糌粑的图片:古方新用 桂枝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23:28:00

 --转帖

古方新用 桂枝汤



  桂枝汤又名阳旦汤,出自《伤寒论·太阳病》、《金匮要略· 呕吐哕下利病》。由桂枝9 g、芍药9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l2枚组成。其功能为解肌祛风,调和营卫。主治外感风寒表虚证,恶风寒,发热,头项强痛,汗出,鼻塞,干呕。舌苔薄白.脉浮缓。传统方义:桂枝辛温,发汗解肌祛风;芍药苦酸微寒,敛阴和营止痛。二药调和营卫为方中主药。生姜辛温,助桂枝解表.并和胃降逆止呕;大枣味甘.助白芍和营,并补脾胃,养气津:炙甘草调和诸药,伍桂枝、生姜则辛甘化阳,伍芍药、大枣则酸甘化阴现代研究认为:桂枝汤被誉为“群方之冠”.除治表虚证外.具有良好的“双向调节作用”。从传统观点概括为:有表证则解肌调营卫,无表证则补虚调阴阳,既治表又治里,既祛邪又扶正。从现代观点概括为:对机体体温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体温降低.又可使体温增高。对汗腺分泌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可使汗腺分泌亢进,又可使汗腺分泌减退。对肠道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抑制新斯的明引起的小鼠肠蠕动亢进.又能恢复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肠蠕动抑制。对免疫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既能使感受流感病毒的小鼠被抑制的免疫功能恢复.又能使服左旋咪唑的小鼠增强的免疫功能受到抑制。现代药理研究表明,该方具有良好的清热、抗感染、镇静、镇痛作用,能改善心血管功能,增强血液循环,抗过敏,可改善消化系统,增强机体对不良环境的适应能力,抑制流感病毒。桂枝汤广泛应用于内科病。呼吸系统常见病如感冒,特别是年老体弱感冒;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动过缓;消化系统疾病如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泌尿系统疾病如慢性肾炎;神经系统疾病如顽固性发热、汗出、半身凉、半身热、半身汗;骨、关节系统疾病如风湿、骨折、肩周炎;妇科病如妊娠恶阻、产后微寒汗出;儿科病如病毒性肺炎、小儿消化不良;五官科疾病如过敏性鼻炎、听力下降;皮肤病如荨麻疹、皮肤瘙痒、冻疮、湿疹。现将新用案例报道如下:

  1冠心病

  患者李某,女,57岁,患高血压病l0年,心肌梗死、心房纤颤2年。症见:心悸、胸闷、大汗出、心烦难眠、多梦、体倦乏力。舌质红,花剥苔,脉细数而结。心电图示:心肌梗死,心房纤颤(快速型)。证属营阴不足,卫外失固。治以养营阴.调卫气。处方:桂枝6 g、芍药30 g、炙甘草6 g、生姜9 g、大枣l2 枚、五味子15 g、山茱萸l8 制附子3 g。10剂后,汗出锐减,心悸、胸闷减轻,心率90次/min。心电图提示:心房纤颤 (缓慢型)。去制附子,加麦冬,l0剂后出院治疗,随访半年,病情稳定。

  2乳房寒热

  患者王某,女,40岁,左乳房凉、右乳房热l0余年。症见:经常右侧半身汗出,心烦,时咳,月经先后不定期。舌红,苔黄,脉浮。证属肝肺升降不利,营卫不和.阴阳失调。治以疏肝利肺,协调阴阳。处方:桂枝l5 芍药25 炙甘草l5 g、生姜5 大枣l0枚、桑白皮20 柴胡10 g。服药半月余,症状减轻,继以龙骨、牡蛎、炒麦芽加减,调理3个月而愈。用方奥妙:经常汗出,两侧乳房寒热不等.为营卫不和.阴阳失调,肝从左升,肺从右降,升降失职而左凉右热.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柴胡升肝阳,桑白皮降肺热而愈。

  3荨麻疹

  患者李某,女,12岁,全身风疹20 d。症见:瘙痒难忍,四肢及躯干满布风疹,多处连合成片,上肢尤甚。面色苍白,舌淡,苔薄自.脉细弱。证属营卫不调,风邪侵袭肌表。治宜调和营卫,解肌祛风,透邪外出。处方:桂枝、白芍各9 g,牛蒡子、蝉蜕、菊花、炙甘草各6 g,生姜3片,大枣3枚。2剂疹消痒止,再服3剂痊愈。荨麻疹与感受风邪密切相关,故用桂枝汤解肌祛风,菊花、蝉蜕、牛蒡子祛风止痒消疹,蝉蜕又有良好的抗过敏之功,故能痊愈。 4盗汗患者陈某.男,26岁,每日夜寐后通身如浴,醒则汗止,微恶寒。惟有周身酸困。舌红,苔白,脉濡。体温36.7℃ ,证属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治宜调和营卫。处方:桂枝、白芍各10 g,炙甘草6 g,生姜3片,大枣4枚。服3剂汗渐止,继服2剂痊愈。一般自汗责之于阳虚,盗汗责之于阴虚。本案盗汗,余症见微恶寒,周身酸困,故属阴阳失调,营卫不和,故用桂枝汤调和营卫,协调阴阳而愈。
祝大家都成为铁杆中医 Posted: 2008-11-13 18:01 | [楼 主] 许先生 开坛元老
级别: 总版主


精华: 86
发帖: 18481
威望: 85 点
金钱: 1106 元
贡献值: 8992 点
性别:男
年龄:58
在线时间:6049(小时)
注册时间:2007-06-08
最后登录:2011-05-15
小 中 大

 

浅析张仲景灵活化裁应用桂枝汤



  医圣张仲景《伤寒论》所载桂枝汤,具有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功效。乃先师张仲景针对太阳中风而设。方中虽仅含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5昧,然先师立足于辨证,以桂枝汤为基础方。灵活加减化裁,从而演变出类方20余首,可见先师组方的原则性和灵活性。现就张仲景在《伤寒论》中活用桂枝汤及桂枝汤类方探讨如下。

  1 桂枝汤证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伤寒论》第13条:“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由此可见,张仲景创制桂枝汤主治太阳中风。汗出、恶风、头痛、发热、苔薄白、脉浮缓等为桂枝汤之主
证。究其病因、病机,属风寒客于肌表,卫气奋起抗邪于外,不能固护营阴,营阴不能内守而外泄,即营卫失调。治宜解肌发汗、调和营卫。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汗以调卫,白芍酸寒敛阴以和营.两药等量配伍,共为君药,一辛散一酸敛,桂枝得白芍辛散而不伤正,白芍得桂枝酸敛而不留邪,两药相反相成,相制为用。俾风邪去,营阴复,阴平阳秘,营卫调和。佐以生姜辛散祛风助桂枝,大枣昧甘益阴和营助白芍,使以炙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效。本方药虽5昧,但配伍严谨。汗中寓补,散中有敛,邪正兼顾,阴阳并调。《伤寒论》第53条:“病常自汗出者,此为营气和,营气和者,外不谐,以卫气不共营气谐和故尔。以营行脉中,卫行脉外,复发其汗,营卫和则愈,宜桂枝汤。”《伤寒论》第54条:“病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此卫气不和也。先其时发汗则愈,宜桂枝汤。”上述所言“病常自汗出者”,其病理仍为“卫气
不共营气谐和”。卫气不和,即营卫不调,不但仍用桂枝汤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且采取先其时的服药方法,具有截断疗法的特点。正如柯琴在《伤寒论附翼》中曾赞誉桂枝汤 “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也。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尤怡在《金匮心典》中引徐彬之说:“桂枝汤,外证得之,为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为化气调阴阳。”

  2 桂枝汤类方证
  2.1 挂枝加葛根汤证
  《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此证为太阳中风兼太阳经气不舒。由于风寒外束,邪阻经脉,太阳经气不利,津液不能正常敷布,经脉失于濡养,故见项强不舒。治宜桂枝汤解肌发汗。调和营卫,加入葛根既升津舒经,又助发表解肌。
  2.2 葛根汤证
  《伤寒论》第31条:“太阳病,项背强几几,无汗,恶风,葛根汤主之。”此证为太阳伤寒兼太阳经气不舒,治宜发汗散寒,升津舒经。方选葛根汤。葛根汤即桂枝汤加麻黄、葛根而成。其中桂枝汤加麻黄,增强发汗散寒之效,加葛根既升津舒经,又发表解肌。本为太阳伤寒兼证缘何不用麻黄汤加葛根?这是因为麻黄汤为发汗峻剂,过汗更伤其阴,则有碍于升津舒经。故用桂枝汤加麻黄、葛根,以免过汗伤阴之弊。
  《伤寒论》第32条:“太阳阳明合病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此证为太阳、阳明同时受邪,相合为病,同时出现太阳伤寒与阳明受邪的表现。治宜发汗散寒,升阳止泻。仍用葛根汤。方中以桂枝汤加麻黄发汗以解太阳伤寒;葛根既解表。又能升阳止泻,以治阳明下利。
  2.3 挂枝加厚朴、杏仁汤证
《伤寒论》第18条:“喘家作,桂枝加厚朴、杏子佳。”此证为太阳中风引发宿疾喘息发作,故以桂枝汤解肌表,调营卫;加入厚朴、杏仁降肺气、平喘息、除宿疾,以期标本兼治。
  2.4 挂枝加附子汤证
  《伤寒论》第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此证为太阳病发汗太过,致阳虚汗漏且表证未解。治宜扶阳解表。方中桂枝汤解肌表,调营卫;加入附子一枚助卫阳、固表,以止汗。
  2.5 桂枝去芍蒋汤证
  《伤寒论》第21条:“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此证为太阳病误下,不但表证未解,且因误下伤正,致邪陷胸中,损伤阳气,致胸阳不振,阳郁不伸,故胸满脉促。治宜解肌发表,温通胸阳。故将桂枝汤去阴柔之芍药,用桂枝、生姜、甘草、大枣之辛甘。以解肌通阳。
  2.6 挂枝去芍芮加附子汤证
  《伤寒论》第22条:“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此证为太阳病误下,不仅表证未解。且严重损伤胸阳而见脉微畏寒,所以将桂枝汤不仅去阴柔之芍药,取桂枝、生姜、甘草、大枣之辛甘以解肌通阳,而且加入附子一枚温经助阳。
  2.7 挂枝附子汤证
  《伤寒论》第174条:“伤寒八九日,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者,桂枝附子汤主之。”此证即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故将桂枝汤去阴柔之芍药加附子,且将桂枝增加至四两、附子加至三枚,旨在温经、散寒、止痛。
  2.8 桂枝加芍芮生玉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证
  《伤寒论》第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此证为太阳病发汗太过。损伤气营,致经脉失养,且表证仍未尽除。治宜调和营卫,益气和营。方中桂枝汤调营卫,重用芍药养血和营,重用生姜宣通阳气,加人参益气和营。
  2.9 桂枝加桂汤证
  《伤寒论》第117条:“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冲心者,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更加桂枝二两也。”本条言烧针迫汗,损伤心阳,阳虚阴乘,水寒之气乘虚上犯心胸,故发奔豚。治宜温通心阳,平冲降逆。方中重用桂枝合生姜、大枣、甘草辛甘助阳而降冲逆,芍药合甘草酸甘化阴,诸药合用,共奏调和阴阳、平冲降逆之效。
  2.10挂枝加芍芮汤证、挂枝加大黄汤证
  《伤寒论》第279条:“本太阳病,医反下之,因而腹满时痛者。属太阴也,桂枝加芍药汤主之。大实痛者,桂枝加大黄汤主之。”此证为太阳病误下,邪陷太阴,致脾阳不运,因而腹满时痛。治宜通阳益脾,缓急止痛。方中桂枝汤加倍芍药以温阳缓急。至于大实痛,乃腐秽壅滞较甚,治应佐以泻下,加大黄泻实导滞。
  2.11 桂枝甘草汤证
  《伤寒论》第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此证为太阳病发汗过多,损伤心阳,心阳虚则心悸,常以双手按其心胸。治宜补益心阳。方中桂枝、甘草辛甘性温,人心助阳,使心阳复则心悸可愈。
  2.12桂枝甘草龙f牡蛎汤证
  《伤寒论》第118条:“火逆下之,因烧针烦躁者,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之。”火疗又行攻下,尤其烧针劫汗,损伤心阳,心阳虚则心神失于温养,不能潜敛于心,治宜补心阳,镇敛神气。方中桂枝、甘草辛甘补益心阳,龙骨、牡蛎重镇潜敛心神。
  2.13桂枝去芍菊加蜀漆牡蛎龙f救逆汤证
  《伤寒论》第112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主之。”以火劫汗,汗出过多,伤亡心阳,使心神不得敛养,痰邪乘机上扰心神,则惊狂,卧起不安。治当补心阳,安神气,祛痰邪。方中桂枝汤去阴柔之芍药以复心阳;加龙骨、牡蛎重镇潜敛以安心神;加蜀漆以涤痰。
  2.14桂枝人参汤证
  《伤寒论》第163条:“太阳病,外证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下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太阳病误下,表证未解,损伤脾阳,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故泄泻且心下痞硬。治宜温中解表。方中桂枝解表;人参、白术、干姜、甘草即理中汤,健脾止泻,温中散寒,以期表里同治。
  2.15 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证
  《伤寒论》第28条:“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此证为水气内停,停于心下则心下满微痛:停于太阳膀胱腑则小便不利;若水邪郁遏太阳经中之阳气,经脉不利,则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此证似里实而实非里实,似表而实非表证,故汗、下两法均非所宜。治宜健脾、利水、渗湿。因误用汗、下伤津,故去桂枝,仍用芍药、甘草、大枣益阴和营,再加茯苓、自术健脾、行水、利小便。
  2.16 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证
  《伤寒论》第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者,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发汗损伤心阳,阳衰不能制水,水气初动,与阳气相搏,故脐下悸,欲作奔豚。治宜温通心阳,化气行水。方中重用茯苓利水、健脾、宁心以治水气;桂枝、甘草辛甘助阳而降冲逆;大枣补脾,共奏培土治水之效。
  2.17 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证
  《伤寒论》第67条:“伤寒,若吐若下后,心下逆满,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紧,发汗则动经,身为振振摇者,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主之。”此证属伤寒本应汗解而误用吐下,损伤脾胃之阳气,中阳虚,运化失职,不能制水,则水邪上冲,故心下逆满,气上冲胸;阳虚不能升于上,清窍反被水气所蒙蔽,故起则头眩。此时若发汗,则更伤阳气,经脉失养而动惕。治宜温阳健脾,利水降逆。方中茯苓利水、渗湿、健脾,桂枝温阳化气以行水且能降逆,白术、甘草补脾、和中以制水。
  2.18 小建中汤证
  《伤寒论》第102条:“伤寒--=日,心中悸而烦者,小建中汤主之。”伤寒仅二三日,未经误治即见心悸而烦者,必里气先虚,心脾不足,气血双亏,复被邪扰,心无所主则心悸,神志不宁则烦。治宜内益气血,外调营卫,安内以攘外。方中桂枝汤调营卫,倍芍药加饴糖益气血。
  2.19 当归四逆汤证
  《伤寒论》第351条:“手足厥寒,脉细欲绝者,当归四逆汤主之。”本条所言即是血虚感寒,寒凝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四肢失于温养。故见手足厥寒、脉细欲绝。治当养血散寒,温通经脉。当归四逆汤即桂枝汤去生姜,倍大枣,加当归、细辛、通草而成。方中当归、白芍养血和营;细辛、桂枝温经散寒;甘草、大枣
补益中气;通草通行血脉。诸药合用,使阴血充,寒邪散,阳气振,经脉通,手足温而脉亦复。 一
  2.20 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艾生姜汤证
  《伤寒论》第352条:“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本条紧接上条,血虚感寒致厥者,若平素胃中有寒,仍用当归四逆汤,再加吴茱萸、生姜温中祛寒。
  2.21 炙甘草汤证
  《伤寒论》第177条:“伤寒,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伤寒,不见脉浮等表证,却见脉结代、心动悸,表明病在太阳而累及少阴,心之阴阳气血亏虚,失其所养,鼓动无力,故见脉结代、心动悸等。治宜调补阴阳气血以复脉。方中炙甘草、人参、大枣益气补心;生地黄、麦冬、阿胶、麻子仁滋阴补血;桂枝、生姜辛温通阳复脉。诸药合用,共收滋阴补血、益气复脉之效。总之,上述经方,验之临床,确实效如桴鼓。且现代动物实验亦已证实,桂枝汤具有多种作用,如镇痛、抗炎;双向调节汗腺分泌、体温及肠蠕动;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及应激能力;增加心肌血流量;抑制流感病毒及迟发型超敏反应;延迟皮肤排异及促进胃溃疡愈合。这就为先师灵活化裁应用桂枝汤提供了相应的科学实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