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格雷迪:揭秘中国空军拆弹部队:写好遗书与死神过招(图)(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48:38

揭秘中国空军拆弹部队:写好遗书与死神过招(图)(2)


  为创新,他们冒死试验新销毁方法

  早些年,该处理站对退役航空弹药普遍采用引爆的方法集中销毁。这种方法虽然安全省事,但有用资源得不到回收,浪费很大。后来,他们采取人工拆卸方法,但工效较低,且容易发生事故。

  随着武器弹药的更新换代,退役航弹数量越来越大,传统的处废方法已明显落伍。该所所长乔治军带领攻关组,瞄准世界弹药处理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决心设计一套高效安全的拆卸弹设备。

  没有图纸,没有资料,一切都从零开始。经过3年多的刻苦攻关,他们终于成功研制出某型航空炮弹引信拆卸系统。经检测,这种机器比手工操作提高效能十多倍,并彻底避免了因意外爆炸而导致的危险,被誉为“弹药处废行业走向机械化、自动化的一个标志”,获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成功的尝试让他们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也给他们在科研攻关的道路上增添了无穷的勇气和信心。

  面对上千吨大口径的废旧航空炸弹处理难题,能不能找到一种既经济又安全的方法,时任站长邓振礼苦苦思索。有一天,他们从报纸上看到一篇沈阳军区某单位采用蒸气倒药销毁弹药的报道,激动地一拍大腿:“我们也可以试试!”说干就干,电话联系后,他们立刻奔赴东北取经。

  接下来,他和原总工丁军带领销毁室的同志,日夜攻关,终于研制出一种全新的蒸气倒药设备。

  但面对这些存放时间比自己年龄还长的退役弹药,大家心里没底。他们还是担心炸药与壳体之间发生反应,以至于在拆卸和加热倒药过程中引发意外爆炸。这时,兄弟单位在拆卸弹药时,恰巧发生了爆炸事故。

  课题组顶着巨大的压力,进行第一次蒸倒退役航空炸弹试验。为预防万一,当时现场只留下几个负责人。

  当第一笼炸弹被推入蒸箱时,现场静得似乎能听到彼此“咚咚咚”的心跳声。时间一秒秒过去,渐渐地一股黄色TNT液体终于从倒药口流出。

  “蒸倒成功了!”这一创举结束了我军以往单纯烧毁、炸毁废旧航空弹药的历史,实现了航空弹药由烧炸到拆倒到回收利用的变革性转变,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

  几年来,他们相继研制出“报废火工元件自动化烧毁炉”、“全自动炮弹引信拆卸系统”、“环保型航空炮弹底火击发机”等20余项成果,有1项获得国家发现专利二等奖,11项获得军队科技进步奖,我军航空弹药销毁由此实现机械化、智能化安全隔离操作。

  干这行,遵循制度就是保护生命

  弹药日常销毁是处理站最为平常的一项工作,官兵们每年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奋战在接弹、装弹、运弹、储弹、排弹一线。弹药处废工艺非常复杂,一枚航弹安全处理完要经过十几道工序,至少5次以上搬动,每道工序、每次搬动稍不注意都可能酿成重大事故,动态管理难度很大,如果没有一套统一的弹药处废操作规程,很难保证危险会在哪里出现。

  因此,该处理站制定完善了战场维修、野外销毁、搬运、储存弹药、紧急情况及对策共包括六大体系的各种安全操作规程及各种安全管理规定,从搬运弹药的手形、手法,到堆放的高度、方法,都有明确的操作规范,连操作间的防静电材料也要反复试验,使站里的官兵和职工在各种场所、各项操作中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而在处理站,历任站长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下车间、库房、班组,去检查督促这些安全防范措施的落实。

  2008年年初,该站驻地遭受历史上罕见的雪灾,连续10多天雨雪不停,道路上积雪平均达50多厘米深,多处交通中断,房屋垮塌。

  此时,处理站接到14节车箱退役弹药已经到达驻地货运站的通知。有人建议:“下雪下雨的不会出事,等天气好了再拉。”“不行,弹到就是命令,必须落实保管制度!”站领导态度异常坚决。

  于是,全站官兵、家属、职工齐上阵,成立了运弹突击队、弹药看守队、冰雪清扫队和后勤保障队,经过5个昼夜连续奋战,将600余吨弹药全部安全运到库房。

  安全接收和销毁退役航空弹药6万多吨,成功排除危险炮弹、炸弹数百万枚(颗)。生死线上,这些军人默默奉献了3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