍:读音是(shù)。

噜:古读(lǔ鲁)。不读今音(lū)。

佛言:此陀罗尼印,有四种名:一名般若无尽藏,二名般若眼,三名般若根本,四名金刚般若心。
此陀罗尼印,有大功德。若能至心如法受持,随诵一遍,出生一万八千修多罗藏。又彼一一修多罗藏中,各各出生二万五千修多罗藏。又彼一一修多罗中,出生百万修多罗藏。又彼一一修多罗中,出生无量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只修多罗藏,如是乃至展转出生无量无尽修多罗藏。所出经题、名句、义味,各各不同,而不重出。如是念念出生无尽,是故名为无尽藏陀罗尼印。
此陀罗尼印,即是十方三世诸佛宗祖,亦是十方三世诸佛无尽法藏,一切般若波罗蜜母。过、现、未来诸佛菩萨,常所供养,恭敬赞叹。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以至诚心,书写读诵,如说修行。是人所有百千万亿恒河沙劫生死重罪,于须臾顷,悉灭无余。此陀罗尼印所有功德,我若住于百千万亿阿僧只劫,叹犹不尽,何况余人叹之能尽。
若欲修行般若波罗蜜者,一食斋戒,香汤沐浴,着新净衣,入于道场,要当先诵此陀罗尼,并作此印,满百万遍,然后修行余般若法,决定成就,是故名为般若根本。
此陀罗尼印,悉能照了一切般若波罗蜜法,故名般若波罗蜜眼。
此陀罗尼印,悉能摧灭一切障碍,悉能住持一切诸佛菩萨功德,故名金刚般若心也。(《陀罗尼集经》)

摘自《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义》
西康诺那呼图克图法嗣 大持明金刚上师阿黎耶
莲花金刚藏班智达 吴润江居士讲授
金刚乘弟子 顾寂曜  笔录
  「金刚经真言」即是「无尽藏真言」,「般若无尽藏」。念这条咒等於六百几卷般若经一起念;一起念呢,等於入定念金刚经一万遍效力,所以这个是秘咒来的,大概在中土失传久矣。这是由西方学回来的,大众得到这个殊胜因缘是不容易的。因为这个法不讲是美国没有,像中土亦无人识。大众得到这个机会,已经非常殊胜。今日所讲的法,这个中土都无人识,何况在美国呢,连一个法师都找不到。大众好殊胜,大众得到殊胜真言,好好护持。因为佛法在中土,好多东西失传。现在大众发心,将失传的佛法要找回来;实在在这个时候还可以找回来,就看大众肯不肯去学了。
    西康诺那呼图克图法嗣大持明金刚上师阿黎耶
  莲华金刚藏班智达吴润江居士传授

 

  纳莫邦嘎娃地。煎炸巴罗密打野。。纳地。地打。衣哩施。衣哩施。密哩施。密哩施。悲纳烟。悲纳烟。纳莫邦嘎娃地。不罗打木。不罗地。衣咧地。衣咧地。密咧地。密咧地。苏咧地。苏咧地。乌苏咧。乌苏咧。补育医。补育医。梭哈。

 

  此真言功德不可思议,行者若能虔诚持诵一遍,即具足虔诵一字不缺之本经--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九千万卷之功德,故为向不轻传者,今此破例公开,实属罕遇之殊胜机缘,切望行者勿以等闲视之。

 

附3:念诵仪轨的开示(很适合初学者,转过来)

金刚经啓请。

香赞。香赞是非常重要的,在法界中,香跟烟这两样东西是互通的,你在发愿的时候,烧一支香,这支香有通你心性的意思。大家不要对这些小的东西感到无所谓,这些就是最珍贵的东西。佛法要从细处中学。

净口业真言、净三业真言、安土地真言、普供养真言。这四个真言对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关键的。因爲初学者还有很多宿世间的业,你刚开始诵的时候,虽然你漱过口了,但是你还有口业。你说你心很静了,但是还有那个乱的意业。还有你坐这个地方的身是否合适,动作是否合适,这些都是你修学过程中的业力。

奉请八金刚和四菩萨。这八大金刚和四大菩萨都是宿世间发愿护持读诵《金刚经》的。对读诵这部《金刚经》的人来说,这十二位朋友,在诵经之前都要去读诵。因爲在法界中,这个愿力就跟契约一样,大家达成一个约定。只要在你诵持《金刚经》的时候,轻声称颂他们的名号,无论你有没有神通,他都会在你身后站着,来保护你,保护你诵《金刚经》的功德和福报。所以初学的朋友要诚心称颂。

发愿文。在我们修学佛法当中,愿力和智慧是两件宝贝。这个发愿文是非常珍贵的,因爲它非常适合末法时期的众生来修行。你看“稽首三界尊,皈依十方佛,我今发宏愿,持此金刚经,上报四重恩,下济三涂苦”,这几句前后左右都有了,“若有见闻者”,这里面就包括你宿世间所有的善缘和恶缘,“悉发菩提心”,都发这个成佛的心,然后怎么样呢?“尽此一报身,同生极乐国”。太好了!华严经讲的十大愿就都是导归极乐,所以说这个发愿文非常适合于我们末法时期的修行。

云何梵。“云何得长寿,金刚不坏身。复以何因缘,得大坚固力。云何于此经,究竟到彼岸。愿佛开微密,广为众生说”。

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

 这个开经偈已经确定是武则天所作,而这个云何梵传说也是她作的,这两个偈子都作的不错,某些意义上讲,表达了她的诚心和恭敬心。这个恭敬心对学佛的人是非常重要的。

  以上金刚经正文前的这么一大段,如果你的心读得很静了,修行时间很长了,就可以把云何梵去掉了,再慢慢地可以把奉请那十二位朋友去掉了。接着,可以把四个咒子去掉。最后开经偈也可以去掉。

但是香赞、发愿文,还有“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这些不可以去掉。

如果你读完了想再读一遍的时候,就可以把前面的省略,直接读正文。

念经直接念正文,不要念那些品名。

读完之后可以念一下补阙真言,念七遍。

诵经的人,补阙真言一定要多诵,那是非常大的一个善巧方便。有好多朋友不喜欢念补阙真言,其实这是丢掉西瓜捡芝麻的坏习惯。补阙真言有两个,我通常念简单的那个。经读错乱的地方,讲得不对的地方,法界有漏洞的地方,念七遍就可以补上。补阙真言在法界上的力量是不可思议的。

 补充:最初提议念诵金刚经时,没有提及心经的念诵,一是因爲一般的经书印刷,心经都是附在金刚经后面的,念完金刚经就可以顺便把心经念诵一遍,二是心经精短,二百六十字,平常就可以默诵,我就是一边走路一边背诵,每天在路上就可以背上数十遍乃至上百遍。所以建议各位参加金刚经修持的师兄也能重视心经,一块念诵。

一切的仪轨,皆是色相音声,皆是有为法,那么如佛所说,“于法尚且应舍,何况非法”。应该知道,所有的仪轨,都是加行,使行者发尊重心,清净心,故此无论用什么仪轨,达到这个目的,都可以用;而不能尊重佛法,不能使心清净,则任何仪轨都是“邪道”。

甚至拿起经文,心念止在那一瞬间的信、受、奉、行的状态中,则任何仪轨都不用也可以。既然是读诵《金刚经》,则应按经中法门修行,即“无所住而生其心”,不要仅仅停留在读诵的境界,而应依法修行,才不枉这一殊胜因缘。

佛法与外道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外道是心外求法,而佛法是从自心求证,从这个角度,一切的仪轨都是外道,正如道教也吹吹打打,天主教也有管风琴唱诗班。如果想求证佛法,应该念念分明:本来念经很好,散乱向外驰逐,去上网看,看到仪轨,又做比较,比较不明,又来问,这一念一念...念念攀援,反而扰乱了念经的心情,然后再后悔搞仪轨,后悔完再后悔没必要前面的后悔,按仪轨做也挺好.......三大阿僧祇劫就过去了……

如果能明了自心,斩断这种攀援,而后连斩断心也舍去,自然安安静静,明明了了,当下就是。这样才是自心求证。

附4:《金刚经》持诵经验谈(转)

* 诵《金刚经》,既得智慧,又修功德,实是两全其美的方法!

* 日诵《金刚经》三部,现世眷属平安,自己衣食无忧......好处多多!

* 要有信心,要有恒心,自然水到渠成!

* 刚开始诵时,最好求快!

* 诵经仪式从简,但诵炉香赞,接着各念三遍“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南无十方一切如来”,再念开经偈,就可直接诵经了,经中的分(某某分第几)可先不念,以求一气呵成。(因为分是后人加上去的,理解经文要用)诵完后,再念经名,念补阙真言(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娑婆诃)三遍,念金刚赞,最后念回向偈。

* 如果念几遍,中间经文重复,头尾仪式不必重复。这样诵一部只要十分钟,三部半小时就可完成,当然有时间多多益善。

* 刚学诵经,由于诵经功德很大,所以会身心轻安,一定要多念。过了一段时间,会引动宿障,种种烦恼现前,这是好现象(也是功德大的表现),但要知觉,不为所动,方可消除!

* 其实一部经念三年就是修了,清净心就是这样修出来的!平等觉也在经里面!

* 请一部《金刚经》,把用来打坐的所有时间,都用来诵经。

* 诵经时要快,不念分,一直连续念下去。

* 先不要理解经义,此法可消无量业障,得无量功德,得定较快(因为我们现在意识很杂,用此法较易清静),不易魔障(因《金刚经》有无量功德故,无量龙天护持故)好处多多。。。。。。

* 坚持半年你就知道好处了,哈哈!

* 其实第一步很关键:耳听、眼看、嘴念、端坐、心住!都摄六根,风浪自息!

* 相信我一次,给我半年的机会,请你一天念三遍以上,不去求解,半年后回头看看,就知道了!

* 我以七年持《金刚经》的经验保证!

* 六尘如乌云,遮住我天空,乌云不捅漏,井蛙妄辨天!当你把《金刚经》念得念而不念,不念而念。轰地一声,定可捅漏。

* 不过你要赶紧行动,说食不饱啊!

* 还有你要持之以恒,方得受用!

* 诵一部金刚经十分钟,一次三部半小时。

* 取快,但为去妄念,得净念相续,何似念佛!

* 取多,因一诵一功德,真实不虚,速得受用!

* 我诵《金刚经》已七年,受用无尽,故常劝人诵此经。

附5 金刚经十大威力

依《金刚般若经旨赞》开示:

此经有『十威力』,犹如金刚,故得此名。何等为十?
(一)【最胜威力】。最上第一希有之法,所在之处皆应敬故,如彼金刚胜诸宝物,故《涅盘经》云:「如诸宝中金刚最胜,随彼宝膜,成彼宝故。」
(二)【难见威力】。经义果报,皆不思义,乐小法者,不能受故,如彼金刚非余能见,故《正理经》云:「帝释頂宝,名曰金刚,非余能見,光赫夺故。」
(三)【除灾威力】。下品持经,为人轻贱,先世罪业,尚消灭故,如彼金刚能消灾毒,如《真谛记》云:「有六种宝,皆名金刚,青碧二色,除灾毒故。」
(四)【称求威力】。有目能见,普利众生,能严净土,得菩提故,如彼金刚满人所愿,如六宝中其余四色,黃赤白空,随须游空,出水火故。
(五)【坚实威力】。能摧我人众生寿者,法非法相非彼破故,如彼金刚非彼物所坏,故《涅盘经》云:「金刚擬处,物无不破,而是金剛无折损故。」
(六)【利用威力】。通达无我,得成于忍,以佛眼等,悉知见故,如彼金刚,穿通诸物,故《梁摄论》云:「譬如金刚其体锋利,悉能穿割一切物故。」
(七)【无间威力】。不住行施,生无住心,相即非相,无所得故,如彼金刚非物不杂,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体无间隙,非沙石等所相杂故。」
(八)【一味威力】。皆以无为而有差別,诸法如义,皆佛法故,如彼金刚其体纯一,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其体一类,纯一无杂,不变异故。」
(九)【能引威力】。诸佛及法,从此出生,成不思义无边福故,如彼金刚能引诸宝,故《梁摄论》云:「金刚能招一切宝物,有金刚处宝自集故。」
(十)【遍满威力】。福广如空,利益一切,离一切相,度一切故,如彼金刚遍满一切,故《对法论》云:「譬如金刚遍一切处,金刚轮等,遍世界故。」
由此观之,《金刚经》有如是『十威力』,只要受持读诵此经,不但可以开慧(明心见性),而且又可以积福(积功累德),难怪禅宗五祖弘仁大师以《金刚经》代替初祖達达摩大师之《楞伽经》,传之于后,並由六祖慧能大师加以发扬光大,並因之而『明心见性』之禅师倍增,其来有自。如果我们要明心见性,又要积功累德,福慧双修,早日圆满,非受持读诵此经並为人演说,自利利他不可。

 

金刚念诵的要诀

(一)气功修炼

  

金刚念诵是一种最高的气功修炼法,重点在换气方面。换气时务必把嘴巴闭起来,或慢慢吸,或一吸进来就停住,等气满了再跟大家念诵。而吸气的时候只用心默念就好了。

    要达到唇齿不动,首先,要练习一口气一口气念。一口气能念几句就念几句,念到必须换气了,就把嘴巴闭起来,再用鼻孔吸气,懂得这个方法,对身体健康其效果是可以肯定的。

(二)配合呼吸

    一口气一口气配合呼吸的气来念,一句连一句的,中间不要呼吸,只用舌头和嘴巴发音,这样无形中身体内部也在呼吸。念到这一口气实在接不上了,小腹都瘪了,这时就让它松弛下来,把嘴巴闭起来不要吸气;让它自己吸气。就像以尼龙奶瓶喂奶一般,里面的奶吸光了,没有空气,奶瓶不是都瘪了吗?而当你嘴巴一放松,空气自然进来就膨胀了,这就是最自然的气功。

    同样的道理,我们的身体也就自然调整好了。此时一点妄念都没有了,因为呼吸都来不及,还有时间乱想吗?等吸气充满了再开始念,如此周而复始,一口气一口气的,慢慢从三句、五句乃至十句、二十句越来越增强,经常这样练,就会达到“气满不思食”,当然这并不是胃肠有毛病。

(三)都摄六根

    特别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身体不好的人,不一定要跟到那么长,中间短一点就可以休息了,根据这个原理不断练下去,身体自然会有改善。 

    念诵的时候要“都摄六根”,眼睛开着没关系,但是眼神要收回来,收回到自己内在,乃至收回到后脑,收回到与虚空合一。

(四)念兹在兹

    一般念佛念到最后,喉咙都会沙哑,这是念佛的方法错了。正确念佛的方法是念兹在兹,轻松自如的,金刚念诵要念到把自己的身心融到“空、无相、无我”的境界里,然后“唇齿不动”,只有舌头在弹动。初步的功力还不到时,嘴唇微微动也无妨。

(五)体、相、用

    金刚念诵具有其“体、相、用”。其“体”实际上即是大般若。一边念诵,一边把身心放松、放空灵。能与“空、无相、无我”相应,当下,你念出来的佛号或咒语就不一样了。倘若你又懂得以“唇齿不动”去发音,让“气”慢慢从丹田一股股的上来,清清楚楚的,对于身心的调和,效果就更殊胜了。

    “唇齿不动”是金刚念诵的“相”,而金刚念诵的妙“用”则是念到某时候,全身气脉都会发动。这时,自然会有一种空灵的感觉,慢慢让你达到“心气合一,能所双亡”,所以金刚念诵就是道道地地的“观音菩萨耳根圆通法门”发挥到最极点了。

(六)转化“四大”

    金刚念诵念得好,全身暖相就起来了,身体感觉非常舒服、非常畅快,大冷天一点都不觉得寒意,大热天也一点都不觉得烦躁。

    金刚念诵是使“四大”转化的总关键;同时也是净化报身一个非常好的工具。

    把握得到金刚念诵的要领,整个身心自然就在一片空灵的光明中。即使尚未到达,各位亦应在意境上先做观想。观想久了,自能达到身心两调的效果。

(七)摄心调气

    实际上,金刚念诵已含括了观想和唱诵。金刚比喻般若,比喻能够把握佛法的实相;乃至一个人对自己心性的完全了解。换言之,实相般若即金刚,念诵即在调气,所以金刚念诵同时涵盖了摄心与调气。

————摘自《无上甚深妙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