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ta2好玩吗 花钱吗:找寻拜火教 - Шетелд?к ?лттар/世界民族/Overseas Nationa...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4:14:42
‹‹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
234››

探寻神秘波斯拜火教


新华网 ( 2007-02-02 10:58:22 ) 来源: 《环球》杂志
三人背月而立,看不清他们面貌,但每人的白袍角上赫然都绣着一个火焰之形,竟是明教中人……只听中间那身材最高之人朗声说道:“明教圣火令到,护教龙王、狮王,还不下跪迎接,更待何时?”……虬髯人道:“明教源于何土?”谢逊道:“源起波斯。”虬髯人道:“然也,然也!…… ”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
张淑惠http://news.xinhuanet.com/globe/2007-02/02/content_5686841.htm
打印 |推荐 |订阅 |收藏 |开通个人空间 |加入资讯
标题: [К?ш?рме/非原创/Copied] 找寻拜火教
塞拉
bi


UID 81
精华1
积分 1003
帖子 1429
阅读权限 70
注册 1970-1-1
状态 离线
#1
发表于 2007-2-3 10:54 资料短消息
找寻拜火教http://www.iskz.com/cnb/viewthread.php?tid=3633&extra=page%3D10
找寻拜火教(一):明教与拜火教
三人背月而立,看不清他们面貌,但每人的白袍角上赫然都绣着一个火焰之形,竟是明教中人……只听中间那身材最高之人朗声说道:“明教圣火令到,护教龙王、狮王,还不下跪迎接,更待何时?”……虬髯人道:“明教源于何土?”谢逊道:“源起波斯。”虬髯人道:“然也,然也!…… ”谢逊道:“她是中国和波斯女子的混种,头发和眼珠都是黑的,但高鼻深目,肤白如雪,和中原女子大异,一眼便能分辨。”
——节选自《倚天屠龙记》
神秘的波斯、美丽温柔的小昭,金庸大侠的《倚天屠龙记》给很多人以遐想的空间,更让大家记住了一个和遥远波斯(伊朗)有关的宗教——明教。很多人将明教等同于源于古波斯的拜火教,其实两者虽有关联却并非一家。
拜火教,即琐罗亚斯德教(Zoroastrianism),中国古籍记载为祆教(祆xian,音“掀”)、火祆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比犹太教、基督教、佛教和伊斯兰教至少早了1000年)。拜火教的创立者琐罗亚斯德是古波斯的一位伟大先知,据说生于公元前11世纪(学术界对确切时间并无定论),他得到光明世界的主宰阿胡拉.马兹达(Ahura Mazda ,Ahura是“神”,Mazda是“伟大”)的神启,在古代雅利安人多神教的基础上建立琐罗亚斯德。其基本教义是善恶二元神论,奉《阿维斯塔》(即《波斯古经》)为经典。拜火教徒必须恪守的三善原则——善思、善言和善行,只有恪守三善原则,才能战胜邪恶和黑暗。
拜火教徒相信,阿胡拉?马兹达创造了七大善物,分别是:天空、大地、水、植物、动物、人和火。至今,7这个数字在伊朗人里面仍然具有吉祥的意义。火对拜火教徒来说是神圣的,代表光明和生命,也正因为如此,琐罗亚斯德教被称为拜火教,尽管这并不是很严谨的说法。据出土文物证明,拜火教至少在公元前1100年就已在两河流域(伊拉克)和今伊朗地区流行,在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年-前330年)时期,成为波斯帝国的国教,并在萨珊王朝(公元224-651年)臻于全盛,并传播到中亚广大地区甚至中国。
但公元7世纪,阿拉伯铁骑征服波斯并实行伊斯兰化政策,大多数波斯人接受了伊斯兰教,拜火教从此日渐式微。但即使今天,在穆斯林占了人口98%的伊朗本土上,仍有极少数的拜火教徒恪守祖先的宗教,在伊斯兰世界维系古老的波斯文明。因为他们不和外界通婚,保留了古波斯语(现代波斯语已使用阿拉伯字母,有40%词汇来自阿拉伯文),因而成为比其他伊朗人“更纯正的波斯人”。
而根据历史记载,明教是波斯传到中国的摩尼教。摩尼教的创始人摩尼出生于公元216年,他当时在拜火教教义的基础上创立了摩尼教。但源自拜火教的摩尼教从没有对波斯产生深远的影响,该教在唐朝的时候传入中国。被称为“明教”、“二尊教”等。当时,中国各地都建有摩尼教寺院,称为“大云光明寺”。在《倚天屠龙记》里面,明教教徒爱穿白衣,不吃肉食(老谋深算的朱元璋除外)等,这是因为摩尼教与拜火教一样崇尚白色的光明。
因此有一点要特别指出:《倚天屠龙记》的年代是元末明初,元朝在1368灭亡。其时的波斯,已是蒙古-突厥人统治的伊斯兰国家。经过阿拉伯人数百年强大的改宗运动,大多数拜火教徒改信伊斯兰教,波斯帝国的国教——拜火教被伊斯兰教取代。可以想见的是,拜火教乃至摩尼教的力量在元末明初的伊朗微乎其微,不太可能像《倚天屠龙记》描写的“明教总部使者”那样拥有强大的势力,“手持圣火令便可指挥中国明教教主”、“派出圣女搜集古经书”云云。
也许金大侠在书中稍微错用了一下时间概念,因为是文学作品,金大侠自然没有必要完全根据历史线索来写。《倚天屠龙记》仍是一部精彩的武侠小说。

[广告] cn域名现在一块钱了.此活动时间为3月到5月,注册费用一年一块钱, 购买请联系QQ 128884301 128884302
塞拉
bi


UID 81
精华1
积分 1003
帖子 1429
阅读权限 70
注册 1970-1-1
状态 离线
#2
发表于 2007-2-3 10:56 资料短消息
公元7世纪中叶后,波斯人在阿拉伯人的统治下面临两个选择:一是该信伊斯兰教,成为和阿拉伯人平等的穆斯林;一是保持原有的宗教,但必须课以重税并低人一等。因此,绝大多数拜火教徒不得不接受了新的宗教。
但一批不想交重税又不愿意改宗的拜火教徒则选择离开家乡,远涉重洋移民到印度西海岸,发展为印度一个新的少数民族帕尔西人(Parsis,即波斯人)。当今分布在全球各地的拜火教徒人数里面,帕尔西人占了2/3。(关于全球拜火教徒的人数,目前并无一个准确的数字:一说为15万人,其中3万左右在伊朗;而伊朗拜火教徒却对我表示,目前伊朗有不到10万拜火教徒。按照这个比例,全球的拜火教徒很可能达30万左右。)
就在伊朗成为伊斯兰国家后,人们包括伊朗人都几乎淡忘了拜火教在其本土的存在。但真实的历史情况是:拜火教并没有在波斯本土湮没,尽管人数很少,但虔诚的教徒们在故土顽强地生存下来。目前,朗拜火教徒主要分布在伊朗中部亚兹德和首都德黑兰。
拜火教在亚兹德市区的火庙
2006年12月25日夜晚,我坐上从德黑兰开往亚兹德的火车。亚兹德,处于全伊朗的正中心,也处在广阔的卡维尔盐漠中间,也正因为荒瘠贫穷毫不起眼,在长远的过去被阿拉伯统治者所忽视——拜火教徒们才能在这里生存。即使在今天,从德黑兰到亚兹德的火车也必须在盐漠中开8个小时。
亚兹德有很多拜火教的景点,市中心就有一座名为奥帖希喀代著名的火庙。拜火庙一般是方方正正的,除了阿胡拉?马兹达的标志和琐罗亚斯德的头像外,火庙内部的装饰很简单,因为火庙里面最重要的是代表光明的圣火。在奥帖希喀代火庙里面透过玻璃窗可以就看见熊熊燃烧的圣火,据说该圣火自从公元470年便燃烧至今(对拜火教徒来说,火庙的火都是神圣的,圣火是不能熄灭而应该维持长久的燃烧)。火庙里的拜火教徒看守人已经70多岁了,他的几个孩子都搬往德黑兰,只有他孤独虔诚地在亚兹德看守圣火。

玛丽?博伊斯笔下的村庄
这次来亚兹德,我的目标主要是寻找伊朗最正统最古老的拜火教村庄——沙里发巴特村。英国著名学者玛丽?博伊斯曾在1964年在这个村庄生活了一年时间,并写下《伊朗琐罗亚斯德教村落》一书,成为近代以来记载伊朗拜火教徒真实生活最详实的书籍。八十多高龄的博伊斯教授已于两年前病逝,而自她以后也几乎不见关于伊朗拜火教的真实报道了。
来亚兹德之前,我翻阅了很多资料和地图,但都找不到沙里发巴特村的详细位置,只知道它在亚兹德东北部阿尔达坎市附近。亚兹德当地资深的导游礼萨在迎接我的时候也沮丧地说不清楚村庄在哪里,而我是下定了决心要寻找的。因为这个村庄,是在阿拉伯人入侵以后,拜火教的祭司长拼死将波斯萨珊帝国的象征巴赫兰圣火偷偷地隐藏在那里。从此,伟大的祭司带领着少数拜火教徒在这个被沙漠包围的村庄生存下来,成为维系伊朗拜火教传统的中坚。
沙漠中的圣地Chak-Chak
寻找村庄之前,我先去拜访拜火教的一个圣地恰克恰克(Chak-Chak)。恰克恰克在亚兹德东北方70公里处的一座山上,拜火教徒认为历史上曾有重要人物在那座山上的岩洞中寻求庇护,从那时起该地就成为拜火教徒的聚集地,他们每年定期在恰克恰克举行10天的庆典,包括祭祀、唱歌、跳舞和喝自酿的葡萄酒。
从亚兹德开车前往恰克恰克需要两个小时,公路两旁尽是沙漠和断断续续的山脉,沙漠上铺着一层白色的盐碱,看不到绿色的植物,一排排坎儿井沿着远处的高山延伸到干旱的村庄和城市。拜火教徒们 就在这样的地方繁衍了1400年。
恰克恰克,在远离人烟的盐漠和群山深处,只有一条公路艰难地延伸到山脚。远远看过去,恰克恰克其实就是一座光秃秃的山,半山上盖了一些蓝白建筑,显得无比孤寂。导游礼萨对我表示,拜火教徒选择这里作为庆祝的圣地其实是有原因的。以前,拜火教徒们为了躲避伊斯兰统治者的各种限制,不得不找一个杳无人烟之处来喝酒享乐。而就在几十年前,也没有公路通往这里,必须骑骆驼穿过广阔的的沙漠。
火庙建在半山,所有人必须费劲爬上去。让人奇怪的是,在如此干旱的沙漠群山中,火庙一面墙竟是靠着山体而建,而泉水从顶上的岩石不断地下来,据说恰克恰克的名字就是从滴水的声音而来的。进火庙必须要脱鞋,男士要带上一顶白帽子,女士则要带上头巾,因为火庙是神圣的,任何人都不能“污染”圣火。而又因为庙里到处流淌泉水,袜子也不能穿。在冬季12月最寒冷的时候,赤脚走在湿漉漉的大理石板上,寒气彻骨,我拿着照相机的手不停发抖。
满脸皱纹的费尔顿70岁了,他已独自守护恰克恰克以及圣火长达9年的时间。大多数日子,虔诚的老人只能一人面对无尽的荒漠和圣火。年纪大了加上孤独一人,老人的衣衫显得有点陈旧。询问之下,原来老人竟然来自沙里发巴特村庄,我喜出望外,这下子就能够找到村庄了。在交谈中得知,老人的几个孩子和其他拜火教的年轻人一样,他们越来越多地搬到了德黑兰。而他,应该是在这个圣地终老的。
我看到好几个伊朗人也在这里参观,原先以为他们也是拜火教徒,但交谈起来才发现他们是穆斯林。他们说对这里感到很好奇,所以特意来参观的。在当今伊朗,拜火教是合法的宗教,他们拥有自己的火庙和聚会,而即使是穆斯林的身份,也不会被这些地方排斥的。

[广告] cn域名现在一块钱了.此活动时间为3月到5月,注册费用一年一块钱, 购买请联系QQ 128884301 128884302
塞拉
bi


UID 81
精华1
积分 1003
帖子 1429
阅读权限 70
注册 1970-1-1
状态 离线
#3
发表于 2007-2-3 11:01 资料短消息
去chak-chak路上经过的雪山

独自守护恰克恰克的费尔顿

找寻拜火教(三):传统的拜火教村庄
再次从恰克恰克穿过沙漠另一边,我们出发去寻找沙里发巴特村庄。来到阿尔达坎市,问了几个路人,当地人很容易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因为人口的增多、阿尔达坎市的扩展,昔日的沙里发巴特村庄已成为城市边缘的一角。
村庄里灰白的房屋仍是传统的泥巴和干草盖成的,屋顶大多呈圆拱形,门开得很小,巷子很窄,汽车难以通过。踏着村庄的泥地,我心情异常的激动,毕竟终于找到伊朗拜火教最正统的地方了。但在村子里面走了十来分钟,却看不到人影,村子安静得像没有人住在里面。看起来很多房屋都已经快要塌了。好不容易远远看见一个穿紫衫的老妇人走过,导游礼萨兴奋地叫起来:“那是一个拜火教老太太!”他赶紧跑去问老太太如何才能找到村里的祭司。
老太太也有70多岁了,让我兴奋的是她居然还记得50多年前来这里的博伊斯教授!老太太领着我们,大力地敲打一扇陈旧的木门,开门的是一个拜火教老人,在两个老人交谈时,礼萨对我说,他根本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因为亚兹德的拜火教徒之间说一种比现代波斯语古老达里语。礼萨虽然是穆斯林,但他总是强调,拜火教传承了他们祖先的文化,拜火教徒是“善良的纯正的波斯人”。
老人叫苏鲁支,已经86岁了。他是村里的祭司之一,负责看护火庙二十多年了,高龄的老人并没有拒绝我们,居然还骑着自行车去火庙给我们开门。村里的火庙没有亚兹德市区那所火苗雄伟,处在巷子里的普通房屋之间,大门画有圣火的标志。
我们脱掉鞋子走进狭小的火庙,里面也有阿胡拉?马兹达的标志和琐罗亚斯德的头像,小小的油灯里面燃烧着不息的圣火。火庙中央有一个八角石坛,上面有一些干果和村民们捐赠的植物油——以用来保持圣火燃烧。老人给我们每人抓了一大把干果,我连说“太多了”,老人说:“少了怎么好,多拿一些。”
在伊朗中部小村庄的拜火教火庙里,有拜火教老人、伊朗穆斯林以及我这个远道而来的中国人,气氛是融洽和友善的。以前我从书上曾看到过,拜火教徒在祭祀的时候会喝一种植物汁液——豪麻饮料,这种植物有刺激人的神经作用,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这种植物,在网上也搜索不到这种植物的图案。当我问老人,老人打开了火庙的后门,那里有一个很小的花园,老人指着一丛低矮的绿色植物对我说,那就是豪麻。我摘下一小枝闻闻,果然有独特的香味。看来这个村庄找对了,这里能找到和拜火教有关的细微的东西。
老人也记得博伊斯教授,还清晰地记得她住在谁谁的家里,当然,现在那家人的主人已经去世多年。毫无例外,老人的孩子们除了一个留在亚兹德外,其他几个都走了,去了德黑兰甚至美国。村里的年轻人已经不多了,他们前往大城市寻找更好的机会和更宽容的宗教空间,因此村子里很多房子都是空的,大部分人只是在宗教节日的时候回来举行活动,然后又匆匆离开。
在现代化影响下,即使最正统的沙里发巴特,也面临着重大的危机。老人仍是虔诚的,他数十年如一日地照料圣火。当说到现状,他脸上显出淡淡的忧伤,他已经很老了,以后谁能够接替他来看守圣火呢?年轻人走了,也带走了传统的继承者。
就要离开村庄的时候,我看见一个穆斯林妇女走过,几个穆斯林小孩正在打闹。其实,在伊朗已经找不到一个纯粹的拜火教徒村庄了,即使沙里发巴特,也有越来越多的穆斯林居住其中。


[广告] cn域名现在一块钱了.此活动时间为3月到5月,注册费用一年一块钱, 购买请联系QQ 128884301 128884302
塞拉
bi


UID 81
精华1
积分 1003
帖子 1429
阅读权限 70
注册 1970-1-1
状态 离线
#4
发表于 2007-2-3 11:03 资料短消息
找寻拜火教(四):失落的天葬之塔
在传统的拜火教里,教徒死亡后要实行天葬。他们认为,人死后尸体很快会被“恶神”腐蚀从而“不净”,葬在土里会“污染善良的大地”。因此,教徒们会选择远离村庄的山上建造高高的寂没塔(波斯文dakhme,英文the tower of silence)。
教徒的遗体被抬到寂没塔上面,肉身被秃鹰和乌鸦吃净,骨头则被扔到塔中间的一个圆沟。在1978年以前,伊朗的拜火教徒仍保留天葬的传统,但现在已经被禁止了。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神秘的寂没塔开始对公众开放,以往只有拜火教的祭司和特殊的抬尸人才能进入。
亚兹德沙漠里分布着大大小小的寂没塔,最雄伟的就在亚兹德城南15公里处,那里原本有3座相邻的寂没塔,但其中一座据说让数十年前来考察的英国人不小心给弄塌了。
前往寂没塔,远远便能在公路上看到两座高高的塔身,它们其实建在两座小山上,有四、五百年的历史了。在以前,这里的寂没塔离城市很远,但随着亚兹德城市的扩大,新城已经快到来到寂没塔附近了。礼萨开玩笑说,在亚兹德,离寂没塔越近的房子越高档,他也买不起来这里的新房。
但寂没塔下面一大片地方仍是沙漠,越走近,越觉得这两个灰黄色的泥砖建筑高大宏伟。也许这里附着的灵魂太多,让人喘不过气来。每个寂没塔下面都附属着一系列建筑,包括房屋、厨房、卫生间以及从坎儿井引水过来的蓄水池。以前在举行天葬的时候,死者家属会在寂没塔下面举行三天三夜的祈祷仪式,以安慰死者的灵魂。但长久以来,这些建筑不再使用,逐渐荒废坍塌了。
通过陡峭的路走上寂沫塔圆筒形的主体建筑,能眺望整个亚兹德城市。寂没塔上的门都对着东方,其意义是跟随光明的太阳,但现在这扇门是锁上的,我们从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被人强力敲开的门洞钻进去。寂没塔是很简单的建筑:用泥砖盖起圆柱形的塔身,高高的上方是一个石头砌成的平台,平台中间有一个圆坑,平台上面有两三米高的塔墙。尸体就摆放在石板上,被秃鹰吃完后,骨头就被扔进圆坑里面。因为塔本身离地面很高,所以教徒们认为这样就不会污染大地了。等到圆坑堆满了骨头,教徒们就会另觅地方,再建造一座新的寂没塔。
站在寂没塔上,周围如此寂静,甚至听不到风声。往山脚下看到一片白色的墓碑,那是拜火教徒新的墓地,看起来和一般的墓地没有什么区别。但拜火教徒在下葬之前,必须用厚实的水泥把尸体和泥土分开,以不污染大地。天葬和寂没塔,已在伊朗沿行了数千年,现在却成为了一个旅游景点。我脚下踩着的石板和眼前的圆坑,不知道埋葬了多少波斯古人。同时我在想,天葬这一古老的仪式,它在伊朗、印度以及西藏的曾经流行,这三者之间究竟有没有什么关联?是不是相同的某种文化在其中?
寂没塔下面的一个拜火教老人


[广告] cn域名现在一块钱了.此活动时间为3月到5月,注册费用一年一块钱, 购买请联系QQ 128884301 128884302
塞拉
bi


UID 81
精华1
积分 1003
帖子 1429
阅读权限 70
注册 1970-1-1
状态 离线
#5
发表于 2007-2-3 11:06 资料短消息
找寻拜火教(五):德黑兰亲历教徒聚会
丛亚兹德刚回到德黑兰,我很幸运地被一个拜火教徒邀请去参加在德黑兰的拜火教徒举行的节日庆典。我是在火车上认识巴什塔尼的,当时的车厢很热闹,一群穆斯林大学生在和我聊天,巴什塔尼却安静地坐在角落,谨慎地听我们讲话。
当其他人散去,巴什塔尼却突然开了口,原来他是一名拜火教徒。这让我感觉到,伊朗的拜火教徒在公开场合大多非常低调,因为是弱小群体也因为曾受到历史迫害的,他们并不愿意在穆斯林面前公开自己拜火教徒的身份。因此他们一般不公开穿白衣白裤,只在拜火教徒聚集祭祀的时候才穿。这也许是出于自我保护意识的本能。巴什塔尼看起来同样毫不起眼,甚至有些土气。事实上,我从伊朗人的脸孔并不能分辨出拜火教徒和穆斯林,因为他们都是波斯人。
40岁的巴什塔尼和妻子把家搬到了德黑兰,他邀请我12月29日去参加在德黑兰举行的“伽罕巴尔”(伊朗拜火教徒一年有六大伽罕巴尔,即六个庆祝节日)。也因为如此,我顺便得以参观巴什塔尼的家。他的家在德黑兰城西一处普通的公寓楼里,面积大约80多平米,其他住户都是穆斯林。和其他伊朗人家一样,他的家地上铺着地毯,墙上挂着琐罗亚斯德的头像显示主人的特殊。巴什塔尼有一本伊朗拜火教徒印刷的日历,阿胡拉.马兹达的标志旁边用古波斯文、波斯文和英文这三种文字写着拜火教的道德原则:善思、善言和善行。
巴什塔尼友善的妻子很好客,给我端上了伊朗人爱喝的红茶以及各种丰富甜食和干果。德黑兰到底有多少拜火教徒?巴什塔尼也说不清楚,但德黑兰的大多是从亚兹德移民过来的,据说人数上几乎超过了亚兹德,德黑兰也有两座火庙。事实上,巴什塔尼已经不是很传统的教徒了,他在德黑兰经商,对于复杂的仪式和教义,他已经不太清楚了,反倒是他的妻子在旁边提醒。
这次伽罕巴尔是伊朗历法(2006年3月21日—2007年3月20日)的最后一个伽罕巴尔。仪式在下午3点开始,是在德黑兰市中心的一栋普通住宅里的一个小礼堂举行的,那套房子是一个拜火教徒的产物。小礼堂大概两百平方米,和伊朗其他地方一样,这里也悬挂着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缔造者霍梅尼和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头像。
教徒们三三两两地来了,人数比我想象中多得多,居然有两百多人。男人进来大多要戴一顶白帽子,女人要戴头巾,和穆斯林习惯的黑头巾不同,拜火教徒的头巾颜色活泼鲜艳,即使老太太也穿红戴绿。男女分开两排座位坐下,他们看见我这个外国人在其中,惊愕一下随即报以友善的微笑。
我发现即使在德黑兰的拜火教徒仍是老年人居多,年轻人只有为数不多的几个。坐在我身后的一位老太太,她说她的两个女儿移民美国、一个儿子移民挪威,只剩下一个女儿在德黑兰。而另外一个老太太能说流利的英语,她是从加拿大回来参加仪式的,她全家已全部移民加拿大了。伊朗的拜火教徒会给孩子们提供最好的教育,而他们独特的宗教身份,往往使得他们比其他伊朗人更容易获得西方国家的签证和奖学金。因此,越来越多的拜火教徒移民海外——这对伊朗拜火教在当今来说是一个新的冲击,使得他们面临着又一次危机。
仪式开始了,6名身着白衣白裤白鞋白帽的祭司走进来,所有人都尊敬地站了起来。祭司走上讲台,排坐在放满贡品的桌子前面。在拜火教的伽罕巴尔,圣火、面包和鲁克(由7种干果和水果组成的食品)是必不可少的,供品里还有代表多福的石榴、常绿的石榴树枝以及插在银瓶里白色的鲜花。祭司们开始诵读拜火教的经典《阿维斯陀》,他们念的是古波斯文,跟着我来的一个穆斯林女孩子低声地对我说,她根本听不懂。
诵读经书的过程是漫长而繁复的,对面两个八九岁的小男孩,跟着大人们嘴里念念有词,时间长了便有点耐不住了,打起了哈欠。一个几个月大的婴儿哭了起来,母亲赶紧抱了出去。只有一些虔诚的老人,始终跟着祭司诵读并庄严地“重系圣带”(拜火教男孩子在15岁举行成人礼,并开始在腰间系上有白色棉布或羊毛积成的圣带。每次的祷告,他们都应重系圣带)。
祭司们做完祭祀工作便离开了,气氛变得活泼起来。一名教徒主持后面的活动,宣布一下包括近期来拜火教徒们发生的好的或者坏的琐碎事情,以及最近教区的一些活动安排。随后一名德高望重的年老的教徒出来给大家讲一些历史,据说他在伊朗是一名非常有名的作家和教授,著有将近200本书。
有人专门给大家分发蛋糕和鲁克——这些是祭祀过的神圣的食物,因而大家都非常愿意分享一份。简单的活动持续了两个小时,当我跟着人流走出去的时候,有人正在敲打一个箱子,这是捐赠仪式。传统上,拜火教徒在每次的伽罕巴尔后都应该捐赠。很快,教徒们走进德黑兰市区的大街,安静地分散在暮色之中。正是这些普通善良的人,维系着在波斯已经流传了数千年的古老宗教以及古老人类文明。

6名祭司在诵读《阿维斯陀》经文



[广告] cn域名现在一块钱了.此活动时间为3月到5月,注册费用一年一块钱, 购买请联系QQ 128884301 128884302
塞拉
bi


UID 81
精华1
积分 1003
帖子 1429
阅读权限 70
注册 1970-1-1
状态 离线
#6
发表于 2007-2-3 11:09 资料短消息
找寻拜火教(六):他们的婚礼
1月4日晚上,我们被邀请去参加一个拜火教徒在德黑兰的婚礼。
婚礼在市中心一个拜火教的礼堂举行,礼堂和火庙是连在一起的建筑。德黑兰市有两座火庙,另外一个在东部的德黑兰-帕尔西地区。因为堵车,去到的时候已经是晚上7点多了。匆匆停好车,黑暗中看见火庙上方有阿胡拉?马兹达的标志。巴什塔尼已经在门口焦急地等着了。要有邀请才能进去参加这个婚礼,本来我想带领一个穆斯林女孩子去的,但巴什塔尼似乎表示不太欢迎穆斯林参加。匆忙之间,我没忘看一眼路牌:礼堂门前的街名就叫做琐罗亚斯德路。
在衣帽间放好衣服,巴什塔尼的夫人穿着粉红色的礼服走过来,她今天很美,头发也染过了。环顾四周,我觉得自己穿得糟透了,女人们都穿袒胸露臂的礼服,化装得美美的,我却穿得太多了,恨不得赶紧回家换衣服去。
礼堂挺大,有两层。他们的婚礼和中国的大不一样,没有主人招呼你,客人们随便找个椅子坐下来聊天,或是自己去柜台那里要一杯红茶或是水果。快8点了,新郎和新娘才走进来,人们开始唱起了歌,簇拥着新人走到前面的台子。新人却不发表演讲,微笑地站在那里接受亲人朋友的祝福。然后就开始跳舞了,新郎和新娘在中央先跳,其他人也开始陆陆续续跳起来——这一跳,可真是不得了,足足跳了两个小时!
平常在公众场合不能跳舞的拜火教人,估计都憋着精力到了婚礼这样的场合来跳。来的客人估计有两百多人,挤在一起跳啊、扭啊的就几乎上百人,空气都热起来的。可怜的新郎新娘,他们跳完一曲又一曲都不能停的,其他人跳累了却可以下场休息一下。新郎的额头上全都是汗!
中东人一般都很会跳舞,他们从小到老只要听到音乐就能扭起来。我年轻时候好歹也在大学里的舞蹈队混过,参加过不少演出,可是一到中东来不知道为什么却不会跳了,跟不上他们音乐的节奏了。这让我很沮丧。
在别人跳舞的时候,我顺便去旁边的拜火教火庙参观。这两栋建筑其实在同一个院子里,火庙这时候已经关门了,巴什塔尼找看门人过来开了门。这座火庙建于伊朗历1284年(现在是1385年),已经有101年的历史了。那堆圣火,就在玻璃后面专门的小室里,因为是晚上,火焰被热灰浅浅地埋着,但它仍是燃烧着的。以后你如果有机会去参观火庙,如果只看到一堆热灰,千万别以为火已经熄灭了,那只是平常用热灰盖住火焰为了节省能源而已。对拜火教徒来说,圣火是永远不能灭的。(后来,我又在白天的时候来了一趟火庙,发现火庙对面的居然就是亚美尼亚人的教堂。)
人们在礼堂里面依然跳着,跳舞是婚礼的主要内容。奇怪的是,除了夫妻一起跳以外,其他的年轻男女几乎没有互相邀请一起跳的。我看到的是:两三个男子一起跳,两三个女孩子一起跳,从头到尾都是如此。
快10点才开始吃饭。所谓的吃饭,就是楼上摆了两桌菜,大家拿着盘子排队取食物。食物并无什么特殊,就是鸡肉、沙拉。取好食物,每人拿一瓶汽水,就各自找地方吃去了。其间,新郎和新娘是不出现的,也没有任何人像中国那样的主持婚礼,似乎是一大堆不相干的人在排队找吃的,哈哈!
简单的结婚蛋糕也摆上来了。匆匆吃完,嗯,又开始跳舞了!又跳了半个小时,大家开始高声嬉闹起来,年轻人在蛋糕前面排成两排,相互用手交叉做成一个走廊。一个伴娘样子的女孩子,举着一盆炭火,跳着舞领着新郎新娘走过人造走廊,人们开始唱唱笑笑起来。不知道为什么,新郎要不断塞给伴娘一些钱,才能拿到切蛋糕的刀子,至于多少钱,我却没有看清楚。
要切蛋糕了,气氛很是热烈。人们高声喊着“kiss;kiss;kiss”,最后当然是吻了,感觉还是幸福的。切完蛋糕,婚礼又转移到跳舞上来,一直跳到11点半才算结束。在婚礼结束的时候,人们都排队向新人送礼物或是装着钱的白色信封,我当然也事先准备好了,还在信封上挂了一个红色的中国结。不过想来拜火教徒们更喜欢白色。




[广告] cn域名现在一块钱了.此活动时间为3月到5月,注册费用一年一块钱, 购买请联系QQ 128884301 128884302
塞拉
bi


UID 81
精华1
积分 1003
帖子 1429
阅读权限 70
注册 1970-1-1
状态 离线
#7
发表于 2007-2-3 11:12 资料短消息
找寻拜火教(七):传统春节前的圣日
2007年1月30日,是拜火教徒的萨达节,如果我没有搞错的话。
但博伊斯教授曾经写过,沙里发巴特村的萨达节是在诺鲁兹(伊朗传统新年)前100日,称为百日圣节。但1月30日离3月21日的诺鲁兹只有50天,不知道是不是后来祭司改变了节日的时间还是博伊斯教授弄错了。关于伊朗拜火教的资料少之又少,我无从考究。
萨达节是宗教色彩浓厚的节日,公元1000年,一位阿拉伯科学家、哲学家Biruni这样描述拜火教这个节日:“人们燃烧圣火,虔诚地崇拜和颂扬阿胡拉.马兹达。他们聚在一起吃喝玩乐,认为这是为了驱除冬天的寒冷和黑暗……”
anyway,德黑兰拜火教徒的节日聚会,已经和亚兹德沙里发巴特村庄的传统相差甚远。生活在城市的教徒们,不可能像祖先那样花几天时间来庆祝,人们匆匆从城市各个角落赶来,花两个小时举行以下仪式和互相见见面,维系一下这个伊朗宗教小团体的感情,这就是他们能做的事情了。正统的仪式,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越来越远,成为一种历史。
我还是写写我在德黑兰参加的这个节日吧。
伊朗拜火教徒每年都在户外举行萨达节,德黑兰教徒一般在靠近德黑兰往西30公里卡拉季的一个农场内举行。但今年由于和伊斯兰阿舒拉节巧合地在同一天,拜火教徒们被告知不能在穆斯林这个哀伤的节日里举行庆祝的活动。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德黑兰火庙旁边的礼堂举行,也就是上次婚礼的礼堂。
下午4点,我们比巴什塔尼早一些到了礼堂门口。站在门外等,我盯着走进这条“琐罗亚斯德胡同”的人看,现在我已经大概能分辨出来哪些伊朗人是拜火教徒。参加了几次他们的活动,很多人对我已经不陌生了,他们微笑着对我点点头,邀请我们先进去。我猜,他们肯定很奇怪“怎么这两个中国人总来凑热闹”。而我,总是尽量友好地解释着我对他们宗教的浓厚兴趣。
在礼堂门口,一个身穿传统衣服的小姑娘捧着一大盘糖果,进去的人都拿一颗放进嘴里。这次来的人很多,大概有上千人挤在小礼堂里,空气非常闷热,熟人们在互相打招呼。这种集体活动,并没有强迫性,谁都可以来或者不来,事实上如果全都来了,礼堂肯定是装不下的。
一个大概40多岁的女人主持活动,首先是两个十多岁的男孩子上台,像祭司那样正正经经地背诵经文,然后有两个穿白衣的小女孩上台背诵经文——他们说些什么,我事实上是根本听不懂的。繁复而宗教性极强的仪式很多,我不是学者,难以说出些什么。
只见人们都站起来,齐刷刷地看向大门外。原来有几名祭司小心翼翼地捧着一小盆圣火进来了。拜火教徒们对圣火非常虔诚。这盆圣火被小心地放在讲台中间。祭司们带领着教徒们祷告一番,然后尊敬地捧着圣火走到院子中间去了。一群白衣白裙的小女孩,每人举着一根燃火棒跟在祭司后面。
整个过程中,大人们都尽量保持严肃,跟随着祭司祷告,但小孩子们是不管的。一些两三岁的孩子,高高兴兴地蹦到祭司桌子前面扭来扭去,大人们是不管的。
礼堂里所有人都往院子挤去,人太多,我被卡在门口了。没等我出去,院子中间就燃起了熊熊的圣火,想必是刚才那一小盆圣火被加以木材或燃料,放进院子中间的大火坛燃烧起来。火光照在拜火教徒的脸上——直到这个时候,我才真正感受到他们对圣火的那份感情。他们站在院子或者走廊,有的默默看着火光,有的拿出手机、照相机来拍照。我身边两个看起来80多岁的老人,拄着拐杖都几乎走不动了,还非得挤着往前面去,让我很担心他们会不会摔下去。
今天我看到了很多年轻人,他们时髦的发型和打扮,看起来和其他伊朗年轻人没有什么不一样,但他们确实是不一样的。这样集体活动的场合,也是年轻男女之间相互交朋友、找对象的机会,因为他们必须要找一个拜火教徒结婚。
不到7点,活动到这里就结束了,拜火教徒的节日没有太多的奢侈浪费,因为在过去的一千多年来,他们大多过着贫穷简单的日子。大部分节日,是为了表达对阿胡拉.马兹达和圣火的崇拜。也许这些意义,对节日里习惯大吃大喝的中国人来说是无法理解的。
这盆圣火大概已经燃烧了两千年了。这个晚上,我第一次看到波斯圣火真正在我面前熊熊燃烧(以前总是隔着一层玻璃),火焰离我很近,我感受到了扑面而来的热度。圣火,从来没有熄灭过,古老的波斯记忆,在火光中摇曳在它深爱的故乡之中。



[广告] cn域名现在一块钱了.此活动时间为3月到5月,注册费用一年一块钱, 购买请联系QQ 128884301 128884302

234››


投票
交易
悬赏
活动
哈萨克联盟论坛
?ымбатты ?аза? ?андастар,Леб?з ?алтыры?ыз!
  > Леб?з???з/Remarks
?аза?/哈萨克/Kazakh
  > Алыптарымыз/哈萨克名人堂/Kazakh Hall of Fame
  > ?аза? Тарихысы/哈萨克历史/Kazakh History
  > ?аза? М?дениет?/哈萨克文化/Kazakh Culture
      > Д?н Ислам Д?нгег?м/伊斯兰/Islam
      > ?аза? ?дебиет?/哈萨克文学/Kazakh Literature
      > ?аза?ы Шипагерл?к/哈萨克医学/Kazakh Medicine
      > ?аза? Спорты/哈萨克体育/Kazakh Sports
      > ?аза?ы Музыка Аспаптары/哈萨克乐器/Kazakh Musical Equip
      > ?аза? Т?л?/哈萨克语言/Kazakh Language
      > ?аза?ы Ки?м?/哈萨克服饰/Kazakh Costumes
      > ?аза? Та?амы/哈萨克料理/Kazakh Cuisine
  > ?аза? ?лем?/哈萨克世界/Kazakh World
Орта Азия/中亚/Central Asia
  > ?аза?стан/哈萨克斯坦/Kazakhstan
  > ?ыр?ызстан/吉尔吉斯斯坦/Kyrgyzstan
  > ?збекстан/乌兹别克斯坦/Uzbekistan
  > Т?рк?менстан/土库曼斯坦/Turkmenistan
  > Т?ж?кстан/塔吉克斯坦/Tajikstan
  > Мо??олия/蒙古/Mongolia
  > Ресей/俄罗斯/Russia
  > Иран ж?не Ау?анстан/伊朗和阿富汗/Iran and Afganistan
Ж?ртымыз/家园/Hometown
  > Шинжа? Ахуалы/新疆信息/Xinjiang‘s Information
  > Шинжа? Экономикасы/新疆经济/Xinjiang‘s Economy
  > Шинжа? Саяхаты/新疆旅游/Xinjiang‘s Tourism
  > ?лтымызды? Экономикасы/哈萨克民族经济/Kazakh‘s Economy
?лыстар/诸民族/Peoples
  > Ел?м?здег? ?лттар/国内民族/Domestic Nationalities
  > Шетелд?к ?лттар/世界民族/Overseas Nationalities
П?к?р-Талас/实事区/Matters
  > Хабарлар/新闻/News
  > Тал?ы/讨论(一)/Discussions
  > Тал?ы/讨论(二)/Discussions
Б?л?г/学习区/Learning
  > За?/法律/Laws
  > ?зге Т?лдер/外语/Other languages
  > IT
  > Б?лу Керек/常识/Commonplace
Сауы?/娱乐区/Entertainment
  > Туризм - Сая?ат/旅游/Travel
  > Музыка/音乐/Music
  > Кино/电影/Films
  > Суреттер/贴图/Pictures
  > Ойын/游戏/Games
  > Сез?м/情感/Sentiment
  > Спорт ?лем?/体育天地/Sports World
  > ?ызы?тар/开心乐园/Amusement
Тап?ырлы?/创意区/Innovations
  > Ты? Шы?арма/原创文学/Original Literature
  > Жасампазды? Сурет/原创图片/Original Pictures
  > Жасампазды? Музыка/原创音乐/Original Music
?ызмет ж?не К?с?п/就业与创业/Career and Business
  > Студенттер ?лем?/大学生世界/Students World
  > ?ызметкер Мекен?/职业人地带/Professionals‘ Zone
  > Антрепренёр ?айнары /创业者源泉/Entrepreneurs
English Forum
  > Forum
Бас?ару/管理区/Management
  > 一校一馆
  > ISKZ Сайтты? ?ызмет?/哈萨克联盟版务/ISKZ Website Business
当前时区 GMT+8, 现在时间是 2007-6-4 06:38
陕ICP备05004487号

??? Powered byDiscuz! 5.0.0 ?? 2001-2006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48973 second(s), 5 queries , Gzip enabledTOP
清除 Cookies -联系我们 -哈萨克联盟 -Archiver -WAP 界面风格 ---------- 简体中文 繁体中文 ?аза? ENGLISH
控制面板首页
编辑个人资料
积分交易
公众用户组
好友列表
基本概况
论坛排行
主题排行
发帖排行
积分排行
在线时间
管理团队
哈萨克联盟论坛声明
拒绝发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相抵触的言论!
作者文责自负,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作者负责,哈萨克联盟不承担任何责任。
如发现违反法规和侵犯版权的内容,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尽快妥善处理,并致以诚挚的歉意。
自觉遵守网络道德和法规,转载本站文章请标明原作者和出处。
投诉yeertai@hotmail.com 13369609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