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芝广场舞放狠爱:如果我做教育部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5:32:17

作者: 冠琼平

如果我做教育部长

——对“教改”的一点想法

 

改革三十年,没再出现一个钱学森。

这是钱老临终前留给世人的最大遗憾。也是钱老对改革三十年教育不尽人意的一个最深的总结。

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必须让 学生充分展示自我,必须能尽大限度的张扬学生的才智。否则都是不理想的教育。如果学生连胡锦涛提出的 社会主义的荣辱观都没有,那就是彻底失败了。

  如果我当教育部长, 起码要求三个“不”。

一、 中小学不发“参考书”。

参考、参考,它对教师只是参考,是备课的附属。但事实上不少教师是以教参为主。写教案抄教参,讲课也基本沿着教参的思路。很少创新,其内容几乎就是教参的复制。

这就造成了千师一调,万人一声的教学僵化的状态。特别是对传统教材一年一年,一代一代地起着框子作用,束缚着教师设意。教师又束缚着学生的思维空间。这样的教学怎能不陈腐,死气沉沉。

二、不板书。一些学校,甚至省、市、县的重点校在评课时也都往往把板书是否工整纳入评说。

板书是什么?板书是按教师的意象强化教学。在一定意义上影响学生的观点、情感和发散思维。今天应取缔板书,以多媒体而代之。板书的时代应成为历史。

中国的教育从教学形式和媒介上可分三个阶段。

一是孔夫子的口头教学。

孔子弟子三千。他教学时手里拿的不是粉笔而是一根戒尺。孔子教学很少写而是说。淳淳善诱,因材施教。

到了建国初期我国 是模仿苏联的教学模式。盈盈一根纷笔,边写边说。

今天,是该把粉笔放进历史博物馆里的时候了。

三、不提倡师生互动。

今天已经到了 21 世纪,我们的教学不要再留恋讲台前教者的振振有词,讲得神菜飞扬。不要再鼓励学生活跃课堂、举手发言。什么师生互动,什么气氛浓烈,其实都是以教师为主体。都是把学生做陪衬,都是牵着学生与教者的思路走。教者的功夫不应在口才(嘴皮子上),而应在真才实学的内涵(学识精湛、渊博)上。

      教师你既然不是钱学森,不是鲁迅,你怎能教出当代的新钱学森,新鲁迅?

学生中就是真有几个钱学森的智慧者,有鲁迅的民族魂者,让绝大多数的非钱学森,非鲁迅一教,岂不也要智慧退化,灵魂变异了啊?

正确的教法应是:每讲一堂课,都要学生上网查资料,在网上研讨。教师并不是高高在上,而是要俯下身去,以常人的心态与学生一起做师生。

在传统的教学中,一个中学语文老师教两个班工作量就够了。网上教学,一个语文老师可同时教四个班。教师无需多,而要精。在网上即便是最边远的农村学生也可听到全国优秀教师的课,学生的求教的视野不在是本学校,也不在是本县,而是全省、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