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抢险记2:你了解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1:02:25

你了解这些伟大的科学家吗?

以下我介绍的这些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尽人皆知的,
我们在整个学校教育阶段中都从他们那里得到各学科知识的滋养,从中受惠.
但是,教育的根本是要点燃人心中的一盏明灯,
而不是填鸭似的灌输知识,
更不是学习厚黑的生存之道.
否则,知识再多也是行在生命的黑暗中.
这些伟大的科学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就是他们的心中都有一盏明灯.
我们接受他们的科学知识,
更要了解什么是引导他们的智慧,照耀他们生命的光.

一 哥白尼:

“假如真有一种科学,能以使人类灵魂高贵,脱离世间的污秽,这种科学一定是天文学。因为人类果若见到上帝管理下的宇宙所有的庄严秩序时,必要感觉到一种力量,催迫自己趋向于规律的生活,去履行各种道德,可以从万物中认出造物主,确是真善之源。”哥白尼



哥白尼1473年2月19日生于波兰维斯瓦河畔的托伦城。10岁丧父,由作牧师的舅父瓦琴洛德抚养。18岁时进克拉科夫大学学习神学,三年后转回故乡。当时已任埃尔梅兰城大主教的瓦琴洛德,派他去意大利学教会法规。1497年哥白尼被选为弗龙堡大教堂僧正。1501年他从意大利回国,正式宣誓加入神父团体。1503年,在费拉拉大学获得教会法学博士。作为僧正的哥白尼,除了大部分精力都用在天文学的研究上,也行医和传道.
与我们所受的教育相反,哥白尼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一个信仰上帝的人.他认为神既然是大能的,就一定用最高效的方法创造物质运动规律。当计算行星运行轨道时,以太阳为中心计算和以地球为中心计算都能得出合理的结论,但以太阳为中心计算要简便的多!这符合他对神的认识,所以他才敢于向教会借用的亚利斯多的地心说发起挑战!

二 伽利略


[我们知道真理不会相互抵触,所以如果物理学的理论是正确的,所得的结果必定由正确的认识圣经得到印证。]
[有人指控我的发现是暗示圣经有错误,我却认为我在物理上的精确研究,更印证圣经的准确性。……只有相信圣经是绝对真理的人,才有勇气对世界上任何伟大的理论提出挑战]
伽利略"

 

伽利略也是一位几乎人人皆知的伟大科学家,许多人也把他当成无神论科学家的代表。但实际上,伽利略始终是位极虔诚的基督徒。他发明钟摆,就是在教堂中祈祷时,看见堂中挂的圣体灯被风吹得摆动而得到了启发。当他用望远镜发现了太阳黑子、木星的卫星和月亮上的山脉时,欣喜若狂地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惊呆了,我无限地感谢上帝,他让我想法发现这样伟大的、多少世纪都不清楚的事迹!”

他认为圣经与科学并无矛盾。他在1613年写信给卡斯德利神父说:“圣经与自然界都来自上帝圣言,前者是上帝圣神所启示,后者是由上帝之命所造成……我以为圣经是把救灵魂所需要的真理告诉世人,这些真理只有上帝圣神的声音给我们启示了,没有一种科学的方法能把它们证实的。但是我想并不必须相信,同一个上帝给了我们以感官、言语和理智,却不让我们去利用它们,而亲自教导我们万物的事理。其实,靠我们的感官、言语和理智等,我们自己便能求得许多事理,特别是关于那些在圣经上毫无记述的科学。”
伽利略终其一生常是热诚的信徒,维瓦尼说:“伽利略不但是上帝教徒,而且是至圣无伪的。”他让他的两个女儿入会修道,长女采莱德修女在他困难中给了他很大的帮助。他的姐姐也是修女。

三 开普勒

“我感谢你,造物主和上帝,因为你已在你的创造中给了我这份喜乐,我在你手作成的工中喜乐。现在,我已完成我蒙召应作的工作。在其中我已尽用了你赋予我心智的一切才能。以我狭窄的心智对你无限丰盛的理解,我将向那些将要读到我的话语的人彰显你的工作的伟大”-凯普勒

 开普勒虔诚的信仰上帝,他认为无所不能的上帝一定是按照完美无缺的数学规律来缔造整个宇宙的,完美的宇宙一定可以用数学公式来表达。所以他经常沉浸在摆弄数字的游戏的乐趣中。

根据他老师,著名神学教授兼天文学家第谷留下的一些资料,他计算出了行星运行三大定律。当时他无法掩饰自己的狂喜,说:“我终于理解了创世纪中上帝的话语,我沉湎在神圣的狂喜之中……我的书已经完稿。它不是会被我的同时代人读到就会被我的子孙后代读到──这是无所谓的事。它也许需要足足等上一百年才会有一个读者,正如上帝等了6000年才有一个人理解他的作品。”

开普勒还写过一些关于上帝的神学著作,只是没有见到中文版本.

 

四 牛顿

我们应把上帝的话——圣经,视为至高无上的哲学;据我研究的结果,圣经记载之信而有征,实远非世俗的历史所能比拟。]-牛顿
[宇宙间一切有机无机的万象万物,都是从永生真神的智慧大能而来;他是无处不在,无所不能的;他在这无量无边,井然有序的大千世界中,凭其旨意,运行万物,创造万物;并将生命、气息、万物赐给众人;我们生活、动作、存留,都在乎他。]牛顿

 牛顿的父母都是请教徒,他的父亲在他出生前三个月去世了。
等到牛顿出生时,家徒四壁,母亲哈拿无钱去购买营养品来喂养这个早产儿。
才死了丈夫,眼看惟一的孩子也要死了,在最绝望的时候母亲想起圣经上也有一个名叫哈拿的女子,曾在困苦中向上帝祷告:“你若垂听婢女的苦情,眷念不忘婢女,赐我一个儿子,我必使他终身归与你。”(《撒上》1:11)

  牛顿的母亲,便发出了同样的祷告。 母亲的这一祷告,奠定了牛顿一生的信仰的基础。牛顿始终认为,上帝让他活下来,一定是有些事要他去完成。他常与母亲一同祷告。1662年,他大学二年级时,在课堂笔记的空白处,写下了:
  “上帝啊!
  让我做个敬畏你的人,
  且因为敬畏你,
  而不畏惧人。”
  1661年,牛顿进入英国着名的高等学府剑桥三一学院。牛顿是个穷学生,母亲存的钱只够付学费,他必须为老师做实验的助手,才能赚取生活费。如此无意中使他接近当时剑桥的优秀教授承袭了这些教授一生的研究精华,成为牛顿後来的名言:「我看的比别人远,是因我站在巨人的肩头上。」 就是这样而来的。
  这些“巨人”中,有一个名叫亨利·摩尔(Henry More)的教授,给予了牛顿极大的帮助。摩尔是着名的数学家,也是虔诚的基督徒。凭着老师的敏锐直觉,一下子发现了牛顿的与众不同。他於是给牛顿“开小灶”,并长年提供这个穷学生生活费。他还告诉牛顿:
  “上帝创造这个世界的目的,是要人认识他,寻求他,感谢他。若有人轻看这世界奇妙的受造物,要看到世界所没有的才算神迹,那是自大。”“教育是一种道德与思考的培育,而道德的准则来自上帝。因此教育与信仰是相辅相成的。”
牛顿因为家里贫穷,仔细记录他的支出,他认为「用钱谨慎将是基督生活的基本学习」。
牛顿经常在日记中或课本空页写下自己的祷告, 有些记载仍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中。他写道:「企图光以迫切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来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於人性的懦弱。」 牛顿和他的室友魏克金斯经常在校外分发圣经给穷 人,向他们传福音,购买要分发的圣经成为牛顿学生生涯中除了房租与伙食费外最大的花费。

他习惯於在花园长时间地祷告和默想,习惯於在信仰中思索科学,在科学中沉思信仰。他坚信因为有神掌管宇宙,所以宇宙才是有序的,科学家们才有研究科学规律的可能性。万有引力的发现,就要感谢牛顿的这一思想方式。

据牛顿的好友史塔克利说,他确实是由花园中一个掉落的苹果想到了万有引力,以致於苹果後来成了万有引力的标志。但是,苹果,以及其它任何的水果,都不能保证牛顿一定发现万有引力。真正导致牛顿有此伟大发现的,是他的信仰,以及他在花园中祷告和默想的习惯。

纽约大学历史系教授曼纽(Manuel),1968年在他所着的《牛顿传》中写下:“近代的科学是源自牛顿对上帝的默想。”   

他的成名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不只记载牛顿的科学发现,也反覆提到他的「机械论」与神的关系,他说真神与假神的差别是假神没有掌管宇宙,没有不变的旨意,没有最後的判决,属於必朽坏的受造之物。书中不断提到「掌管」(dominant)这个字,他认为这是神的属性里,最神圣又是最奇妙的,让寻求他的人可以明白;机械论做为神掌管宇宙的法则,是神摆在宇宙里让人明白他能力的法则。
他写着: 如同生来是瞎眼的人不了解光,我们无法明白神的智慧与全能。神的形像没有人看到丶听到丶接触到,更不是世上必朽坏的假神所能代表,... 我们只能在他所创造的万物中了解他,他仍在掌权,我们都在他的掌管下。而假神没有掌管的权柄,没有永远的看顾,没有创世的起初,不过是虚无丶有限,与大自然一样。... 因着神的掌权,我们称他是主(Lord)。我们是他的仆人,不过是有限与不完全。

  牛顿身为杰出的科学家,喜欢公开表白自己的信仰,又不擅长与人交际,喜爱独自安静地工作。引来一些人对他的攻击。1692年,日内瓦来的拜特教授大力抨击牛顿,“牛顿的万有引力是来自对宗教的默想,而非科学的发现……他必须撇清,如果这是科学就不要写到上帝如何如何,如果是与上帝有关的就不要放入科学范畴”。

 牛顿在一生中也有过长达9年的信仰动摇期(1698~1707年)。後来有许多人要证明牛顿是无神论者或不可知论者,就是引用牛顿这段时间的言行。

  时间往往是最佳的疗伤剂。牛顿从苦境中转回, 他的信仰又逐渐坚固,并且能区分信仰的真实与偏激,能够分别顺服在圣经真理前与在人话语前的不同,且重新思索物理丶数学与光学。牛顿晚年,名满欧洲,被英王封为爵士,且身任英国皇家学会会长长达二十几年,直到去世。他最爱和小孩子们一起玩耍。他曾对他的小侄儿说:“我不知道这个世界将来怎麽看我,对我而言,我只是一个在海滩上玩耍的男孩,偶然间发现了一粒比较圆的石头,和一只比较漂亮的贝壳,就觉得很愉快。但是在我前面,尚未发现的石头丶贝壳仍然多如大海。”

  牛顿死於1727年3月20日。他写下:“不管任何环境下,要守住耶稣基督救赎的真理与最大的诫命--爱人如己。”

 

五 巴斯德

“信心,相信神的启示……信心是一条绳子,维系你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与你内心的呼召,成为一个和谐的关系。热心(enthusiasm),这是最好的字,由En及Theo合成:En是里面,Theo是神。真正持久的热心是因为上帝住在我的心里”

 法国化学家巴斯德(Louis Pasteur)是世界公认的微生物学的创始者。他发明消毒法,对人类医疗卫生贡献极大。又在防治瘟蚕病、促进法国蚕丝业的发展立下丰功。

他对上帝和福音都有坚强的信心。他说过,“如果承认上帝的存在,这一个信心实比一切宗教的神迹更为超奇,不可思议。如果我们有了这种信心,这种悟性,那便不能不对上帝下跪,肃然敬拜了。”

他常在实验室里,一面工作,一面祷告。在巴斯德的时代,有人认为生命可以由无生命物质产生,即“自然发生论”。作为证据之一的是腐败生蛆现象。出於他对神的信仰,他不相信非物质可以产生生命,相信只有神才是生命法则的作者。因此他认定腐败生蛆现象不是无中生有的生命现象,而是腐败无里边本来就潜藏着某种生命。

经潜心研究,他发明了消毒法,证明了非生命物质不能产生生命。年老时,他回母校讲演时说,他一生面对极大反对、却能节节胜利的两个原因是:“信心,相信神的启示……信心是一条绳子,维系你周围所发生的事情,与你内心的呼召,成为一个和谐的关系。热心(enthusiasm),这是最好的字,由En及Theo合成:En是里面,Theo是神。真正持久的热心是因为上帝住在我的心里”

六 培根

培根(1561-1626;Francis Bacon, English)是近代哲学史上首先提出经验论原则-科学归纳法的哲学家,被称为“给科学研究程序进行逻辑组织化的先驱”。培根1620年发表《新工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培根本人也是基督徒,发表过著名的“论无神论”,坚定地反对无神论,指出无神论的谬误,奇怪的是这样一个人在我们的教科书中被称为无神论者。

以下来自他的《论无神论》-
我宁愿相信圣使徒传、犹太经典和《古兰经》中的一切寓言和神话,也不能相信这宇宙是只有躯壳、却没有一个作为主宰的精神和灵魂。所以,上帝无须显示奇迹来反驳无神论。实际上,宇宙中所存在的自然秩序,已经足以驳倒它了。

一知半解的哲学思考把人导向于无神论,但是对宇宙与哲学的深刻思考,却必然使人皈依于上帝。因为只有从表面上看去,这自然界中的万物才是偶然和不相关联的。可是只要深入观察和思考,就会发现万物之间那些错综复杂的因果联系,最终只能导向一个总的宇宙原因——这就是神。

尽管无神论者反对宗教,可是他们本身也在传播一种宗教——这就是否认神的宗教;另一方面,许多无神论者为有人信仰神而痛苦、而争论——但既然根本没有神,你又何必还要为此而痛苦、而争辩呢?

   在肉体方面,人类与野兽无异,如果在精神上再不追求神圣,那么人与禽兽就毫无区别。所以,无神论无益于人性的净化和升华。......当人心胸中具有一种神圣的理想和信仰,那么就可以激发出无限的意志和力量。这种意志和力量假如不依托一种信仰,就不可能产生。正因为如此,无神论是可憎的。人性本来是脆弱的,而无神论更从根本上摧毁了人在内心中战胜邪恶的精神力量。不仅就个人而言是这样,就民族与国家而言也是如此。


七 法拉第
(19世纪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教会长老、皇家学院教授、皇家学会会员)

我的一生是用科学侍奉我的神。

 对学自然科学的人来说,他是享有“电学之父”美名的伟大科学家;但对属灵追求的人来说,他可说是伟大、朴实且有生命力的信仰前辈。他虔信圣经,并是伦敦一教会的兼职传道人和长老,侍奉活跃。他按时参加主日崇拜,每月讲道多次,遗留至今的讲章有150篇之多。他相信神创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使他引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为了使社会大众认识神智慧的创造,他公开示范在电学上的发现。他虽然在科学上取得巨大的成就,但他认为影响他一生最深的,是对基督的信仰。

法拉第出身贫困。他对贫困有这样可贵的看法:“我生长在铁匠之家,我是铁匠的儿子,我的一生是活在那位大铁匠(指神)的锤炼中。”“贫困在我家没有留下丝毫痛苦的痕迹,反而使一家人更亲密。在父母的心中,贫困是神的祝福,不是诅咒。”他对科学能有执着和坚持不懈的毅力,都源于他天上和地上的父亲对其无可测度的陶塑和影响。更难得的是,他说:“人面对奖赏,不因而改变他应走的路,就是他最大、最好的奖赏。”。

他以丰富的感情和诚实面对科学的成就和有限,以完全的谦卑和渴慕面对神的奥秘和无限。他在乐观地生活,帮助受压者,艰苦地求知,严谨地研究和对耶稣的信心上,是大家极好的榜样。从他的生命中,可清楚地看到他的谦卑,即使他发现了许多不知的领域,他仍说深深地感到自己的不足。他在对学生讲课前,先有30分钟的时间跪在地上祷告,期望自己在正确的根基上讲论。

法拉第说:“相信耶稣的神性和救恩乃是神的礼物,遵从耶稣的大使命乃是信心的确据。”他坚信圣经的真理,说:“人既有这一部美好的圣经作指引,为什么还偏行己路以至迷途呢?”“惟有圣经,不加不减,是每人在各样境况中独一充分的向导。”他晚年更是勤读圣经,尤喜欢读《约伯记》。他用过的圣经,留下许多细心读过的记号。他的名言是:“圣经说什么,我们便说什么;圣经没说的,我们也不应说。”

法拉第在病危时,记者问他死后的生命作何理论。他回答说:“什么理论我不知道,只知一件事:'我的救主活着。’因他活着,我也要活着。”记者请他针对灵魂和死亡,提出他的推论,他震惊地说:“我不懂得推论,也不接受推论,我确知自己将安息在极为实在的处所。”他临终时,有人问他在想什么,他回答说:“我的心灵很平静。”并引用圣经说:“因为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也深信他能保全我所交付他的,直到那日。”(提后1:12)他临终前最后一句遗言是:“我的一生是用科学侍奉我的神。”


八 孟德尔

 孟德尔是现代遗传学之父,是这一门重要生物学科的奠基人。他是位天主教神父,曾担任捷克布尔诺市莫勒温镇的一所修道院院长。

1865年,他发表了《植物杂交试验》论文,提出遗传单位(现在称“基因”)的概念,确立了遗传基本原理,以后称为孟德尔定律,他是通过培育豌豆开创了遗传研究。这个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创造论的正确,否定了进化论。他说:“基因特征并非后天获得,而是其亲代就有。”这是进化论学者最不爱听的话。

进化论者认为“种”的形成是由于外在环境的因素,但孟德尔以科学实验证明“种”的各异是由于内在遗传物质的天赋结构不同。生物学家纳尔逊写了《各从其类》一书,有力地说明一切都是神创造的。孟德尔看后大加赞扬,说:“如果达尔文先看了纳尔逊的书,他大概不敢出版他的《物种起源》了。”从事果蝇研究的诺贝尔奖得主摩根,原本是进化论的忠实支持者,但他读了孟德尔的研究报告,竟然启发他构思出最经典的果蝇实验。并成为进化论的坚定反对者。因此,科学界流传一段著名佳话「上帝创造了果蝇,摩根彰显了这个创造的目的。」上帝也使用孟德尔,彰显他创造生命的语言,孟德尔孤寂奉献的一生,是在信仰中获得支撑的力量。即使在豌豆园最不显眼的角落,也能燃起生命的法则,在微小的花丛间,也能为科学创造崭新的领域。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正在实施伟大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当时,美国总统克林顿、医学院院长克林斯(这个计划主持人、美国遗传学家、博士、教授、院士、国家人类基因研究中心主任)、和文特尔(美国基因学家、博士、教授、国家基因改良组中心主席)在成立宣布仪式上表示:“今天,我们正在学习神创生命的语言(指基因)。”并把基因形容为“人类有史以来所制造的最重要、最奇妙的图谱”。基因的发现,给进化论以致命的打击。

由于孟德尔的发现对于进化论不利,因此受到无神论的苏联抵制。1948年苏联召开了上千人的全国农业科学院会议。李森科在会上大肆宣扬米丘林生物学”,并狂称这是社会主义的、进步的、唯物主义的、无产阶级的学说;而把当时正在兴起的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说打成了反动的、唯心主义的、为宗教服务的、形而上学的、资产阶级的。李森科在大会上得意忘形地宣布,这次会“把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说从科学上彻底消灭掉,是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是伟大的节日”。

而今天,孟德尔—摩尔根遗传学说已被全世界接受;人们几乎把米丘林学说忘了,很多年轻人甚至可能不知道有过这种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的学说。 

九 富兰克林

我信主耶稣基督,他至善无比,他的教训乃是无上的圣道。——富兰克林

富兰克林是十八世纪美国最伟大的科学家,也是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是美国建国元老,参加起草美国《独立宣言》,主张废除奴隶制度。

他深刻明白,人活在世上,是为神而活,应处处荣耀神,服务人类。他对世界的贡献竭尽全力,时时在动脑子。他是美国第一位学者和第一位哲学家,创建了美国哲学会,也是美国第一位驻外大使(驻法国)。他发明了避雷针、口琴、摇椅、路灯、双片眼镜、颗粒肥料,他是政治漫画的创始人和美国第一个公共图书馆的创建人,发现墨西哥湾的海流和感冒的原因,首先提出夏季作息时间,四次当选为州长,制订出“新闻传播法”,最先绘制出暴风雨推移图,发现了电和放电的同一性。他是美国最早的警句家,美国第一流新闻工作者,《简易英语祈祷书》的作者,英语发音的最先改革者。他发现人们呼出的气体的有害性,最先解释清楚北极光,被誉为“近代牙科医术之父”,创设了近代邮信制度和消防组织,设计了富兰克林式火炉和夏天穿的白色亚麻服装,想出广告用插图,创立了美国民主党和议员近代选举法。他的自传是所有自传中最受欢迎的之一,仅在美国和英国就重印了数百版,现在仍为人们所喜爱。

富兰克林的四点信条是:
①我信神,创造天地万物的主,他应受万人敬拜;
②我信我们侍奉的神的道,最好的方式在于爱神和爱他的儿女;
③我信灵命永在,凡行善者,必得好报;
④我信耶稣,他的教训至善无比,基督教乃是至高无上的圣道。

当有人问他做政治家的秘诀,他回答说:“如能用基督教的道理从政,便能使世界政治面目一新。”他呼吁大家把各人的私心放下,建立一个好国家,不单造福子孙,全人类也可看到一个民主成功的例子。美国建国之初,政法两界的人都是基督徒,在建立美国的制度时,完全基于圣经的原则。论到科学,富兰克林说:“科学的目的在于寻求神的作为。人所能知道的,只是神创造的一小部分。”

富兰克林认为基督教对国家和人生有重大的关系。当美国制宪时,常常发生困难,有一次他在会议中对大家说:“我们已研讨过古今各国不同的制度,发现他们都不能适合我们新的共和国,为什么我们不谦卑地祈祷,求'众光之父’(雅1:17)给我们启示和智慧呢?”基于人的理智和容忍是有限度的,他极力主张在议会举行会议之先,先向至高的神祈祷。他说:“当我们最初与英国抗争时,我们历经艰危,天天在这个会议室举行祈祷,求神保佑,而且我们的祷告,都蒙神垂听。在此,凡是参加过革命运动的人,都能时时看到神如何眷顾我们的事实。我们所以得享今日的平安和福乐,饮水思源,实不应忘记我们恩慈的天父;难道我们从此以后,可以不要神帮助了吗?我涉世较深,经历较多,我越加体验,越相信神是在掌管人类的事务。'两个麻雀不是卖一分银子吗?若是你们的父不许,一个也不能掉在地上’(太10:29)。一个国家,岂可不需要神的帮助呢?圣经上又说:'若不是耶和华建造房屋,建造的人就枉然劳力。’(诗127:1)我深信此理,如果我们不求神的恩助,则我们一切的努力,不仅徒劳无功,且将重蹈建造巴别塔的覆辙。基于上述理由,我提议从今以后,我们在每天开会之先,应作祷告,求神赐恩,指导我们的会议和思想。”

当美国独立战争时期的无神论政论家潘恩把其所著《理性时代》一书的原稿请富兰克林校阅,富兰克林答复他说:“我已细心拜读大作,你否认神的护理,乃是根本推翻了宗教(指基督教)。这样便是教人不必敬拜神,也不必祈祷求神保佑;而且可为非作恶,无所顾忌。据我的意见,你的议论,虽是非常动人,会使少数人附和你;但不能改变一般人的意见和态度,其结果必贻害众人,自食恶果,因为如果逆着风吐唾沫,结果是吐在自己的脸上。所以我对你的忠告,乃是速把尊著付之一炬,以免纵虎归山,残害他人,后悔莫及!”

富兰克林在他兄弟逝世后,写信给死者的继女。信的内容如下:“我与你共同悼念,我们丧失了一位最亲爱、最有价值的亲人。但照神意和自然规律,一旦灵魂开始真实地生活,肉体就要摒弃不用。死也者,不过是萌芽状态,生之准备也。人不到死,不能说完全生。那么天堂里不朽的人中新生一个婴儿,这群人的幸福社会里多添了一位新分子,我们为什么还要悲伤?我们本是灵,肉身是借来用的。肉身给我们快乐,帮我们求知,造福人群,这本是神的大恩。等到它不合这些用途,给我们的是苦而不是乐;不帮助我们,却成为累赘;失去原来赐给我们的用意,能把它摆脱,同样是神的大恩,死就是如此而已。我们有时宁可局部死亡,反而算是明智。一只血肉模糊、痛不可忍的手足既然复原无望,宁愿割断。拔牙的人毫无顾惜,因为痛和牙是相连的;摒弃整个肉身的人,立即脱离一切痛苦和痛苦疾病的根由,原来肉身不免痛苦是能使人受罪的。你的继父以及我们自己都同被神邀请,升天去享永乐。他的席位最先摆好,所以在我们之先赴会,我们如果同时出发,当然不很方便。既然我们不久也要跟踪前往,而且知道在那里找得到他,那么为什么要伤心呢?再会。”真正的基督徒对肉体的死亡抱乐观的态度,随时准备去见神。保罗说:“我却不以性命为念,也不看为宝贵,只要行完我的路程,成就我从主耶稣所领受的职事,证明神恩惠的福音。”(徒20:24)

富兰克林临终时,有位怀疑圣经真理的少年去拜访他,请他指教,他对这位少年说:“少年人啊!坚信圣经,熟读而体行之,你必终生得益受用。”还有人问他:“现在你有什么臆测?”他回答:“我不作任何臆测,我死的时候绝不会躺在臆测的枕头上,我知道我所信的是谁。”他自撰碑文:“这是富兰克林的遗体,像一本破旧的书被虫蛀蚀,但此书本身永不磨灭,将来仍由原书至高的作者(指神)修订重版,焕然一新。”信奉真理的人,必受天佑。

十 开尔文(动力学物理学家,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

“我们四周的一切都是智慧和慈爱构思的证据……无神论的概念实在愚昧,笔墨难以诉说。”——开尔文
“在我生平的发现中,最有价值的,是认识了主耶稣基督。” ——开尔文

开尔文对人类的突出贡献是:发展热力学理论,28岁时提出热力学第二定律,被称为“热力学之父”。热力学第一定律是由焦耳(1818-1889,也是信仰基督的科学家)所提出,也称能量守恒定律,第一定律指出:能量虽能改变形态,但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毁灭,所以总能量是固定不变的,根据这一定律,物质不能从无到有,科学无法解释大爆炸为什么能产生物质。如果真的有大爆炸产生宇宙之说,那只有一种原因:是神画下大爆炸的蓝图,设计了大爆炸,用大爆炸创造了天地。

“起初,神创造天地”(创世纪1:),只有超越物质的神才能从无到有创造物质。开尔文引用圣经解释热力学第一定律中“能量为何不能被创造”,因为神第七日歇了他一切创造之工(创世纪2:2);“能量为何不能被毁灭”,因为神“常用他权能的命令托住万有”。(希伯来书1:3)开尔文在热力学第二定律中指出:能量从一种形态转变为另一种形态时,其中的一些要变为热量,再也不能变回原来的形态;换言之所有物理系统在没受外来干扰之下,只会逐渐变为无秩序和混乱(热力学称混乱为“熵”)。由有规律变为无规律,由秩序变为混乱,精密变为简单。例如美丽的房屋数百年后变成散乱的砖堆。但进化论却假设生物从简单“进化成”精密,例如由简单的阿米巴单细胞进化成精密的人类,可见进化论不可靠,因为它违反了热力学第二定律。

开尔文在发表热力学第二定律时,他引证圣经里诗篇102:26:“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表示能量的反应进行导致“有效能量”逐渐减少。当人犯罪后,神就定下热力学第二定律,“天地都要如外衣渐渐旧了”。

开尔文在发表热动力理论时,他在研究中写道:“上帝在这个时代还行神迹吗?是的!科学的知识是来自上帝的作为,放在我们的心中,使我们能够了解。过去,他把异象放在先知的梦中,现今他把知识放在人的心中,使人能够建立理论去说明这个世界的真实。人有理解的心智,是上帝所创造(这就是显而易见的神迹)”。

在开尔文的日记里,每天都写下一句他当天所背下的圣经经句。在他发表的报告里,也时常提到信仰,并引用圣经。在发表潜热的演讲上,他说道:“如果没有水的潜热现象,人类将立刻面临世界灭亡的浩劫,因为两极的冰山将立刻溶化,大水将淹没全地。我愈了解水的特性,就愈知道这是出于上帝的慈爱与恩典”。

开尔文在研究报告里的信仰表白引起许多进化论者的反对,甚至群起召开大会与他辩论。在辩论会上,进化论者挟着袭卷整个生物界的气焰,炮火凶猛地攻击他。开尔文坐在台上静静地听着,然后提出有力的反驳。他投出第一个问题:“进化论是一个学说呢?还是一个不变的定律”?这个问题立刻压制了对方的气焰。因为进化论若是一个真理,为何进化论里充满假设。如果进化论只不过是一种未定的学说,为何支持进化论的人像支持真理般的不容别人质疑?开尔文深知进化论的缺点,就是违反了热力学定律。他说:“进化论假设整个生物的进化与年代,都在与今天相同的环境里产生,这种臆测,违反了热力学的定律。”开尔文继续投出第二个问题:“进化论能够回答生命是怎么产生的吗?”这个问题不仅让会众安静,也让与他争辩的进化论大将赫胥黎哑口无言。

开尔文说:“我们都知道地球的地质年代上,有一段漫长的年代是没有生命的,而后突然有生命产生。没有任何力量可以产生生命:无论是机械性的动力,是化学的变化,是电子的传递,是矿物的结晶,是原子的力量,都无法使生命从无变有。当你认真地面对这个问题,你必须承认这是科学跨不过的门槛。这是上帝的奥秘……我并不反对生命在产生以后,因着某些环境的改变,生物会有一些进化的现象(就是现今所谓的“微进化”,不是“广进化”),但是最基本的真理仍不改变-是上帝创造了生命,并且有智慧地掌管一切。”“因此,”他投出第三个问题:“人有道德、有爱、有对于永生不朽的渴慕。如果人只是无意义的,偶然的进化产物,怎么会问这些有意义的问题呢?”

开尔文只用5分钟就结束了辩论。他说明一点,即使有进化论,上帝仍是进化论的主。开尔文说:“人类承认自己所知的有限,是科学最关键的原理。”开尔文一生坚信神的真实,坚信人所看到的物理、化学、生物的现象,背后有一个看不见的共通原则在引导着,这就是“能量”。他相信这能量是来自上帝永恒的智慧与掌管的权能,彰显神“托住万有”的能力(来1:3),所以他合理地总结道:“环绕我们四周,都有强烈证据显示有智慧和恩慈的设计…无神论何等荒唐,我实在不能用言语去形容。”他强调说:“有关生命的来源,科学……正面地肯定了创造的大能!”…… 




十一 伦琴

 德国物理学家、哲学博士、慕尼黑大学校长和教授、190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

伦琴生在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家庭,母亲时刻教导他作为基督徒要正直善良。有一次他的同学在黑板上画了希腊语老师的画像,当老师问伦琴是谁画的时,他没有告密,因此被学校勒令退学。他母亲安慰他说“你如果向上帝发誓自己做了正确的事,你就不必气馁,更不必苦恼……”

1895年伦琴发现了伦琴射线,这种光有非常强的穿透能力,被叫做X射线,“X”光大名鼎鼎,但中国人很少有人知道为什么取这个名字。有人猜想X光表示不知是什么光,因为X在数学中表示未知数,其实是臆断。

圣经中的《希伯来书》4章12节:“神的道是活泼的,是有功效的,比一切两刃的剑更快,甚至魂与灵、骨节与骨髓,都能刺入、剖开,连心中的思念和主意都能辨明。”伦琴根据这段经文,取希腊文“基督”的第一个字母X为名,称为X光,即基督之光。

伦琴因发现X光,于1901年是世界上第一位获诺贝尔物理学奖殊荣的人。他非常谦卑,不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而以基督的名字命名,为的是荣耀主的名。X光在工业、医学上的巨大用途,几乎是人人皆知。耶稣说:“我在世上的时候,是世上的光。”(约9:5)X光虽强,只能穿透人的五脏六腑,而基督能把人的内心世界和心思意念都穿透,正如赤露敞开,了如指掌,明察秋毫。“他(耶稣)要照出暗中的隐情,显明人心的意念。”(林前4:5)

  X射线发现才4天,美国医生就用它找出了病人腿上的子弹。企业家蜂拥而至,出高价购买X光射线技术。50万,100万,出价越来越高。“哪怕是1000万”,伦琴淡淡的一笑答道:“我的发现属于全人类。但愿这一发现能被全世界科学家所利用。这样,就会更好地服务于人类……”因此,伦琴没有申请专利权。他知道,如果这项技术被一家大公司独占,穷人就出不起钱去照X光照片。爱迪生得知这个消息后深受感动。他为接收X光发明了一种极好的荧光屏,和X光射线管配合使用,也没有申请专利权。

在诺贝尔逝世五年以后,首次颁发他所奠基的诺贝尔奖。伦琴是第一个获物理奖的人。他高兴地接收了诺贝尔奖金,但是却把数额为5万瑞典克罗纳的奖金转赠给沃兹堡大学。





十二 普朗克

“信仰和自然科学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的。最直接的证据要算这样一个史实:所有时代最伟大的自然科学家,诸如开普勒、牛顿、莱布尼茨,无不抱着笃实虔诚的信仰。”普朗克

       普朗克早期的研究领域主要是热力学。他的博士论文就是《论热力学的第二定律》。此后,他从热力学的观点对物质的聚集态的变化、气体与溶液理论等进行了研究。
 
  普朗克在物理学上最主要的成就是提出著名的普朗克辐射公式,创立能量子概念。
  19世纪末,人们用经典物理学解释黑体辐射实验的时候,出现了著名的所谓“紫外灾难”。虽然瑞利、金斯(1877—1946)和维恩(1864—1928)分别提出了两个公式,企图弄清黑体辐射的规律,但是和实验相比,瑞利-金斯公式只在低频范围符合,而维恩公式只在高频范围符合。

       普朗克从1896年开始对热辐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经过几年艰苦努力,终于导出了一个和实验相符的公式。他于1900年10月下旬在《德国物理学会通报》上发表一篇只有三页纸的论文,题目是《论维恩光谱方程的完善》,第一次提出了黑体辐射公式。

        12月14日,在德国物理学会的例会上,普朗克作了《论正常光谱中的能量分布》的报告。在这个报告中,他激动地阐述了自己最惊人的发现。他说,为了从理论上得出正确的辐射公式,必须假定物质辐射(或吸收)的能量不是连续地、而是一份一份地进行的,只能取某个最小数值的整数倍。这个最小数值就叫能量子,辐射频率是ν的能量的最小数值ε=hν。其中h,普朗克当时把它叫做基本作用量子,现在叫做普朗克常数。普朗克常数是现代物理学中最重要的物理常数,它标志着物理学从“经典幼虫”变成“现代蝴蝶”。1906年普朗克在《热辐射讲义》一书中,系统地总结了他的工作,为开辟探索微观物质运动规律新途径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1918年,普朗克得到了物理学的最高荣誉奖——诺贝尔物理学奖。
        1926年,普朗克被推举为英国皇家学会的最高级名誉会员,美国选他为物理学会的名誉会长。1930年,普朗克被德国科学研究的最高机构威廉皇家促进科学协会选为会长。

         普朗克科学成就与他的早期家庭教育有关也与他的虔诚的基督教信仰有关。他的祖父和曾祖父都是哥廷根大学的神学教授;父亲虽然一改家风,成了基尔大学和慕尼黑大学的法学教授,但也笃信基督教;母亲也出生于一个牧师家庭。弥漫在家庭中的浓郁宗教气氛,使上帝早早地就在普朗克的心中扎了根。小学时他是一个忠实的路德教信徒,中学时经常因为宗教和行为举止等方面获奖,从1920年开始,一直到1947年去世,他都是绿森林教区的长老。
1937年5月,普朗克在波罗的海沿岸各省作题为《宗教与科学》的演讲结束时,曾提出了一个响亮的口号:"向上帝走去!"这句口号的含义可以用爱丁顿的一句话来解释:"现代物理学绝不是使我们远离上帝,而是必然地使我们更接近上帝。"普朗克一生对科学真理的追求就是一个"向上帝走去"的过程。

        普朗克曾经说过一句关于科学真理的真理,它可以叙述为“一个新的科学真理取得胜利并不是通过让它的反对者们信服并看到真理的光明,而是通过这些反对者们最终死去,熟悉它的新一代成长起来。”这一断言被称为普朗克科学定律,并广为流传。

十三 帕斯卡尔
帕斯卡尔(Blaise Pascal, 1623-1662)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他横跨哲学、科学、文学、宗教几大领域,而且在这几大领域里都不是简单的涉水而过。他在理论科学和实验科学两方面都做出了巨大贡献。几何学上的帕斯卡尔六边形定理、帕斯卡尔三角形,物理学上的帕斯卡尔定理等均是他的贡献。他还创制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制作了水银气压计。他同时还是概率论的创立人之一。

他有那么冷静的科学精神却有那么狂热的宗教激情。同样的真诚,同样的热烈,同样的彻底。1651年,帕斯卡尔偶然读到基督教派冉森派的著作,为之折服,从此接近这一派主持的波尔·罗亚尔修道院。父亲去世后,帕斯卡尔的妹妹也进入这家修道院修道。
1654年11月23日这一天,帕斯卡尔白天乘马车遇险,两匹马坠死于巴黎塞纳河中,他却奇迹般地生还。晚上,帕斯卡尔在卧室阅读《新约全书》的“约翰福音”第十七章,即耶稣在他被捕就刑前的一段祈祷,当他反复地读着这些话时,逐渐陷入一种燃烧、彻底的心醉痴迷状态,在他绝望的生命中突然神秘地充满了什么东西,他似乎瞥见了他所向往的上帝。他内心一下子透亮。这件事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在他死后八年,人们在他上衣的衬里的羊皮纸抄本发现了这个神秘的夜晚和在这个夜晚写下并一直珍藏的激情的祈祷文。在那个晚上他听到了上帝的召唤,于是立志献身上帝。帕斯卡尔随后迁往平民区居住,辞去侍奉他多年的仆役,开始尝试着自力更生,学着料理家务,并以极大的爱心照顾附近的贫苦儿童。

    在1651年的《论死亡———致比里埃夫妇的信》中,他认为基督徒的生命是只有死才能结束的一次终身的祭献,死是“完成”,在耶稣那里,死是“可爱、圣洁、甜蜜”的,人类可以在上帝那里得到安慰。

 帕斯卡尔曾计划写一部为基督教信仰辩护的书,但只留下一些札记形式的断断续续的文字。1670年,波尔·罗亚尔修道院第一次发表了这些笔记,题名为《帕斯卡尔先生死后遗下的论宗教和其他主题的思想》。后来,这一著作沿用了《思想录》的书名,做为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作品流传于世。

    书中论述了帕斯卡尔思想的矛盾以及对上帝的热烈追求。《思想录》一书主要包括了“人与无限”、人的伟大和悲惨、对上帝存在的打赌论证,宗教的意义、耶稣的神秘、三种秩序和三种伟大、几何精神与敏感精神等内容。

   《思想录》中,帕斯卡尔仍旧反复地论述了这一悖论:即人是伟大崇高的,又是卑鄙渺小的,是可以达到幸福的,又是处于十分悲惨的状况的。《思想录》则为哲学和宗教方面的探讨提供了丰富的源泉,历来为世人所重。
  
    1659年,帕斯卡尔的身体极度恶化,在几乎濒临死亡的状态之中,写就了《论疾病———就疾病的真正好处求教上帝的祈祷》。帕斯卡尔以为,向上帝祈祷并不是要求免除痛苦,而是要求在没有认识到上帝的精神前不失去这种痛苦。1662年8月19日,体弱多病的帕斯卡尔与世长辞,逝世时只有39岁。   

     帕斯卡尔是一位天才的科学家,虔诚的基督徒,为基督护道的精兵,一位真正意义的精神、灵魂上的伟大思想者。



十四 爱迪生

        1999年美国《生活》杂志评出千年来全球最有贡献的100位人物,爱迪生名列榜首,被誉为“发明大王”,曾改进电报和电话,发明电灯、留声机和自动收报机等,其中获专利权的就有1328项,未申请专利的还有2000多项,他是对近代科学进步最有贡献的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洛奇称他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人物”。

       美国总统胡佛说:“爱迪生是美国最负盛名的人,是美国的国宝,也是人类的恩人。”
爱迪生一生致力于研究,废寝忘食,夜以继日,他经常每天工作20小时。他如此劳苦,不但不感疲乏,而且精神越来越好,思想集中,数十年如一日。更值得钦佩的是,他虽一生不懈地专心科学研究,却并未影响他的灵性长进,他还是一位有明确、强烈基督信仰的科学家。

米勒在《爱迪生传》中说:“如没有神的启示,没有一个舵手,没有一个引导的力量,爱迪生决不会有一个科学和数学的精密头脑来领悟宇宙的奥秘。天体行星在一定轨道上转动不息,千万年如一日;种种创造的奇妙,生活的纷繁差异,以及动物、植物和矿物的神奇不可思议,都使他相信宇宙间必有神。”爱迪生说:“我敬佩世上所有的工程师,但我最敬佩的是那位最伟大的工程师——神。”

爱迪生有一次对朋友拉色洛说:“我认为每一个原子必由某种智慧所掌管,所以能千变万化,显明创造者的奇妙。”拉色洛问:“这种智慧从何而来的呢?”他回答说:“这种智慧乃是从一个比我们更伟大的能力而来。”拉色洛又问:“那你是否相信有一位全能的造物主神呢?”他肯定地回答说:“当然,神的存在,在我是几乎可用化学来加以证明。”他的家人说,他对神有一个敬虔的信心,在他的奥兰奇实验室里写了句座右铭:“我深信有一位全智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神存在。”

美国的科学界人士为庆祝爱迪生的发明对人类的贡献时,爱迪生致答谢词说:“多谢主席和你们对我说了这么美丽的祝词,实在不敢当。就事论事,我只是在神所创造的科学中寻求而发现必需的原理和定律,再加上人工的调配,就是这样成功地制造出电灯,愿一切荣耀归于我们的造物主神。”
爱迪生说:“世上无论哪一样事物,我所已知的部分,与那未知的部分相比较,所知的不到百分之一中的百万分之一!我们不知道水究竟是什么,光是什么,地心吸力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站立,脚就会站立得稳。究竟电是什么,热是什么,磁力是什么?我们也不知道。对于一切的一切,我们只有种种的臆度假说,但我们却不因为不明白它们的究竟,就阻碍我们去利用和享受它们。”他如此谦卑,把自己看得那样渺小。

世上所谓的科学家和发明家,实际都是发现者,正如爱迪生谦卑地说:“我哪里是发明电灯,只不过是用钨丝把电引导在管子里让它发光而已,这哪是发明呢?真正的发明家是神,神发明了电,我是发现者,人们不应说我是发明家。”有记者问他:“你一生最大的发明是什么?”他回答说:“我发现了耶稣是我的救主,洗净我一切的罪。”他又曾说:“耶稣如不作我们的救主,就无法作我们的老师。”

一次有人要在报上发表爱迪生是反宗教者时,他立即气愤地说:“具有哲学思想的人,对于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总该接受。从万物所表现的情形看,宇宙实乃是全能者的意志的伟大成绩,假如我否定神的存在,就等于亵渎自己的知识。科学和宗教(指基督教)是同一根源而来的,其间绝不会发生冲突。”
爱迪生认为,向神祈祷是人生力量的源头。每当他遇到难题,就在实验室里祷告,祈求神的帮助。他在实验室里放着圣经,随时可阅读。他对圣经非常精通,他说:“圣经的宝训乃是人类行为最崇高的伟大典范,也是人生道路片刻不可偏离的指南。”“我介绍人读圣经,因它可使人生快乐。”他承认教会的事工,实在有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教会乃是人类不可缺少的。

“我认为每一个原子必由某种智慧所掌管,所以能千变万化,成造化之妙。这种智慧乃是从一个比我们更伟大的能力而来。上帝的存在,在我是几乎可以用化学来加以证明的。”
——爱迪生
“假如我否定上帝的存在,我就等于亵渎我的知识,我深信有一位全知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上帝”。
——爱迪生(《爱迪生传》第293页)
“圣经的宝训,乃是人类行为最高的水平,也是人生道路不可片刻离开的指南。”
——爱迪生

十五 笛卡尔

“数学真理,如同其它一切受造物一样,也都是由神所确立,并依赖于神。”笛卡尔
“当我专心地想到神,完全向着神的时候,我发现并没有任何产生错误和虚妄的原因;可是片刻之后,回想到我自己的时候,经验就告诉我,我仍然会犯无数的错误。”。——笛卡尔
“如果世界上有某些物体或某些心智或其它的本性并不是十分完满的,那它们的存在一定要依赖神的力量;如果没有神,它们就一刻也不能维持下去。”。——笛卡尔

       笛卡尔出身于贵族家庭.父母都是天主教徒.父亲希望他将来做神父,8岁时送他进耶酥会学校学习.后来在教会办的普瓦捷大学攻读法学.以后当过兵.退伍后移居荷兰.

在荷兰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笛卡尔对哲学、数学、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和生理学等领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通过数学家梅森神父与欧洲主要学者保持密切联系。他的主要著作几乎都是在荷兰完成的。

笛卡尔堪称17世纪及其后的欧洲哲学界和科学界最有影响的巨匠之一,被誉为“近代科学的始祖”。
笛卡尔是解析几何和近代惟理论的创始人,又被誉为“现代哲学之父”。

他极力为神的存在提出有力的证据,他认为有一个最完满的“无限实体”,即神的存在,神是“有限实体”的创造者和终极原因。

在谈到人具有上帝的形象时,他说:当然不应该奇怪,上帝在创造我的时候把这个观念放在我心里,就如同工匠把标记刻印在他的作品上一样;这个标记也不必一定和这个作品有所不同。可是,只就上帝创造我这一点来说,非常可信的是,他是有些按照他的形象产生的我,对这个形象(里面包含有上帝的观念),我是用我领会我自己的那个功能去领会的,也就是说,当我对我自己进行反省的时候,我不仅认识到我是一个不完满、不完全、依存于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不停地倾向、希望比我更好、更伟大的东西,而且我同时也认识到我所依存的那个别人,在他本身里边具有我所希求的、在我心里有其观念的一切伟大的东西,不是不确定地、仅仅潜在地,而是实际地、现实地、无限地具有这些东西,而这样一来,他就是上帝。我在这里用来证明上帝存在的论据,它的全部效果就在于我认识到,假如上帝真不存在,我的本性就不可能是这个样子,也就是说,我不可能在我心里有一个上帝的观念;我再说一遍,恰恰是这个上帝,我在我的心里有其观念,也就是说,他具有所有这些高尚的完满性,对于这些完满性我们心里尽管有什么轻微的观念,却不能全部理解。他不可能有任何缺点;凡是标志着什么不完满性的东西,他都没有。

他的唯理论观点被许多基督徒所反对,牛顿就是一个唯意志论者,反对唯理论.一个强调上帝的理性,一个强调上帝的意志,但把神学观点的不同放在一边,他们都以不同的方式彰显了上帝的荣耀。


十六 威廉.惠斯顿

  威廉.惠斯顿乃是接替牛顿充任剑桥大学数学教授,著有《地球论》(The Theory of the Earth)一书,并许多关于宗教的著作。他曾自述他何以相信“启示宗教”的理由,见证圣道,略谓:

  “天文学和我们的数学,都证明圣经记载的正确无误。”

  “最古的和最可信的历史记载,都证明圣经之确实可信。”

  “我们越加研究,圣经记载便越显确实;一切难题,便易如冰消。”

  “如果没有圣经中所记的神迹,基督教便难建立,且更不易令人信奉。”

  “犹太人虽憎恨先知,逼害先知,但不能不信他们是上帝的先知,不能不信他们所写的乃是出自上帝的默示。”

  “犹太民族过去和现在的遭遇和境况,便足证明圣经里面,先知预言的神学律法之真实不虚。”

  “基督教会过去和现在的境况,便是证明先知预言和福音的真实可信。”

  “圣经作者们,虽所生的时代不同,空间不同,但都异曲同工,写出一个伟大的计划——便是上帝救救世的计划。这个计划,完全是真神的奇妙作为,救主的伟大恩功,决非人的行为,我们只有信奉归依,才能得救。”

  “圣史的记载,绝无丝毫捏造虚假之处。且比任何历史更为忠诚、公正、信实可靠。且圣经的预言,亦已逐渐应验,毫厘不爽。”

  “基督教是唯一的真理,任何反对基督教的制度和宗教,绝难有丝毫存在的价值。”

  “基上论证,基督教为颠扑不破的真理,事理昭彰,实无庸置疑。余只有心悦诚服,信奉此真神启示的宗教。”

十七 赫希尔爵士(Sir.John F.W.Herschel,1792-1871)

  赫希尔爵士,乃是一位对天文学有卓越献之学者;家学渊源,其父威廉(Sir william Herschel 1738-1822),为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后迁居英。赫氏曾住在非洲好望角,专门研究观察南部天象,有重大发现,遂著《好望角天象观察录》,也加以一致的推崇。赫氏于气象学,亦多贡献;又精治声学和光学。其重要名著,为《天文学大纲》。

  赫氏曾就科学与圣经的关系,发表他的意见,说:

  “一切人类的发现,其结果只是使圣经里面的真理,越发得到确切的证明。”

  赫氏一生研究天文,静观天体的运行,穷究其运行的法则;从而慨然有感曰:

  “天体运行,周行不息;诚令人无法否认,宇宙间必定有一位全能至尊的主宰。”

  赫氏复于其论“自然哲学”(Discourse on Natural Philosophy)时说:

  “天生庶民,有物有则,如果否认了一位创造天地,主宰宇宙,全知全能,至尊至圣的上帝,那便无法理解。”

  论到地质学和启示的关系,赫氏又说:

  “凡属真于是,绝不能互相抵触。地质学既不能妨碍圣经的真理;摩西的宇宙论,亦断无伤于地质学原理。”

  赫氏复论哲学的任务有言曰:

  “有些过于偏激的人,反对研究自然哲学,以为此种研究,往往令人怀疑灵魂不灭,讥嘲启示宗教。这种反对,未必尽当。研究自然哲学,固不会明白启示宗教的真理,但如能够站在承认真神存在的立场上,而以否认上帝存在,怀疑灵魂不灭,为荒谬可笑,则不仅一切汪信的偏见,真理的障碍,自能完全扫除;同时偏狭的心灵,亦可脱离桎梏,得到自由;并且进而穷究宇宙人生的究竟,俾人类于晦暗的迷律中,得到南针;在不满的现状中,得到希望。真正的哲学家,决不强词夺理,偏执私见;他所盼望探求的,乃在求万事合乎真理。”

 


十八 阿伽西(Agasiz,Jean Louis 1807-1873)

  博物学家阿伽西原籍瑞士,归化美国,乃是一位最负时望的生物学家,亦为美国有数的最著成绩的教授,对于博物学,复有划时代的创见和贡献。哈佛大学著名的比较动物学博物馆的创立,实颇得力于阿氏之推动与擘划。阿氏为人谦卑和蔼,循循善诱,深得学子爱戴。终身治学,好学不倦,当其临终之时,大众公认:“阿氏的一生一世,乃是一个学生,当他死的时候,他比任何青年还要朝气锐进。”

  阿氏对达尔文主义,不表赞同,他乃是一位有强烈宗教信仰的学者。他认为每一自然界的事物,都是出诸神的智慧,他每次授课,必嘱其学生和其同心祈祷,求神同在,生徒对其事神的敬虔,信仰之诚,均极敬佩。氏复深恶唯物主义,他对科学与宗教的态度,曾有一次对学生作简明的宣称,略谓:

  “我在实验室里比我在教堂里更觉诚惶诚恐(Vexed at improoriety),因为当我研究自然便是和上帝的心意交通,我们对于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不可习焉不察,掉以轻心,因为那都是上帝大能大智奇妙的造化。”(详见一九二三年十一月号科学月报,The Scientific Monthly)。

  阿氏有一次在哈佛大学比较动物学博物馆讲演,曾公开反对进化论。他说:“从古生物的研究中,可以证明那种从下等动物演进为高等动物的学说,乃是一种违反自然,毫无根据的谬论。”

  其次,他说:“从动物生活各种不同的现象中,仍可发觉其有一致的地方,这便可证明上帝造物乃有一整个的同一计划。”

  最后,他强调:“我们的世界,决不是各种无意识的有机物的各种力量造成的结果,而乃是一位有意识的,全智全能的上帝的杰作。”

  阿氏又在《博物学研究法》(Nethods of Study in Natural Hiatory),一书中说:

  “我觉得一般博物学家乃在那里追逐一个幽灵,要想用进化论的观点,从动物世界中一种唯物论的等级的发展,来解决人类创造问题。他们想用这种简单的方法,轻易地解决人类根源的奥秘问题,无疑的乃属幼稚可哂,又证人类知识之贫乏可怜。从上帝创造宇宙万物作为之伟大奇妙来看,祂的智慧,决不会象人那样幼稚,仅仅把猴子变成要类。何况,这种唯物幼稚的解释,和自然演进的道理,乃是根本抵触的;和胚胎学里,绝对没有一个事实可证明进化论是合理无误的;猿猴之不能演变为人,正如古代练金术者,不能把下级金属变成金子一样。'各从其类’(创1:21-25)乃是上帝创造的计划;人类仅能生养,但物种的由来,则为上帝的创造。”


十九 波义耳(ROBERT  BOYLE)
波义耳是化学的奠基人。

在他的科学论文中再三强调,科学研究的整体目标,是要显示《圣经》和自然规律的合理性及和谐性。
他本人研读原文《圣经》,对基督教护教学甚有研究。在美国发行的第一本印地安语《圣经》是由他资助出版的。

波义耳二十八岁后前往牛津,他与有“清教徒之父”之称的巴克斯特(RICHARD  BAXTER)建立了深厚友谊。针对当时有人以为对神虔诚就必须反对科学的谬误,他们宣称:“人得救的条件不是要反对什么,而是接受上帝白白的恩典。只要你肯,仍然可以在科学里爱上帝、敬拜上帝。”在波义尔的牛津科学阵营里逐渐聚集了一批杰出的基督徒科学家,并由此形成了“英国皇家科学会”。


二十. 林奈氏(Karl von Linnaeus 1707-1778)

       分类学奠基人。瑞典博物学家林奈氏对于植物学,有独到的见解,对于近代植物学的进步,贡献甚大;著有(一)自然体系(Systema Naturae);(二)植物学通论(Fundanenta Botanica);(三)植物哲学(Philosophia Botanica)等书。

  林氏尤以植物分类法著名。林氏分自然界为动、植、矿三大类;再分为纲、目、种、属,成为近代自然分类法之基础。一七三二年,深入瑞典北部山中,采集标本;跋涉五月,历经艰险,旋又赴英法等国。考察植物。一七三九年,创办理科大学,被推为校长;一七四一年,复兼乌布萨拉大学样校长,各方学者,慕名来观,望重士林。

       林奈出生于一个基督教牧师家庭,青年时就想为福音事业奉献一生。他一生敬畏上帝,他的住所里有花园,他说:“夏天坐在那里听布谷鸟和其他鸟类的鸣声,昆虫的啾唧声,观看光彩夺目的艳丽花朵,人们为上帝的无比智慧而陶醉,惊叹不已。”他研究植物与他对上帝的信仰密切相关,在他的著作《植物的纲》中,林奈声明:“物种的数目和上帝当初创造出的各种形式的数目是相同的。”所以在他的漫长生涯中,他丝毫不赞同进化论的推测,坚信物种是不变的观念。他认为,“所有的物种都是上帝的创造,自然界中没有新种”;他在1735年出版的《自然系统》中说:“由于不存在新种;由于一种生物总是产生与其同类的生物;由于每种物种中的每个个体总是其后代的开始,因此必须把这些祖先的不变性归于某个全能全知的神,这个神就叫做上帝。他的工作就是创造世界万事万物。这是被每个有生命个体的机制、原理、定律、体质和感觉所证明了的。”



二十二 莱布尼兹 

莱布尼兹(1646—1716)是德国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他和牛顿几乎同时发明了微积分,现在高等数学中所采用的积分符号,就是莱布尼兹发明的。为了纪念他和牛顿对积分学的突出贡献,国际数学界便把“积分学基本公式”称做“牛顿—莱布尼兹公式”。

  莱布尼兹相信上帝是最高的创造者,他赋予这个世界以一定的规律,因而社会生活也有自己的准则,这就是自然法。

莱布尼兹认为;数学全然不是别的,而是上帝的杰作。他一向把他的渊博知识、他的研究工作同上帝联系在一起,对他来说,对上帝的认识,就是他工作的最高目标。他说:“上帝不仅是存在的源泉,而且是本质的源泉,是实在事物的源泉,也同样是处在可能性中的实事事物的源泉。这是因为上帝的智慧乃是永恒真理的所在地,或永恒真理所依赖的理念的所在地。因为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任何处在各种可能性中的实在的东西,不仅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可能的东西。”

面对人间苦难和罪恶 以及上帝的全能全善之间的矛盾,从古希腊以来就有许多的哲人进行过探讨,莱布尼兹为此写出了著名有神论辩护作品“神正论”,将神和正义两个词结合在一起,创造出一个新词,这个词从此成为人类思想史上所有智者不能不加以关注的词。

 

二十三 莱特兄弟

       象鸟儿一样在天空飞翔,自古以来就是人类的梦想。为了它的实现,人们付出了不懈的努力,许多先驱者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终于在1903年12月17日,世界上第一架载人动力飞机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基蒂霍克飞上了蓝天。这架飞机被叫做“飞行者—1号”,它的发明者就是美国的威尔伯?莱特和奥维尔?莱特兄弟。莱特兄弟的第一次有动力的持续飞行,实现了人类渴望已久的梦想,人类的飞行时代从此拉开了帷幕。

       莱特兄弟的父亲是一位受人尊敬的主教,他和当时大多数人一样,不相信人能飞上天,但给予他的活泼好动的儿子们以充分自由的想象和实践空间。老莱特很爱他的孩子们。有一年圣诞节,爸爸给孩子们带了一个能飞的玩具,这是一个以橡皮筋为动力的竹蜻蜓。只要把皮筋旋紧,一松手,它就能飞上天空。孩子们高兴极了,玩得爱不释手。这个玩意儿也深深地启发了他们,便励志要发明飞机。经过了无数次艰难的失败后,他们终于成功。莱特兄弟飞行的成功,最初并没有得到美国政府和公众的重视与承认,直到1907年还为人们所怀疑;反而是法国于1908年首先给他们的成就以正确的评价,从此掀起了席卷世界的航空热潮。他们也因此终于在1909年获得美国国会荣誉奖。

        虽然生在主教家庭,但孩子们并没有在生下后受洗。兄弟俩都是长大后经过自己的思考选择了接受基督耶稣为个人救主。莱特兄弟都是虔诚的基督徒,礼拜天坚持去教会敬拜神,拒绝在主日工作, 甚至当他们的发明在关键时刻要和对手竞争注册时也不例外。有一次,西班牙国王邀请他们在主日那天驾驶飞机,被他们毫不迟疑地回绝了,因为他们要去做礼拜。

 


二十四 焦耳

       焦耳1818年12月24日生于英国曼彻斯特,他的父亲是一个酿酒厂主。焦耳自幼跟随父亲参加酿酒劳动,没有受过正规的教育。青年时期,在别人的介绍下,焦耳认识了著名的化学家道尔顿。道尔顿给予了焦耳热情的教导。焦耳向他虚心学习了数学、哲学和化学,这些知识为焦耳后来的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而且道尔顿教诲了焦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科研方法,激发了焦耳对化学和物理的兴趣。

  焦耳是个基督徒,他认为科学研究工作与圣经真理协调一致。他坚信神就是宇宙创造者,他列出他优先考虑的事:“承认信仰,服从神的旨意,然后从他手的工作体会他的智慧、大能和美善。”

       1850年,焦耳凭借他在物理学上作出的重要贡献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三十二岁。两年后他接受了皇家勋章。许多外国科学院也给予他很高的荣誉。

  焦耳活到了七十一岁。1889年10月11日,焦耳在索福特逝世。后人为了纪念焦耳,把功和能的单位定为焦耳。在去世前两年,焦耳对他的弟弟的说,“我一生只做了两三件事,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他去世后在威斯敏斯特教堂为他建造了纪念碑。 


二十五 道尔顿

     约翰·道尔顿(JohnDalton),一七六六年九月十六日生于英格兰西北部的小乡村鹰之荒野(Eaglefield)。这里的居民都是下层社会里的纺织工人。道尔顿的父母亲也是纺织工人,需要辛勤地工作,才能勉强生活,但是他们坚持只要孩子能够念书就尽量的念。 小学毕业后,学校缺乏老师,道尔顿才十二岁居然就留下来担任老师。每天一早,草原传来钟声,纺织工人们知道道尔顿已经开始上课了。他这样支持了三年,直到他弟弟毕业接他的位置,他才到中学去念书。这三年的拖延没有白费,道尔顿发现他最快乐的时光是与学生、课本在一起。      坎德尔(Kendal)中学,距离草原有四十哩之遥。道尔顿的父母把家中仅存的一点积蓄,送这个『小老师』念这所最好的中学。坎德尔中学是几个基督徒合办的学校。这所学校之所以著名有三个原因:第一是有丰富的图书馆藏书,当牛顿发表他的『原理(Principle)』时,这个学校的书架上已呈列着全套的牛顿着作;第二是有弹性的教学课程,坎德尔高中经常邀请路过的教授名师,给与有趣的短讲。道尔顿十六岁时有一份现仍保存的家书,写道:『约翰·班克斯(JohnBanks)教授来学校开授『日常生活中有趣的自然科学十二讲』,真是扩张了高中学生的眼界。第三是有非常优秀的老师,其中一位约翰·果夫(JohnGough)影响了道尔顿的一生。果夫先生是优秀的老师,也是虔诚的基督徒。他的教课方式很特别。他很少在课堂上物理与数学,而是带着学生到户外,边走边教,被学生称为“旅行家”。道尔顿在家书里不断地提到这个旅行家又说了什么。道尔顿写道:『果夫先生没有一定的课程,他走到哪里就教到哪里,在花瓣的旁边他教几何学;在落叶林中,他教我们闻林木的香味,再教物理的空气运动学……果夫先生说:什么是科学家呢?科学家是大自然的诗人。果夫先生又说:研究科学的动力从哪里来呢?就相信大自然是上帝的创作而言,科学的爱好,好像人在自然里与上帝同行……

        每当他出去,学生都争先恐后地围着他,听他讲。他关心每个学生,成为学生的好朋友。道尔顿与果夫相处,发现他只要闻花的味道、摸树干的纹路或是草的叶脉,就能叫出它们的名字。他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辨认呢?因为果夫先生是个天生的瞎子。一个瞎子竟能如此地精通科学,而且不断散发出生命的喜悦。道尔顿暗下决心,希望将来能和他一样。  

        道尔顿来自基督教的家庭,遇到果夫先生后,更坚定了他的信仰,经常参加教会里的聚会。当时社会上受到理性主义的影响,有人对于圣经加以嘲笑,于是某些基督徒也不敢公开自己的信仰。而道尔顿不管这些,只要他觉得需要就随时读经祷告,毫不避讳周围的人说什么,逐渐地,他有了一个外号“那个基督徒”

        他在果夫先生身旁待了六年,得老师真传。道尔顿发现老师懂这么多,是因为他执着的对于自然界的每一件事物保持长期记录。于是,他开始记录每天的气候,后来觉得工具不够用,就自己设计制造气压计、湿度计、雨量计、风速计、风向仪。自十九岁开始,他每天记录直到七十八岁死的前一天,一天都没有中断过。道尔顿没料到,自己竟是历史上第一个留下二十万个完整气象资料的人,这份资料是日后多少金钱也换不来的科学第一手数据。他也是第一个发明全套气象仪器的人。不仅如此,他一直记录下去,就发现许多微细的东西是别人所忽略的。例如,他发现水的密度最大是在4℃,而不是0℃。他又发现下雨是空气温度的下降所致,而提出『露点(dewpoint)』。水在大自然里是最平凡的物质,是每个人每天生活都会接触到的。道尔顿却发现水是自然界的最大奥秘,一些物理法则,别的物质都乖乖臣服,一碰到水就成了例外。       

       道尔顿一直相信他的工作前途在上帝手中,他经理了很多的挫折,却从来都乐观面对。每当一扇门对他关闭的时候,他相信上帝会给他开另外一扇门。

       他发表了大量有价值的论文:第一篇是色盲的研究,他认为色盲的原因是眼睛的水晶体内缺乏一种物质,以致无法吸收红光。一八O四年,他发表『每个物质是基本的粒子「原子」所组成,以氢原子作为各原子的相对原子量,能够将所有化学原子建立一套完整的系统。』这是近代科学的重要发现,称为『原子论』。而后他又提出『风是来自地球的自转』,『酒精的结构有一个OH基』,『高空的极光是受地球磁场的影响』……后来很多科学家问他,没有念过大学,又缺乏专业训练,怎能发现这么多理论?他说:『高度创造力的思想,有时需要酝酿在孤独的道路上,太多的人云亦云,反而引人误入歧途。』  一八一七年他被选为哲学协会的主席,并且担任二十七年之久。

 

二十六 史托克(1819~1903年)时光列车/数学大师

     『史托克』这个名字很多人知道,土木工程的学生知道粘滞流体力学有史托克定律(StokesLaw);数学系的学生知道在向量分析里有史托克原理;物理系的学生知道在光学里可找到史托克效应;地质系的学生知道对于地球重力场的研究,史托克贡献良多。
  这么杰出的科学家,却很少人知道他竟在生命的琴键上直敲那一键高音,想听听自宇宙、人群、宗教、诸哲学中,会不会响起一声共鸣?
  他说:“我愈来愈害怕,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未来,那么在时间无穷的列车里,我将置身何处?”他几乎要惶惑地终身流浪在诸神的殿宇中了,直到有一天发现:“圣经上所说的救赎像是一把钥匙,开了自我禁锢的心门,犹如射进黑夜中的第一道光芒,使我心不再需要痛苦的挣扎,从今以后,耶稣基督在哪里,我就在那里。”

他也经历过一段长时间的信仰危机。他出生在牧师家庭中,人们对他的要求比别的孩子高。似乎牧师的孩子天生就该听话懂事。但他偏偏从小活泼好问,经常因此引来别人的训斥。有一次他问老师一个蟑螂在油里面游泳的问题: 
 
  “老师,我看到拼命游的都淹死了,蟑螂和苍蝇都一样。”
  “那是油的表面有很粘的阻力,”老师回答。
  史托克说:“那么在很粘的油里游泳,是不是动作愈有规律、愈缓慢,反而能减少阻力,游得更快!”
  老师想要把问题封杀掉:“闭嘴!上课专心一点,这里不上蟑螂的游泳课。”
  “但是老师,如果蟑螂这样子游,可以游得更好。”史托克边说边站起身来,两脚固定,两手像蛙式的展开,惹来全班哄堂大笑。
  老师怒声斥道:“你是在捣蛋不是?这样有问题的学生,亏你爸爸还是村里的牧师。”“牧师的孩子应该最听话、做好榜样才对,哪能像你这样子。你爸爸能教训别人,为什么就教不好你?”
  “我……我……”史托克伏在桌上哭了。他只想知道蟑螂怎么游泳,没想到别的,难道信耶稣家庭的孩子,就不能有问题吗?

  当时的老师怎想得到,那个看似找茬的问题,竟是流体力学的关键。能回答那个问题,才能解决深海潜艇的结构和高空飞机的机翼设计问题。
 
由于大家都以他的牧师家庭来要求他,所以他从上学后就反对父亲的信仰,他的父母为此深感难过。他们常为这个孩子祷告,但是他不肯去教会,也不肯读圣经了。

  不久,史托克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剑桥大学。当时的剑桥大学弥漫无神、怀疑论的色彩,史托克认为这是寻求真理的圈子,到处上无神论大师的课。当时剑桥也有一批基督徒学生常常为同学祷告,但是史托克拒绝与他们在一起。这时父母的信仰能在他心里留下印象的,就是那一句他常自问的话:“在时间无穷的列车里,我将置身何处?”
  他在日记中写着:“半夜我被吓醒,因为梦到自己死了。我并不怕死,我怕的是死了以后,在永恒不断的时间洪流里,我在哪里?”无神论的老师笑他:“这种思想是基督教留给你的遗毒,别去想就是了。”
  史托克愈追寻那辆困惑他的时光列车,就愈走向小时候父母告诉他的信仰耶稣基督。

  他走过无神论,说“人类生命不是完全依靠机械、生物就能说明的”;走过多神论,说“那是人性中骄傲的膨胀”;走过唯物论,说“人有自由意志,证明不是只属于物质”。

  有人对他说:“死前再谈这个问题吧,现在好好赚你的钱与名!”他回答:“人死前大部分是昏迷与痛苦的,那时不易找到答案。”
  有人说:“人死了就没了。”他回答:“那为什么人会有良心的警戒呢?显然人的存在是为了一个更高的、更远的标准。”

  有人说:“上帝,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人是不可能知道的,没有什么是绝对的,所以人活着就是享受今天,不管明天。”他回答:“不!人心深处有绝对的观念,证明宇宙有绝对,l加l就是等于2,不会或者是1或者是2。”

  有人说:“你如果认为有神,那神在哪里,叫他显个神迹给我看,我就相信。”他说:“如果一个人离开神,而要去找神迹,这是没有意义的矛盾。必须先找到神,才能遇到真正的神迹。”人家反问他了:“那么神(或上帝)是谁?你说它是谁呢?”

   史托克回到最基本的问题了,他如果不能说『是耶稣』,他就会像哲学家一直反反复复地绕下去,成了徒有智慧之名却没有答案的人。他重新拾起小时候的圣经。有一天读到约翰福音第三章16节:『神爱世人,甚至将它的独生子赐给他们,叫一切信它的,不至灭亡,反得永生。』

  史托克在日记上写道: “我的头脑像是一把生锈的锁,这一句经节,我过去听了好多遍都没什么,今天好像有一滴油滴进锁里。这句经节像是把老钥匙,轻轻一转,啊,我的问题全开了……我知道那一滴油就是圣灵的工作!”

  史托克重新回到信仰中,接受耶酥基督为他的救主。他与另两位基督徒科学家,马克士威尔(JamesClarkMaxwell创立着名的电磁场理论)、卡尔文(WilliamThomsonKelyin绝对温度K就是来自他的姓)三人在一八五O至一九OO年间,是最热心传福音的基督徒科学家。  

  重拾信仰的史托克在剑桥大学投入学生福音事工,常常在校园里祷告,渐渐扭转剑桥的无神气氛。十九世纪中期英国出现了信仰的大复兴。有许多剑桥的学生,信主后经历了生命的更新,带着满腔传福音的热忱到世界各地传福音。这些学生成为宣教土后仍与史托克教授联络,他就为这些宣教士写了许多福音小册子。还没信主前,他是问题最多的人,认识主以后,他成为最会解答问题的
 
  在无神论哲学家休谟(DavidHume)的哲学观横扫英伦三岛时,史托克就起来与休谟力辩,好高举福音真理。当达尔文来找他时,他即对达尔文传起福音。 史托克晚年加入英国海外宣道会,专写福音策略与问题解答,例如:他写-本《多妻文化中基督徒的布道事工》,专门谈论在多妻文化的异邦中如何传扬福音的问题。 
 
  一八八五年,史托克成为英国科学皇家学会会长。他由创世记第一章论宇宙的形成,写道:
 “圣经不是一本科学的书,所以不是用科学的汇整、分析手法来写(如果照科学手法来写,上帝造蚂蚁,蚂蚁又有好多种……光是百万种昆虫的名称,创世记第一章可能好久都读不完)。圣经是一本让人认识宇宙间独一真神的书,是一本上帝的启示,所以在次序上也有科学的合理性。”“为什么一定是上帝的介入呢?因为所有的科学没有办法创造这样复杂的世界”

  史托克死于一九O三年二月一日。这位一生追求时光列车的科学大师,因着在基督里的信仰,不再惧怕死亡,死前说[COLOR=#0000FF]:“圣灵能带出上帝话语的能力,能在人心产生一个活泼的生命(livingbeing),此一切思想更深,能超越死亡、超越时空。等我再有知觉时,我将站在上帝的审判台前。”


 
二十七 布郎 (第一个分析化学家)
        夜里,疲惫逐渐追上他。他仍然搬张椅子,坐在病床边:在摇晃的烛光下,病人的气息彷佛更微弱,但他从口袋取出一封信,平静地朗读着:
  『我最亲爱的朋友(他读给病人的每一封信都是这样开头的):死亡是值得尊敬的一道门槛,因为过了这道门槛,就到救主的面前了,如同圣经里已被埋葬的拉撒路。他不会在坟墓中叹息:我的裹尸布怎么会这么长?我面前的黑暗何时才止尽?只要等待短暂的片刻,他就会有一个最大的惊喜,荣耀复活的主,就在他眼前。是的,当我们咽下最后一口气,世人会惋惜我们再也吃不到好的,喝不到好的,再也无法享受了。但是,上帝的儿女啊!当我们踏上死亡的那一瞬间,死亡列车的时刻表已是救主的。』
  不久,这个病人过了那道门槛。二十六年以后,这位医生也过了那道门槛。又过了九年,这些信以《给朋友的一封信》(AlettertoaFriend)为书名集结出版。这本书不仅是古典文学的瑰宝,更透露出一位医生对病人的爱与照顾。

  布朗(ThomasBrowne)是在英国东北部临海的挪威克郡(Norwich)执业四十五年之久的医生,但是他写的《给朋友的一封信》与《一个医生的信仰》(ReligioMedici),被后人视为『散文』文体(prosestyles)的经典之作。他的文笔并不华丽,却能直抒心中所感。他不考究押韵对句,却能简洁有力的直剖问题,连贩夫走卒也能捧读。一个医生的作品,竟然被珍藏在世界上许多一流大学图书馆的文学栏架上,不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吗?

  一六五五年有一个愤世嫉俗的青年,终日把自己关在一个巨大的城堡里,直到有一天读了这本《一个医生的信仰》才由苦境转回,成为一个在科学领域里高举真理之光的基督徒,这人就是『化学之父』波义耳(RobertBoyle)。除了波义耳以外,『物理之父』牛顿也深受这本书的影响,后来波义耳与牛顿要求科学家发表论文,不要咬文嚼字,讲究押韵,而要用布朗的写作体裁。上帝的作为,有时像一条隐藏的线,人永远不知道这一条线怎样连来连去,却不断有人在看似不相干的一端蒙恩。

  更有趣的是,这一位对后世具有深远影响的布朗,在一出生时,就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人』。因为他出生于一六O五年十月十九日。算命的对布朗的父母亲说这天正逢『天蝎座』的长柄大镰刀横扫东方地平线,是大凶之日。一六一三年,布朗的父亲病逝,算命者的话使布朗从小就遭受许多的责难。两年后,母亲改嫁,继父收养布朗的四个妹妹,却把布朗送得远远的。

  布朗才十岁,就远离家园,靠着父亲留给他的一点遗产,寄读在文确斯特(Winchester)的一所学校里。每逢周末或寒暑假时,同学都快乐地回家,布朗却有家归不得。他在十四岁时就写道:『天上的星星,校园里的每棵树都是我的朋友。』八年后,布朗以优异的成绩进入牛津大学。牛津的学生活动并没有使他忘记幼年时的阴影,他将自己泡在图书馆里,大量阅读,但仍写下:『忧郁是我的第二个名字』。

  在大学的最后一年,他遇到克莱登博士(Dr.Clayton)。克莱登教的是『解剖学』,但是他在第一堂发给学生的上课讲义上,就称自己是学生『值得交的朋友』,接着他写道:『成为一个好医生是活出圣洁的榜样,当牧主耶稣出来布道时,它也说自己是医生,它不仅医治人的身体,也医治人的心灵。』从此,布朗决定要成为一个医生,并且阅读基督徒的作品。

  被称作『国际法之父』的法学大师葛罗休斯(HugoGrotius,1583-1645)所着的《真实的基督徒信仰》(DeVeritateRchgionisChristianae)一书,也深深地影响了布朗。葛罗休斯写道:『人体的结构是最美的视觉艺术,看看人的手、人的眼睛……人的每种器官,都是上帝智慧创造的艺术精品,可以让我们带着信心去用理性思考,也可以带着理性去思考信心。』

 他取得牛津大学医学学位,到挪威克行医,因为他听说那个城市是英国宗教之争最多的地方。这时,他开始撰写《一个医生的信仰》,这本书的写法采用对话的方式,好像作者与深处自我的对白,又像是一个人在上帝面前的省思:
  『一个要爱人如己的人,必须常被上帝的爱所浇灌,才能成为别人的好邻舍。』
  『只有耶稣的救赎,才能使人获得身心灵的康健。』
  『辩论古代的人能不能获得上帝的救恩是没有意义的,因为没有人能看清人的心思与动机,何况是古人。』
  『为了发现一个真理而坚持,为了避免由一个真理去看全貌而谦卑。』
  『从历史上来看,没有一个人是真正没有信仰的人,人的抉择总是基于他所相信的。』
  『上帝的永恒在自然科学里,上帝的神性在圣经里。』

        布朗与多罗西小姐(Mis.Derothy)结婚,后来他们有十一个孩子。除了执业、写作之外,布朗也从事科学研究,例如他以酸溶解鸡蛋的壳,研究不同时期胚胎的发育,为此布朗被称为『第一个胚胎生物学家』。他又分析蛋在不同储放时间所释放出来的气体,获得『最早分析化学家』的美誉。他为死去的病人化妆,并且研究减缓死尸腐烂的方法,又被称为『殡仪馆学之父』,为了医学教育的模型,他也研究蜡像的制造法,因此蜡像制造后来成为一种艺术。

  不过布朗最重要的科学贡献是大力支持哥白尼的发现,排除了当时欧洲许多科学家对于哥白尼学说的误解。布朗支持哥白尼的『天文学』,却不支持『星座学』。天文学是研究星球运转的科学,星座学却是以几颗星球的位置来判断人的命运。天文学需要观测星球,星座学的人却不看真正的星球。

       一六八二年十月十九日,布朗七十七岁生日的那一天,被谋杀身亡,而且一直没有查出凶手是谁。如此死法是一种悲剧吗?布朗生前在他着的书中写道:『乐观的人相信以后会愈来愈好,悲观的人相信以后会愈来愈差,既不乐观也不悲观的人,相信以后不是好就是坏。但是基督徒的看法与这三种人的看法都不同。基督徒相信自己的一生是在上帝的掌握中,相信人类的历史是在上帝的安排中。依我看,上帝在创世记伊甸园里给的祝福与在启示录中降的灾祸,它的法则始终如一……我曾为此思量长久,我曾经以为我的理性锐利如刀,在空中挥洒地嘶嘶有声,后来我才知道:那是上帝的恩典,仿佛微风的双翼,护卫我的理性之刀……当我用理性规范上帝的作为,我就看不到神迹。但是当我承认理性之上,仍有更高的上帝,那么我就会源源不断地体会到它的同在。』

 


 二十八 电磁学大师安培
        一七七五年一月二十日,安培生于法国的里昂。安培后来以电磁研究闻名,但是他的史学、哲学、植物学都有很高的造诣。他十九岁时,发表多次回归方程式的数学解,并且是以诗的方式来表达,这不得不归功于父亲给他的教育。安培在十一岁时,就被人称为数学天才。十二岁进入里昂大学就读,大数学家欧拉与伯努利的原着是他的最爱。

  一七九三年法国大革命,安培的父亲被革命者砍了脑袋。安培记得父亲去世前仍有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雄纠纠气概。父亲面对死亡的坦然,是给所爱的儿子上最后一课。安培握着母亲的手,看着一生最要好的老师及朋友他的父亲。当刀斧落下的那一刻,安培也晕倒了。等他醒来时,他不断喃喃自语:『生命有什么意义呢?』而后整整一年,他没有再讲过一句话,他只是吃沙、望天,变成了一个精神病患。
 
  首先改善安培『失神』状况的是一本关于植物的书。安培翻翻书,恢复了一些记忆,空白的脑袋抓住了几个熟悉的图像,几句短语……他走出户外,闻到花香,看到浮云,在熟悉的马路和森林中,他开始有方向感了。有一天安培写道:『夜里我走到森林里,坐在小河边。不知道坐了多久,黑夜渐渐过去,早晨的曙光照上树悄,我忽然想到「有晚上、有清晨,这是头一日」,这是创世记第一章第五节,啊!黑夜之后,必有早晨。』  
不久,安培又继续写道:『一个人如何去面对人生的苦难?如果上帝在掌管,为什么这个世界有这么多不合理的事?人所遭遇过的苦难与对上帝的期盼,为什么老是对不起来呢?上帝的应许是黑夜有苦难,但是黑夜一定会过去,早上的欢呼喜悦必定来临,因此我看苦难的角度改变了,人生所遭遇的每一件事,都有演变渐进的程序,要有耐心去看演变的结果。这是我对上帝的信心,早晨终必来临。』

       安培的疾病逐渐好转。一七九九年八月十六日,安培与西心爱的姑娘茱丽在村里的小教堂结婚。法国当时已渐恢复秩序,残暴的人民议会已经被推翻。安培找到一份教书的工作。他住在学校,周末再回家看茱丽,只是为了省下车马费。他不断地写信回家,表达他对妻子的爱、思念与感恩。至今法国博物馆还珍藏许多安培婚后给妻子的信,安培在一封家书上写道:
  『谢谢你为我在车上预备的便当,里面摆着一块小小的肉丁。我像是上帝的子民,在逾越节里吃着羊羔肉,洋溢着感谢。有时我笑自己,可怜的安培啊!你的薪水怎么这么少?怎么只能吃这一点点肉?但是,亲爱的茱丽,你的爱使我的享受丰富。』
   一八O三年七月十三日,一场可怕的瘟疫夺了茱丽的生命,安培这一次没有发疯,为了他三岁的孩子与才刚出生的女婴,他必须勇敢地活下去,安培写道:『我不能失去信心,否则怀疑将是我的心无法承受的酷刑。』

  为了小孩需要照顾,他又再结婚。没想到一天回家,家里完全被搬空,他的房子也被典当了他被骗婚了。安培一手抱着婴孩,一手牵着孩子,背着仅剩的几本书,回到学校宿舍里。他写道:『生命对我而言,是一场与残酷的角力,经历死亡、欺骗的剥夺,我对未来几乎不再存着任何的幻想……但是我体会到一个人真正的有福,不是从快乐的角度去衡量,而是回到真实。』

  『回到真实』不仅是信仰的起点,也是科学的起点。一八O五年,安培到巴黎综合技术学院(EcolePolytechnique)任教。一八O七年,他成了巴黎大学的教授,他的学术成就逐渐被肯定。数学是安培的另一种语言,他可以自由地用来描述所从事的机械理论、电磁现象、运动速度,与地球核心结构等探讨。一八二O年,他开始研究电流,根据电流测定的结果,一八二七年提出『磁场是电子运动所产生的』,在当时这是惊天动地的一个宣告。人类知道用磁场来做指南针、定航道,但是一直搞不清楚什么是『磁』?

  安培用实验与数学推导出『磁是电流运动产生的现象』,成就了极着名的『安培定律』。他解开了千年的谜团,被称为电动力学之父,他的姓『安培』更成了电流的单位。

安培的女儿长大了,爱上一个爱喝酒的人。安培坚决反对女儿与那人交往。女儿抗议道:『我会改变他的!就像妈妈当年嫁给你时,你还不是个精神病患?』

  这句话深深触痛安培的回忆,他回答道:『结婚不能改变一个人,能够改变人的,只有上帝。妈妈会作这种决定,是因为她知道爸爸心底深处,与她有个相同的实质,这才是婚姻的核心!』

  女儿没有听父亲的话,仍执意嫁给那个男人,从此迈入不幸。
  这是安培在一八二七年发表的电流理论之后,再也没有着作的原因。他到处兼课赚钱,为要帮助女儿筹钱,给不断争吵的女婿买酒喝。父亲对女儿的爱就是这样,明知她做了错误的决定,还是陪她走下去。

  一八三六年六月九日,安培夜里带着钱,为了省车资,走了很远的路,去给女儿送钱,累得倒在路上。隔天早上,有一个清道夫发现他,把他扶到路边的椅子上躺着。等到警察来盘问时,椅子上躺着的是一个面带微笑的死者,这是安培给女儿留下最后的礼物。

  一八六九年法国皇家科学家与大学的师生一起列安培的墓前默哀,世界这时才知道他的伟大。科学院院士们朗声道:『法国的社会主义学家,历史将忘记他们。拿破仑的伟大帝国,没有人知道在哪里?但是你工作的劳苦将永远随着你,并使人类文明变得更灿烂……』。


二十九 应用数学大师欧拉
       欧拉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应用数学家,结合数学与生活的第一人。在他以前,数学被认为是一种奢侈的头脑游戏,数学不能叫牛生产牛奶,数学不能让小麦生长,数学有什么用呢?欧拉用他的一生回答这个问题:他用数学设计轮船启动了波浪动力学、他用数学研究耳朵了解耳膜与听觉、他用数学来测量整合了平面测量学、他用数学算渠道断面开启了应用流体力学、他用数学算保险、精准货币产生了计量经济学、他用数学算老鹰的飞翔建立了航空动力学……今天数学课本函数用f(x),半径用r,自然对数用e,总和用∑……这些符号都是他定的。世界每一本高等数学里都有欧拉微分方程式解,以及『欧拉公式』:eix=cosx+isinx十八世纪以后,每一位数学大师都声称受到欧拉的影响,每一个数学分支都可以看到欧拉的影子,欧拉的影响力是这样的大,却很少人知道欧拉像一只鸟,终生举着数学与信仰的双翼在飞翔。

       1707年欧拉出生在瑞士的巴塞尔(Basel)城,他的父亲是一个牧师,但同时也是一个数学家。小时候父亲亲自教他数学,而他也显示出很强的数学天赋。他按照父亲的愿望读神学,专攻希伯来文,希望将来做一名牧师。但很快他的数学天分已经出类拔萃,当他在19岁时写了一篇关于船桅的论文,获得巴黎科学院的奖金后,他的父亲就不再反对他攻读数学了.

  欧拉在神学院里遇到一位影响他一生的好老师伯努利(JohannesBernoulli,1667-1748)。这位法国老师是新教徒,因躲避宗教大迫害而举家逃到瑞士。伯努利说:『在人类的思考学问里,最接近上帝的,不是神学,而是数学。因为数学家追求最高的精确、最合理的逻辑,而且会发现这个奇妙的宇宙,竟是经得起数学家一再推敲考证的对象……学数学的人会遇到一个强烈吸引他们的核心,使他们像抛物线般的被吸引回来,以面对宇宙里最基本的存在。』伯努利的家族出了好多数学教授,又都是基督徒,所以被称为数学界的『神圣支派』。  

        伯努利的数学课很特别:不教任何数学的内容,他只给问题,而且是非常难的问题。学生必须自己去看书找资料,或自己想办法。下星期学生交答案,老师讨论正确答案后,再给新的题目。在伯努利的课程里,数学是没有课本的。以欧拉的数学能力,要应付这种教学方式,仍然觉得『非常吃力,只有加紧勤奋用功』,才能赶上老师没有范围的教法。  三年下来,仍留下的学生只剩下欧拉与老师的儿子但以理·伯努利(DanielBernoulli),这两个同学成为一生的好朋友。  

      一七二四年,欧拉取得巴塞尔大学神学硕士学位。欧拉的父亲希望儿子回到教会担任传道人。一天,伯努利老师去拜访欧拉的父亲,希望欧拉专教数学,因为『欧拉是天生的数学家』。

     『但是他受的神学教育怎么办?』父亲问道。伯努利回答:『数学不会抖落他身上任何的敬虔信仰,而且你看着吧,有一天他会成为数学界的神学家!』  欧拉继续留在巴塞尔大学。当时巴塞尔是医学与药学的重镇,兴趣广泛的欧拉又去旁听生理医学的课。他的数学能力碰上任何学科,就会像植物吸水一样,重新变化产生一个崭新的东西。他提出耳膜结构与声波的共振,并用数学去证明,这是医学教授办不到的事。数学碰到任何学科,就会带来革命性的改革,这就是应用数学迷人的地方。  

       后来,欧拉去俄国呆了15年,这是政局动荡的15年。欧拉在这段时间写成的作品,日后由瑞士政府集结成欧拉全集,足足有一百巨册。这十五年的苦难环境,反而为他隔绝出一个没有社交、没有会议、没有世俗酬酢的读书天堂,造就他成为人类历史上最多产的数学家,并博得『数学界之栋梁』(PillarinMathematics)的美誉。  

        欧拉后来写道:『数学家就是艺术家,像是米开朗基罗躺在教堂的天花板下,以无尽的热情,一笔、一笔地描绘出最精确的图画……什么是数学?数学是上帝花园中精选的百合花。』  

        一七三三年,欧拉与画家格塞尔(Gsell)的女儿凯瑟琳(Catharina)结婚。格塞尔也是瑞士人,与欧拉同样是身陷铁幕的异乡人。欧拉因为看不见和平的契机,而且他的朋友已大都逃出俄国,所以他婚后终于决定要逃亡。没想到行动前发现妻子怀孕了,爱家的欧拉只好暂缓逃亡计划,隔年逃亡前又发现妻子怀孕,只好再度留下来。凯瑟琳总共为他生了十三个孩子呢!  

        欧拉最有趣的是可以一面抱小孩,一面跟大孩子说故事,还一面思考他的数学。他的八百多篇数学研究报告,有好多篇原稿是写在孩子吃饭的围兜上、给孩子擦嘴巴的纸巾上……他这种随时随处可以解数学的能力,与他优秀的记忆力有关。  

        欧拉的长子后来回忆道:  『父亲为我们念书,我们觉得太好听了,请父亲再念一遍。我仍然记得,父亲是把书本合起来,从书本的第一行讲到最后一行……父亲还背了许多数学公式与复杂的数学计算。在父亲的身上,我看到数学不只需要理解,也需要记忆。』  欧拉天性喜欢小孩,他为小孩设计了许多数学游戏;每天晚上把儿女聚在一起,对他们讲一篇数学,再为他们一一祷告。 

     欧拉在一本非常着名的青少年书籍《写给一个德国公主的信》(LetterstoaGermanPrincess)中,论到物理、数学、文学与信仰。书中写道:  『任何抽象的思考,或是一般性的想法,离开文字(words)都无法存在。文字的存在不只是为了人与人的沟通,也是为了帮助人对真理有更深的耕耘。有人声称真理来自证据,我却认为证据没有文字化,人还是不认识真理。所以在新约圣经约翰福音的开始,第一句话就是「太初有道」(InthebeginningwastheWord),这是一开始,上帝就将他自己,以文字的方式来表达那最核心的真理。』 

        欧拉对基督教信仰的持守,使得德国高等批判主义分子对他攻击愈来愈厉害,当时的哲学家流行一种自命不凡的聪明嘴脸,纯朴温和的欧拉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

       一七六六年着名的哲学家休谟(DavidHume)来到德国,他的无神论受到盛大的欢迎,当时起来与他力辩的,竟是那平常不太爱表现的欧拉。欧拉用数学来辩明真理:『你知道什么是根号-1吗?开根号的-1,既不等于0,也不大于0,更不小于0。那你说这种东西,在自然界不存在的东西,所以根号-1根本没有意义,所以数学里不该有根号-1!  但是你错了。如果没有开根号的负数,就不可能把12分成两部分,使其相乘等于40。这两部分就是6加上根号-4与6减去根号-4。有太多自然界找不着的,却深深存在我们的意识里:再举一个例子:0减去2等于多少?等于-2。在自然界里你能找到-2吗?我一生研究数学,为数学着迷,数学给我最佳逻辑,但是我至今仍然不懂什么是-2的基本意义。好吧,你说无法证明存在的就不存在!但是我告诉你,数学里如果没有-2,我们的数学就无法计算:如果-2不存在,根号-1不存在,数学就不存在:因此,即使无法用物质去证明上帝的存在,上帝仍然存在人的心里。』  

       为这一场辩论,欧拉失去了他的工作。一七六六年欧拉全家返回圣彼得堡。不久,着名的哲学家狄德罗(DenisDiderot)到俄国来宣传无神论,他编过法国百科全书,号称自己无所不知,与他在宫廷对辩的又是欧拉。欧拉只用一句话,就封住这位哲学家的口。欧拉说:『先生,因为(a+b)n/n=x,所以上帝存在,对不对?』  狄德罗答不出来,羞愧地离开俄国。无神论的错误,是用一个错误的前提去证明上帝是否存在如同用无穷多组可能的(a十b)n/n=x,去证明惟一存在的上帝。

        欧拉因为读书太用功了,在二十九岁时一眼失去视力,六十岁时另一眼也失去视力,成为全盲。瞎眼的欧拉继续演算他的数学。一七七一年圣彼得堡大火,欧拉的家与财产付之一炬。当时,瞎眼的欧拉没有办法逃出来,有一个仆人冲入火场把他背出来。他的学生闻讯立刻赶去,把老师一生的作品抢救出来。

  一七七六年陪他历经一生患难的妻子辞世,欧拉逝于一七八三年九月十八日,遗言:『只有对上帝的信心,陪我走过这些苦难的日子。』  

       伯努利说得对,欧拉不只是数学家,也是一位神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