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号零零零零 静舟小妖:2007普陀山文化论坛之二---钱文忠的演讲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25:10
[余秋雨]:谢谢刘长乐先生演讲。我坐在下面听我的感觉是刘长乐先生虽然在讲佛教,实际上是提出了中国当代文化战略和精神蓝图,或者说,从文化战略和精神蓝图的角度来看佛教,这个就显得非常的迫切,也非常宏观。这其实把我们这个论坛一下子把他的品位提高到非常高程度。  [16:41]  [余秋雨]:所以我想我们不仅是今天听的朋友有感觉,我们所在传媒的朋友,能够把这样的思维传播出去的话,在社会上能够起到非常好的作用。因为我们毫无疑问面临历史的关键时刻,就是我们突然成了世界上的经济大国,一下子就成了谁也不可忽视的民族。  [16:41] 法国人说不怕,因为他们没有精神力量。其实我们是会有精神力量的,曾经有过,将来还会有,现在正在建设,在建设过程中,刘长乐先生刚才讲到这个问题,我们有可能在有过的精神资源里面,寻找到适合我们今天往前走的动力,动力不只是一个,但是这毫无疑问这可能成为一个正面动力。我们借着这个动力可以面对蓝天,我们可以呼吸到新鲜空气,我们也可以和世界沟通起来了,我们可以和世界共同的价值、利益联系在一起。已经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谁都把你当成一个重要成员,你却反对世界的共同利益和价值,就是可笑的。  [16:41]
[余秋雨]:刚才刘长乐先生的演讲,虽然好多地方就是提到一下,但是每个课题都值得我们去思考,而且毫无疑问,他这个演讲的主要对象,好像不仅仅是佛教信徒,不是给佛教信徒打气,而是整个我们现在在精神重建过程中全国的官员和民众提供一种自己的建议。而这个建议一听以后觉得是可行的,你一听以后觉得这个前途是可以展望的。我相信这个什么时候能够把这个演讲很好的整理一下,可以成为我们在历史转型时期非常值得参考的文件。下面就是我们要请年轻的一代,钱文忠教授在他的立场和学术上,来谈谈中国文化和佛教的关系问题。请钱先生。  [16:42]
[钱文忠]:谢谢大家。首先非常容幸能够参与到普陀山这个文化节这样一个重要的一个盛会中。我刚才聆听了余秋雨和刘长乐教授精采的演讲。我觉得这个基本上注定了我这个讲演只能是五博韦虚雕了。另外在场有许多的领导、朋友和大师,又使我担心我这个演讲班门弄斧。我这个题目是中国的佛教和中国文化。希望在不长的时间里,给以上的演讲提供几个注脚。这个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当然不会在很短的时间里提供很大的江源。  [16:42] [钱文忠]:我想提供三个问题。对长期研究佛教历史的朋友所忽略。第一点,刘长乐主席刚刚强调了。就是中国文化我们现在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文化从远古开始就已经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有的影响是来自于欧亚大陆,有的影响来自于遥远的海洋。比如我们知道在殷墟里出土的曾经一度当中货币使用的贝,有一些来自于南非。而大规模有证据可考的,外来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只有两次。一次是公元前后,公元60、70年,当然这个年代现在看来可以前推,一个是公元前后佛教入华,一直到今天已经有了将近两千年的历史,方兴未艾,日渐兴盛。第二,公元80世纪左右,流行中国贝,随着一些传教进入,大规模的是明末传教士带来的西洋的科技,这一波的传播到现在我们认真的算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结果如何,对现在文化的影响如何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6:42] 第二点,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佛教诞生于印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要以为佛教仅仅代表南亚次大陆人类的精神创造和文化价值。我们必须注意,按照历史事实来讲,佛教通过海陆传播到中国的可能性很大,但是证据没有,佛教向北穿越喜马拉雅一直存在的通道,由西藏华南传入中国的可能性存在,但是证据没有,我们百份之一百的断定,佛教主要传播通过西北印传入内地,而这块区域是人类历史上独一无二的宝地。在中国的历史上,影响决定了一大区域的文化,并且今天依然发挥绝对性的文明只有四种。一种是希腊玛雅文明,一种是阿拉伯伊斯兰文明,一种是印度文明,一种是中华文明。因为毫无疑问,古埃及文明等都是了不起的文明,但是他们中断了,但是历史上依然存在的只有这四大文明传统。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只有在一个地方交汇,就是中亚,或者是古代的西域。在这个区域四种文明教会,全世界找不到第二个地方,曾经是这四大文明的交汇地。而佛教入华的主要地就是这一区域,在这过程中,佛教就像一个我们说一条大江,传进来的不仅是南亚次大陆,同时也把中亚这一地区所累计起来的,世界上各大先进文明的一些因素同时传进中国,也就是佛教在传进以后,佛教同时是一个载体,我们在这里面可以举一些例子。比如说,我们进行崇拜的时候,我们要崇拜佛像,但是按照印度的传统,并没有佛像。在印度通常用一些脚印、菩提树、莲花纹之类的抽象符号,佛教的出现就是在传播的过程中,在中亚地区受到希腊文明的影响,受到希腊在当地和当地文化的影响才出现了佛像。比如说佛教徒说的一些名词,其中我们讲的佛,这个字毫无疑问就不是从梵文翻译过来的。比如说我们说的弥勒佛,也不是从梵文直接翻译过来的,比如我们今天讲的须弥山,甚至是恒河都是不是从梵文翻译过来。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佛教传播,并不仅仅是把次大陆传入中华。与此同时,他讲人类唯一块四大文明交汇点累计起来的共同智慧一起传进了中华。第三,世界上各个宗教里佛教的情况是最特殊的。佛教在他的发源地,实际上已经消亡了。印度在今天不再是一个佛教国家,印度在历史上也从来就没有出现过任何意义的佛教国家。因为印度文明的特点规定,任何一个国王不得以自己的私人信仰作为国教政策。在发源地已经消亡的宗教却在遥远的东方生根发芽,繁荣强大。并由此形成了东亚佛教圈。并且在早期以汉语进行经典的翻译,经典的编撰,传播,培育,研究等等。这在人类宗教史上是独一无二的情况。  [16:43]
我们知道印度佛教衰亡的原因是由我国藏族史料保存的。在公元17235年,印度最高学府最后一次招收入侵穆斯林洗劫的时候,当时有一位高僧率领70名弟子学习梵文,这其中有一位就是来自我国西藏的僧人,他背着这个老师回到佛教大学,就在那里我们的藏族僧人听完最后一堂梵文课。这也标志了佛教的消亡。佛教的一些记录都是由中华保留下来的。佛教影响与中国的精神世界达到多么深的地步,我想余老师在今天的演讲和过去发表大量的脍炙人口的论文中,都足够的说明了。刘长乐也做了一个非常高的讲述。  [16:43]  钱文忠]:在这里我要提几个问题,一个宗教要在一个民族当中立足,它首先要能够影响或者尽可能影响该民族表达思想,记录思想,传播思想的主要工具——语言。我们可以在东汉和五代期间,大规模的佛教传入,大规模的佛经翻译,在一位高僧,玄奘等大师的传教下,在中华渲起了一股巨浪,是从来没人比的,在这过程中大量的语言进入了我们的汉语。今天我们挂在嘴边的很多语言,他们不再意识到我们讲的根本不是汉语,但是这些词已经被堂而皇之的收入到我们的古汉语辞典里面。这些语言主要来自于梵语等。其中很多语言不再使用。比如说我们说的般若、菩提、菩萨、罗汉、夜叉、袈裟、撒们,和尚等。这样的例子举出上千个毫不费力。如果今天汉语语言中,提出掉这些词汇,我相信几乎诸位都不能开口说话,有一些进行缩略。比如说今天三归一当中的归于僧,不仅仅指僧人。比如说魔鬼的魔,我们知道它是来自于梵文摩罗,而今天汉语魔鬼的魔字是帝造的。比如说今天讲的塔,也是来自于梵宇。比如我们今天的劫难的劫也是来自于梵文,最早翻译劫波。很有很多的例子等,都是来自于外文的引入。请问哪一个字是汉语?没有一个,都是随着佛教的传入进入我们的汉语。今天离开这个语词,我们汉族没办法开口说话了。  [16:43]
[钱文忠]:下面我还可以跟大家举几个更有趣的例子,来说明对我们的佛教文化的影响。电视剧里面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大臣,比如要跟皇帝进言,事先怕皇帝怪罪,皇帝事先会说,朕赐你无罪,这个也是来自于佛教。赐无畏。比如说一个俗人要问一个法师,一个徒弟要问师傅,尊者往往会告诉呢“我赐你无畏”。这个就是来自于梵文。还有形容时间比较短的一刹那也是来自于梵文。我想恐怕没一位能够马上回答出来。实际上佛经里面明确的告诉我们一刹那等于0.03秒,这个时间非常的短。这个词我们觉得还可以,大概我们还不难感受得到,我可以告诉大家另外一些词,对我们汉文化的影响深到什么地步,而我们却没感觉。比如说水浒传里面说“来得好”,如果把这个翻译成汉语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佛经里经常说的善来、善来,也是梵文善哉、善哉,就是欢迎来。当汉语里面讲善来五、善来,等留到民间底层的时候说“来得好”。再举一个例子,比如水浒传里有武大郎有一个外号,叫“三寸钉谷树皮”,我们还在哪里见到一个外号要六个字?也许应该在当中加一个句逗点段。点在哪里?我们知道武大郎捉奸的时候被西门庆踢倒了。“三寸钉儿没得来”,意思就是五大郎你没本事。从当时的人来看,他的外号应该在三寸钉,这个毫无疑问了,因为他最大的特点是矮,而在钉子中三寸是最长的,这样怎么可以形容五大郎呢?这样流传于民间非常粗俗的外号,怎么解释呢?如果大家有机会到今天新疆吐鲁番的话,看到早期佛教遗址的话,那里有很多寺庙叫钉谷寺。这是一个什么寺庙?就是在山坡上或者是岩石上掏一个小洞,共一个僧人面壁。这个意思就是洞窟。古代他们的发音是一样的,这个字就来自于拉丁语中。也是随着佛经传进来的。有这样的一个寺庙就是这样的。这个外号起的很好,也就是当初山东的农民把这个外语给忘了。第一你只有三寸长,你这个人高不过三寸。第二个你是钉谷树。就是长在山洞里的树,它长不值。第三你还是他的皮。所以这个外号如果我们不知道,随着佛教的传入,传入到一个外来词“钉谷”。汉语里面有很多外来的词,实际上汉语里面有很多别的痕迹,随着佛教的传入,很多民间的故事,或者是佛经里的很多故事进入中华的正点,久而久之,被看做是中国汉字的传统文化,而我们忘记了,其实他一开始根本就是外来的。我们看三国志里面就已经有大量的佛教故事。在三国志里面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曹聪称象》故事。有一个小孩要称象的故事,这个早就被民间用来形容一个聪明的儿童。而问题是那个时候从哪里来的大象?作者自己也没办法解释这个故事,所以他就说国外贡献的大象。还有一个三国志的例子。我们中国历史上,大家搞中医问题的,如果讲最有名的医生是谁?华佗、李时珍等等,都被中国中医视为医药之神的是华佗,华佗比扁鹊还高,我们很奇怪,华佗又传是一个真是的历史人物。他本来不叫华佗,那为什么叫他华佗?因为他是做外科手术的,毫无疑问这些都是印度的,我们今天保存在大藏经里面,都是印度药方,比如说刘禹锡做过白内障手术,而给他动刀的就是印度人。所以我们觉得华佗文明也和佛教有关系。我们知道在梵文中一个医药之神,而汉语翻译的时候容易给“阿”仍掉,但是我们翻成罗汉把“阿”扔掉了,这一扔扔出事情了,因为罗汉是果味,而不后转,把“阿”丢掉以后就变成永远在倒退,所以阿罗汉不能简称的。比如说阿弥陀佛,我们也叫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永远不死,长存的,把“阿”扔掉了完全倒过来了。我们汉语当中的确有这个习惯,所以药神在佛经中经常被翻译成古代印度药神的名字发音完全一样。所以看到有华佗的医术如此的高明,大家只能用药名命名他。比如今天做IT的,做股票的做的很出色,我们就说是中国的比尔盖茨一样,所以那个时候的中国人为了表达华医生的医术高明,用华佗作为外号,久而久之把他的本名忘了。这又是一个例子,而不仅如此,像历史上的朱玲清先生。这七位贤人活动的区域在中国古代找不到祖址,那怎么比喻成竹林七贤呢?中国文化当中出现了七位贤人,用竹林形容又是一个例子。类似的例子很多,比如被进南北朝期间,以佛教为主的印度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几乎是无孔不入,弥漫一时。当时有一个著名的宰相,这个人对江浙一片的开发有巨大的贡献。那个时候这个人非常善于交际和应酬。几百人的场面他都会让每一个人不感到冷落。根据史记的记载,说弹指曰…大家都觉得有点流氓的动作,被他做的非常优雅。传进来以后,王道说,兰着兰着,这个用汉字写下来没一个人懂,这个人什么意思。而当他说完以后,历史的记载是那些外国人都笑了,可见是外国字,其实就是梵文。什么意思?就是开心一点吧,笑笑大家开心一点吧,随意随意。所以在魏晋南北朝的时候用梵文和外国人打招呼。当然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出佛教对中国文化的深深影响。我再举两个人名。一个是隋炀帝,大家对他的评价分歧很大。大家知道他有一个小名吗?小名字的意思是大力士,隋炀帝生下来比较瘦弱,就给他取了一个小名那落“那罗言”意思是金刚大力士。这个名字起的无所谓,因为是小名,没闹出什么笑话,但是有的名字就起出笑话,比如说唐朝诗人王维,字摩羯。毫无疑问,他的祖父或父母是信佛教的。唐朝的长安是最大的都市,很多外国人,各种文化,各种宗教的都在唐朝传播。我们知道在长安有寺庙,远远不只是佛教,有拜佛教等,甚至有各种各样的教派,都在唐朝有寺庙。在这样的环境里,给王维起名字的祖父母是一个非常时髦的人。想给他起一个外国名。但是王维这个名字一起起出事情来了,为什么?因为他起一个名还要起一个字,古人都有字。韩愈字退之毛泽东字润之。这个和名字是对应的。所以他把维摩羯菩萨分开了。因为我不要出家,要吃素,要受200多条戒律的约束,我不干,但是我可以有大量的财产,有大量的美戒,我佛法修养还很高,这个是居士的形态,所以王维是当时人们的心里遐想。所以就字摩羯。这个是有意思的。菩萨把这个翻译成说无垢净身,非常的干净。如果你把王维,摩羯一拆就变成外语了。就变成既没有,又脏,又匀称的名称。所以整个佛教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已经是怎么说都没有办法来能够说明的。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早就是我们很难察觉的,我们习以为常的。佛教毫无疑问是世界性的宗教之一,与其他的宗教相比,佛教的排他性极小,可容、可塑性极大,甚至是早期研究西方佛教的学者,认为佛教根本不是一种宗教,而是一种学说、哲学。因为早期研究佛教的学者都是在早期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  [16:43]  [钱文忠]:我们知道佛教在印度绝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冲击,在800年前就销声匿迹了,但是外国虽然很早失去了他的根源,但是展现出了带有本土文化的勃勃生机,这样文化的出现有很多机缘,佛教不是造物众生的造物主,但是佛教不舍弃世间的理念是最主要的原因。我们可以举出无数的例子。雪山之国尼泊尔的佛教被认为是今天保留印度遗产最多的,实际上今天的印度佛教实际上是从尼泊尔回归印度的。我们却在印度语里找不到一个表示僧人的意思。在他的词库里没有僧人的意思,取而代之是完全本土话的,金刚师。所有的僧人被金刚师替代了,同样发人深省的有,最晚在东汉年间传入中国以后,到了中国以后,中国话程度最高。毫无疑问,佛教和印度原始宗教的精神有比较大的差距。曾几何时,以自有的佛教扬弃了佛教固有形式,以自信、自主宗教体系方式,深深融入了中国的哲学、文学和艺术。经过数百年的兴盛,此后,一些大的法风,佛教对现在中国文化的影响现在在学术界已经是定论,我们不必举出高远的理论例子,只要举出宋儒的一个修身方法,就可以看出来受影响多深,在区分他的善念和恶念,他在放围棋子。一半是白的一个是黑的,动恶念的时候放黑棋子,动善念的时候放白棋子。一开始都是黑的,等他修炼了一段时间,慢慢的白和黑的比较对称了。就是一半好念头一半百念头,再慢慢的修炼下去,就是白棋子,到最后连棋子都没有了。这就是来自于佛经,这个是修禅的时候所用的方法。到了往明之后,包容一切法门,佛门内不再分辨宗派,伴随这个过程,佛教的趋向日渐明显,给人无穷希望的弥勒和观音成为领受香烟,在近现代中国佛教复兴的萌芽就在这种无声的变迁当中助长起来。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是不是仅仅只发生在中国文化内部?如果我们讲视野扩大开去,我们就注意到,佛教在近现代的复兴,不仅仅发生在中国,而是在东南亚,南亚都普遍兴起了,基本上是同时。这里面有一个机缘。1873年在离开今天100多年前,在斯里兰卡首都附近,发生了一场公开的辩论,当时吸引了全世界媒体的眼光,好多报社专门派记者远渡重洋。这是一场什么样的辩论?当时年轻身高力壮的一位牧师在斯里兰卡传教,他放出这句话来,我愿意和你们所有的高僧辩论,如果我输了我回国,但是斯里兰卡的高僧输了,对不起,你们所有的僧人要改信基督宗教。当时那里是殖民主义,这是最后一次决战。如果佛教徒输了,斯里兰卡将会沦落,这场辩论就由斯里兰卡的众生推举出一位身体瘦弱80、90岁高僧来迎战。这位高僧和这位传教士公开辩论了三天三夜,当时媒体都在场,都有广泛的报道。最后的结果是一米八十几的传教士栽倒在地上,输给了这位老法师。这一个事件就是在全世界被广泛报道,引起了轩然大波的科伦坡宗教兴波。1873年辩论,这也被视为近现代佛教标志性年份。不仅使饱受蹂躏的东南亚、南亚佛教普遍复兴,就连新大陆、欧洲也是在1873年以后开始复兴。同时也是在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佛教也渐渐复苏。成为中国佛教法相儒师,士大夫之间的佛学热也成为近代佛教的主要特征。我们至今没找到明确的证据,表明中国佛教复兴和科伦坡有某种直接的联系。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否认,尽管具有自己独特的内容形势和轨迹,但是有一点是值得注意的。佛教复兴运动,几乎是已经沦为殖民地,或即将沦为殖民地,或饱受威胁的国家和地区同时发生的。就是这一点从根本上决定了,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必定有抗拒影响西方文化色彩的运动。中国近现代的佛教复兴是在中国变局的背景下发生的。  [16:43]  [钱文忠]:绵延数千年的故国,在西方军事、文化的冲击下摇摇欲坠,社会散乱,力求安生利民之所,厌世思想出现。追求民族解脱大道,更以积极精神实践的人也大有人在。相对于当时的经世思潮,社会改造运动的蓬勃发起,佛教的复兴毫无疑问,也是一条引人注目的洪流。这条洪流在上个世纪20到40年代,成为社会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再更早一点,在19世纪维新变法时期,佛学思想成为仁人志士不惜牺牲自己,比如说谭嗣同他是杨文惠的学生,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为了拯救整个民族,佛教成为他们精神来源。我们可以看到,复兴佛教的首要步骤,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把已经衰微的佛教,特别是受到太平天国的佛教,重新提拔到一个超越西学的历史上。因为当时中国受到大量西方的学说,成为儒家学说、道家学说,而在当时的仁人志士,从佛学当中找到精神资源和西学进行抗衡。这个是两界的共识,欧阳大师有过“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评说世界万法。还有不少人,反复论证,佛法即是祭祀灵丹。为了一致对外,力求联盟。当时好多高僧曾经写过文章,提倡能够和儒学形成联盟,同时佛教对道德,人生,卫生,乃至于人死之即进行指导,不惜在科学先进的年代,冒着风险挽救人心。比如…,为了使佛教在现实社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遭遇人才,改革教育,中国佛教复兴的先驱样杨文惠先生创办学堂,与世界法没有二念的理念宣扬佛法,居士中有欧阳大师,学者中谭嗣同,等等,都在杨文惠门下,成为中国佛教复兴,社会改革的中坚力量。曾经一度追风社会主义,新风无政府主义和革命思想的太虚大师,更主张佛教必须有适应新时代的新形态。而这新形态在大需眼里就是学佛先从做人起,这就是关注宇宙人生的人生佛教,我相信佛教和中国文化几千年的关系,已经足够证明,虽然在历史上,佛教经历过各种各样的法难,而它注定能够繁荣昌盛,从宗教社会学和功能学的角度来看,佛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本人,佛法理论以及包括广义生前,这三者具备的互为依此、互为激发社会功能,具备了极高的普世性,兼容性等,这就注定了佛教在新时代发挥他更加广泛的功能。  [16:44]  
[钱文忠]:我相信中国处在一个关键的时刻,佛教超过专业教育功能,佛教超过四项的抚慰功能,佛超越鉴别的功能等,毫无疑问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面对愈演愈烈的现代动荡这样的状态,佛教要登高而呼,这就是超越任何界别的迥能。佛教的天人合一社会功能,和中国文化的关系,更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阐释,也需要进一步加强与现代社会的关联,应变随时出现的问题。但是无可奈何,佛教作为中国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大力去珍惜,去弘扬。谢谢大家。请允许我用我从十几岁开始所研习的梵文和大家一起诵读。  [16:44] [余秋雨]:谢谢。我们通过他的演讲可以感受到,他并不在僧侣的队伍中,但是他以深厚的文化素养和佛学素养讲述了中国佛教和中国文化的关系。这个评价我想不必要讲了,听了钱文忠的演讲,我有一个建议,就是我们迟早希望普陀山成立一个佛学院,能够由我们宗教门内和门外进行很好的讲述和交流,我们一起重新认识佛教和中国文化的关系,也重新认识文化本身的关系,这就会好得多。否则的话,我们总在飘忽不定的非常简单的概念里面游泳,我们的文化思维一直摆脱不了浅薄的思维模式。听了年纪还不算大的钱文忠教授的演讲,我们知道这种社会上流行的模式是可以摆脱的。  [16:47] [余秋雨]:钱教授讲的时候有一点对年轻人感觉是非常的强烈。我们其实生活在一个多种文化交融的土地上,我们不要有浅薄的思维,一会反对外国的服装、文化等,我们非常极力做这样的事情,但是突然你静下心来想一下,我理解的中国和外国文化根本没搞清楚。刚才钱文忠先生讲了,你讲出来的话语可能本来就是外国话,在这下面文化是不是我们的理智,知识让我们冷静。这个使我们现在流行的中国文化产生一个转变。今后如果普陀山神学院成立的话,我想也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不仅是普陀山,就是像这样一种文化传播的中心应该在中国多一点,然后这些对于世道人心的提升有很好的作用。我们的民族、人民成为世界上最可爱的民族、人民。  [16:47]  [余秋雨]:钱文忠在用梵文讲圣经,我们今天有幸非常完整,也非常准备的听到钱先生的诵读,是我们的一种幸运。在这个意义上,更增加对钱先生的感谢,希望你在不同的场合经常用这种美丽的声音告诉大家,佛教至胜至高的,感动我们沙漠法师的声音是什么。  [16:47]  [余秋雨]:好今天我想我们下午时间不短了,我们这个会场是普陀山重要的会场。整修后第一次使用,本身也可以迎合今天下午的空间利用率也很高,坐在这里的朋友们也会觉得今天下午的过得不平凡,我作为主持人已经感谢过讲述者,现在最后感谢组委那么安静的听到现在。谢谢!普陀山文化论坛到此结束!  [16: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