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原县董建国:林天宏:支秉渊:颠簸的车轮(中国青年报 2009-5-2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3:01:34
    支秉渊(1897~1971),浙江嵊县人,工程师,中国第一辆国产汽车制造者

    即便用60多年前的眼光看,支秉渊制造的这辆汽车,在外形上与世界潮流的差距,也不止一点半点。

    它有着一个如同手扶拖拉机般的车头,一块四方形的笨重的顶篷。更让人惊诧的是,就连车子的轮胎,也是圆木板箍上铁圈做成的。

    但和寒酸的外形相比,这辆汽车的性能却好得令人吃惊。它的制造者支秉渊,驾车从湖南祁阳出发,历时近半个月,途经近千公里,翻越贵州、四川两省的崇山峻岭,完好地将它开到了重庆——这座战时的陪都。

    这是1942年的10月,抗日战争正在进行。为了展示战时大后方的工业成就,国民政府组织了首届全国工业展览会。在诸多代表着当时中国工业最高水平的展品中,这辆看上去颇为简陋的汽车,却在许多中国人的内心,带来了一场“不亚于日本投降”的震动。

    毕竟,在世界汽车工业已经发展了近两百年后,中国人终于制造出了第一辆完全属于自己的汽车。

    于是,《大公报》在头版撰文,对这辆汽车的发明者支秉渊表达敬意,甚至将其称为“中国的福特”。

    其实,早在1929年,中国近代汽车业就曾发出过微弱的声音。那时,远在东北的张学良,就曾成功仿制出一台德国载重汽车,只是,所有的要害部件——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轮胎等,都是从国外进口的。

    这辆被命名为“民生牌”的汽车,作为国人自强的象征,在全国巡回展览。在上海展览期间,“九一八”事变爆发,东三省沦陷,流亡在上海的辽宁人,含泪在车头蒙上了黑纱,又用小灯泡在车身上组成了“国产汽车”几个闪闪发光的大字。

    “可这不是真正的国产汽车。”在展台下参观的人群中,一个叫支秉渊的年轻人,在心里暗暗想。从这一刻起,这个毕业于南洋工学电机科的青年,便立志要造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车”。

    接下来的10多年里,这个年轻人一步步向自己的梦想靠近。他从原本从业的洋行辞职,创办了上海“新中”工程公司,“八一三”上海抗战开始后,他又将企业内迁,从上海一路颠沛流离,到了湖南祁阳。

    此时,长沙会战即将开始。但国民党军队200师的师长杜聿明正陷入焦虑。这支中国当时唯一的机械化部队,所有的坦克、装甲车都从国外进口,一旦发动机损坏,便是一堆废铁。

    支秉渊求见了这位同样年轻的指挥官,向他索要了一台报废的卡车发动机。在没有任何资料的情况下,支秉渊决定仿制一台同样的。

    条件无疑是艰苦的,道路泥泞、运输不便,还有敌机随时轰炸,原料也上不来。他用废旧的飞机零件铸成了一些部件,有些无法自制的零件,便通过香港的民船运到广西,用人力经数百里挑到南宁,再经公路长途运输过来。

    1938年末,这台新发动机终于成型,这是中国第一部自制的高速柴油汽车发动机。3年后,中国的第一辆汽车也随之诞生,它的变速箱、传动器、转向机构等,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中国人自己造的。

    如今,人们已无法想象,支秉渊驾驶着这辆梦想中的汽车,穿越初秋的崇山峻岭,前往重庆时的心情。只是,这个年轻人再也没能往前一步。1942年,日军占领了祁阳,支秉渊费尽心血创办的“新中”,他造出的两辆汽车包括图纸,悉数毁于战火。

    一同毁去的,还有中国人制造自己汽车的梦想。直到近20年后,中国人的汽车梦才又重新走上起点。只是,在那批下线的吉斯卡车中,许多要害部件依然是从苏联进口的。

    而支秉渊和小城祁阳一起,湮灭在多数人的记忆中。一年前,湖南当地的一家报纸做了一系列该省工业化报道后,记者突然接到读者的电话,质问道:“中国的汽车工业发端于湖南,你们为什么不去做啊?”

     http://zqb.cyol.com/content/2009-05/20/content_2674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