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k14哈神微博:家长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44:43

家庭教育中的“三过”现象

中二班  鲍银

家庭教育奠定了孩子个体发展的基础,而“过度开发,过多包办,过分溺爱”,又是目前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所以也严重影响了孩子的发展。

现代家庭普遍是独生子女。因为对孩子期望过高,因此从孩子一出生,父母们就开始精心开发.据有关调查显示,目前超过20%的学龄前儿童遭遇家长的提前施教。有几次我无意间听到家长在聊天,聊的都是关于自己的孩子参加补习班,特长班的话题。虽然小班的幼儿在这方面要好一点,但从中班开始家长们就陆陆续续的在为孩子筹划补习班,特长班了,使不少孩子在上小学前就已经完成了小学一、二年级的识字和算术内容。现在的孩子学业繁重,他们几乎是全社会最苦的群体之一。但也有不同的家长,上星期下班时碰到一位家长,她的孩子刚读一年级。我就问她,你是去接孩子吧?他告诉我说小学里两点多就放学了。我就说,这么早,上补习班正好。她告诉我说,没报,我只要孩子每天开开心心的就好。这句话给我的感触很深。的确,与其“望子成龙”还不如“盼子成人”。父母应该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多注意培养孩子的品德和情感,尊重孩子的个性,发挥孩子个人的特长。

那我们再说说“过多包办”,有的因为开发过度,造成孩子身心疲惫,于是家长们便用“包办过多”来弥补。也有的是因为过分溺爱而造成“过多包办”,对于我们幼儿来说可能后者要多一点,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苗,可以说父辈祖辈是百般呵护,也有对一个年级的400余名的学生调查,经常收拾房间的只占12%,吃饭不挑食的占17%,自己洗澡的33%,自己能包书 19%。那么在幼儿园里我看到一些家长把孩子送到幼儿园后,发现今天的早饭不是孩子喜欢吃的食物后,就回主动到外面去买孩子喜欢吃的早饭。这样的包办行为就养成里孩子挑食的习惯。“过多包办”也包括“语言包办”, “语言包办”就是指替孩子回答问题。比如路遇熟人,见面总会问宝宝:“你叫什么名字啊?”“你吃的什么东西啊?”等问题。这时,许多家长都会赶紧对孩子说:“你说----我叫***;你说-----我吃的***”,不给孩子自己思索、回答问题的机会。虽然你给他讲了许多的故事,他也具备相当的语言知识积累,无奈缺少独立表达和运用的机会。久之,因为总会有人替他回答,孩子自然懒得张嘴说话。大人无意识的抢了孩子应该自己思考、回答的问题,却又总会反过来怪孩子不善言辞。其实,在别人问孩子问题的时候,你只需要耐心的等孩子自己回答就行了,孩子因为年龄的关系反映慢些,或表达不准确都不应该成为家长语言“包办”的理由。语言“包办”现象在生活中普遍存在,如果家长在这方面偷懒些,你会发现孩子突然间“伶牙俐齿”了许多。另外,应该多让孩子帮你做事,“去向邻居借个小凳子好吗?”不需要教他应该怎么样说,让他自己去想好了,孩子在努力组织语言表达自己意愿的时候,就是最好的语言发展良机。还包括视觉“包办”,家长经常会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或者带孩子逛街。面对美景或热闹的场面,你经常会怎样对孩子说?“看,宝贝,这是高耸的山,这是五彩缤纷的花朵------”那么孩子会怎样说?没有什么可以说的了,你已经把他看到的全说完了。那么就来换一种方法:“宝贝,多么美丽的大自然啊,你都看见什么美丽的东西了?”那么孩子一定会把他所看见的美丽景物告诉你。给孩子一个内容宽广的问题,让他的视觉自由飞翔好了。还包括思维“包办”,家长的思维“包办”现象主要反映在对孩子的教育过分细致、认真上。比如,刚买了一个新玩具,家长往往是对照着说明书,详细的教孩子怎样玩、出了问题怎样处理等,孩子只要按照家长的说法去玩就行了。其实这样做,一个新玩具教育意义的90%已经流失了。换一种方法,做一个懒家长,把玩具直接交给孩子,让他自己去琢磨怎样玩好了,孩子自己琢磨的过程就是探索的过程,就是发展的过程,也是教育的基础。孩子琢磨出来怎样玩就给他鼓励,没有琢磨出来可以就玩具的某个细小环节给予提醒,比如:“这儿有个小钩子,估计应该有个什么零件是挂上的吧。”这样,买了一个新玩具不但让孩子玩的高兴,而且还让孩子学会了技巧、技能、以及对探索的兴趣,更重要的是家长省去了看说明书的麻烦,一举三得,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蹲下来与孩子处在平等的位置上,适当的偷懒,有的放矢的偷懒,这比面面俱到的勤快“包办”更适合孩子,更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其实,家中是孩子一个很好的生活实践的地方,比如说,吃饭时让幼儿分分碗筷,抹抹桌子,洗洗自己的小毛巾,小袜子等。但往往家长们的过分溺爱,让孩子失去了动手的机会,所以说“包办过多“就使很多孩子失去了生活实践的机会,也就导致了当今孩子们独立生活能力的低下,这样也就会使孩子产生心理障碍。

另外,“过度溺爱“还会导致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什么都让着孩子,这样孩子很难换位思考,很难懂得付出和回报,缺乏爱的能力。

总之,教育的契机在我们的家庭中随处可见,只要各位家长摒弃日常生活中的“三过“,确实把孩子当成大人来看,艺术的做一个会“偷懒”的家长,那么,与孩子在一起的时时处处皆是教育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