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房发展 大股东:国内网络音乐市场战术解析 — IT技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23:52
国内网络音乐市场战术解析
发布时间:2007.11.14 15:31     来源:赛迪网    作者:sakle
如果网络音乐厂商的话题出现在七年前、甚至两年前,很多人都会把它看作是“音乐界的叛乱份子”;但是现如今,当我们重拾这一话题的时候,网络音乐厂商俨然成了时代变迁下的革命者亦或孤胆英雄…… 海峡两岸同一种痛 网络音乐的初起的确风光无限。保证与CD音质相仿的收听效果,外加最方便的获取方式,以及不限次数的无损复制,这些都使得网络音乐备受追捧者的青睐。但是,事情远没有向人们想象的方向发展,在中国内地,Chinamp3、百度先后都遭遇过滑铁卢,前者是因为提供未经著作权人授权的免费MP3下载吃了官司,后者则是因为提供歌曲搜索及超级链接服务难逃侵权之嫌。而在海峡彼岸的我国台湾省,网络音乐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岛内的四大线上音乐服务网站——愿境网讯的KKBOX、雅虎奇摩“音乐通”、飞行网Kuro以及全球数码科技ezPeer,各自都有着一本难念的经,如:雅虎在经营一年之后,选择与第一品牌的KKBOX合作而不再独自运作,就可以很容易窥探出数字音乐的经营艰难。另外,以架构一个平台让使用者彼此之间进行点对点(P2P)传输的飞行网Kuro和全球数码科技ezPeer则更是官司不断,由于不好判定音乐文件的来源到底是全部来自用户自发上传还是有内部的人为操作,使得上述这两家企业不止一次地被唱片公司告上法庭,其中Kuro的CEO陈国华更是因此而被判有罪,要不是支付高额赔偿金给唱片公司求得了和解,恐怕Kuro早就成为业内一个非常“经典”的数字音乐判例了。 在网络音乐发展得如火如荼的年代,同样也是它官司缠身、麻烦不断的年代。这让身处其中的网络音乐厂商不得不重新考虑网络音乐的最终归宿。网络音乐还能否继续走下去?它还能走多远?又该往哪个方向走?这一系列的问题都赤裸裸地摆在他们面前。 正版?出路还是死亡? 网络音乐在经历了十年的艰苦旅程后戛然而止,但是它绝没有十年的时间再重新来过。既然网络音乐的免费下载被视为非法侵权,那么似乎接受唱片公司的正版版权是最好的、也是惟一可行的出路。但是这一次,让人又爱又恨的网络音乐再次被人们低估了。 曾经号称全国首家正版音乐网络提供商的网蛙公司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现在举步维艰的它显然成为了正版网络音乐的第一份祭品。用其现任总经理张德甡的近期表述是,“如果没有国家层面的大力保护,网蛙在最近一两个月内就要关闭,而原因就是版权代理要价太高”。据一位在网蛙工作过的员工透露,网蛙每年在音乐下载包月费上的收入只有二三十万元,但是为了获得正版音乐授权,网蛙付给唱片公司的版权费也要二三十万。这就是说,网蛙是在自己掏钱替唱片公司免费维护正版,这份买卖不赔行吗?当然,网蛙也想到过改变,试图扭转局面。据其前任总经理冯楚军说,他们想过要改变盈利模式,也与三九集团洽谈过合作,但是,“在对网蛙的价值判断上,他们与我们的差别很大,双方提出的价格根本没有办法谈到一起。”另外,网蛙选择进入的时机也不好,太早,也太超前了。正版到底应该何时进入?又将如何盈利?当网蛙将死于正版大旗之下的时候,问题再次显现出来,中国内地的网络音乐厂商再一次陷入了沉思。 中国台湾方面,正版网络音乐厂商的处境显然要好过内地公司很多。在没有进入中国内地的音乐市场之前,KKBOX就一直享有着网上音乐的正版版权,也正是凭借着这样一个多数网络公司都不具备的先天优势,他们在网络音乐最困难的时期得以生存、发展,甚至有着如鱼得水的快感,进而能一举成为台湾省内数字音乐的第一品牌。音乐归根结底还是音乐家自己的孩子,而网络音乐公司所完成的在线制作、在线发行、在线欣赏、在线支付等一系列操作,则可以让音乐家们仅需做出好听的音乐、放在网上,就能获取丰厚的报酬。这无疑成为了“版权门”之后台湾岛内众多网络音乐公司的共通之路,而KKBOX正是在这一时期成长起来的突出代表。 不要一个人的战斗 据2007年第二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在1.62亿的内地网民当中,网络音乐以占据2/3的高人气指数雄居互联网娱乐使用率最高的项目。其中,有68.5%的网民都收听或下载过网络音乐,而这一数字远比目前美国的34%多出了一倍有余。网络音乐在中国拥有着无以估量的潜力市场,而这不正是正版网络音乐切入的最好时机吗? 台湾,作为中国网络音乐发展最快的一片热土,维护正版的厂商盈利模式也最先确立下来。全球数码科技(ezPeer)在2006年就与IFPI旗下的华纳、滚石、福茂、丰华、EMI、环球、SONY—BMG等各大唱片达成共识,获得合法授权的音乐内容来经营音乐网站。前者可以在取得合法授权后,大肆展开行销活动,扩大会员规模,而后者则可以获得全球数码科技(ezPeer)的至少三十万会员以及一笔可观的收入。而在内地,环球、百代、华纳、SONY、滚石五家唱片公司也在2007年3月份,将超过30万首的正版歌曲授权给新浪乐库。此外,国内的其他200多家中小型唱片公司中,中型的也已基本授权。这意味着,新浪乐库会在第一时间拿到这些唱片公司新出的歌曲,而这一发展策略将会为其带来每天400多万的点击量和由此而产生的巨额广告收入。从中,我们看到的是唱片公司与网络音乐厂商的冰释前嫌,为了“做大、做强”的共同目的而走到一起,这才是让网络音乐健康发展的正路。 合作方法各出奇招 合作是一回事,采取何种方法合作是另一回事。网络音乐厂商与唱片公司的合作显然仅仅是一个开始,所以,为了追逐全新的、适合发展的盈利方式,在运营技法和渠道推广上,各家都施以拳脚、大出奇招。 首先是来自中国台湾的飞行网Kuro,这个曾经已经被业界认为死亡的品牌,在经过台湾的上市公司(骅讯)的投资入注后,目前已斥资千万美元再次在两岸同时发起新一轮的市场竞赛。在台湾,Kuro的上属集团正式投资ezPeer+(合法后的ezPeer改名成ezPeer+),其新的服务与目前的市场第一品牌KKBOX并成为正面交锋的对局。而在内地,Kuro则秉承着自身品牌的高知名度优势继续经营,在版权保护的技术上,与在数字家庭标准领域一直创新并获得过国际标准支持的闪联进行合作,由此他们也向世人宣告:Kuro已经不再是旧的Kuro,而是开始经营合法数字音乐服务的崭新Kuro。与此同时,愿境网讯的KKBOX也不甘落后,在投资内地的经营模式上,他们从早期希望的绝对独立运作转化为更开放的协调合作,他们甚至有意愿将现有的KKBOX技术、数据库及版权谈判的KNOW-HOW拿出来与内地的强大伙伴进行分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台湾品牌在内地数字音乐市场的投资与竞争已濒临白热化的境地了。 在内地,前面提到过的新浪乐库,已经在海量正版音乐的基础上,为网民提供了高质量的在线及无线音乐服务,它改变了传统SP企业“押宝”少数流行歌曲、依靠高投入的广告推广来获益的盈利模式,开创了新型的“互联+移动”的音乐合作模式。而作为与新浪乐库联系最为紧密的合作网站之一,KKBOX在内地的合作公司KKTONE(一款协助网友对自己电脑里的歌曲进行智能管理与识别的软件)也已经成功的协助新浪乐库推出了“七夕送歌”、“七彩十一”等一系列活动。另外,他还先后与亚神唱片、环球音乐等多家唱片公司合作,开展了“音乐大耳朵”的网络猜歌活动,这些活动的设计都是用来提高网民对于正版歌曲的关注与认知。此外,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千千静听也在2006年被百度相中并买走,并继续着自己的创新发展。从中我们不难看出,这些以网站形式出现的数字音乐公司不仅提供给网民以丰富的数字音乐服务,同时更利用客户端软件成功地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网络音乐发展的可能之路。虽然就目前情况看,这些公司的未来发展尚无明朗,而获利情况也未见突显,但是,至少笔者看到了这个市场里还是有为数众多的从业者,正在着力思考于中国数字音乐发展的无限可能。 诚然,音乐公司在运营模式上的突破,再加之唱片公司观念上的不断更新,他们已经为中国的数字音乐市场勾勒出一片美好的天空。而就目前的几大电信运营公司例如中国移动、中国电信来说,他们更是在这张蓝图上粉墨不少。从各方曝出的消息看,虽然他们从表面看起来打得不可开交,但是各公司内部之间却都少不了偶尔的交流。看来,大家都愿意坐在一起,共同思考数字音乐的未来与发展,一起讨论如何在中国庞大的网络音乐市场里谋求更快、更稳健的成长。而各自为营、独立战斗在这个时间点是绝对不可取的,因为只有大家形成良好地合作关系,发挥各自所长,才能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最终达成多方共赢的长期利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