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影帝沙鲁克汗妻子: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14(上海医药之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12:21:23

小小辛巴的辨股析图14(上海医药之一) 

 

 

前段时间,我用微博发了一个有关上海医药(SH.601607)的建仓计划,打算从12元开始每下跌1元买入一定仓位,计划从12元一路买到8元。

很多博友让我写写自己的想法,那我就简单说说吧。

 

附:2011年6月16日建立观察仓位置图:



附:后续发展图:

 

道理很简单,我认为相当多的股票已经开始具备安全边际,有不少股票已经出现了有吸引力的价格,而上海医药就是其中一个。

虽然,我一直很谨慎,但不代表我没有勇气。

我想,我与很多空谈理论的价值投资者的差别在于,我并不回避以明确的态度对一些越跌越深的好股票,直言不讳地说:“可以买入!”

并且以我自己的买入行动去直面下跌。

 

从这篇辨股析图开始,我对市场的总体看法将转向乐观。

道理很简单,指数跌成十年不涨的局面,恰恰可能变成大涨十成的理由。

那么,现在的短期下跌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这阶段的每次大盘新低,都将成为绝好的买点。

 

我不知道大盘是否还会再创新低,我只知道现在这样的位置,好股票如果有深跌,买就是了,这也就是我的近期博文(无须问底)的主旨。

无须问底,也无须问为什么深跌,便宜就是最好的买入理由。

 

2012年绝对是一个牛市,这点无须置疑。

2011年年末的这次下跌越惨烈,2012年牛市的起点也就越坚实,我这个判断的可靠性也就越高。

 

具体分析理由,我写在了即将出版的《重剑无锋-小小辛巴投资手记》的“十大潜力股”章节里面。

 

可惜的是,原计划在2011年11、12月出的书推迟了,甚至有可能推迟到明年二、三月份。虽说真正有用的信息,千金难买,可一旦过了有效期,也就不值一文。

因为不想让朋友们错过今年末到明年初的绝好买点,所以,我还是提前揭秘了。我这里只说答案,不说解题过程,已经是在免费赠送知识产权了。

 

有些扯远了,还是回到上海医药吧。

这只股票会成为我近期建仓的主要目标之一,说起来,可是一个久远的故事了。

 

与上海医药的第一次亲密接触是在 2011年6月16日,我以16.16元买了上海医药,当时在微博中称:“建立观察仓,希望将来能在12元以下大量买入。”

 

当时,看好它的理由很简单。

1、行业较好。

我长期看好医药、消费行业,因为这两个行业具有长期赚钱的独有优势,属于抗周期的稳定增长行业,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历史上都是跑出长远黑马的最高概率圈子所在。

因此,对医药这个行业的任何一个细分行业龙头,都不能低估其价值。

 

上海医药董事长吕明方表示,虽然全球经济仍然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和不明确特征,但医药制造和分销业务的非周期性优势依然具有稳健的增长态势。

 

2、渠道为王

沃尔玛证明了在商业社会中,渠道为王,谁掌握了流通渠道,谁就掌握了话语权,既可以压榨上游的生产商,也可以从下游的客户处取得利润。

而苏宁的早期成功也复制了这个理念。

 

现代商业社会,谁掌握了渠道,谁就拥有了定价权,可以说是一种另类垄断。

医药这个行业,渠道更是重要,如果没有渠道,再好的药也卖不出去。

 

我国医药流通行业的集中度还很低,前三家大概占了整个市场的20%;与发达国家那种几个巨头瓜分整个行业的集中度还相差甚远。

 

流通行业的混乱,导致无序竞争,不利于医药行业的管理。

商务部在《药品流通行业“十二五”规划》中提到,将力促到2015年形成1-3家销售额超过千亿元的全国性大型医药商业集团。

目前排行第二的上海医药有望成为未来医药流通业兼并重组浪潮的推动者。

 

3、素质较好。

上海医药虽然是老国企,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

但是,现在国企的市场化已经很高了,与改革开放前的国企已经有了很大不同。

 

相关研报摘要:

近看商业,已完成全国战略性布局:上药自重组上市以来,在全国各地大肆收购,其中最为重要的一步和有战略性意义的一步就是CHS 的收购。此次收购打响了上海医药布局全国的重要一枪。CHS 和爱心伟业的收购,上海医药在北京市场的市场份额可跻身北京市前三,甚至可以和北药争夺第二的地位。

 

众所周知,中国最大的用药市场主要集中在华东,华南,华北,占全国市场70%之多。北京又是全国最大的用药城市,因此上药通过此次收购一方面能成功进入非主场的华北市场,另一方面,拥有华北自己的销售渠道,有利于上药生产的产品直接进入北方市场,降低公司的费用,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是“一举两得”之举。

 

CHS和上药在医药流通上的战略相似度高。两个公司都是以纯销为主,直接面向医院。同时CHS 很多高端外资品种,和上药形成互补。从这两个方面看,两个公司的磨合较为容易。

 

过去一年,上海医药在分销领域的并购已取得重大成果。去年公司90%的分销市场在华东,10%在华东以外,而今年上半年华北的比例上升到了近20%,在华南的比例也达到近10%,而华东的比重已降到了70%。

 

远看工业,正在积极布局:上药工业上的布局分为两方面,一个是内生性增长。公司的第一个举措是品种聚焦。产品种类聚焦到55 个,聚焦品种中18 个过亿,年销售过亿达20 个,毛利高,市场潜力大。在外延式扩张上,上药将通过收购或参股引入国外高端品种,工业收购预计将在明年展开。

 

上药研发实力强,十一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上药拿到了将近一个亿的资金,充分体现了上药的研发能力。

 

4、大股东增持、高管增持。

大股东在19元以上两次增持。高管承诺将年终奖的一半拿出来增持公司股票。

 

看到上述优点后,我也仔细想了一下这家公司的不足。

 

虽然上海医药有一定成长空间,但是,上海医药的规模已经相当大了,年销售额今年估计达到500多亿,即使在2015年达到千亿销售规模的目标,成长空间也不过是一倍而已,且在国药控股、华润医药、九州通的前后夹攻、烽火圈地之下,快速地并购扩张并没有那么容易。

 

而该公司虽然医药工业与商业的利润各顶半边天,但是,其产品品种多,业务复杂,从好的方面来说,不容易出现单一药品的风险,但对于投资而言,不便于研究其产品的具体价值及发展方向。

 

而国企的官僚化作风、内耗严重,导致企业缺乏活力与竞争力,无疑也要让其价值打折扣。

 

综合评价:这不是一家优秀的皇冠级企业,只能定义成一家较好的医药企业而已。

既然如此,那么,就不能适用“以合理的价格买优秀的企业”这个标准。

 

只能用另外一种投资手段-“没有超低的价格,就没有超额的利润。”

而低市盈率与低市净率通常成为了超低价格的衡量标准。

 

2011年6月16日,我发微博建观察仓时,考虑到上海医药有8元多的净资产,而医药行业的较好公司又很少有跌破净资产的,那么,(12元)1.5倍以下的市净率,应该接近了超低价格的极限值。

 

初步估算后,所以,我制定了12元以下买入的计划,并在建立观察仓后加大了关注力度。

 

买了半年以后,上海医药一直负面消息缠身,副总裁葛剑秋辞职风波是最大问题:

有报道称:上海医药副总裁葛剑秋的离职风波将上海医药推向风口浪尖。葛剑秋自2009年加盟上海医药以来,通过收购中信医药等一系列资产运作让上海医药实现整体上市,但自今年7月份以来,葛剑秋因举报门事件被扣上“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帽子,由此导致上海医药高层貌合神离。

 

葛剑秋曾表示,上海医药内部同时存在老国企和市场化两种力量,具备瑞银背景的葛剑秋认为上海医药应摒弃一些“陋习”以使上市公司更为优质。但目前来看,葛剑秋的观点显然没有得到上海医药的认可,市场化力量最终被上海医药内部的守旧派所打败。

 

有接近上海医药管理层的人士表示:“与华润医药不同的是,上海医药产业板块极为复杂,人员冗杂情况也较为严重,再加上资产分散和各种历史包袱,上市后上海医药俨然就是穿着市场化外衣的老国企,尚未完全从计划经济的桎梏中走出来。一旦有人主张对上海医药进行改革,便立即受到诸多阻拦,甚至被上纲上线继而扫地出门。”

 

上海医药也就在各种负面新闻和大盘下跌的过程中,滑入了我的计划买入区12元以下。

 

这个等待的过程,有两点值得总结。

1、如何评估股票的价格风险;

2、如何控制过早买入的心魔。

  

对于第一个问题,相当不好把握,比如说,上海医药有几个报价,分别是:

1)券商目标位:33元,有不少券商研报把上海医药的目标位分析到33元。道理说得天花乱坠,数据弄得铺天盖地,但是,我们知道,这些根本不可信,不值一提。

我想,这些报告少弄些忽悠人的高目标,多研究点安全底部价格,对交易者而言,可能还更有价值一些。

 

2)历史最高价:25-26元,显然没有什么意义,在这个价位买的傻子应该不多,它唯一的价值大概是一种测量作用,也就是下跌一半,会引来较大的市场关注。

事实上,股价曾在12.50元这个位置停留了一段时间。

 

3)大股东两次增持的价位:19.58-19.10元。

大股东增持可是很吸引人的,很多股票被大股东增持后,立刻大放异彩,山鸡变凤凰。

2011年3月31日、4月1日,上海上实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下称:上证所系统)增持公司股份3,104,724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的0.16%。增持平均价格约为19.58元。

2011年5月20日,上海上实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下称:上证所)交易系统增持公司股份9,803,224股,占公司已发行总股份(注:H股发行后,截止目前公司已发行总股份为2,656,857,338股)的0.369%,增持平均价格约为19.15元。

两次真金白银地增持,想必当时闻消息而兴奋地跟风进入的散户也不少。

事后,股价依然下跌,因为大家把它理解为发行H股上市的托市。

 

4)小小辛巴建立观察仓的价位:16.16元。

2011年6月16日,23元港元发行后不久,小小辛巴经过测算,净资产值达到8元以上,市盈率30倍上下,2倍的市净率左右,16.16元已出现合理价格。

 

5)高管增持及大股东第三次增持的价位:14.30-15元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各高级管理人员于2011年8月18日、8月19日以2011年收到的2010年度绩效奖金的50%(或50%以上)从二级市场购入本公司A股股票,成交价格在人民币14.30元-15.01元之间,所购股数共计141800股。

上海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于2011年8月24日接到公司股东上海上实(集团)有限公司通知,上海上实于2011年3月31日至2011年8月23日通过上海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增持了本公司部分A股股份。截止2011年8月23日,自首次增持以来,上海上实已累计增持本公司21,742,427股A股,占其首次增持时本公司总股本(1,992,643,338股)的1.09%。

 

这个消息,使得股价维持了三个月的横盘,但最终还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跌破平底,向着12元以下滑去。

 



如果说,一个理性的投资者要经历多重考验的话。

上海医药这几段价格就是很好的考验,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只有始终以理性的安全边际思想衡量价格,才可以回避这一系列错误区。

不管是大股东增持、还是高管买入,在没有安全价格的支撑下,都是空的。

 

对企业的估值一定要有一个分类认定的概念。

优秀的股票要用“合理的价格”作为评估标准,不能寄希望买得过低。但要牢记的是,这样的企业很少。

即使有些企业本身素质优秀,但是,如果得不到大众的认同,“合理的价格”也无法成为最终防线。

 

而一般性的企业,即便这些企业属于较好的企业,通常来说,只有超低的价格才能提供一定的安全保证。

这也就是我将上海医药定位于12元以下,并耐心忍过上述几个价格区间诱惑的最基本原因。

 

对于第二个问题,也就是如何战胜心魔,不经受上述价格区间诱惑的问题。

就实战而言,其意义更为重大。

 

大家也知道,我有收集好股票的习惯,特别是对于有着较好长远前景的好股票,只要觉得便宜,就忍不住想买。

买了之后的结果都是一样,100%的被套概率。

 

我想,每个信奉长线投资的人都有这种不良爱好,我曾经试过各种克制办法。如:

1、严格选股;过于严格的结果,导致早些年连茅台、张裕这样的股票也入不了我的好股票标准,其结果当然是错过无比多的机会;

2、严控价格;过于严格的结果,导致什么价格都觉得贵,没有安全保障,其结果当然是无一例外地错过无比多的机会。

 

但是,我试来试去,总是没有什么用。尤其是在既能严控风险,又不轻易错失机会上,很难把握这个度。

 

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每个人有着自己的心魔。

多年前,同福先生跟我说,对于看好的股票可以先买一点观察,当时,我并不以为然,因为这不符合我的一贯观点,十多年前我甚至在拙文《孤独者生存》中说,如果不想全仓买一只股票,就一股也不要买。

 

年青人说绝决的话容易,但真正做起来,不管多么谨慎,全仓买股的结果依然是买一只套一只,碰得头破血流。

 

随着年岁渐长,才明白认识事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以我们的阅历,在没有足够的能力之前,就空喊什么投资理念的口号,坚决地执行什么观点,比那些完全不懂的人输得还惨。

 

有些貌似很一般的交易行为,其实埋藏着很深奥的道理。

 

有些简单的好习惯,只有试着去做,才会体会到它的好处。在对自己全无办法之后,我尝试了这种办法,在实践中渐渐明白了先买一点点放着,确实是克服心魔的最好办法。

 

长线交易者的问题在于经常自以为是,总想自己挖掘一只好股票,因此,总是喜欢东看西看的(花痴啊),同时,长线交易者往往又是乐观主义者,总认为在长远的未来涨幅面前,现在的一些小波折又算什么(哥别的没有,有的就是耐心)。

 

这两大优点,能够帮助长线交易者在牛市中获得最大的收益。但在熊市中,却决定了长线交易者经常容易忽视当前的价格风险,在轻信自己能力的情况下,错挑股票,或者错买价格。

 

而股票不经长期跟踪,是很难把握其基本面与价格的相互关系的,巴菲特在买IBM之前看了几十年这家公司的年报,绝对不是含糊的,我们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

我承认,我做不到。

 

我能做到的,就是对于自己非常看好的股票与价格,先买一点。

先满足自己的好股占有欲,不能妻妾成群,至少也要做到好股成群。

 

有意思的是,好股和女人一样,当你没和她朝夕相处时,你天天想着她的好,当和她在一起时,却是终日的柴米油盐、日常琐事。

美女也变得不那么可爱了。

要度过几年的磨合期,知道彼此的脾性后,才相对稳定起来。

而曾经的好股也是如此,当我们那么看好她的未来,买进去时,才发现完全不是想象的那回事,一样也有惊涛骇浪,让人步步惊心。

 

所以,我很早就养成了习惯,再看好的股票,我也就是先买一点,这一回在上海医药上也是这样。当满足了占有欲后,心也就不急了,随着了解的加深,也就慢慢知道些深浅了。

 

买得少,正是防止套得深的好办法。

 

也正是因为在16.16元被深套(虽然只是一点点),才打消了我一切过于乐观的想法,也才能忍到12-8元的最终加仓时刻。

 

我不知道我要多久才能彻底克制自己的心魔,做到一股都不买,且能忍住各种诱惑,等到最终价格的那一刻。

心中无剑的至高境界,我还很远。

既然做不到,那就老老实实用笨办法吧,只要这种笨办法能够管用,它就不是笨办法。

有些事情,堵不如疏。

用微损失去顺应自己的人性,有时比空谈纪律、原则要有效得多。

 

在不能战胜自己之前,不要奢谈什么战胜自己。

自己本就无敌,何需战胜自己。

 

小小辛巴2011年12月23日写于鹭岛百家村。

 

对于上海医药的具体价格分析、大盘研判与买入思考,详见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