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门卡角电影百度云:灵山大佛 佛陀的爱 生死轮回可以自我验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3:59:45

引用金刚灵山大佛 

   简介 

   灵山胜境,位于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占地面积约30公顷,包括祥符寺和灵山大佛。灵山胜境面临太湖,北倚灵山,左挽青龙(山),右牵白虎(山),地灵形胜,风水佳绝,为难得之佛国宝地。 灵山大佛位于祥符寺后的小灵山(系由唐玄奘命名)上,因小灵山而得名,这是一座88米高的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1994年10月20日,大佛奠基典礼在小灵山上隆重举行。 

   灵山大佛投资超亿元,用铜700吨。比耸立于纽约赫德森河口“自由岛”上的自由女神铜像——被誉为“全世界独一无双的巨像”还高42米,用铜量是自由女神的三倍。比“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的乐山大佛——“世界第一佛”再高17米。由此可见,灵山大佛是世界之最。 

  灵山大佛是迄今为止我国最高的巨型佛像,灵山大佛高88米,加上三层裙楼基座,总高达101.5米。大佛的脚趾前端高80厘米,趾甲宽有60厘米。游客可登上莲台观光、留影。 

   这尊堪称全球之最的佛像是中国佛教界近百年来最大的一件盛事。它的建成结束了我国华东无大佛的历史,并且在我国形成了五方五佛的新格局;东南西北中五方分别有无锡灵山大佛、香港天坛大佛、乐山凌云大佛、大同云冈大佛和洛阳龙门大佛。五佛耸峙,遥相呼应。 

   1994年7月30日,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在北京审定灵山大佛1米小样时,题诗一首: 

   太湖三万六千顷,八功德水绕灵山。 

   如来百福庄严相,无量光明照世间。 

    赵朴初先生有《灵山大佛》诗赞曰: 

   湖光万顷净琉璃,返照灵山正遍知。 

   身与云齐施法雨,目垂诲众示深慈。 

   从兹圣迹留无锡,随顺群情遇盛时。 

   喜见朋友师子国,和平世界共心期。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的小灵山地区,该处原为唐宋名刹祥符禅寺之旧址,为保存古迹,弘扬文化,落实宗教政策,由修复祥符禅寺、建造大佛立像筹建委筹划,在重建祥符禅寺的同时,兴建88米高露天青铜释迦牟尼佛立像。 

   灵山大佛的建成是中国佛教界近百年来最大的一件盛事,同时也将成为太湖明珠--无锡的标志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大佛采用锡青铜材料铸造,除因青铜件持久永恒外,更重要的是青铜艺术是源于石器时代的古典艺术精粹,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极为灿烂的一部分。青铜艺术的古朴素雅和优美细致,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地位。   

   大佛的铸造是一项大规模、高难度的工程,筹建委决定由南京晨光集团承建此项工程。南京晨光集团有令人信赖的技术,并曾在建造香港天坛大佛(佛像高34米)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佛历二五四一年十月十六日(1997年11月15日),灵山大佛隆重举行开光盛典。 

  灵山大佛、乐山大佛、天坛大佛、云岗大佛、龙门大佛是神州大地上东西南北中五个方位上具代表性的五尊大佛像,佛教界称为神州五方五佛。如今,这五尊分别代表了中国佛教不同历史时期的佛像同时现身灵山。 

    灵山大佛主要数据资料: 1、灵山大佛通高88米,佛体79米,莲花瓣9米。 2、灵山大佛佛体(不含莲花瓣)由1560块6-8毫米厚的铜壁板构成, 焊缝长达30余公里。 3、灵山大佛铸铜约700吨,铜板面积达九千多平方米,约一个半足 球场大小。 4、由于高科技的运用,灵山大佛能抵御14级台风和8级地震的侵袭。      灵山大佛的塑造,依据佛经如来三十二形相的记载完成。大佛慈颜微笑,广视众生,右手"施无畏印"代表除却痛苦,左手"与愿印"代表给予快乐,均为祝福之相,整个佛像形态庄严圆满,安详凝重而细致,显现佛陀慈悲的法相。

 

生死轮回可以自我验证

                               ----作者:圆觉居士

   人究竟有没有生死轮回?

   你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体验到它究竟存在还是不存在,而不用去听别人说它有还是没有。为了帮你顺利地得到正解,有必要先梳理几个概念和法则。

   第一,什么是“我”?这个问题看上去很滑稽,其实很有味道。假如你说:我就是我,那等于你什么也没有说。如果你拍拍自己的胸脯说:这就是我。那么这个答案一定是大多数人的答案了。其实呢,人们都把自己的身体当作我,而没有真正地考虑一下自己精神方面的东西,比如见、闻、觉、知等。这些精神方面的东西通常我们把它们总称作“心”,那么这些算不算我?是这个身体是我?还是精神是我?还是精神加身体(身心)才算作我呢?只要你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是不难发现答案的。真正的“我”是“心”,而身体是“我的”。何以见得?因为人们要做什么事情总是要先想了才去做吗,比如你要去什么地方,总是先想好了才会去那个地方。所谓“身未动心已远”。绝不会身子先到了而后才考虑到这里来。正所谓:心有所感,身有所应。先感后应。心是身体的主宰,身是心的客栈。

   第二,我下面提到的“灵魂”,指的是“精神”、“心灵”,或者叫做“心”,主要涵盖“见、闻、觉、知”等内容。下面要提到的“见性”既是说这里的“见”,属于精神范畴。

   第三,如果你现在能够看到东西,那么说明你有“能见的能力”或者说有“能见的性能”,以下我们就称之为:“见性”或者叫做“见”。

   第四,必须注意的几个问题。

   A、人们通常把“睁眼见”称为“看见”,把“闭眼见”叫做“看不见”。比如你要问某个人:闭上眼你能看到什么?他一定说我什么也看不到,闭着眼睛如何能看到东西?其实,这是个不真实的回答。真实的情况是:人们通常是睁眼见明,闭眼见暗。人们在闭眼的时候明明看到了黑暗而说什么也看不到。闭眼的时候人们实际上看到了黑暗。明与暗都是看的对象。所以睁眼闭眼都在见,都有可见之对象,只是见的对象不同而已。人们把看到“明”叫做“看见了”,把看到“暗”叫做“看不见”,实在是有失偏颇。正确的观念是,有了见性才能看到,没有见性才会看不见。有了见性,人们既可见明,也可见暗。若无见性,那么明暗均不应见到。所谓“看不见”的正确含义应该是既看不到明也看不到暗,那才真算是什么也看不见了,也就是说没有了见性。实际上那种情况是不存在的,因为你不是在见明就是在见暗。一刻也不能不见的。

   B、能“见”不是眼的功能,眼不能见,能见的是“见性”。为何说眼不能见?比如把盲人与有眼的人都关在暗室里,那么有眼的人与盲人看到的有什么区别?显然是没有区别的。若说眼能见的话,那么,暗室中的有眼人应该看清楚暗室中的东西,而事实上有眼的人与盲人看到的没有什么两样。再如,刚死的人眼是完好无损的,若眼能见,死人应该可以看东西,若说死人能看到东西,那还能叫做死人吗?所以能让我们看东西的是“见性”而不是眼。眼只起显色的作用,就像电脑上面的摄像头,只起猫来照猫,狗来照狗的作用。真正让摄像头工作并且辨别所摄内容的是摄像头的驱动,CPU,内存以及电等因素。光有个摄像头什么也干不了。眼睛也是这个道理。

   C、盲人能见。说盲人能见是因为盲人可以看到黑暗,有看到的对象。只是他们只能看到黑暗而看不到光明而已。因此盲人也有“见性”,盲人若无“见性”不应该见到黑暗。盲人好比黑白电视机,只能见到黑白灰色,而有眼的人好比彩电,既可以看黑白灰色,也可以看到彩色。有眼人和无眼人都能看,因为他们都有见性,只是见的范围不同而已。正如黑白电视机和彩电都可以播放电视节目一样,因为有电视信号在。只是黑白电视机少了一部分功能而已啊。电视信号还是一样的,正如人的见性。

   D、“见性”是什么样子的?它又在什么地方呢?其实见性是个抽象的东西,没有形象,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你可以清楚的觉察到它的存在,因为你可以用它来看东西。既然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就不能说它在何处。我们只能说它“无在无不在”,即:它无形无相,所以说它无在。但是它遍一切处,充满了宇宙空间,到处都有它的存在,所以我们又说它无所不在。见性就如同电视信号,看不见摸不着,而它又实际存在,充满了空间。我们的身体好比电视机,只要在有信号的地方就可以收看电视节目。我们之所以能够在任何地方看东西,是因为到处都有我们的见性。假如某处真的没有我们的见性,那在那个地方是肯定没法看到什么的,正如没有电视信号的电视机一般。

   第五,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物质,没有不运动的物质,也没有不是物质的运动。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这个原理。凡运动的东西都有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即:只要是运动的东西都有生灭现象。反之,不运动的东西就没有生灭现象,比如虚空,因为虚空静止不动,所以虚空不坏不烂不灭。举例子说,你面前的电脑桌,它是物质的,它是运动的(里面的分子原子不停地运动),它是要老化的,它是要消亡的。但是它所占据的空间是不运动的,是不会毁灭的,是不会随着电脑桌的消亡而消亡的。

   好了,先了解这些吧。下面我就可以讲我的故事了。我一开始是根本不相信有生死轮回的。理由有三:其一,我无法回想起前世的任何一件事情,所以我无法确定有没有前世。其二,来生还没有到,那是死了以后的事情,我也无法确定它是否存在。其三,尽管网上有好多关于生死轮回的案例,也有很多宗教人士信誓旦旦地说有生死轮回,我甚至多次看过钟茂森博士的《生死轮回的科学证明》,但是我依然无法相信生死轮回,因为那些都是别人的东西,不是我自身的经验。不信就是不信,不能强说为信,一点都勉强不得啊。但是后来我通过偶然看到的一段文章,通过对自身经验的推证,一下子得出了定有来世的结论,即刻相信了生死轮回。信了就是信了,信与不信就是这样水火不容。事情是这样的:

   偶然在电视上看到有人问一个老和尚:“你们佛教讲生死轮回,说人死了以后灵魂不灭。请问,如果灵魂不灭的话,那么人死了以后灵魂去哪儿了?”老和尚回答说:“这个问题三言两语说不清楚,要弄明白这个问题,建议你去看《楞严经》(这部经的原名是:《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也可叫做《大佛顶首楞严经》,简称《楞严经》)。”于是我就在百度搜索《楞严经》,结果搜到了宣化上人讲的《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由于好奇,想知道那个灵魂究竟死后会去哪儿,所以不敢漏掉一段文字,于是就看到了下面这段对话:

   波斯匿王问佛:“人们都说,人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随着身体的消灭,人的心灵也就不复存在了。而你却说心灵是不生不灭的。请问,怎么才能让我亲自验证一下这个心灵是不生不灭的呢?”

   佛问大王:“你觉得你现在的这个身体是永远不坏呢,还是最终要毁灭呢?”

   大王回答:“肯定会毁灭的。”

   佛问大王:“你的身体还没有毁灭,你怎么知道它要毁灭?”

   大王回答:“尽管我的身体还没有坏灭,但是我发现这个身体在不停的变化(新陈代谢),就像火烧成灰,渐渐消损,损亡不息,所以我知道,这个身体迟早要彻底消亡。”

   佛说:“你说的没错。大王,看你现在年老体衰,容貌怎么能和孩提时期相比啊?”

   大王说:“是啊。我记得我还是孩子的时候长得细皮嫩肉,皮肤光泽,很是水灵。到了成年,血气方刚,身强力壮。可是现在已是老年,面容憔悴,精神昏昧,头发也白了,面皮也皱了,我看这个身体也不久于人世了,怎么能和青少年时期相提并论啊!”

   佛说:“虽说你的容貌有了很大变化,但是也不是突然间就变成这样的啊。”

   大王说:“是啊,这种变化是悄悄地、秘密地、慢慢地迁移的,我的确无法察觉到它,寒来暑往,渐渐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二十岁的时候虽然说是年少,但比起十岁时的容貌显然已经老了许多;三十岁与二十岁比较,三十岁显然比二十岁又老了一些;今年我六十二了,觉得五十岁的时候还是很强壮的。我发现身体的这种变化若以十年为一段看似乎很大,但是这种变化其实并不是一百年一百年的变,应该是年年在变,若再仔细想想,其实也不是年年在变,而是月月在变,日日在变,刹那刹那在变,念念之间,不得停住。所以我推想,我的这个身体最终要变灭的。”

   佛说:“大王,你看到了这种变化迁流不息,所以悟到了你的身体终将灭亡。你可知道,在你死亡的时候,你的身中可有不灭的东西啊?”

   大王说:“我实在是不知道我死了以后还能有什么不灭的东西。”

   佛说:“大王,我现在就让你来验证一下那个不生不灭的东西。”

   佛问:“大王,你第一次看到恒河水(恒河是印度的一条大河,此时他们就在这条河边聊天呢)是什么时间?”

   大王回答说:“在我三岁的时候。那是我母亲带我去庙里烧香为我祈求长寿,路过这里的时候才知道这是恒河水的。”

   佛说:“大王,就像你刚才说的那样,二十岁的时候已经比十岁衰老了,一直到现在六十二岁了,你的身体在每年、每月、每日、每时,一刻不停的念念迁变,无有止息。然而你三岁看到恒河水的样子与你长到十三岁时看到的恒河水的样子有什么不同呢?”

   大王说:“十三岁看到恒河水的样子与三岁时看到的恒河水的样子好像没有什么不同,就连我现在六十二岁看这恒河水的样子,也没有看出什么不同。”

   佛说:“你现在慨叹,你的头发白了,面皮也皱了,说明你的面皮的确是比童年皱了很多。然而,你现在看这恒河水的‘见’性(观水之见。也即‘见性’)与你三岁时看恒河水的那个‘见’性,有没有年轻和衰老呢?”

大王说:“没有。” (此时的大王,第一次体悟到:自己的“能见”,即“见性”,所见到的恒河“水的样子”,因为从来没有发生过变化,由此可知,自己的“见性”是从来没有发生过任何变化的(不曾有丝毫的老化)。佛在这里,用“所见”的东西不变化,反证或反显“能见”的那个东西,也不变化,从而得出了,“见性”不老,不生不灭的这一伟大事实!---------观音如来注。)

   佛说:“大王,你的面皮虽然皱了,而你的见性什么时候皱过?变皱了的东西,因为在不断的变化中,所以皱了;不皱的东西,因为不在变化中,所以没皱。变化的东西终究要变灭,不变化的东西,本来没有生灭,正如你现在的能见之性(见性),本来是不生不灭的,怎么能说,随着你的身体的生死而变没了呢?又怎么能说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呢?”

   波斯匿王听到这里,豁然明了,深信:人在了却了这一生后,定会奔向新的生命(生死轮回,的确是不容置疑的事实。---观音如来注)。于是和与会大众一起欢喜雀跃,从来没有这么高兴过!

   当我读到这里时,突然明白了那句俗话:所谓“人老心不老”!因为见性是“心”的一部分;“见、闻、觉、知”的属性是相同的,也是不动、不变化、不生不灭的。所以说,心、心灵或者说精神是不生不灭的。不知道你看到这里,作何感想啊?

   也许你会联想到恒河水,你会觉得恒河水是川流不息的啊,怎么波斯匿王却说没有什么不同呢?如果你真的想到这里来了,那你一定学过哲学。因为学过哲学的人都会记得那句名言就是:一个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你会想到那恒河之水是在不停变化的,分分秒秒都在流淌,怎么说相同呢?请注意,这里说的是水的“样子”。波斯匿王说的就是这个水的“样子”是相同的,而不是说那恒河水是相同的。其实不管这个水是不是变化的,这些都是所见之物,都无所谓。佛真实的用意是让你了解“能见之性”。不管所见之物变还是不变,而这个“见性”却是始终不变的,是不生灭的。

   也许你会说:我的视力是在不停变化的,我的眼睛近视了、远视了、昏花了,我原来不戴眼镜现在必须戴眼镜了,甚至说我得了白内障了。那我告诉你,那是你的“见明”的能力差了,而你的“见性”并无任何变化。即使你的眼睛最后看不到任何光明的时候,直至变成了盲人,那也只能说你没有了见明的能力了,而你的能见之性依然不动,因为你可以看到黑暗。见性好比电视信号(能产生电视图像的性能),而人的身体好比电视机。当某个电视机及其某些元件老化的时候就可能无法正常显示色彩,甚至只能显示黑白了,甚至不出图像了,这只能说明这台电视机不好用了,老化了,快完蛋了。但是不能说,那个电视信号不行了或者说那个电视信号老化了。人如果没有见性,那就真的不能看到什么了,既不能看到光明,也不能看到黑暗。就像没有电视信号,那么什么样的电视机也不会播放节目的。由此可见,无论你的眼睛如何变化,你的见性是不会变化的。

   如果现在你还认为人死了以后见性也没有了的话,那就等于说,当你的身体消失后,身体所占据的空间也没有了。这不是事实,因为虚空和见性一样都是不动,不变和不生灭的。认识到了见性不动,不会变化,没有生灭现象,那就等于说“见性”也可以说“灵魂”在生我之前就存在,死了以后也不会灭亡了。这就带来了新的问题:生从何来?死往何去?

    

 

          为什么说楞严经先灭?因为该经所讲的道理太真实啦!天魔外道受不了,所以用种种方法来破坏、来消灭它。首先造出谣言,说楞严经不是释迦牟尼佛金口所说的经,而是后人伪造的经,这是外道强辞夺理的说法,故意破坏真经的卑鄙手段。现正是末法时代。你到那里访善知识呢?不如熟读一部《楞严经》。修行就有把握,就能保绥哀救,消息邪缘,令其身心,入佛知见,从此成就,不遭歧路!                                             

—— 虚云老和尚

       在佛教里,所有的经典,都很重要,但是《楞严经》更为重要。凡是有楞严经所在的地方,就是正法住世。楞严经没有了,就是末法现前。楞严经是佛的真身,楞严经是佛的舍利,楞严经是佛的塔庙。所有的佛教徒,必须拿出力量,拿出血汗来拥护这部楞严经。在法灭尽经上说:‘末法时代,楞严经先灭。其余的经典,逐渐而灭。’如果楞严经不灭,正法时代就现前。因此,我们佛教徒,必须以性命来护持楞严经,以血汗来护持楞严经,以行愿来护持楞严经。令楞严经永住于世,发扬光大,流通到每粒微尘中。到全世界每个角落去,流通到尽虚空遍法界中去。如果能这样,正法就能大放光明。

听经的好处:
佛告阿难,其有好心,善意之人,闻佛明法,一心而听,能一日可;不能一日,半日可;不能半日,一时可;不能一时,半时可;不能半时,须臾可,其福不可量,不可限也。是故,智者欲得无上安稳快乐,应当至心,勤听经法。

出处:佛说坚意经

       末法时期,佛弟子护持正法,当首推《大佛顶首楞严经》。而真正护持《楞严经》,又当首推护持和弘扬原经经文。虚云老和尚曾说:“学习《楞严经》,只管读诵、听闻原经经文,就一定会有悟处,能悟多少算多少。”


       
楞严经云:“若有人,能以一念,将此法门,于末劫中,开示未学,是人罪障,应念销灭,变其所受‘地狱苦因’成‘安乐国’,得福超越,以充满虚空七宝,供养微尘诸佛之功德,百倍、千倍、千万亿倍,如是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 


       又当今世界,灾难频繁,若想自救,若救世界,请您发愿,至心听闻,昼夜播放《大佛顶首楞严经》有声经文。并发心护持,广泛传播,以缓解世间众生的共业和灾难。真佛弟子,必当仁不让,让我们共同努力吧!南无阿弥陀佛!

随喜护持 功德无量!感恩顶礼!阿弥陀佛!

 

 

《楞严经》,佛教经典。又称《首楞严经》、《大佛顶经》、《大佛顶首楞严经》、《中印度那烂陀大道场经》。全称《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

  全经分为序分、正宗分、流通分三部分。第一卷为序分。讲述此经说法因缘:佛遣文殊师利以神咒保护阿难免受摩登伽女诱惑破戒,并为其说修禅定,能断烦恼,以显常住真心性净明体等。第二卷至第九卷为正宗分。主要阐述“一切世间诸所有物,皆即菩提妙明元心;心精遍圆,含裹十方”,众生不明自心“性净妙体”,故流转生死;求觉悟者当修禅定,以破种种“颠例”之见,通过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四加行、十地、等觉、妙觉等由低至高的种种修行阶次,达到方尽妙觉,“成无上道”。第10卷为流通分。讲述此经应永流后世、利益众生等。

 

  此经说明众生的真心,无法不备;迷之即成十二类众生,觉之即证无上菩提。不但文字简洁、优美,内容丰富,且说理详尽;既概括科学逻辑的分析、论理学的辩论、人伦学的亲情,又依据哲学理论说明宇宙 原理、人生真相、展示世界、众生、业果相续的主要原因,以及教导众生,返妄归真,觉悟成佛的方法;不止是如来一代时教的精髓,亦是菩萨万行的要门,成佛的真因。可以说:楞严经是一部佛学大全,人生宝鉴;亦是菩提路上的明灯,修行过程中的照魔宝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