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尔伯特 施佩尔:金刚乘密续心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24:35
金刚乘密续心要

第一章 续部的修行

佛教经典中所蕴含的真义,必须依据清净无垢之正理成立;而其他特别对向某类行者听说的经论,亦须另作详尽及正确的解释。此实为一极艰巨之工作,否则便会有令人有错解经义之虞。然于许多人看来,数量庞大之经续教授是不必整体修持,此乃因为:

(一)彼等唯得佛法之小分便感满足;

(二)或虽博学多闻、善辨法义,然却未能通达修持扼要;

(三)又虽知悉如何修持之理,但却未能如理精进地修持。

故此三类行人均不堪能如实修持续法。宗喀巴认为,若能把所有经教之要义摄集,以无垢正理成立,复依修持次第顺序阐明,那为上述三种过失所障碍者便能得获受法益。宗喀巴大士深慕龙树父子及遍知布顿大师等印藏密教大师对经义的无谬正解。故他便励力把这些注释揉合融摄,以修正往昔藏地某些导师在闸释经教上所犯的种种过失。

撰写秘密真言的论著,有别于撰写『中道』或与《般若波罗密多经》道轨教授有关之论书。因为秘密真言的要旨,绝不应如商品般公开展示,以让人皆可阅,其修习应要守密,否则非但对人无益,反之更会引生邪解谬见,危害他人。

例如有一等人,自身不具堪能修持四种续部,特别是无上瑜伽续,他们唯以把玩真言教法为乐;又有一等虽具信心者,但其未曾真实了达佛所开示的见解、修、行:复有某些人于此问题虽具正解,惟无力守持戒律兼且恒久具足坚固信愿,若缺乏这些理解及能力,那欲修习真言之道轨实不可能。

于印土中,一位圆满具量的上师,唯把秘密真言之教义传予极为少数的弟子,而上师亦善为了知这些弟子皆已具备相应的愿行。上师把教法亲传给其弟子后,弟子便精进修习其所获得之教授,如是在相续中便能如量生起种种觉受及证德,佛法的延展与有情义利的获得,亦依弟子们的证量而得成办:然而于雪域西藏中,上述的因素甚为缺乏。秘密真言流传过滥,人皆因慕其名声而作希求,然却未审察自身是否具足修法的堪能。

具慧者虽然希求无上佛法,然却会切实考虑无上胜法是否与自身相应。西藏人追求无上法且假定自身具足修持高法之能力,结果令到真言密教风行藏地;但是由于其修行的方式与印度行者那如法的密修风规有别,故我们中许多行人便无法获证如续典所言的那些由修持秘密真言所得的成就,就是修持密咒所应有的征兆也无法生出。此正如西藏口传教授中所说般:『印度人唯修一本尊,却能获得修一百尊的成就:然藏人修持一百位本尊,却连只修一本尊所应有的成就也未能获得。』

修行者若从事于多种不同的修持是不好的。说这个看来不错,那个看来亦颇佳,如是三心两意,结果便一事无成。若你们不好高躐等,唯以与自身相应者作准则,就能引发出相当的能力而通达你所修持的那一法门。于修习成熟之时,此修持的力量或征兆便即出生。

特于今日,秘密真言已成为一般人的有趣论题,被他们纯作为一个研讨的对象。故若依修行的观点看来,它可说已变成一项娱乐,且已达至令人难知其有益或有害的地步了。许多公开的讲座中皆大谈续义,大量的密法流传于外间,有关于密续的书也被翻译。秘密真言虽应隐密传授,但许多仍被随意出版成书,而且这些书籍亦真假混杂,错谬百出。

故自忖若现在能清除此等错误的见解及不如理的修持方法实为善举。一般而言,把与续部有关的书籍翻译成书,放置于坊间销售是不适当的。但在此时此刻,若不清除错误的观念比流通译本更不应该,很多妄加于秘密真言之上的解释,今已是人所共知的事情。故此我想翻译一本如实可信的真言典籍对外流通,将极有助于去除这些颠倒混乱的情况。这亦是我欲阐述宗喀巴大师的论著的原由。

若把秘密真言的修持法义公开作商品之用,那作此行为的修行者,将必招感恶果,甚至会意外横死,亦必招引各种障碍其相续觉受及证悟之逆缘出现,其他书籍倘有错误还不太严重,但属于秘密真言的典籍,无论在解释或翻译上,若有错失,就令其著者极为不妙;而且若误把秘密真言传予不具根者,则非但无益,反而有害。在很多故事中提到,曾有人因欲著述真言,故令其寿数损折;亦曾有人因撰写真言的论著而延误其修持的进度。

若已成熟显经各次第,并志求速成佛果的人,方应趣入速能成办佛果的秘密真言乘之修持,然而你们不可只为自身而求证佛果,亦不可欲求自身有过人成就而修持密法,你们须在善知识所护育下先修持『下士』及『中士』之共道,即是认知轮回是苦而发出离轮回之心,复须修持慈悲心,也就是不忍见他人受苦而起作救护之心。众生虽求乐而乏乐,欲离苦却得苦,你必须由内心深处,缘彼一切轮回于欲、色、无色三界之有情,发广大慈悲心;你须具有勇猛的心愿,令使一切众生离苦及苦因。

凭藉多生串习的根性,一些人天赋即具足善心,对濒临死亡的蝇虫及受苦的人皆极不忍而生慈悲心念。这等具有极猛厉的利他心者,方应趣修『真言乘』,以便能速得佛果,利益有情。密咒之法不是人皆可修,就是多生多世以来悉皆修行善业,自幼即具强烈利他心且善根具足者,亦必应先寻求善知识的帮助,依止其教授扼要,经年累月地实修,于原有的善心层次上作逐步提升。

最后无论于行、住、坐、卧中皆具足坚强的心力,无时不争取机会作诸利他之行。他深愿如佛陀一般能任运无作而成办广大利他事业,这类行者便适合趣修秘密真言乘,亦应趣入秘密真言之修持速证佛位。

但若你唯求短时的温饱满足,单为成办今生短暂的目标,消除现时的病患,获得富饶资财及短暂的名闻利养,那实别有其他手段能达成此等目标。你可以欺诈、谋略、或真、或伪,以巧取豪夺等不究竟的方法获得。现今便已有许多人依此而行,若你的目标仅止于此,宗喀巴大师所造的《密宗道次第广论》对你便不必要。

反之,你若不以上述那些为世间耆老们所奉行者而自足,认为这等行为无有真实义利,无有志气,知悉到无论于此生如何富有,亦难令自心安乐,而为自身及他人寻求安心之道,那改善自心之境地便极为重要了。

虽有无数圣哲曾于此目标提出种种教诲,然我们则认许唯有大师佛陀方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们要爱他胜己,发愿誓要安置一切有情住于远离众苦及苦因之境,世上一切宗教皆有教导各种令心略得安和之法,然唯是一种属于较粗浅的调心方便,它们在令人向善及利他等方面虽有直接或间接的肋益,然此中唯行佛圣教方能以广大的比量与圣教量,开演令心转化为究竟至善的方便法门。

并非因为我是佛教徒,故赞佛教最妙,我实认为人们若能如实不偏地考察皆会有此看法。不过就是佛教最佳亦非意味著人皆应为佛教信徒,人的根器及其意乐各不相同,虽人人皆应修学最上之教法,但亦非说人皆能修持最高上者。故尔必须各就其根性,意乐及能力,去奉行与其相应之道。

若人们皆应为佛教徒,皆应研习续义,甚至皆应奉行无上瑜伽续,又假若人皆堪修无上瑜伽密续,那金刚持当初便唯说无上瑜伽密续,而不开示其他法教了。但事实上佛于不适宜修持『无上瑜伽续』者开示『瑜伽续』,于不堪修『瑜伽续』者乃传以『行续』,于不能修持『行续』者又传出『事续』,若连『事续』亦未能修持者那就是『秘密真言』此一词亦只字不提。

复次于显教经部中,佛传授教示『中观见』的《般若般罗密多经》,对向不直修持《般若经》者传予一唯识之经教,为能方便摄受更多数的行人,佛复开示『缘觉乘』,后更教示『声闻乘』,以期更广泛地接引世人。于此乘又含有『比丘戒』、『比丘尼戒』、『沙弥戒』、『沙弥尼戒』及两聚『在家戒』,复于最基础的『在家戒』中更可别别受持五戒、四戒、三戒、二戒或一戒,甚至唯接受皈依,诚言这些正是大多数人所能实践的法门。

佛陀为契合那些乏力修持最高法门者的根器,开演由在家发心皈依乃至无上瑜伽续的『金刚乘』等无量修持次第。从其数理数量或其广大性及甚深性诸角度看来,佛教确实具有最多能转化人心达至究竟善的方便道轨。

欲趣入无上秘密真言乘,首须了知金刚乘的本义为何,故宗喀巴大师乃阐释金刚乘道轨之各次第,在他的十八函的全集中,以《菩提道次第广论》及《密宗道次第广论》最为重要。在大师的著述中,大部份皆是取材于续部中的『生起次第』、『圆满次第』、『授灌仪规』及成办不共事业等法教为主题。但《密宗道次第广论》乃为介绍四密续的根本要义而撰造的。

欲依口传法规解说《密宗道次第广论》,闻法者应先接受四密续之灌顶,即如事续之『大悲』灌顶、行续之『毗卢遮那』灌顶、瑜伽续的『普明』灌顶,并进入彩粉坛城中接受无上瑜伽续的『胜乐』、『集密』或『怖畏』等灌顶,最低亦应曾于彩粉或布绘坛城中接受无上瑜伽诸续的灌顶方可。且于授予口传之时,应先让闻法者对历代传承诸上师行明确的认识。

◎释论名

《密宗道次第广论》原名为《胜遍主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论》,此名已显出本书之内容。『胜』依共义乃指已谓伏粗、细诸魔者,若就真言乘言之,『胜者』是指降伏『二取妄想』的人。此能障『一切智』的微细障碍,唯于第四级之最高真言道——『无上瑜伽续』中方有开示,此庸常二边显执乃名为『显』、『增』、『得』,能依对治方便降伏此等妄执者即名『胜者』。『胜者』不仅自身已圆满伏灭能障『一切种智』的粗、细障碍,更能令使其他有情皆能降伏这些障碍,能调伏导至他们受苦之根因。

复次,此『圣者』是『遍』摄一切的,因金刚持乃遍摄一切佛法传承的根本依怙。如『大日如来传承』、『不动如来传承』、『宝生如来传承』、『不空成就如来传承』,另如『最胜百部传承』、『五部传承』及『三部传承』(文中五部传承及三部传承,依文义应指自性五部传承及秘密三部传承——译按)皆根源于此,此即佛之报身,也就是大密金刚持。

故尔金刚持亦因而被称为『主』。金刚持既遍摄一切传承,乃一切传承之『主』,故彼名为『遍主』。『金刚』是石精,亦即钻石。金刚有表征外相的金刚,加修持仪轨中所刚的金刚杵及铃,亦有指表做法义的金刚。就后者而言,在四密续中,金刚之共义是方便与智慧双运无别。

此中『方便』乃指所缘广大,即观缘之本尊身相与利他的无上菩提心双运;『智慧』乃指了知诸法实相。别依无上瑜伽续的不共义而言,『金刚』也就是方便、智慧和合无二,以其恒持此金刚,故名『金刚持』;金刚是伟大、无有过于彼者。在《密宗道次第广论》一书中,宗喀巴开示达至伟大的金刚境地之种种道。又其并非全无连系地分别解说道轨的种种要义,而是循修持次第依次解说。由于这等要义必须秘密修持,绝不能让暂未适合修持此道轨的人知悉,故其被称为秘密真言乘的『密要』。

宗喀巴把此书取名为《胜遍主大金刚持道次第开显一切密要论》,乃因为此书能以正理及圣教量,准确扼要地阐述,令人趣入遍摄一切传承之行境的修持次第。

◎皈敬

宗喀巴大师首先皈敬其诸位金刚上师,其中最主要者乃凯主琼波惹巴(此师为夏鲁传承布顿大师之嫡系,曾指导宗师学习布顿传承的四密续法轨——译按),次特皈敬文殊师利菩萨,因宗喀巴仗文殊师利之恩德方能悟入经续之心要。

『皈依』一词在梵语的词义乃『寻求不可坏灭者』,此中包含身、语、意三门之行业。其意即是——『我把自身之希愿,置于汝身』。宗喀巴愿于一切生中皈命于彼等通达佛法道要的大悲上师。复向其不共上师文殊师利作皈敬。

文殊师利乃是一切薄伽梵的智慧本相,修行者依止其为自身的不共本尊,以令自身能增长分辨实相之智慧;辨析实相之慧乃由此获得增益,非以其余方便成办。宗喀巴大师与文殊师利菩萨曾如常人般会面相谈。宗师因欲面见文殊,故曾于中藏噶哇当一地修持。于此处有一康巴族的上师名乌玛巴•巴沃多杰,此师于多生中皆得到文殊师利的护持,在母胎时便能持诵文殊的『哑哇巴渣那的』五字真言。他出生于一贫穷之家。一天他于出外牧羊时,得见黑色文殊师利,此后智慧大增。

宗喀巴与乌玛巴上师在噶哇当会面时,乌玛巴上师已有能力作宗师之中介,令宗师能直接向文殊师利请示经续的甚深空见及慈悲广大行疑难问题。

宗喀巴大师于噶哇当关房的墙上,有一幅文殊师利的法相。于其精进禅修之时,此文殊画像的心中曾放出一道强光,如是宗师即首次得见文殊师利,此后他便能如欲自在与文殊面谈,文殊菩萨授予大师于『道次第』中最艰深幽玄之要处,故此后宗喀巴于顶礼文殊菩萨时,定必顶礼文殊师利身中最低下之足部。

世人在皈依后,若能达成其短暂之目的便舍离其皈依处。但于本论中显示出宗喀巴大士的皈依并非欲成办微小浅薄目标,而是欲成办究竟目标的修持,即是获得无余解脱众苦及苦因之果。由于此目标并非于数载或此生中所能成办,故他表示欲于一切生中敬礼皈依处。这即显出佛教所谓的修行,就皈依而言乃是生生相续直至成觉方止之事。

◎礼赞

论分三门:即『礼赞』、『正文』及『后跋』。宗喀巴大师向其众上师及文殊师利作广大的皈敬赞颂后,复即赞颂诸善知识。一般作为赞颂的所缘境乃为诸佛菩萨;然月称在其所造的《入中论》中乃以大悲心为其所赞境;而弥勒菩萨于彼所著的《现观庄严论》则以诸佛之母——『般若波罗密多』作礼赞之所缘;而在此《密宗道次第广论》中,宗喀巴乃以上师为其礼赞之境。

这是因为欲成就菩萨道地的修持,必先依止一位上师,此于真言道的修持而言尤为必要。依止一位具量善知识是极为切要,行者若能以信敬长时依止此上师,他便能迅速无难地学得无谬及绝未受个人私欲利益所染污的佛法。善知识出于大悲心而作法施,并非为图名闻利养,他们唯依佛所说顺次无倒地开示诸道轨。

复次,宗喀巴即礼赞根本依怙主金刚持,其不离广大真如境界,安住于灭尽一切二边戏论妄想之境地。金刚持游戏幻化,身相如虹显现,相应无量净与不净之刹上,化演无量身相不同之本尊以调服诸行人。佛之法身有二,一为『智慧法身』,一为『自性身』。金刚持之心即『根本智』,乃智慧法身,只要虚空犹存,其心即安住于广大真如境界,真如实相的广大行相亦即灭除一切戏论之境地,而其本来清净且非为客尘所染者即自性身。

菩萨为众生之利益而发愿成就佛果,因此现证法身的目的就是为利有情。然而能直接于行者作示现者并非法身,而是种种色身。故此必须依色身来引导轮回中的有情趣向修持。佛陀安住无有二取分别的法身,其并非励力作意而是任运显现种种色身,较微细的色身是报身(圆满受用身),较粗的色身乃是化身。

于化身中又分为清净化身与不净化身。因此宗喀巴大师在此礼赞中显说法、报、化三身,此亦可说为自性身、智慧法身、报身及化身等四身。依无上瑜伽密续而言,自性身被许为有为法,非如显经般视彼为无为法:因为『大乐净光慧』即『智慧法身』,亦名为『自性身』。而『圆满受用报身』乃是『心』与『风』之游戏而已。『化身』则示现于无量清净或不净的刹土,时有显现凡俗粗相,此一切中围坛城之主——金刚持便是宗喀巴所要礼赞者。

复次,宗喀巴大师礼赞金刚手菩萨。金刚手即秘密主、诸持明者之首领及续部的守护者。金刚手结集一切密要,此等密要乃是金刚持随顺行者的根性意乐而开示的无量法教。宗喀巴大师礼赞金刚手,策发其悲心并敕令内外诸魔应殷重断恶。宗喀巴大师复以文殊师利菩萨为不共之礼赞对境,文殊为诸薄伽梵之母、父及子。

其为诸薄伽梵之母者乃因其为一切智慧之精髓,其为诸佛之父者乃因其示现善知识之相,引导众生发起利他无上之菩提心;文殊亦为诸佛之子,因彼曾化身为菩萨之相,如作释迦牟尼佛的侍从时所示现一般。若行者令文殊师利心生欣悦之时,文殊师利于彼称作顾视便即能赐予行者通达实相之智慧,令其修证速得增长,其势快如火燃。

宗喀巴大师自言他听闻此难可思议之事情后,便即长时依止文殊师利作为其自身之本尊,于未来生亦不稍相离。因对师而言未有能与文殊相比的余皈依处,宗喀巴大师礼赞文殊师利为智慧的库藏,以此赞颂来策发文殊师利的悲心,并祈请文殊菩萨能满其所愿。

◎允许做论

因前述之种种缘由,及为嘉卓贝桑、索南桑波等人所祈请,宗喀巴大师故答允造论,由是他策励『刹生』、『俱生』及『咒生』等空行母的悲心,如母教子般加持赐予他能具善巧撰文之力。『刹生空行母』生具血肉之躯;『俱生空行母』已得证无上密续之『圆满次第』阶位:『咒生空行母』唯安住于『生起次第』之位,于圆满次第尚未发业。余处有说『刹生空行母』已得证分五次第之第三次第——『喻光明』,『俱生空行母』唯住于较下品的圆满次第范围;『咒生空行母』乃被许为安住于『生起次第』之境。宗喀巴大师祈请此等续部之女护法慈愍,令他降服一切障碍,明确清楚地解说密法;更恳请她们明鉴其发心目的,赐予他利益众生的善巧方便。(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