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xida dawut:(原)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36:56

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 ?

       “五一”前,我应邀到江西南昌,为参加“ 全国中小学名师有效课堂教学策略研讨会”的教师讲课。我征求组委会和与会教师们的意见,在我授课内容《探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实现学校教育因素的和谐链接》、《现代校长的职业能力与专业智慧》、《以学生为本,班主任工作的永远追求》、《学校德育难在哪里,路在何方》、《科学备考“备”什么?》等课题中,选了《今天,我们怎样当教师?》这一课题,与教师们进行了探讨。

       这一课题,我讲了三大内容:

       一、做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

       二、做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教师

       三、做健康快乐幸福的教师

       由于内容很多,下面先把第一项内容的要点发出,供大家讨论。

 

       做有现代教育思想的教师

        社会在迅猛发展,新世纪对教育提出了新挑战,对教师提出了新要求。今天,我们怎样才能当一名好教师呢?

   一、教师应具备更新自我的能力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教师需要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从而不断地产生对教育的新感受,对自我的新认识,对学生的新评价,树立新的现代教育观念。

  1、对教育再认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这种背景下,教育的功能和人们对教育的认识都在发生着变化。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现代汉语词典》解释);“教育是对人类文明进步成果的继承和发扬”(《辞海》解释);我提出:“教育是人的生命质量不断提升的全过程。” 我认为,教育不能满足于停留在社会生活的原样重复和对已有知识成果的复制上,我们强调对人类知识成果的发扬,强调人的生命质量与受教育质量正相关的生命教育本质观。这是现代教育内涵的丰富和对教育功能的提升。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必须对教育本质有新的认识,这样,教师才能够面对新时代,树立新观念,迎接新挑战,推动教育的新发展。

   2、对自我再认识。人们常把教师比作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这是对教师奉献精神的赞誉。但是,教师的作用绝对不应仅仅像这样被动的靠消耗自身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实际上,这样并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的)。教师应该像太阳,自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热量,在温暖万物的同时又光辉自己,使自己成为光亮的创造者,真正发挥教育的活力。教师必须具有健康的心理,我写了一首《教师心理健康歌》,我觉得教师应该是襟怀宽大、视野开阔、执著追求、热爱生活的快乐创造者,这样,才能用自己纯洁、高尚的人格魅力,与学生进行心灵的约会。教师还应该是教育的享受者,他们在辛勤育人的同时,不断的享受着教育对自己的熏陶,享受着教育成功的愉悦。因此,教师要站在现代教育和人民群众需求的高度,重新认识自我,不断更新自我,使自己具有教育创新能力、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能力、现代教育手段运用能力等,用创新的力量,去推动学生获取创造的硕果。

   3、对学生再认识。考试时,学生按教师要求一字不错地写出答案,学生能得高分,当一名小学生回答“雪融化之后变成什么?”这一问题是“变成春天”时,教师给予了“回答错误”的评判 (标准答案是“变成了水”)。不难看出,教师经常受“标准答案”的束缚,有意或无意的在限制着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常常认为听话的学生、能考高分的学生就是好学生;调皮、爱给教师出难题、学习“分数”不高的学生就是“差生”;认为上课不举手、乱插嘴发言的是不守纪律的学生(殊不知恰恰是这些急于表达自己意见的学生听课最认真,思维最活跃)。显然,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新的认识,教师应具有研究学生心理特点的能力,具有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素质闪光点的能力,具有激活学生潜在因素并引发共鸣的能力。

     二、教师应具备教会学生发现真理的能力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工作,往往做得更熟练,更多一些。实际上,人类社会积累的知识成果是教师“送”不完,学生也接收不完的。而人类社会的进步发展,更需要新的知识、新的发现。如果我们使学生只会接受现成的“真理”,不会怎样去发现“真理”,这样的教育将毫无意义。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教给学生发现“真理”方法的能力。

1、教师课堂教学要科学设问。教学过程很大程度上是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维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教学中,有些教师习惯于向学生提“是什么”的问题,即使是提出“为什么”的问题时,也总是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回答出教师设计的标准答案。这实际上是“奉送真理”的作法。要改变这种设问模式,做到科学设问,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使学生学会学习。  第一,少提只有唯一答案的问题。这种只有唯一答案的提问,仅限于对学生基础知识学习的检查,不要多提。那些一看就知道的事物,不必让学生去思考记忆。    第二,多提有多个答案的问题。这种问题的提出,有利于打破学生的思维定势,要求学生不受标准答案限制,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来思考问题,其思维的质量更高。   第三,精提没有答案的问题。教学最重要的并不是要让学生必须知道某一具体问题的正确答案,而是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展开,训练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学生围绕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争论,并不能也不需要最后得出一个正确的结论。假设、想象、争论的过程便是学生思维训练发展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的提问不在于数量的多少,而在于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应具有使学生从“学会”到“会学”的设问能力,设问要给学生留有思维的空间,给学生提供创新的“空白”。

    2.学生在课堂要主动学习。教学中,教师只应是课堂教学的引领者和组织者,学生能否主动学习,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教师除了具有科学设问能力外,还应具备为学生营造“主动发现问题,主动提出问题,主动解决问题”的平台的能力。

    第一,学生能主动向教师发问。有些教师习惯于满堂讲、满堂问的教学方法,总担心讲掉了什么。讲完之后,再象征性的让学生提提不懂的问题。我们亟待改变这种陈旧的教育方式。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索、能提出自己想弄懂问题的习惯。每一内容的学习,都要给学生向教师发问的机会,一旦学生发问次数和时间超过了教师提问的次数和时间,其学生学习的质量必定会更高。    第二,学生向学生发问。教师组织学生相互提出问题,共同讨论解决问题,这是群体主动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间情感沟通、信息交流、取长补短,全班同学讨论会产生更高的学习效率。因此,我们要为学生创造学生间发问讨论,甚至有意激发争论的氛围(让学生真正动起来,而不是做样子),这比教师单一传授的效果更好。     第三,学生向自己发问。课堂上,有机会提问,答问的学生是少数(课堂教学时间限制了学生的发言数)。学生能不能在没有机会发问的情况下,也能进行思维训练呢?这就需要教师培养学生具有自己问自己的能力。学生在学习中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主动思考,自己解决问题,这是学生主动学习的较高境界。我们要教给学生自己向自己发问的方法,培养学生“自问” 的学习习惯,这必将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3.实现教学信息的有效传递。教学实质上是一种信息传递过程,教师的任务在于指导学生在学习中去发现信息,捕捉信息,加工信息,运用信息。教师应具有处理信息,使信息有效传递的能力。

    第一、学生自己能够直接获取的信息要让学生自己去获取。例如,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汉语拼音后,就能借助拼音自己去学习新课的生字,学生虽然没有通过教师来教生字,但是自己能够获得信息,这是有效的。如果把学生能够自己获得的信息,也由教师来传递,这只能阻断学生信息获取通道,阻碍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这样的信息传递反而是无效的。    第二、要给学生学习留有“空白地带”,让学生自己去开发信息。教师不必把教材的知识都一字不漏地教给学生,不要处处“不放心”,要鼓励学生既要探索课本中的信息,又要到课本外和实践中去探索新的信息。学生这样自己开发获取的信息,比教师传授的信息更有效,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形成。    第三、培养学生多元多向接收信息的能力。课堂学习是师生共同进行的一种复杂的智力、情感交流活动,它需要多种因素参与才能完成。因此,教师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视觉、听觉、感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来接受信息的本领。此外,我们还要让学生懂得信息多向传递越传越多而增值的道理,从而能从教师、书本、同学、家庭、社会等多方面获得信息。这样信息多元多向地高效传递,必将促进学生发现“真理”能力的提高。

    三、教师要具备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

    随着人们对教育认识的提高,我们正在改变过去那种“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的做法,正在创造“适合于儿童”的教育。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其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具备全面、科学评价学生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1.赞成功,不夸分数。我们要树立全面的学生观,运用科学评价手段,促使每一名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应该多注重过程,而不是只看结果(分数)。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每一次成功(哪怕是很小的成功).及时给予激励性的评价。我们要明白,对学生来说,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如果有的学生没有获得成功,那只能是教师没能激发学生成功的欲望;教师没有发现学生成功的优势因素;或者是教师还没有找到使学生成功的方法。

    有学者对世界400名杰出人物进行过调查,发现有60%的人小时候在校学习时是“差生”。如爱因斯坦、爱迪生、牛顿、毕加索、达尔文等,他们都曾经得过不及格的分数。但是他们后来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教师要真正认识到,某些不及格的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学生学习进取的能力(特别是某一方面的特殊能力)。

    在今天的教育中,我们不能把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要千方百计地去发现学生的成功的闪光点。我们赞扬成功,同时不要忽视学生的失败。当学生有失败时,容易出现失败定格现象,从此怕再做失败的这件事,教师应及时帮助学生寻找原因,再给学生一次机会,变失败为成功。这对学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2.赞勤奋,不夸聪明。当学生回答问题正确,学习取得好成绩时,一些教师习惯于夸他:“你真聪明!” 聪明是指人的天资,它侧重于表现人先天有较好智力因素。其实,人的成长在先天因素的基础上,更需要后天因素的作用。有学者对许多先天智商高的儿童进行了几十年的跟踪调查,发现许多人后来并未成才,其原因是后天非智力因素发展不够。他们同时发现,有些先天智力平平的人,后来却获得很大的成功,其原因就是他们勤奋努力,执着追求,后天的非智力因素使他们取得令人瞻目的成绩。

    在今天的教育中,赞扬学生的勤奋,应成为教师评价学生的重要内容。教师要认识到,勤奋努力是人力巨大的心理因素。在教师的积极评价中,这种力量会促使更多的学生对学习的热爱、迷恋,对学习高目标的追求,并表现出坚强的意志和创新的勇气。教师应有激励学生把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紧密结合的能力。

     3.赞创新、不夸照搬照抄。平时,一些教师比较注重知识的学习,强调记忆、复述、再现学习过的内容,这对学生进行知识积累,打好学习基础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些当成了教学的全部。为了应付考试,而去照搬照抄,死记硬背,这又有悖于教育目的。

    教学中,教师更应注重知识的激活,而不是简单的知识复制;要赞扬学生的奇思异想,而不赞成学生的照抄照搬。教师要运用积极的评价手段,去促进学生所学知识的活化,使评价成为学生探求新知的动力。教育实践使我们认识到,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得好:“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育应该时时处处充满创造。我们应该明白,教师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了解掌握现成知识,更要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发现新的知识,训练学生探新的本领,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

     教师应具有发现学生创新意识,鼓励学生创新行为的能力,而不能错误地抹杀他们的创薪萌芽。请记住陶行知先生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我们要用科学的评价,评出未来的创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