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心灵的阴影:教育生态学视野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态的审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4:40:20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态的审视

发布:2010年9月3日 浏览:

  一、问题的提出2000年10月,教育部在北京召开“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决定从2001年起开始,用5—10年的时间,分阶段、分层在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这对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于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巩固“普九”成果、提高“普九”水平都具有重大意义。2001年9月,教育部颁布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其中明确要求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也指出:“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由上可见。
  党和政府十分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了重要的历史使命。“我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队伍在20多年中,从无到有,现在发展到数十万计”{1J。在现实中,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和生存现状却令人担忧.据笔者所做的调查(2004)①,O.04%的信息技术教师只是承担教学工作,而不做其它工作;87.7%的教师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地位比语文等主课教师低。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正处于被边缘化的状况中。这个问题至今尚未得到充分重视与解决。
  二、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态的教育生态学分析(一)社会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及分析1.信息技术教师处于不恰当的“生态位”
  生态位(Niche)是生态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物种在生物群落或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它具有空间和功能多重含义。这个概念的引申意义可以表示为:“适当的位置、称心的职务,适合于人的兴趣、能力的环境或活动.生活中的定位等。”121信息技术教师没有正式的人员编制。“从人事部门得知。在国家单位正式人员编制中信息技术教师是没有正式指标的,自然就要占其他指标。在许多地方.信息技术教师的职称评定或是计算机,或只能挂靠物理、数学或者电教、实验员等之列,工作量计算大多是学校随意而为(其它如语文、数学等每周多少节课满工作量.都有文件明文规定)。可以说,信息技术教师还有待为己‘正名立身’!”嘲一些信息技术教师个体认为自己“低人一截”,认为自已是非主流教师,职责就是教会学生使用计算机;此外,在学校中身兼数职,工作繁杂而职责难明.也造成信息技术教师对自己的定位不准确,继而生存状态也受到影响。
  社会、学校等大系统对信息技术教师所处的“生态位”也缺乏正确的认识。尽管国家层面非常重视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提出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但某些学生家长等社会成员却视该学科为副科,没有纳入升学考试的范畴,因此,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可有可无。相应地,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也只能是被忽略。即使是在教师生存的学校环境中,信息技术教师“生态位”也得不到正确的认识。信息技术学科在很多校长那里被视为非主流学科,人为划定的非主流学科,与此相应地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也就成了非主流教师。
  信息技术教师的成就感、自我社会价值得不到实现。
  事实上,学校教育系统中教师这个子系统中,每一个个体、群体都有着自身所处的“生态位”。对信息技术教师整体生态群体而言,需要自身恰当的定位,即信息技术教师与其他教师具有同等地位,与其协同发展、共生与竞争,同样是学校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而且在培养学生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信息技术教师的“最适密度”遭到破坏信息技术教师的被边缘化造成了许多高素质的信息技术教师跳出教育行业,造成了大量优秀人才的严重流失,而人才的严重流失又直接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造成信息技术教师群体在学校教育系统的恶性循环,其生存状态日益恶化。在岗的信息技术教师会受离岗教师的影响,对自己的未来更加迷茫。
  信息技术教师的流失,使得教师的“最适密度”
  被破坏。在生态学家阿里(w.C.AUee)看来,“种群的疏密程度随生物的种类和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过疏或过密都会起限制作用,所以,每种生物都应有自己的最适密度。作为教育生态群体,其群体大小、成员数量多少.是随着不同性质、不同类型的群体以及客观生态环境的要求而变化的。但不管是哪一种类的教育生态群体,也都有自己最适当的群聚度。
  ‘过’或‘不及’都会对教育社群的活动和效能产生这样那样的不利影响。”Iq目前.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并没有完全达到最适密度,加之不断的流失,其群聚度不断下降,导致其活动与效能低下,不能发挥应有作用。中小学信息技术群聚程度降低影响了群体的动态,影响到群体内部成员之间有利关系的转换,相互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学习”,安全感降低,整体应对环境变化的能力下降,适应能力下降,进而生存状态受到冲击。
  3.待遇相对偏低成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社会环境中生存发展的“限制因子”
  信息技术课在学校被认为是副课。信息技术课教师的工资待遇普遍比数学等主课教师的待遇低。
  在评定职称的时候,要求信息技术教师必须任课才有资格参评。与语文等主课教师相比,据笔者在乌鲁木齐市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自己在学校的地位比主课教师地位低的占总数的87.7%①:浙江省杭州市某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所取得的教学质量奖“只能拿到个人奖金比例的60%”。
  工资待遇是信息技术教师所处的生态系统中客观存在的限制因子。教育生态学认为,“限制因子会从自然因素扩展到社会因素和精神因素161。”这个限制因子的作用十分明显.对教师的生存发展起着反馈作用。工资待遇相对偏低,在T作岗位上得不到与其他教师同等的对待,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许多信息技术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对信息技术教学的热情、努力以及自身建设都受到影响,限制信息技术教师个体的专业提升以及整个信息技术教师生态系统的专业发展。
  4.信息技术教师工作超出其所能承受的“耐度”
  和“最适度”
  在学校教育生态系统中,教师作为生态个体,对工作承受力和耐受度都是一定的,超出了这个阈值。
  不但工作效率低下,就连教师的生存状态也会受到威胁.产生不利影响。
  据笔者所进行的调查(2004)②,乌鲁木齐市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中有73.5%的人每周除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外.在学校还承担其他工作,其中网络及信息设备维护(校园网、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校广播站、学校闭路电视等)占丁作量的69.4%,帮助制作其他学科课件占65.3%,辅助其他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占49%,培训其他学科教师占49%。
  谢尔福德(v.E.Shelfond)认为:“一个生物体能诞生,并且能成功地生存下来.必然要依赖环境中的各种复杂的条件。如果要使一种生物消灭或绝种,只要对其中任何一项因子的性质加以改变,或将其含量予以增减,使其量达到生物耐力的界限之外,即可出现上述后果。”用“当环境中有一种生态因子对某一种生物而言.不是最适宜的情况下.这种生物对其他生态凶子的耐力限度也会变小”。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其主要精力应集中于以信息技术课程为主的教学工作中,学校中网络以及信息技术设备的维护、制作其他课程的课件、辅助其他教师进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其他教师等工作远远超出了信息技术教师所能承受的工作“阈”,也超出了心理承受能力的上限.有限的精力不能被无限地加以放大使用。与此同时,工作量的超负荷,也使得信息技术教师对于压力、外在诱惑力等因素的“耐力度”下降,最终导致教师工作能力、热情下降,教学效率降低,生存状态也因此而恶化。
  对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生态群体”而言,工作繁杂、低落情绪会在群体问通过相互作用进行扩散.群体动力产生负面影响。教师个体超负荷丁作所带来的负面情绪,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教师之间的同侪关系,使这种负面“信息流”不断地传播与放大,会影响到教师自身的诸多方面,比如对教学的倦怠、对自身学习的忽视、对其他工作的应付了事,这种情况通过教育系统中的生态链逐渐影响学校其他教师系统、学校生态系统。最终影响到整个社会教育系统。
  (二)规范环境中的生存状态及分析1.学习压力大是影响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状态的限制因子之一目前,在高校中还没有专门培养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信息技术教育专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主要是由教育技术学专业或师范类计算机专业培养。据笔者所做的调查(2004)q),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中近1/3毕业于非师范院校。53.1%的教师所学专业与计算机相关,毕业专业与信息技术教育相近的教育技术专业教师占45%,有过半的信息技术教师是由其他学科转岗而来,而专科毕业的教师在专业学习期间,获得参与教育实践的理论与方法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的只有27%,这意味着近在2/3的教师都要经过再次的学习实践来适应教育教学工作。这意味着教师的工作量远远超出其所能承受的“阈值”。在信息化教育发展的背景下,信息技术比其他学科发展更为迅速,导致信息技术教师苦苦追赶、应接不暇,学习压力也超出其所能承载的“阈值”。
  信息技术教师的质量是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生态群落的主导因子。教师质量的提高离不开学习.学习就成为教师个体生存发展、教师群落整体质量提高的途径之一,理所当然成为限制因子之一。正如木桶原理所示,最短的木块决定着木桶的容量。学习必不可少,但是在压力过大的情况下,学习的目的、动机、效果、持续时间、努力程度,都会受到影响。“阈值”范围内的适度压力能促进教师主动学习;过大的压力使教师处在紧张状态中,学习反而不能顺利进行.制约着教师的生存与发展。
  2.对信息技术教师价值忽略成为影响其“生态位”的限制因子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生存在“社会群体生活中所形成和持有的态度、风气、气质与观念”中[91,每个个体都有对自己的感知、认知与想法,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这些价值一但形成,就有着相对稳定性,但在社会价值、精神这个大环境中,不同的价值观念会相互渗透交叉,促进或者妨碍个体的价值观念。
  对信息技术教育以及教师的忽视。这种“价值流”会从学校内向校外扩散到整个社会,会形成一种风气。引发对信息技术教师不恰当评价:在社会的大风气下,这种信息负反馈给在职的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使教师原有的价值观念受到冲击,进而会出现对自己的不恰当评价。
  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也是“负价值流”的推助器之一。据笔者所做的调查研究(2004)②,乌鲁木齐市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认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中,期望改进评价机制的占36.2%。评价机制不完善,评价结果自然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对信息技术教师的评价也就不尽合理。不完善的评价机制、不恰当的评价,成为教师准确定位的限制因子.扼制其顺利发展。
  信息技术教师个体对自己不恰当的评价以及其他教师、社会成员对信息技术教师不恰当的评价都会造成信息技术教师没有应有的“生态位”。信息技术教师得不到合理公正的“评价”.没有得到社会承认的应有价值,反过来义会进一步被社会、家长学生忽视,生存状态也就不能良性发展。
  三、思考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开设与发展在教育主管部门受到高度重视,而在中小学校中却没能得到相应的重视.导致信息技术教师处于边缘化生存状态,有着多样的生态原因。要解决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的问题,需要用整体、动态平衡、联系、全面的观点,将教师生态系统与社会、教育、学校等其他系统联系起来.从整个生态系统出发进行综合考虑。信息技术教师只能通过提高自身教育教学能力来进行“自我复制”。并且需要其他社会教育系统的支持与重视。
  (一)信息技术教师要找准“生态位”
  目前,我国教育发展已经步入信息化进程。“教育技术与课堂整合是新世纪教育技术的一个机会,把教育技术作为教育的支柱的机会已经来临。”110l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关键,信息技术教师要在课程整合中尽快找准位置。“生态系统中的每一个存在物都具有内在价值。人类对自然系统所作的任何改变都可能影响该系统。”?1信息技术教师具有不可否定的内在价值,任何一些改变,都可能导致教师群体个体的巨大变化。因此,在观念上,信息技术教师要正视自已的工作,重视信息技术教育,以自身的工作为骄傲。肯定自己在培养学生、促进学生发展方面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肯定自身是学校系统、社会教育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维持着整个教育系统的正常有序的运转。
  此外,与信息技术教师相联系的其他生态系统,如其他学科教师系统、学校生态系统、社会教育系统,都需要对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在生活中、在社会生存的位置给予适当的定位,肯定信息技术教师的存在以及其在培养学生、教育教学T作、社会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和努力,必须改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认识,重视信息技术教师的培养.给信息技术教师提供充分发展的“环境”和氛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应从法规上明确规定信息技术教师的地位,给予正式编制。
  (二)信息技术教师要拥有“一潭活水”
  在快速发展的社会中,信息技术教师要跟上时代的脚步,就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这些教师所掌握的知识技能应该是动态的、能够不断自我更新的“一潭活水”,须从源头进行补充。才会常更常新。
  教师所拥有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一潭活水”应该具有自组织能力.能够不断增长与涌现。生态学中的不同个体、种群、群体要想在生活其中的复杂适应系统中生存、发展并且繁衍下去,就必须具有自身相对稳定的特殊专长、独特的存在方式,并且根据环境变化不断调节自身,进而适应新的环境,以一种“自组织”的方式延续生命。
  “用牛态自组织的原理来看.教育是一个典型的精神生命寻求自身生存的场景。”㈦对丁信息技术教师这个生态系统,不论是个体还是群体.教师要想在教育这个自组织系统中寻求自身生存,就必须拥有自我保存与发展的能力。同时教师本身也具有自组织能力。其能够根据所处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的变化,与其他系统相互作用、相互协同,并从他者获取新的能量、信息,以用来不断调节自身,淘汰不适应现实生存的方式,以求自身在变化的环境中继续生存。对于信息技术教师而言,适应环境的最好方法就是不断学习。学习在信息技术教育中所必需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技能,寻求自身的专业发展。
  同时.信息技术教师应发挥自身的“边缘效应”.有必要学习与其他课程进行整合的方法。具备整合不同学科的能力。信息技术教育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涉及计算机科学、传播学、教育学、系统科学等,这些学科系统的属性各不相同。信息技术身处这种学科的交叉之中。与此相对应.信息技术教师也成为“边缘人”。同时,在提倡“教师成为研究者”背景下,信息技术教师也不可避免地要进行科研活动。参加科研项目。目前的科研项目本身具有多学科性,信息技术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其“边缘人”的特点.并不断学习,更新自身的专业知识,使这种“边缘”处于动态中,有利于其才能发掘和施展.并且可以带动整个学校学术水平的提高,使教师系统与学校教育系统健康有序地持续发展。
  教师除了搞好学科教学工作。也应该花费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帮助其他学科教师学会应用信息技术,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要使得其他学科教师逐渐明白,信息化教育不只是信息技术教师的责任.信息化教学也不仅仅只是做做课件、放放幻灯片。帮助其他学科教师掌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能力,有利于各学科教师能够独立完成信息技术与其他课程整合的准备(如备课)工作,既能减轻信息技术教师繁杂的教辅工作,又能让自己有更多的时间研究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
  (三)减少教育资源的浪费信息技术教师作为一种教育资源.在教育生态系统运行过程中,应该发挥其应有的生态经济效益。
  信息技术教师的未充分利用,可能会造成一种“隐性”的“内部浪费”.表现为教师生命的浪费以及才能储备不能转化为经济效益,尤其是教师的流失。“中小学教师中,外语、计算机、美术、音乐等学科的教师流失得最多。”IBI在教育生态系统中.培养一个信息技术教师要花费一定的教育资源,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这种资源进行补偿,但是,如果教师工作效益不佳.教育生态系统就不能受益于这种补偿:
  如果教师流iI;教师队伍,流m教育教学系统.会影响教育生态系统的正常运作,教育教学活动受到影响,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因此,有必要采取措施减少教育资源浪费。教育部门、学校领导、其他教师、家长等社会成员要改变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错误认识.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
  (四)建立完善良好的竞争机制,促进协同发展信息技术教师生态系统与其他教师生态系统之间不是对立与相互排斥的.但由于信息技术教师与学校中其他教师的生态位类似.且面临的问题与生存环境相似,需求相仿,因而存在着竞争。学校应当鼓励教师之间进行良性竞争,避免恶性竞争。为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与交流的平台和机会.定期定时就存在的问题与困惑进行交流。“竞争的长效性的后果是协同进化。”各学科教师在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这一共同目标下,通过良性竞争,促使校内各学科相互交叉与渗透,推动教师问的协作,使各自的专业知识技能都得到发展,教学水平得到共同提高。

文章来自中国学术论文网,本站提供科技论文范文阅读,如需转载请保留一个链接:http://www.lunwen32.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