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熊图标:中国承受不起失去伊朗石油的代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35:07
12月20日,在伊朗击落美国无人侦察机以及英国驻伊大使馆遭到抗议者冲击之后,美国及其盟国在意大利就对伊朗实行石油禁运进行了磋商。与会的国家包括美国、欧盟国家、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等,伊朗的石油出口和全球能源价格是讨论的主要问题。会上,美国提出将对伊朗实行“终极制裁”,并劝告盟国不要进口伊朗的石油。

与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中美俄法英加上非常任理事国——德国讨论伊核问题不同的是,此次意大利会议,美国及盟国有意避开中国、俄罗斯,磋商对伊实行更加严厉的制裁。同时,奥巴马政府正就对伊朗实施石油禁运与欧洲和中东产油大国协调。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也是它对世界最大的“诱惑”。如果这一“终极制裁”通过,无异于在伊核问题上“摊牌”。

在这样的情况下,作为伊朗最大石油出口国的中国,是否跟进或旁观美国及盟国对伊制裁,显得尤为重要。美国《华尔街日报》日前发表的文章称,理论上这将影响到中国——伊朗石油和美国国债的最大买家。中国过去支持了四轮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的制裁,而当美国及盟国目前对伊朗进行新的制裁时,中国却一直保持沉默,至今未看到中国官方或相关企业发表任何看法。

显而易见,在日益激化的美国及其盟国与伊朗的矛盾中,令中国不可避免地卷入进去。如果美国及盟国对伊朗实施军事打击,中国经济的“石油瓶颈”可能会把中国经济带入一个一直在试图避免的两难境地:要么在强行紧缩的情况下面对可能出现“滞胀”;要么为了维持石油消费使人民币被动升值,进而牺牲大量出口产业和外资的引进;而这两者最大的危害都是加剧中国经济形势恶化。

其实,中国在这场较量中受到来自双方的压力:一方面,中国如果在制裁伊朗上执意与美国及盟国作对,将落个外交孤立的境地;另一方面,中国已经超越欧盟成为伊朗的最大贸易国,尤其在石油交易中,中国不会轻易放弃伊朗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

问题是,如果中国不跟进美国及盟国对伊制裁,中国将在国际舞台受到美国及盟国的排挤或打压,而且中国在美投资的企业有可能被列入黑名单。由于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的股份公司以及一大批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美方有可能对中国在美上市公司进行约束甚至制裁,这样的事情过去已发生过多次。

伊朗是中国的第三大石油来源国,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安哥拉。自1998年始到2010年,中国从中东地区进口石油占总进口量的50.9%,其中从伊朗进口的石油占到了13.6%,仅次于沙特的16.7%,排第二位;其年进口增长率为16.5%,也处于第二位。仅今年1至9月,中国就从伊朗进口石油达2025万吨。

截至目前,中国对伊朗石油和天然气投资总额已经超过400亿美元。一个突出的例证是,中石油现在持有伊朗MIS油田75%的权益和油田作业权,还拥有总面积达8309平方公里的“3区块”勘探开发一体化回购合同,是目前伊朗最大的中资油企。不过,中海油和中石油近来已放缓在伊朗的投资,主要原因是非经济因素的压力——来自于美国的压力。

尽管面临压力,政府方面也必须作出明智选择。中国跟随美国及盟国制裁伊朗,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呢。表面上我们好像受益,其实受益最大的就是美国及盟国,从表面上制裁伊朗核武从中好像制裁了一个正在萌生的威胁,而其中确不知道我们正在损失一个重要的盟友。如果中国跟随美国,不再进口伊朗石油,伊方怀恨在心和我们解除友好关系,那么我们就正好中了美国的计谋。

客观地说,中国参与制裁伊朗无论成败,都对自己不利。因为中美对伊朗的战略定位不同,中国把伊朗看作是合作的得益者,而美国则把伊朗看作是对抗的得益者。对此,中国不能跟着美国制裁伊朗,即使制裁成功或导致伊朗政权更迭,美国有可能拉拢伊朗对付中国。更重要的是,中国承受不起失去伊朗及其石油的代价。这并非耸人听闻。利比亚战后中国两手空空就是明证,更何况没有了伊朗,中国又能从那里找到年均进口约3000万吨的石油来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