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k17配置检测工具:清兵入关值得肯定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8:14:13
        作者:郭松民 来源:中国青年报2004/11/11 更新时间:2011年11月19日         (内容摘要:日前,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的一个最让人感到难以理解的观点是:清兵入关也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原话是这样的:“比如清兵入关,我们会站在17世纪40年代的立场,当时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核心来领导,这个统一确实有好处,它随后导致的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可圈可点的。在我看来,马先生的立场与其说是“站在17世纪40年代”,倒不如说是站在21世纪。清兵入关以后的种种好处,“站在17世纪40年代”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站在21世纪才能看得出来。“站在17世纪40年代”看到的只是赤裸裸的侵略、征服、屠杀。)
       今年又是一个甲申年,屈指一算,距离清兵入关正好360年。与此同时,“清史纂修工程”也开始启动。日前,清史编纂委员会副主任马大正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的一个最让人感到难以理解的观点是:清兵入关也是一件值得肯定的事。原话是这样的:“比如清兵入关,我们会站在17世纪40年代的立场,当时中国需要一个强大的政治核心来领导,这个统一确实有好处,它随后导致的康乾盛世在中国历史上也是可圈可点的。”

      在我看来,马先生的立场与其说是“站在17世纪40年代”,倒不如说是站在21世纪。因为清兵入关以后的种种好处,“站在17世纪40年代”是看不出来的,只有站在21世纪才能看得出来。“站在17世纪40年代”看到的只是赤裸裸的侵略、征服、屠杀。一个小小的扬州城,就被杀害了80万人。

     更糟糕的是,如果马先生的逻辑是成立的,那么以后我们在面临侵略,尤其是比我们发达的强敌侵略的时候,难道我们要思考:抵抗,还是不抵抗?抵抗不仅会流血牺牲,而且还可能失去未来无限丰富的可能性,抵抗是不是很蠢啊?

    就在和清兵入关大致同时,欧洲也发生了一次“入关”: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率军对荷兰进行征服。荷兰无力抵挡,但誓死不降。荷兰人挖开海堤,引大西洋淹没国土,宁将全部财产和家园毁灭,也绝不留给侵略者。随即登上舰船出海,漂流远洋,决不屈服。按照马先生的观点,荷兰人的行为是无法理解的,做强大的法国的一个行省不是很好吗?但对荷兰人来说,不愿意被征服就是不愿意被征服,这是不能用“成本/收益”来计算的事。

    我想,马先生的观点之所以能够大行其道,恐怕和我们这些年来实用主义太过强烈,工具理性压倒了价值理性的环境有很大关系。价值理性即价值合理性,工具理性即目的合理性。从工具理性的角度来看,为了目的的达成可以选择一切手段。工具理性过于横肆,我们就会得出一些很荒诞的结论:如果被征服可以带来一个“可圈可点”的“盛世”的话,那么被征服就是值得的,甚至是受欢迎的。

    其实这种争论,早在上个世纪30年代就有过。当时有人以明末清初的几个著名汉奸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洪承畴等无缘配享清朝的太庙为例,警告不能“吃里爬外,枪口向内”时,鲁迅先生就很不以为然,他在《“立此存照”(四)》一文中一锤定音:“因为卫国和经商不同,值得与否,并不是第一着也。”

要而言之,清史当然要修,但在修之前,对价值观进行一番清理,也是必不可少的工作,否则就容易谬种流传,贻害无穷。不知马先生以为然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