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k14很卡怎么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扩大内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23:43:05
作者:    发布于:2006-03-10 12:30:30    文字:【大】【中】【小】
摘要:
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坚持扩大内需
浙江省杭州二中  赵明全
邮编  310053   E-mail:zmq239@zj.com
【背景材料】
1.2005年是国家宏观调控关键年,它既关系到巩固2004年宏观调控成果,又关系到为“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奠定基础。2005年7月26日中共中央重点就国家宏观调控问题在中南海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胡锦涛指出,要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好稳定政策、分类指导、调整结构、深化改革、协调发展的原则,切实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深化体制改革、促进协调发展上,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继续实施各项支持扩大就业的政策。要努力增加居民收入,积极扩大消费需求。要继续帮助贫困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抓好安全生产,强化责任制,切实遏止重特大事故频频发生的势头。
2.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于2005年11月29日至12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认为: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我们在充分运用以往宝贵经验的基础上,又得到一些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验和启示。2006年要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要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要在大力增收节支的基础上,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优化货币信贷结构。要继续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用好税收、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完善和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则,引导资源优化配置。要认真研究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增强各项调控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更加注重区别对待、分类指导。
3.12月12日人民网报道,中国人民银行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居民储蓄已超过13万亿元,如果按我国13亿人口来计算,目前我国人均存款已超过一万元。与巨额居民储蓄相呼应的是,我国最终消费率却连续多年走低。数字显示,近5年,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分别为61.1%、59.8%、58.2%、55.5%、53.9%,消费率持续下降。十年来,我国最终消费率平均为59.5%,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近20个百分点。
3.2005年4月以来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措施:
⑴4月20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钢铁产业发展政策》。
⑵5月11日中央七部门联合出台《关于做好稳定住房价格工作意见的通知》。“保证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打击炒地”、“期房禁止转让”,成为此次房地产新政的关键词。
⑶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根据对汇率合理均衡水平的测算,人民币对美元21日起升值2%,即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这一调整幅度主要是从我国贸易顺差程度和结构调整的需要来确定的,同时也考虑了国内企业的承受能力和结构调整的适应能力。
⑷10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将个人收入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从现在的月收入800元,提高到1600元,规定自2006年1月1日起施行。更好发挥个人所得税在调节收入分配的作用,减轻中低收入的负担,扩大消费需求。
⑸    2006年若干项刺激消费的新政策:①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增加农村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投入。②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覆盖面扩大到40%左右。从2006年起,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地区参加合作医疗农民的补助提高到20元。③在近年来减负的基础上,全国将取消农业税,延续了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将成为历史。④从2006年开始,国家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⑤减轻住房、汽车消费的税费负担、停止对小排量汽车使用限制等措施。⑥2006年国家将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以全面增加居民收入。⑦将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⑧将扩大消费热点,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⑨将优化消费环境,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建设;⑩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医疗费用过高、居民就医难的问题。
【内容要点】
1.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发展不平衡矛盾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还不完善,影响经济安全的因素还较多,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许多问题还需要进一步解决。
2.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的主要指导原则:
搞好宏观调控、促进科学发展实质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坚持把又快又好发展作为根本要求;坚持把区别对待、分类指导作为重要原则;坚持把着重运用经济和法律手段作为主要方式;坚持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总量平衡作为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3.稳定宏观经济政策,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关键是要努力扩大国内需求,坚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⑴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和出口,储蓄率过高,消费率过低,导致局部领域投资增长过快,消费不旺,导致前几年过度投资的行业过剩,影响到经济协调发展。而外贸顺差过大、对外依存度过高,又是以牺牲国内市场开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扩大就业为代价的。我国是发展中的大国,人民整体生活水平较低,市场广阔,因此,必须把经济增长的立足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它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着力扩大内需包括扩大生产性需求和消费性需求。扩大国内需求,投资性需求是中间性需求,最终要转化为居民消费需求,因此,扩大国内市场需求要妥善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一方面要求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合理速度,优化投资结构;另一方面,重点要努力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大力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改善消费环境,转变消费观念,调整消费结构,引导居民多元化投资和提高消费水平。
同时继续发挥出口在拉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保持贸易平衡,实现外贸增长方式的转变,调整外贸进出口结构,坚持以质取胜的出口战略,
⑵关于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
实行稳健财政政策包括财政调控目标方向、手段组合、方式方法转变在内的重大政策转型。稳健财政政策概括地说,就是“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就是按照科学发展观和公共财政的要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和国债项目资金投向结构,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实行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科技进步和能源资源节约的财税制度。着力加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体现落实“五个统筹”和调整经济结构的要求,向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倾斜。
保持货币信贷稳定增长,优化货币信贷结构。对投资过热的行业从紧,对农业、西部开发、社会事业、生态环保,对经济发展中的薄弱环节,加大支持力度,既坚决控制投资需求扩张,又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要继续加强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的协调配合,用好税收、利率、价格等经济杠杆和法律手段,完善和严格执行市场准入规则,引导资源优化配置。
【知识链接】
【经济常识角度】
1.应用市场经济的特征、市场机制、市场的弱点和缺陷等知识,分析经济运行中局部领域投资增长过快导致产能过剩的现象,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
2.应用国家宏观调控的有关知识,分析必须综合应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
3.应用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或者生产和消费的关系),说明为什么要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怎样处理好投资和消费的关系、为什么要扩大消费必须转变消费观念、调整消费结构、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
4.应用家庭消费、树立科学消费观的有关知识,结合建立节约型社会、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等角度,分析改善消费环境、扩大消费热点等问题,做到科学消费、合理消费。诸如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等全面增加居民收入,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完善住房、汽车等消费政策,发展文化、健身和旅游消费,规范和促进消费信贷发展,加快个人诚信体系建设。
5.应用财政、税收、信贷的作用等知识,结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等角度,分析取消农业税、逐步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制度、免除义务教育学杂费、农村医疗保障、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对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农村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6.应用企业经济效益、价值规律等知识,分析稳健的财政、信贷政策对于促进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中的作用。
【哲学常识角度】
1.应用唯物论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相结合的原理,分析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促进国民经济有快又好的发展是立足于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成果和经济发展的实际,体现了对市场经济运行规律的深刻认识和把握。
2.应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如何处理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坚持把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作为重要保障;扩大内需必须改善消费环境、培育新的消费热点等。
3.应用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分析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关键是扩大国内市场需求,扩大国内市场需求的关键是增加居民收入尤其是增加农民收入,开拓农村市场。
4.应用矛盾特殊性原理,分析国家宏观调控必须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的重要原则。
5.应用量变质变的原理,分析坚持把推进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实现总量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重要着力点;
6.应用坚持正确的价值观、群众观点等原理,分析坚持把维护群众利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宏观调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7.应用发展的观点分析我国国家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国民经济有快又好的发展。
【政治常识角度】
1.从国家的角度,应用国家机构的组织与活动原则、政府的职能等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怎样进行宏观调控。
2.从政党制度的角度,分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召开民主党派座谈会等政治现象。
3.从公民角度,应用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知识和民主政治建设的知识,分析个人所得税法修订过程中广泛征求民众意见。
4.从民族政策和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的角度,分析公共财政在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的作用。
【精题导航】
1.(文综北京卷第28题)针对当前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政府对不同行业采取了不同措施。如国家继续大范围、大幅度减免农业税,而对部分住房交易全额征收营业税。对农业和房地产业采取不同措施,政府是在
①弥补市场调节资源的缺陷   ②进行经济结构调整
③运用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  ④利用税收杠杆调节经济活动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分析]答案D。该题主要考察对国家宏观调控的理解以应用。政府应用税收手段促进农业发展和调控房地产业,均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弱点和缺陷,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是应用税收杠杆调节,而不是行政手段。故③是不符合题意的。
2.(2005年文综全国卷Ⅲ第38题)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03年以来,在房地产、汽车、机械等行业快速发展和基本建设需求旺盛拉动下,国内钢材价格出现了持续大幅度上涨,民营企业纷纷投资钢铁业。
材料二  2003年我国钢年产能力已经超过2.5亿吨,在建的钢铁项目全部建成后,到20仍年底全国至少达到3.3亿吨钢生产能力。有关资料显示,新近投资的钢铁项目中仍有部分是100立方米的小高炉、落后的叠轧薄板生产线。
材料三   许多企业涌入钢铁业,不仅出现了一定程度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而且,造成了我国铁矿、焦炭和电力供应以及运输等支撑条件十分紧张的问题,并严重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从2004年开始中央决定采取一系列加强宏现调控措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关于制止钢铁、电解铝、水泥行业盲目投资若干意见的通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提高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2005年4月1日起中国政府取消对钢坯13%的出口退税政策……
(1)运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分析目前我国钢铁业投资过热的原因。(10分)
[分析]第一问以经济热点为背景的限制型设问。审题时,首先要明确所用的知识限定即“应用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其次要注意分析对象即“分析钢铁投资过热的原因”。解答这类题型的前提是块状知识要掌握牢固,就市场经济而言要抓住一下几点:“①市场经济的含义和特征、优点;②市场对资源配置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③市场的弱点和缺陷;④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要求。”然后根据设问要求选择所用的观点和侧面,结合材料分层分析。
[参考答案]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根据价格、供求、竞争等信号和自身经营条件,自主决定扩大或减少某种商品的生产和需求。 ②通过市场可以实现对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同时,市场调节也存在着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等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从而导致资源浪费和经济波动。③目前,钢铁业出现一定程度的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就是市场本身固有缺陷的表现。
(2)运用所学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11分)
[分析]该题要求应用政治常识分析经济问题。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学会抓主体即“政府”,解题时首先要回答政府的性质,政府宏观调控属于政府履行经济职能,因此要从国家职能角度回答宏观调控是政府的职责,然后分析对象即“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必要性又包括原因和意义。该题暴露出的问题是很多同学只从国家职能的角度分析,而忽视了分析宏观调控的原因和意义,出现这种现象主要原因是很多同学认为它不属于政治常识知识,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因而一定要注意学会应用政治学知识分析经济类问题。
[参考答案]①政府是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机关,必须履行组织经济建设,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提高生产力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经济职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②由于市场的作用不是万能的,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而且需要国家经济职能的充分发挥,加强宏观调控。 ③保持经济平衡较快发展是我国政府工作应把握好的重大问题。面对当前钢铁业过热带来的问题,政府应该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等调节手段,使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符合实际情况。
【能力训练】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
2006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这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我国经济形势的变化作出的重要决策。据此回答1-4题。
1.对政府而言,由于2005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明显减弱,而且我国国民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有所提高,每个季度的GDP增速始终保持在9.4%左右。因此,我国政府决定今年继续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凋控。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①“双稳健”政策属于行政手段 ②“双稳健”政策属于经济手段  ③采取“双稳健”政策是运用“看不见的手”进行宏观调控    ④采取“双稳健”政策的目标是为了经济增长、物价稳定等
A.①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2.中国实施了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终于功成告退,代之以稳健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是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这表明    ①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认识不断加深   ②我们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不断提高   ③我们党在履行经济职能   ④国家在进行宏观调控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3.针对我国当前宏观经济环境的新变化和经济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着力加强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体现的辩证法的道理是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  B.工作重心要随着主要矛盾的变化而变化
C.认识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D.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变的
4.为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我国政府将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切实关注和解决就业、教育、生态、医疗、公共卫生以及社会公正等问题。这表明
①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②财政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
③国家在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④财政可以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我国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消费率过低、居民储蓄率过高,影响到经济的协调发展。据此回答5-7题。
5.在一国居民收入一定的情况下,下列图象中能反映消费与储蓄之间关系的是
6.在现阶段国内需求中,消费需求每增长1个百分点,相当于投资增长1.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所产生的拉动作用。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说“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投资需求是中间需求,只有最终需求旺了,经济才能真正启动起来。”这是因为
①生产决定消费,投资增长是扩大消费的前提   ②消费需求是最终需求,对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③消费与生产的相互决定作用  ④消费是生产发展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生产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7.前任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格林斯潘曾表示,美国的庞大贸易逆差根本原因在于美国人过度消费,解决办法是提高美国国民的储蓄率。格森斯潘的讲话表明
A.内外因相互作用造成美逆差         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
C.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         D.外因要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为解决个别地方教育乱收费问题,更好体现教育公平,从2004年秋季起,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公办学校全面推行“一费制”收费办法。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说,“一费制”在全国并不实行统一标准,各地“一费制”的收费标准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情况确定。回答8-10题。
8.从哲学角度看,“一费制”制定和实施过程的科学性分别在于
①抓住了复杂事物的主要矛盾          ②符合矛盾普遍性和客观性原理  ③正确处理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④看到了事物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9.从政治学角度看,各省政府根据中央精神制定“一费制”的收费标准说明
A.省级人民政府也是我国的立法机关
B.民主集中制是我国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C.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的特征
D.我国地方政府具有一定的自治权
10.2006年全国免征农业税。在此基础上,从2006年开始,国家将用两年时间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所需经费由中央财政拨付。免征农业税和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
①表明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最主要形式  ②有助于农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拉动消费
③表明财政和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④表明我国进入到以城带乡,以工补农阶段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中国人民银行宣布,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7月21日起,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回答11―12题。
11.汇率是一个国家进行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利于
①调节资源配置    ②优化产业结构   ③扩大国内需求     ④平衡国际收支
A. ①③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2.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即日升值2%,即1美元兑换8.11元人民币。可以计算出,在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以前,1美元兑换__元人民币。
A.8.27    B.7.95    C.8.20    D.8.08
“科学消费”是指符合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要求,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追求人与自然和谐进步的消费观念、消费方式、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据此回答13一14题。
13.保护消费者权益从商品角度看是指保护消费者
A.获得充分的使用价值,因为消费者在商品交换中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
B.少花钱,因为价格欺诈令消费者防不胜防
C.获得“上帝”地位,因为进入买方市场阶段,消费者对于市场有着决定影响
D.获得“货真价实”的商品和服务,因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14.材料反映出
A.使用价值是商品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B.商品使用价值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了社会属性
C.消费本质上是个人和家庭的事
D.消费与社会和个人息息相关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回答15―16题。
15.公平是社会主义的一个核心价值取向,推进社会公平,当前重点是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问题。实现公平,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就必须
① 坚持适度原则                     ② 整顿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
③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④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6.“十一?五”时期,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加大调节收入分配的力度,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国家之所以在分配领域采取上述措施,是因为  ①加强国家宏观调控是市场发挥作用的基础  ②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  ③公平是效率的基础,实现公平,能够促进效率的提高  ④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A. 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医疗卫生改革成为今年来老百姓关注的热点。今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一课题组公布的有关中国医改的课题报告指出,中国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基本上是不成功的。据此回答17-18题。
17.近年来,药价虚高、医疗机构服务质量下降、增加不必要的检查项目等等,直接把低收入人群的患者挡在医院大门之外。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
A.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和滞后性
B.市场自发竞争导致把追求利润作为主要目的
C.个别政府领导没有树立科学的政绩观
D. 国家决策还存在不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现象
18.针对上述问题,卫生部部长高强指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卫生事业需要引入市场机制。但是必须坚持卫生事业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和公益性质不能变;政府承担公共卫生和维护居民健康权益的责任不能变。”从政治常识的角度看
A.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加强医疗市场监管
B.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医疗产业化发展
C.政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依法保护居民的健康权益
D.政府要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投入
看右边《农家乐》,回答19―20题。
19.《农家乐》这幅画,体现了
A.中国共产党切实地履行了经济职能,减轻了农民负担
B.我国政府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C.党和国家体察民情,顺应民意
D.免除农业税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之策
20.《农家乐》这幅画从经济学角度看,说明了
A.税收是国家实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
B.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每个人都是纳税人
C.只有免除农业税,农民才能真正地富裕起来
D.税收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二、非选择题
21.构建和谐社会在分配上要坚持效率优先、注重公平的原则,逐步理顺收入分配秩序,缩小贫富差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1)古人云“不患寡,而患不均”。这个观点虽然有合理的一面,但它是片面的,不科学的。请问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患”什么,为什么?(12分)
(2)试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在分配领域怎样认识效率与公平的辩证关系。
(3)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确定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为1600元。该决定主要考虑了以下因素:一是以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收支水平为基础,兼顾地区差异;二是将减除标准的确定与城镇居民住房、教育、医疗等改革结合起来考虑,保证老百姓基本生活水平不受影响;三是借鉴国际经验,遵从税收一般原则。运用政治常识说明我国政府确定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的原因?(12分)
(4)如何用联系的观点看我国政府确定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时主要考虑的三个因素?
22.材料一:联合国和世界银行公布人类发展报告和世界发展指标,认为中国是全球消除贫困的成功“范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均GDP增长了5倍,绝对贫困人口减少了数亿。以基尼系数衡量,贫富差距也在扩大。中国城市的基尼系数或者说贫富差距由1978年的0.16增加到目前的0.45。国际经验表明,当基尼系数超过0.400时,国家往往开始出现社会紧张局面。
材料二:中国消除贫困的实践经济被概括为“政府主导的开发式扶贫”模式,中央财政安排扶贫资金,通过改善贫困地区生产条件,开发当地资源,教育投资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增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使全国农村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总量大幅减少。
(1)结合材料二,运用哲学观点,分析我国扶贫事业取得成功的依据。
(2)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政府为什么要解决贫困问题?(4分)
23.投资、消费和出口”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和我国投资和消费情况比较表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中国
2003年
2002年
2003年
2004年
投资率
20%
30%
39.4%
42.9%
43.9%
消费率
80%
70%
58.2%
55.4%
53.6%
注:目前世界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平均达72%。2002年以来中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期,但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于“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投资和出口。
材料二:中国入世满后中国对外贸易开创了全球贸易史上前所未闻的跨越式发展,年贸易总量从5000亿美元跃升至2005年的14000亿美元 。2005年外贸依存度由入世当年的32%蹿升至接近80%。以贸易大国外贸依存度的平均值17%作对比,中国的外贸依存度高出近5倍。
材料三:2006年我国将采取多渠道着力刺激消费需求。诸如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建设方面的投入;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切实解决医疗费用过高、居民就医难的问题;全国将取消农业税和逐步在农村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努力提高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严格执行企业最低工资制度;着力解决教育和医疗乱收费、电信服务价格高等问题;将扩大消费热点、将优化消费环境等。
⑴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这一现象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哪些不利影响?
(2)为什么要实现我国经济又快又好的发展,必须把扩大国内需求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本方针,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
(3)有人认为:“当前投资率和外贸依存度过高,而消费率过低,因此,要促进经济协调发展,必须减少投资和出口,千方百计扩大居民消费。”请你用联系的关系简要分析怎样处理投资、消费和出口的关系。
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A  6、B   7、B   8、A   9、B   10、D
11、D  12、A  13、D  14、D  15、D  16、A 17、B  18、C   19、C  20、D
21.(1)一患寡。因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 二患不均。因为贫富差距过大,会影响社会稳定,与和谐社会背道而驰。三患均。因为平均主义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2)①效率与公平是对立统一的。②效率是公平的基础,只有坚持效率优先,才能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进经济发展,为国家集中更多的财政收入,更好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解决公平问题;公平是效率的条件,只有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才能保障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③片面强调效率优先,忽视社会公平,不利于创造稳定的发展环境,最终会损失效率。片面强调公平,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最终只能导致同步贫穷。④现阶段在分配领域坚持效率优先,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体现的效率与公平的辩证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
(3)①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决定了个税改革要彰显公平原则,决定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体现了社会公平。(4分)②政府要履行经济职能,要对经济进行调节。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各税的起征点进行调节,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4分)③我国国家机构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减除标准的确定要与城镇居民住房、教育、医疗等改革结合起来考虑,保证老百姓基本生活水平不受影响,同时借鉴国际经验,遵从税收一般原则。(4分)
(4)①注意了联系的客观性。从客观的联系出发,确定工资薪金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时,以全国城镇居民平均收支水平为基础,兼顾地区差异。(3分)②注意了联系的普遍性。事物的发展和周围事物是相联系的,税收改革要与城镇居民住房、教育、医疗等改革结合起来考虑,保证老百姓基本生活水平不受影响。(3分)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注意事物的横向联系。这次个税的调节借鉴了国际经验,使我们的改革符合税收的一般原则。 (3分)
22.(1)①事物发展是内因与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要坚持内因与外因相结合。在消除贫困的实践中,既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促进,也需要贫困地区自身的努力。(2分)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重视内因的作用。消除贫困,关键在于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2分) ③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消除贫困,政府是主导力量。(2分) ④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要通过外因作用于内因,来促进事物的发展。中央财政提供资金支持,通过开发式扶贫的方式,培育出贫困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促进了扶贫事业的发展。(2分)
(2)①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解决贫困问题,政府要进行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增长(或经济发展)是宏观调控的目标,这包括人均收入的增长和生活质量的提高。(3分)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实现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这也要求我国政府必须下力气解决贫困问题。(1分)
23.(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投资率远远高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消费率过低,近年来投资率持续攀升,局部领域投资增长过快,经济发展过分依赖“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投资需求的拉动。
消费率过低的不利影响在于:①积累和消费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消费率过低,不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挫伤劳动者的积极性。②消费是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调节生产,投资过热,消费萎缩,会导致生产能力过剩,不利于实现国民经济发展的良性循环。③影响了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如果消费率长期偏低不可避免地会形成较为普遍的重复建设、低水平建设和盲目建设的现象,造成大量生产能力闲置浪费和企业库存积压,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归还银行贷款能力。
(2)①这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有13亿人口,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较低,国内市场广阔,扩大内需更好的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②这一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坚持把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同时积极利用国际资源和市场,有利于低于国际经济风险。③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结构的升级以及较高的储蓄率为扩大国内需求提供了条件。④由于近年来投资增长过快,导致生产能力过剩,经济结构失调,居民收入差距特别是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因此要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把扩大内需的重点放在增加居民消费上。
(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注意把握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架马车,必须妥善处理三者关系。要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必须要保持一定的投资增长速度,要参与国际竞争,也必须进一步扩大出口,不能把三者割裂开来。②要注意把握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处理三者关系,必须优化投资结构;调整消费结构,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调整进出口结构,转变贸易增长方式,改变贸易不平衡的状况。③联系具有条件性,怎样恰当保持三者的比例关系,要随着经济发展而变化。
上一页
1
下一页
附件下载: (已下载0次)
浏览 (628) | 文章来源:嘉兴教育网
将本文加入收藏夹
标签:


脚注信息
更多


版权所有:嘉
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联系实际,分析为什么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的领导 如何翻译加强宏观调控 生产关系和宏观调控? 手淫过度好几年 ! 现在制止和加强锻炼和饮食可以改善好吗 ? 宏观调控 扩大内需和建立节约型社会的区别和联系?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保证? 近年来,我国作出的改善和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新规定包括哪些 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坚持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共同协调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加强公民的思想文化道德教育。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纪检监察工作问题研究 宏观调控和微观调控各指什么? 试用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分析加强国家对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政府加强宏观调控。() 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是什么,主要目标及手段有那些/ 加强党的领导与改善党的领导的辨证统一关系 2004年以来中央采取加强和改善宏观调空措施主要有什麽?2004年国内生产总值是多少?比上年增长多少? 我老是感冒,尤其是冬天,坚持锻炼好几年了,各种增加抵抗力的药和针剂都用过,一直没有改善. 听说用5:1的白醋和甘油坚持涂抹皮肤可以改善被电脑伤害的皮肤.不知道可不可信. 听说用5:1的白醋和甘油坚持涂抹皮肤可以改善被电脑伤害的皮肤.不知道可不可信??? 艰苦奋斗与扩大内需 为什么要扩大内需? 通货膨胀和宏观调控,应该这么具体的理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