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词是"爱情是永恒":黄桥许家(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5:45:40

  4(2)玩狮子  4、土地庙(相近而已)


4)分布

20111218日)

   许树人

 南北人云贱,

 东西富贵长;

 高家居村右,

 黄姓近学堂。

 

村东

    母亲的依门远望,有时真能看到从村北头小路上回来的人——顺大路过了老观李之后,在进黄桥村之前,向西南有条小路,可直达黄桥的西头,先过黄家的大街,再往前走,就是我家的大门口了。大门里住着近门的五家人。平时门口会有不少休闲的老少,相聚的温馨,让人艳羡……

        如果乘马车从新郑县城出来,顺着古时的通衢,要从东头向西,经过芦苇坑,从大路南拐,再到大门口。倘若从黄桥的东头一直向南,穿过深沟,过了青石桥,就可以一直通向绰刘村。大路年深日久,两边的黄土岩上,留着岁月剥蚀的痕迹…… 

        要论这黄桥村的格局,总的说来,是南北偏短,东西漫长……

    探究黄桥村这种古来的发展、布局,不知是否受到了历史上“南贫北贱,东富西贵”说法的影响。

有人说,“这一个历史上的'南贫北贱’不是一个平面的贬语。她是生活中的人情存在。是历史。是人气。是生活。是曾经有钱人订制成了的没钱人的世俗民生。数千年来,依势照旧。比如六朝古都南京,民间居住也是比较有讲究的。正号称所谓东富西贵南贫北贱。实际看,南京城东靠近紫金山玄武湖,山清水秀多是有钱人住的地方,至今仍是房地产价格最高所在。南京城西政府部门云集住在那里多是官家,如今保留下来成排民国建筑多在颐和路一代,那里江苏政府和省级机关环绕绚叠。”

“好象稍微有名古代之都,相对了一个'南贫北贱’,都还有另外一个;'东富西贵’民间说法。比如:北京城过去的老北大红楼,地处故宫东翼大约几百米地方。从这再往东一点点,就是表征京城的王府井入口了。还有就是,北京城东西两侧地方名字如听不减。比如'什锦花园’或者'学府胡同’等等。但是,京城南北地方的名字就有一点比较不动人了:比如什么'苇子坑’,'沙子口’,'铁匠营’之类之类。”

黄桥村的四方八方,据我看来,应该是没有贵贱之分。因为上下左右,贫富的悬殊并不大。至于东西走向这样长是何道理,看来一时也难说得清楚……

只知道,村子的最东边,住的是姓高的人家。我小学的同学高小木就住在这里。他高高的个子,胖胖的,身材完全是一个大人模样了,还才上小学。那时候,解放不久,小学生的参差不齐也是自然的。

 住在通衢东边的高姓人家,有前后两条街:后街在北边 ,前街在南边 。前街临着通往梨河镇的东西大路……

 从东头的前街向西走,北边沟头上有一座土地庙。记得枯旱时日,人们曾成群结队地打着旗,敲着锣鼓,迤逦前来这里取雨……有时也真的应验,三两天就有雨下来,这或许是一种巧合吧。

 下了沟,路的北边有人开了个小店,门口放着甜杆和香烟,这给路过的人增加了温馨。

 穿过旧时南北的通衢向西上坡前去,就是东头的黄家。

 黄家也有两条街:前街是东西的大路,后街(北边的街)应是正街,家多面南而居,人比较多,是黄桥村的中心。

 每到过年时节,村民集聚,锣鼓喧天的,村里的狮子会在这里爬上用板凳搭起的正方形架子,尽情地表演……

 木偶担子,龙蛇相斗,鸡狗追逐,也会赢得许多孩子前来围观。

 街口上,用柏枝搭建起来的牌坊,充满了新意;空地上排队打秋千的人们,也轮流着登场……一年一度的过春节的喜庆、闹热,尤其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后街西边折向西北,再向右拐,又是一条住家不多的北街。显得料峭,我们很少到那里去、从那里走。

 后街东边又折向北边,是出村的大路,北头过了通衢,还可往东到高家的后街。

 村里的小学,就在东南的拐角上。校舍,原是没收了的一个地主家的三合大院。在西北方向上,有东、西、北三座房子,是学校的教室和办公室;三合院的东南边则是一个长方形的大操场,那里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场地上,立着一对简易的篮球架,独木撑着,在当时并不觉得简陋、落后,更不影响玩耍。另外,还有一个木马,孩子们觉得新奇,玩的人也很多……

 我的小学一至三年级,就是在这里上的。

 学校起初只有一个40多岁的男老师,姓范,眼睛高度近视,穿一身黑色的旧制服,略微弓点腰,走路慢吞吞的。他的毛笔字写得很工整,发榜的时候显得庄重、威严,他讲课也是很认真的,一个人要教三个年级。

 到我上三年级的时候,学生多了,上级又调来了老师,还在南边的赵家院子里开辟了新的教室……

 村子的最西头,北边有一条街,多面南而居,我的同班同学黄春治就住在那里。

 中间,是几家姓许的。

 南边,也有一条东西街,住户多是姓许的。我的同班同学许玄图、许香梨就住在那里。去梨河上小学,走南路,我们常常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