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圈模压成型:爱是多巴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08:11

爱是多巴胺---当多巴胺消失的时候,爱情是什么

 

科学家用多巴胺来解释爱情。这就像经济学家用交易成本、配偶专有资本,咨询师用经营、技巧这些冰冷的专业词汇来击碎我们对爱的顶礼膜拜一样,让人感觉失望。

  多巴胺是什么?3-羟酪胺,儿茶酚乙胺它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不仅能左右人们的行为,还参与情爱过程,激发人对异性情感的产生。用于各种类型休克,包括中毒性休克、心源性休克、出血性休克、中枢性休克、特别对伴有肾功能不全、心排出量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增高而已补足血容量的病人更有意义。多巴胺是一个信号兵,它将大脑命令传递到我们的身体、四肢,传递到膝盖来进行一些动作。一旦多巴胺分泌减少,这个时候向下传递的信号,就无法很正确地传递到肢体,这个时候我们执行的命令就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根本没有受到大脑控制,表现为漫无目的、不受控制的一些动作,也就是我们看到的帕金森病人的颤抖及僵直这些动作。

  大脑中心——丘脑是人的情爱中心,其间贮藏着丘比特之箭——多种神经递质,也称为恋爱兴奋剂,包括多巴胺,肾上腺素等。当一对男女一见钟情或经过多次了解产生爱慕之情时,丘脑中的多巴胺等神经递质就源源不断地分泌,势不可挡地汹涌而出。于是,我们就有了爱的感觉。

  在多巴胺的作用下,我们感觉爱的幸福。人们品尝巧克力时或瘾君子们在“腾云驾雾”时,所体验到的那种满足感,都是同样的机制在发生作用。幸好,我们的大脑能够区别彼此之间的不同。多巴胺好像一把能打开许多锁的万能钥匙,根据所处情景不同,在体内产生不同的反应。巧克力的气味、口味告诉大脑,我们正在吃东西;情侣的体味和香味提醒大脑,我们正在身陷爱中。

  多巴胺带来的“激情”,会给人一种错觉,以为爱可以永久狂热。不幸的是,我们的身体无法一直承受这种像古柯碱的成分刺激,也就是说,一个人不可能永远处于心跳过速的颠峰状态。所以大脑只好取消这种念头,让那些化学成分在自己的控制下自然地新陈代谢。这样一个过程,通常会持续一年半到3年。随着多巴胺的减少和消失,激情也由此变为平静。

  也许,科学家从理论上给爱无法长久找到了理由。可人毕竟是一种情感复杂的动物——他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化过程,遵守规则、法律,承担责任、义务,成为文明社会的一员,尽可能地去掉动物原有的本性。

这些,都决定了在多巴胺消失之后,爱情存在的理由。 

可以说,自从盘古开了天地,亚当夏娃偷吃了禁果,红尘中,就有了许多痴男怨女的故事。从梁祝,到罗密欧与朱丽叶,古今中外,生死相许的爱情佳话,数不胜数。究竟是什么原因,能让男女两情相悦,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大家都会说,是爱情嘛,爱情的力量。爱情怎么会有如此神奇的力量呢?最近科学家研究出来了,人在恋爱中,脑垂体会分泌一种激素,这种激素,就叫多巴胺。

     我们还是先来看看官方给多巴胺下的定义吧。 多巴胺(dopamine)是NA的前体物质,是下丘脑和脑垂体腺中的一种关键神经递质,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浓度受精神因素的影响,神经末梢的GnRH和多巴胺间存在着轴突联系并相互作用,以及多巴胺有抑制GnRH分泌的作用。右面是这些轴突联系关系的图片。


中脑的神经原物质多巴胺(Dopamine),则直接影响人们的情绪。从理论上来看,增加这种物质,就能让人兴奋,但是它会令人上瘾。多巴胺在前脑和基底神经节(Basal Ganglia)出现,基底神经节负责处理恐惧的情绪,但由于多巴胺的缘故,取代了恐惧的感觉,因此有很多人的上瘾行为,都是因多巴胺而起的。

    大家有否想过,人为甚么会思想,会有感觉,会对一些事物热烈追求,特别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那么多一见钟情的故事,这可能都只不过来自我们大脑内一些微小物质——多巴胺的化学作用而已.

     阿尔维德—卡尔森等三人就是研究这种人皆有之的物质而获得诺贝尔奖,他们研究的化学物质名叫「多巴胺」(dopamine),能影响每一个人对事物的欢愉感受.

人的脑中存在著数千亿个神经细胞,人所以能有七情六欲,控制四肢躯体灵活运动,都是由於脑部信息在它们之间传递无阻.然而,神经细胞与神经细胞之间存在间隙,就像两道山崖中的一道缝,讯息要跳过这道缝才能传递过去.这些神经细胞上突出的小山崖名叫「突触」(synapse),当信息来到突触,它就会释放出能越过间隙的化学物质,把信息传递开去,这种化学物质名叫「递质」,多巴胺就是其中一种递质.

     多巴胺的作用是把亢奋和欢愉的信息传递,人们对一些事物「上瘾」主要是由於它.诺贝尔委员会主席彼得松在评论诺贝尔化学奖奖项时就说:「烟民,酒鬼和隐君子统统与多巴胺数量有关,受多巴胺控制.」

     香烟中的尼古丁会令人上瘾,是由于尼古丁刺激神经元分泌多巴胺,使人感到快感.因此,近年的一些戒烟研究,都以针对多巴胺来进行.现在,有学者提出,爱情的产生,也源于多巴胺的分泌带来了亢奋.所以,记不记得有部电影,就叫《爱,上了瘾》。

是啊,爱,真的是会让人上瘾的。虽然用科学或者化学的理论来分析爱情,相当无趣,但是在这里把爱情的成因给大家说一下,相信大家再看到有人为了爱情寻死觅活的时候,也会为那些痴男怨女们找到理论支撑:他们啊,不就是多巴胺分泌过多了嘛!

不过,多巴胺的分泌,真的是有时效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一般来说,针对一个固定对象(即实验者的恋人),实验者分泌多巴胺的时效,是一年半到三年,甚至最短的实验者,只有三个月而已。所以,爱情,也有保质期!过了十八个月,爱情,也就转化为亲情。学友哥甚至还有一首很动听的情歌,叫做《当爱变成习惯》,没错,过了一年半之后,激情没有了,剩下的,可能只是习惯,那时候,就不是“我喜欢和你在一起”,而是“我习惯和你在一起”啦。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为什么会花心,为什么会见异思迁,为什么会“审美疲劳”。王祖贤、张曼玉、林青霞、关之琳、杨采妮等明星,在她们年轻貌美的时候,曾是多少少男们的梦中理想对象?很多男孩都在心里会想,如果我能娶着谁谁谁,我肯定会一辈子对她好!结果,也有香港富商真的包养她们,甚至嫁入豪门,结果如何?还不是一样被甩!只能说明,人家富豪在跟某明星朝夕相对十八个月(甚至用不了这么长时间)后,多巴胺也停止分泌啦!在这里鼓励一下阿杜,他朝思暮想的曾经的香港玉女掌门人周慧敏,现在也被谈了十几年的花花公子倪震(倪匡的儿子)甩了,想追要抓紧哦,没准又谱出一段姐弟恋佳话呢!

也许,科学家从理论上给爱无法长久找到了理由。可人毕竟是一种情感复杂的动物——他不同于其他动物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化过程,遵守规则、法律,承担责任、义务,成为文明社会的一员,尽可能地去掉动物原有的本性。要是都按动物本能去做,那这个社会,恐怕早就天下大乱!不过,关于“烽火戏诸侯”、貂蝉使董卓吕布父子反目诸如此类红颜祸水的故事,还是不绝于耳!最近的,不就有克林顿的“拉链门事件”?我相信老克对于小莱,脑海中绝对是多巴胺分泌超级过剩,要不怎么会在白宫---世界都瞩目的地方做出如此丑事?

  这些人类社会一夫一妻制啊家庭责任感啊等等的约束,都决定了在多巴胺消失之后,爱情能继续存在的理由(其实很多转为亲情了)。我喜欢多巴胺旺盛分泌时的感觉,激动,烧得糊里糊涂,给了我不少创作的灵感,当然也说了不少傻话,做了不少傻事。相信很多在多巴胺旺盛分泌时的少男少女,也会做出不少一时冲动的傻事,至于那些什么“海枯石烂永不变心”的傻话废话,估计更是要成箩筐地说。但是,更多的时候,还是会感觉到责任、义务,以及一个男人应该承担也必须承担的一切。所以,我们喜欢多巴胺,迷恋多巴胺,但是,不能被多巴胺控制,如果被控制了,可能就要深刻地理解一下为什么说“冲动是魔鬼”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