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森女单靴:旻松:“国货年”的崇洋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2:41:15

旻松:“国货年”的崇洋风

发布时间:2011-12-23 09:52 作者:旻松 字号:大 中 小 点击:165次

   “再买东洋货就是王八!”1932年茅盾发表的小说《林家铺子》里,有人当街大呼。1931年“九一八事变”之后,各地民众开始抵制日货。一位妇女在题为《国货与妓女》的文章中写道:“我认为穿国货是一件最高贵和荣耀的事情,相反,如果让自己全身穿着舶来品,不仅会被认为身体下贱,也是件无比难堪的事情。”

   1933年被国民政府定为“国货年”。“国货年”开幕式上,上海市市长吴铁城呼吁“用民众的力量挽救萧条的经济”。在上海,《申报》新辟国货专版,中国国货公司设立,规模盛大的国货展览会举行。   其实,在十里洋场,早就有人鼓吹“国货当自强”了。1911年,中华国货维持会在上海成立。次年,南京临时政府将《服制案》提交参议院讨论,中华国货维持会致电参议院,请求规定“用中国自制呢”,被采纳。在该会建议下,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全国,提倡国货。各地国货团体纷纷成立,掀起一场国货运动。   1928年11月,上海举办的中华国货展览会开幕式上,蒋介石宣称:“国民政府是要提倡国货,要振兴实业,要挽回利权,使外国货在中国没有销路,大家都用国货来打倒帝国主义。”   用国货打倒帝国主义?鸦片战争的洋枪洋炮轰开国门之后,大量涌入的洋货——洋火、洋油、洋灰、洋烟、洋服,受到普遍欢迎,社会上形成一种消费风气:“凡物之极贵重者,皆谓之洋……大江南北,莫不以洋为尚。”学者贾士毅说,“外货侵入,国人初则震其奇巧,继则贪其便益,终乃养成爱好外货,鄙夷国产之固习。故其初也,不过以为陈设之具,装饰之品,久而久之,遂至日用所需,多取给蔫。”   国学大师章太炎平时抽国产金鼠牌香烟,客人来了,必用大英牌洋烟招待。   时人评论,整个社会的崇洋心理下,“积习既久,驯至服用非洋货不办”,“衣非洋不美,食非洋不足,居非洋不成,行非洋不速”。蒋介石把国家工商不振归因于此,表示“以后务需责令一般国民,无论贫富,均应一律以服用国货为主,藉以养成人民之爱国观念,而杜塞每年巨额之漏卮”。   很多人不理会这一套——国货多仿制洋货,质量不行,价格也不便宜,如国产红叶牌香皂每块一毛,美国产力士牌香皂一毛二。“弃物美价廉的洋货不买,而用价昂粗糙之土产也”,国,哪是这么个爱法?   “国货年”,北平国货展览会的留言册上,有人感慨:“我到此地,本想买一点国货,留作我参加国货展览会的纪念,岂料国货价值太高,我的购买力达不到。”鲁迅在文章《火》中写道:“没有电灯的地方,小百姓不顾什么国货年,人人都要买点洋货的煤油。”   “国货年”,在时髦的上海人眼里,钢笔要用美国康克令,手表首选瑞士欧米加。南京路上的百货公司里,最高级的化妆品是“伊莉莎白雅顿”,最大众化的是“密丝佛陀”。据统计,当年中国香水脂粉的进口额近140万元。   “国货年”,洋货广告铺天盖地。当年12月1日的《申报》总共30版,广告540条,其中洋货广告246条,柯达胶卷、可口可乐赫然在列。   “国货年”,全国洋货进口额达9亿元,创贸易逆差新纪录,《申报》评道:国人“购买洋货之力‘与时俱进’”,“‘国货年’之提倡,系一种兴奋剂……只有刺激性,而无根本治疗之力也。”有人说,“崇洋习气决不是几句‘爱国’‘爱国’和来几个‘什么年’‘什么年’所能刹得到的”。   “国货年”,中共领导人瞿秋白看过茅盾小说《子夜》后,著文《子夜和国货年》:“国民党玩弄的骗人的‘国货年’只能‘做《子夜》的滑稽陪衬’。因为,中国还在‘子夜’中,在暄红的朝日没有照遍全中国的时候,哪里会有什么真正的国货年?”   (《能源评论》2011年12月刊“悦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