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药粉什么时候吃最好:气候改写了人类历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1:55:05

变化多端的天气。
除了生存和利益之外,还有什么能够决定性地影响历史上的政权更替、民族迁徙和战争结局?答案是气候。如果说成吉思汗远征欧洲,法国大革命爆发都与地球气候变迁有关,你会相信吗?
□《翻阅日历》
气候,改变历史走向
1783年6月8日,冰岛境内火山突然喷发,火山灰不断向地射向天空,足足持续了4个月之久。由于拉基火山距离居民点很远,所以没有人员因火山喷发而伤亡。但是,随后,火山灰遮蔽了欧洲上空,在寒冷的冬天,全冰岛五分之一的人冻饿而死。
在之后几年的时间里,北美及新英格兰东北部遭遇空前低温纪录,新泽西州降雪量破纪录,密西西比河纽奥良河段结冰。受拉基火山爆发影响的法国也处于粮食短缺、民不聊生的困境。寒冷在1788到1789年之间达到顶峰,紧接着发生了巴士底风暴,法国大革命爆发。
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成吉思汗为什么要远征欧洲?在那个时代,欧洲的气候十分暖和,而蒙古民族所生存的欧亚草原上却还面临严重的干旱,为了生存,成吉思汗不得不带领他的人民寻找新的生存空间。于是,横扫世界的蒙古骑兵就在历史上记下了浓重的一笔。到了成吉思汗的儿子拔都统治的时代,欧亚草原的气候变得低温多雨,牧草重新变得丰美,牛羊也再次繁盛。于是,拔都重返草原,战争不兴,一直没有再次西征。人们总是说历史是各种合力共同推动的结果,经济、政治、甚至机缘,都能永远改变历史的走向。但是,人们很少想到在这些合力中给气候留下一席之地。我们不能说“火山喷发导致了法国大革命”,但是,纵观历史,气候因素的确与人类息息相关。
气候,影响朝代更替
关于环保,我们现在最关心的问题是,随着全球暖化,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会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灾难后果。但事实上,如果我们关注一下气候的历史的话,不算人类没有出现之前的沧海桑田,就连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地球上的温度也并不是我们以为的那样稳定,而是经历过很多次的冷暖交替,还有巨大的火山喷发和地震穿插其中,它们都对人类的文明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如果把气候变迁和朝代更替联系起来,就会发现,一般而言,温度上升的年代多和强盛的国力相联系,寒冷的年代则更多的和乱世、改朝换代联系在一起。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代就处于一次地球变暖期,由于气候温暖,当时大多数冬天都没有降雪,现在在南方种植的稻谷当时可以在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广泛种植,农业的兴盛,带来了人口的增长和文化的繁荣。
之后,在王莽统治期间,地球气候开始转冷,干旱与寒冷引起了广泛的饥荒。王莽并不是一个无能的统治者,但是,他无法解决饥饿引起的农民起义。随着气候的继续恶化,社会的纷乱,也最终导致了王朝的覆灭。
到了唐朝,气温再次回暖,在唐朝统治的290年中,大部分时间处于温暖期,加上人治的因素,造就了盛唐的经济文化繁荣和军事强盛。在较稳定的温暖气候条件下,西域也变得温暖宜人,随着道路的通畅,中原势力向西域延伸也成为可能。东汉时期,中原军队经居延海北侧西进,其行军路线,今天已经变得极为严酷,如果依今天的环境条件行军,已无可能。
随着全球变暖,许多沙漠变成绿洲,塔克拉玛干沙漠边上的丝绸之路在此时成形,西夏王朝盛极一时,沙漠的绿洲为亚洲北部的游牧民族的强大提供了经济基础,到了宋朝,西夏、辽、金在军事实力上胜过了中原。对于西方来说,公元10世纪到13世纪,全球温暖的阳光使得欧洲文化经历了意想不到的“中世纪繁荣”。
到了唐朝后期,气候再次转为寒冷,这种气候给北方的契丹等少数民族带来了很大影响。根据当时的文献记载,往往一场雨就能够下两个月。恶劣的气候使得游牧民族向南推进,给以农业为生的大唐带来了很大的威胁。在经历了“安史之乱”之后,唐朝一蹶不振。
在以上的描述中,我们忽略了其他因素对历史事件的影响,因此,由此推断气候对朝代更替有决定性的作用显然是不正确的。但是,气候是重要因素之一,这显然是毋庸置疑的。
气候,让人类迁徙
除了引起饥荒和政治动乱,气候还会引起人类的大规模迁移。人类来到北美洲和南美洲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迁徙之一,这次转移就是气候变化直接造成的。
大概2万年以前,地球还处于冰期,大量海水结冰,海平面比现在低大概300英尺。因此,陆地面积也比现在要多,一些浅的海峡,比如白令海峡(注:位于亚洲最东点好美洲最西点的海峡,宽约85千米,深约30米—50米)和卡彭塔利(位于澳大利亚以北)也变成了陆地。最早的澳洲人和美洲土著,都是沿着这些,冒出水面的路线迁移过去的。后来,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美洲土著和澳洲土著就滞留在新大陆。
中国历史上类似的例子也很多。东晋年间,很多汉族人大批迁徙到南方,很多“许”姓人离开河南,迁到福建、广东等地,又从这些地方迁移到台湾、东南亚。现在,在台湾的村庄里面还有很多人都是自称是南迁的“许”姓后代。
据一些历史学家推测,匈奴的入侵是造成这次大迁徙的原因,但是,外族的入侵虽然会引起政局的纷乱,但多数时候不会造成被征服民族的大逃亡。而在关于气候的记载中,我们却发现了汉族南迁的线索:干旱。干旱导致了整个华中地区颗粒无收,大量农民被迫搬到温暖湿润的南方。
气候学家们也尝试从这个角度解读一些至今困扰着我们的谜团,比如锡尼文明的兴衰。迈锡尼文化统治了爱琴海两个世纪以后,在公元前1200年稍后突然消失了。据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推测,其主要原因是因为有来自北方的民族的入侵。
但这些不足以解释为何一个文明突然消失。近代气候分析则提供了新证据:在迈锡尼文明消失之前,欧洲、地中海和中东的风向和温度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变了迈锡尼人的生存环境。迈锡尼出现了持续的严重干旱,河流枯竭,庄稼死亡,最终居民被迫四散离去。
气候学家们认为,玛雅文明的消失可能也是由于近似的原因。由于在公元950年前后美洲的气候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最终导致了玛雅人被干旱夺去了生命。
□相关链接
几千年来的气候变迁,在人类的服饰打扮上也留下了鲜明的印记。在秦汉时期,由于平均气温比现在高1摄氏度左右,人们喜欢穿薄薄的衣服,比如丝绸织成的单衣。到了西汉末年,天气变得寒冷干燥,人们更多地穿上了毛料织成的厚衣和棉做的夹衣。
到了唐朝,温度再次升高,木屐等凉爽的鞋子开始流行,男子都穿上了葛麻制成的袍衫,女子则穿着轻薄的衣衫,袒胸露乳,蔚为时尚。除了当时社会风气开放之外,天气炎热也是如此打扮的主要原因。
宋朝,天气再次转冷,女人们的穿着重新变得保守而温暖,胡服以及从辽、西夏、金等夷族传入的毛织衣物也得到了汉族百姓的欢迎。到了蒙古入主中原之后,虽然生活方式逐渐汉化,但是服饰上还是大量保留了原来皮毛制作特色,也是因为天气寒冷的原因。直到明清,服饰仍然以厚实暖和为主,鞋袜都比前朝更为讲究,这些是和明清时期的“小冰期”气候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