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宫和也小学被欺负:美国防大学通过历史依据分析中国海军现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24:12

 美国防大学通过历史依据分析中国海军现状

 

                              美国国防大学网站刊登了其中国军事研究中心最近发布的题为《中国海军:能力与角色转变》的报告。这份报告认为,受益于军费预算增长和国内造船能力的发展,中国海军现代化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
                                报告分四部分从多方面对中国海军的发展进行了深度分析。首先回顾了世界上过去与现在的九个大国崛起时的海军发展情况;通过分析这些国家崛起过程中海军的发展情况,来探讨崛起大国的海军发展规律,从而为分析中国海军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历史依据。在此基础上,报告重点关注了亚太地区各国海军发展的发展情况,及对地区安全的影响;这是中国海军发展的地区大环境,影响着中国的海军发展。报告第二部分讨论了中国海军发展的一些基本情况,其中包括中国海军自身角色和责任的转变和中国海军的发展历程。文章第三部分则对中国海军的装备,以及人员培养进行了详细分析。另外,本文还对解放军海军在解决台海问题上的作用与海军信息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首先,报告从五个方面回顾了15世纪以来世界上先后出现的一些海军强国的海军发展历程,对海军发展的各方面进行了探讨。这五个问题是
                              1)之前的大国在崛起时如何看待和使用海军;2)引发各国展开海军现代化的原因及海军现代化的目标;3)发展海军带来的地缘政治影响;4)什么因素能够引发海军军备竞赛或使军备竞赛难以发生;5)如何依据历史经验来看待当前的中印海军建设。
                                报告对这些国家海军发展的历程进行了介绍,葡萄牙在世纪开始建造高效的航海船只,并研究出了完善的远海航行技术。当时,凭借优于他国的航海技术;葡萄牙把贸易网络扩向东扩展到了非洲和远东地区,向西则跨过大西洋,并通过大西洋上的岛屿扩展到了巴西。它所形成的贸易网络是最早,也是存在时间最长的现代欧洲海外帝国;并且在海军的支持下,维持了五百年的时间。但对于一个人口仅为100多万,几乎没有工业的国家来讲;尽管贸易商很成功,但是由于海外扩展过于广大,在一些更强大对手的排挤下,它的霸权逐渐没落。
                                西班牙王国在战争中使用强大的海军把阿拉伯力量驱逐出了伊比利亚,特别是地中海地区。当阿拉伯力量于1492年被完全驱逐出半岛之后,西班牙探险人员发现了美洲和菲律宾,西班牙舰队不仅想统治地中海,还想统治大西洋和太平洋。在接下来的300年里,西班牙海军不断与葡萄牙、荷兰、英国、法国的舰队进行争斗,同时还进行了远航探险。在整个16世纪和17世纪的部分时间里(西班牙的“黄金时期”),西班牙是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也是现代世界上的首个超级大国。在大规模海军舰队的支持下,它从殖民活动和海外贸易中获得了大量财富。西班牙成为了世界上的首个全球性帝国,它在欧洲、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占领了大片土地。由于未能控制荷兰,西班牙到18世界末期失去了海上大国的优势和地位;在英法争斗中,成为了法国的盟国。
                                16世纪和17世纪初期,荷兰通过与西班牙的斗争取得了独立,并成为了世界上的经济和海洋大国。它经常与英国结盟,并帮助英国打败了西班牙舰队。荷兰海军的主要职责就是保护本土,帮助荷兰贸易在全世界的扩张。首先是在北海和波罗的海,然后扩展到其他地区。荷兰发展了遍布全球的殖民贸易网络和贸易站。通常是从葡萄牙和西班牙手中夺取位于非洲、印度洋和东亚的贸易站。荷兰发展了大规模的海军力量,并使用它们打败了葡萄牙位于印度洋的商业力量,并使用更高效的西方海军技术和作者方式。荷兰甚至还占领了台湾,并且统治了长达近40年的时间。17世纪,荷兰控制了世界贸易,特别是奴隶贸易。荷兰海军在17世纪前半期占领了非洲东部,直到被英国打败。到18世纪末期,荷兰的海上地位被英国取代。
                                法国在17世纪达到了顶峰,当时,它的经济和人口规模都位居欧洲首位,对欧洲的经济和政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法国海军力量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特别是在红衣主教黎塞留(Cardinal
                              Richelieu)的影响下,法国在非洲、亚洲和美国都展开了殖民活动。17世纪的法国海军非常强大和富有,能够在全球部署,并与英国和荷兰的舰队进行斗争。然而,英法两国在18世纪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一系列重大争斗,结果是英国实现了世界殖民和海军霸权。然而,在19世纪和20世纪,法国仍然是海军大国。现在的法国经济规模位列全球前五,并且拥有一支中等规模的强大蓝水海军;能够进行全球部署,并与皇家海军比肩;它也是北约各国中第二强的海军。法国海军的弹道导弹潜艇也让其拥有了战略核威慑能力。
                                英国海军到15世纪已经成为一支强大的海上力量,这很大程度上是得益于亨利八世的海军政策。在接下来的四个世纪里,通过与其他对手的争斗,英国最终成为了海洋霸主。英国在海军技术上进行了大量投入,例如1588年时,它的舰队从技术上优于西班牙舰队。英国还发展了先进的资金技术,使其能够在国家不会破产的情况下发展出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军。英国舰队掌握了铁甲舰和远征两栖登陆舰的技术。尽管具有海军优势,但英国常常与他国海军合作,在17世纪初期曾与葡萄牙、荷兰合作,而在拿破仑战争期间,曾与俄国合作;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曾和法国合作。英国的海军和远征优势成就了英国的殖民帝国,也使其从中获利。
                                但到19世纪末期,英国未能应对好同时来自德国、日本和美国舰队的挑战,致使在世界上的海军地位下降。战争期间,英国极力维持自己作为世纪首屈一指的海军大国地位,但美国逐渐强大,取代了它的地位。
                                冷战时期,前苏联在周边部署了四支强大的舰队,并计划使用这些舰队保护自己的战略核力量,阻止北约对其本土的打击。此外,前苏联海军还肩负着拦截北约海上交通线的任务。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前苏联海军实现了全球存在,拥有强大的反航母军舰和飞机,还拥有强大的潜艇部队。苏联解体之后,这些海军力量也就消失了。
                                俄罗斯海军当前已经显示出恢复的迹象,而俄仍然是本地区最大的国家,拥有巨大的能源资源,是世界上人口和经济规模最大的国家之一,也是美国之外拥有核武器最多的国家。
                                美国建国的时候基本上没有海军,因为贸易问题才建立了海军。整个19世纪里,美国部署了一支中型规模的海军。19世纪后期,美国海军参与了美国和墨西哥的战争。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从经济上衡量,美国已经是一个世界强国;但是,它的海军只排世界第12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的海军主要是输送军队和货物,进行反潜和打击水面舰艇作战,同时还执行封锁和护送任务。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本成为美国海军的主要潜在对手;1941年12月7日之后,两国开战,而英国站到了美国一边;两国在全球范围内对轴心国进行进行了争斗。为了打击远离美国的日本,美国海军建造了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也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舰队;其海军力量完全让英国和其他国家的海军黯然失色。冷战期间和冷战结束后,美国海军的规模与二战时期相比不值一提。但自1944年以来,美国海军一直是世界上占支配地位的海军,它具备强大的海上和远洋作战能力;同时,也是国家战略核威慑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报告从这些海洋大国的历史中得到了如下观点。1)海军的发展通常是大国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崛起的表现。所有这些国家都是全球或地区强国,并把海军作为实现自己利益的重要工具。2)当大国在经济和政治上崛起之后,它就会建造强大的海军,而通常它也能够建造这样的海军力量。3)一个国家只有富足和灵活才能够发展强大的海军力量。4)所有崛起的大国在发展海军的过程中,都会与其他海军强国,强国或者是那些实现霸权的国家发生冲突。5)当一个崛起的大国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海军之后,其他强国也会加强自己的海军力量。6)海军力量的发展必然会有多个目标,同时面临着多种威胁。7)所有之前崛起的国家(除了美国)后来都没落了。
                                在总结规律的基础上,报告回答了开始提出的五个问题。针对第一个问题,报告认为,之前的大国一般把海军作为扩大财富、实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工具。地区强国也往往持有这样的观念,这些国家主要利用海军来
                              1)阻止对手对本土的打击;2)保护自己的国际贸易;3)建立前沿贸易站、殖民地、客户国和海军基地;4)打击他们对手的国际贸易,封锁对手的港口和海岸;5)支持本国的陆军力量;6)与敌对海军争夺海洋的控制权;7)在一些现代案例中,部署自己的战略核威慑力量。
                                针对第二个问题,讨论和目标都源自对海军的观念和使用;所有这些国家发展海军都是因为国内资源的限制和其他需求。特别是对强大的地面和空中力量的需求,以及维持国家和帝国经济的需求。
                                针对第三个问题,报告认为,发展海军将会带来非常大的地缘政治影响。
                                针对第四个问题,报告认为,国际的富足程度,国际政治体系,公众意见,国家敌对及政府有意的决策都是引发军备竞赛的重要因素。
                                针对第五个问题,如何用历史经验来审视当前中印的海军发展。一句话,正常。经济和政治的大发展通常都会促进海军力量的发展,中印两国也不例外。而国家发展海军的原因则是保护领土,帮助盟国,保护经济资源和商业贸易、打击海盗、恐怖主义和非法绑架、贩毒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提供人道主义帮助和救灾活动,向民众保证能够处理好这些突发事件。
                              大国发展海军是为了这些,而不是建立帝国的热情,夺取外国领土的期望,或者征服更多的领土;这些自然也是激励中印海军现代化的动力。
                                报告接着阐述了亚太地区的海军发展情况,认为亚太地区政治进行军备竞赛,而动力包括:1)中国海军的发展及立场的日趋强硬;2)美军在本地区存在的下降;3)“中国威胁”上升与美国军事存在下降,使得各国不得不依靠加强自身力量来保证自己的权益和安全;4)提高国家威望和展开军备竞赛;5)军费的增加。
                                紧接着,该报告介绍了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东南亚各国近些年的海军建设情况。澳大利亚的安全战略正由静止的陆地防御转向远距离作战,澳国防部提出了实现作战机动性、灵活性、精确打击、联合作战和网络化概念。澳大利亚正在购买两艘排水量28,000吨的“堪培拉”级两栖登陆舰,每艘能够输送1000名士兵,150辆装甲车,还能携带登陆艇和直升机;首艘有望于2013年服役。“堪培拉”级能携带载短距垂直起降战机,而且澳大利亚也在购买F-35战机。澳大利亚还在建造三艘Hobart级防空驱逐舰,它们将会装备美国的“宙斯盾”作战系统及“标准-2”防空导弹;它们有望于2013到2017年服役。该型军舰未来还考虑安装“标准-3”防空导弹。澳大利亚的六艘“柯林斯”级潜艇有望服役到2025-2030年。此外,澳大利亚和美国在2004年签署扩大海军联合作战合作的指导性声明。
                                目前,日本正在追求外交和防务的国家正常化,从而使自卫队能够积极参与更多的军事行动。日本的安全利益已经远超东北亚和它自己划定的1000英里防御范围,日本海上自卫队有可能到更远的区域参与军事行动。因此,日本的海上自卫队加强了打击能力、C4ISR(指挥、控制、通信、计算机和情报侦察能力)能力和远距离作战能力。海上自卫队的规模超过了英国皇家海军,拥有44艘驱逐舰,9艘护卫舰和15艘潜艇。此外,它还在加强投送能力;这包括建造了高速海上补给舰和三艘“大隅”级两栖舰。“大隅”级排水量13,000吨,能够输送330名士兵,10辆坦克,4架直升机和两艘气垫登陆艇。此外,海上自卫队还在获得4艘“日向”级直升机驱逐舰,其设计类似小型航母,排水量达到了13,500吨。现在,日本还在建造配备AIP系统的新型柴电潜艇“苍龙”级,最终有望建造9艘。而且,日本还在研制新型国产反潜巡逻机,以取代目前的美制P-3C“猎户座”反潜巡逻机。此外,它还在目前的四艘及规划中的两艘“宙斯盾”驱逐舰上集成了导弹防御系统。
                                同时,韩国也在发展自己海军力量。美国正计划从韩国撤出12,500名士兵,并且把分散在43个基地的剩余人员集中到位于汉江南部两个区域的16个基地。这一变化使得韩国考虑加强自己的自我防卫能力。韩国目前拥有两艘排水量14000吨的“独岛”号两栖攻击舰,该舰能够输送700名士兵,10辆坦克,15架直升机和两艘气垫登陆艇。韩国海军将最终部署四艘“独岛”号驱逐舰,“独岛”号主要作为舰队的指挥舰,装备了数字C4ISR系统,能够实时管理和协调支援舰、飞机和武器系统的使用。到目前为止,韩国开展的驱逐舰试验项目(KDX)发展了三型驱逐舰;KDX-Ⅰ型驱逐舰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为排水量3900吨的概念验证舰,只建造了三艘。接下来的KDX-Ⅱ型驱逐舰排水量约5000吨,装备了“标准-2”Block
                              ⅢA防空导弹和“鱼*”反舰导弹,此外还装备了国产的“玄武”ⅢC对敌攻击巡航导弹;这些武器都使用了垂直发射系统。从2002-2006年,韩国建造了六艘该型驱逐舰,虽然它们的船体由韩国国内制造;但是垂直发射系统、雷达、电子战装备和作战管理系统等子系统都由美国和欧洲制造。当前,韩国正在列装排水量7700吨的“世宗大王”号KDX-Ⅲ型驱逐舰;该舰目前在建三艘,可能会最终建造六艘。此外,韩国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利用德国技术建造了9艘209型柴电潜艇。如今,它们正在被更先进的214型潜艇所取代。韩国目前建造了三艘该型潜艇,最终可能会建造9艘。此外,韩国还在尝试设计和建造国产潜艇,并计划到2020-2025年拥有18艘潜艇。有趣的是,韩国海军的发展不是为了解决半岛问题,而是为了针对日本和观念上的中国威胁。
                                印度拥有成为强国的愿望,在过去的十年里,它对自己的军事发展进行了大量投入。印度是亚太地区唯一拥有大型航母的国家;数十年来,印度至少同时服役两艘航母。目前,印度正在购买两艘新航母,一艘是前苏联的“戈尔什科夫”号,另一艘是本国设计并在建的航母。印度在与俄罗斯进行了数年的谈判之后,于2004年购买了“戈尔什科夫”号;按照协议,俄罗斯免费把航母给了印度,而印度则向俄罗斯支付9.74亿美元的改装费用。之后,印度又向俄罗斯支付了7亿美元,购买12架单座型和4架双座型的米格-29K舰载机及6架卡-28直升机。该舰原计划该舰于2008年交付印度海军,但由于改装遇到的困难远比预期的要大,这使得交付时间延后,费用也暴涨。印度又向俄罗斯支付了12美元的费用,而最终结果是该舰可能到2013年以后才能进入印度海军服役。印度国产的“维克兰特”号航母排水量37500吨,能够搭载米格-29K和印度国产的海军版“光辉”战机。它的建造工作于2005年开始,原计划2012年服役,但因为遇到困难,最早可能于2015年服役。所以已经服役了50年的“维拉特”号还得继续服役。在潜艇方面,印度总共拥有16艘柴电潜艇,主要是俄罗斯的“基洛”级和德国的209型潜艇,另外,印度还与法国签署协议购买六艘“鱿鱼”级潜艇,而它可能最终购买12艘该型潜艇。印度还在进行国产核潜艇项目。最后,印度还在购买驱逐舰和护卫舰,并首次从美国购买了8架P-3C反潜机。
                                东南亚各国因为国家和地区问题加强了自身的海军建设。新加坡购买了六艘“无畏”级护卫舰,此外还从瑞典购买了四艘A-12和两艘A-17潜艇,还设计建造了两艘“坚忍”级登陆舰。印尼购买了四艘“西格玛”护卫舰,四艘韩国建造的两栖支援舰,并从中国购买了C-802反舰导弹。印尼计划到2020年建成“绿水海军”。越南为了保护自己专属经济区内的资源,同时对中国进行有效震慑,也加强了自己的海军建设。越南主要是加强自我防卫能力,先后购买了三艘新型护卫舰,从韩国和波兰手中购买了一些二手水面舰艇;2009年,它从俄罗斯订购了6艘“基洛”级潜艇。另外,它还服役了一些巡逻艇。此外,东南亚的其他国家也在加强自己的海军建设。
                                这份报告认为,这些国家的海军建设将会对亚太地区产生重大影响。至少,它将会使该地区可能的冲突更加现代化。各国海军的发展可能会加强地区安全和稳定,而海军能力的加强也有助于救灾、维和、打击海盗和巡逻等任务的展开。报告同时指出,不宜过早对该地区各国海军建设对地区的影响下结论,应继续进行观察。
                                接着,作者提到了中国的海军理论。中国的海权观念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但早期的大多数文章只是介绍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和他的海权理论;并未对马汉的理论如何在中国运用进行讨论。自2000年以来,中国国内的文章开始讨论海权的实际定义及其对中国的意义。
                                中国的海权观念包括三方面;1)有限的目标和作战范围:仅在国家主权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背景下,关注中国的海洋权益;2)内容的多样化,包括国家领土、海上通道和海上非传统安全、保护、发展和利用海洋资源,保护中国重要海外利益的安全;3)全面性综合使用军事、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等各种手段来确保中国的海洋权益。
                                中国国内的讨论还提到了海洋意识对中国海洋战略的必要性;许多学者认为,通过增强国民的海洋意识,人们能够对海洋对中国和其海洋发展的重要性有更清晰的认识。海洋意识包括人们对海洋国土、海洋经济、海洋政治、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环境、海洋科技、国家安全和海洋军事空军的认识。1994年发表在大连舰艇学院《政工学刊》上的一篇文章,最早公开呼吁加强海洋意识。自此之后,开始呼吁加强海洋意识的呼声逐渐高涨。中国认为,加强海洋意识非常重要;因为中国长期以来一直忽视了海洋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也因为这样,中国的海防一直都比较弱,使得外敌有机可乘。
                                在海洋安全战略建设是以海军为中心,还是建设全面的海洋安全战略方面,一些人认为应该建设以海军为中心;他们并不认为,强大的海军自身能够保证中国的海洋安全。他们的观点是,海军应该在中国海洋安全战略中占主要地位;而认为应该建设全面海洋安全战略的人则表示,海军只不过是维护海洋安全众多工具中的一种。有些人甚至认为,海军应该扮演相对次要的角色。
                                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以来,许多文章就呼吁增加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或作战区域;并认为应该改变以前的海防观念,海军不仅应该保护海岸和领海,还应该关注更广泛的海域。许多人呼吁要扩大海军的活动区域,来保护中国的利益和国家安全。随着活动范围的增加,国内呼吁建立海外基地和补给站的声音也越来越大。
                                基于以上分析,该报告对中国海军海洋战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以下是中国海洋战略未来的可能组成部分:1)随着中国经济对海洋资源及海外贸易和能源的依赖不断加深,其战略安全将更加注重海洋;保护海上利益将需要中国发展更强大的海军;2)与第一个趋势相关,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未来很可能扩大。尽管中国国内仍然在这个问题上进行争论,但几乎所有人都赞同扩大中国海军的作战范围,以适应对海洋和海洋安全的需求。现在已经有迹象表明,中国在增加近海以外地区的活动频率;3)任何未来海洋安全战略都会是比较全面的,尽管中国海军可能扮演主要角色,但并不是唯一的要素。其它因素,如海洋监管、国际合作论坛等都是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和平手段不能保护中国的主权和海洋安全权益,海军将会成为解决这些问题的最后诉求。
                                报告注意到,大多数中国安全分析专家都在关注台海以外的事情。他们通常都会讨论台海问题,但是又不仅局限于台海。因此,应该对中国未来海洋安全战略的方式和目标进行更好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中国未来海洋战略的发展,才能够做出更恰当的回应。
                                报告认为,中国海军战略与能力发生了由“近岸”和“近海”,到“远海”的转变;并对这种转变的驱动因素,其对中国未来的海军发展即将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报告指出,“近岸防御”战略时期为1949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当时的战略只限于防守距海岸线十几海里内的海域,以及由海岸线向内陆延伸300公里的陆地区域。由于中国的海岸线长达18000公里,因此很难实现对这些长而窄的地带进行实时防御。鉴于此,海军主要是防御特定的海峡和具有战略地位的海上通道,如京津门户渤海海峡、北部沿海的安全、台湾海峡和琼州海峡;中国海军三支舰队的部署也正是按照这种思想进行的。
                              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邓小平复出之后提出了“现代化条件下人民战争”的概念;并认为有必要发展海军,但海军当时仍主要是配合陆军作战。这个时期的中国海军规模不大,能力不强;早期预警、通信和火力系统都非常落后。其所扮演的角色也比较单一,作战半径和续航力方面也非常有限。因此,“近岸防御”的成功与否严重依赖陆地上的情报和火力支持;当时的中国海军甚至难以实现时间局部的短时近岸防御任务。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海军主要由扫雷艇、鱼雷艇、炮艇和导弹艇组成;另外还拥有数艘苏制轻型驱逐舰、护卫舰和R级常规动力潜艇。上世纪七十年代早期,中国装备了几艘“旅大”级导弹驱逐舰和“江湖”级导弹护卫舰。这一时期,中国还开始部署“汉”级核潜艇。由于它们吨位更大,拥有更好的续航力;所以远程作战能力有了大幅的提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中国海军的地位。但因为缺乏有效的防空和反潜作战能力,水面舰艇的作战半径和速度受到了限制。之后几年,有几艘军舰安装了防空导弹发射系统,配备了与精致升级,安装了更好的侦查和火控雷达、电子战设备。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开始,“近岸防御”战略逐渐被“近海积极防御”所取代。与“近岸防御”相比,“近海积极防御”战略覆盖了更广阔的海域,也需要更强大的海军。在这样的战略里,海军被视为“战略兵种”;这意味着它可以独立作战,而且作战范围也更加广阔。当时,对近海的解读是包括第一岛链、黄海、东海和南海,以及第一岛链内外的沿。
                                近海防御的主要目标是收复台湾,保护中国的海洋资源;在战时确保重要的海上交通线,以及震慑和防护外国对中国海域的入侵。此外,它还肩负着战略核威慑职能。1996年台海危机以后,中国海军高层把重点放在了如何实现对局部海域的临时控制,并实现跨海和登陆作战。为此,海军提出了“封锁与孤立”、“联合打击”等作战方式。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中国海军服役了“旅沪”级和“旅海”级导弹驱逐舰,以及“江卫”级导弹护卫舰。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开始,海军就开始部署了少量的“明”级常规动力潜艇;而“夏”级核潜艇则构成了中国的水下战略核威慑力量。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以来,中国海军开始了新一轮的现代化。例如,中国购买了四艘“现代”级导弹驱逐舰。到2008年,海军服役了两艘“旅洋Ⅰ”型和两艘“旅洋Ⅱ”型导弹驱逐舰,并建造了两艘“旅洲”级导弹驱逐舰;此外,还服役了两艘“江凯”级导弹护卫舰、四艘“江凯”级的改进型号。同时,海军又从俄罗斯购买了八艘“基洛”级潜艇;加上此前购买的四艘早期型“基洛”级,总数达到了12艘。海军还至少部署了10艘国产的“宋”级潜艇,完成了一艘“元”级潜艇的制造。到2008年,中国又建造了三艘“元”级潜艇;最后,还建造了两艘“商”级和两艘“晋”级核动力潜艇。同时,还在不断建造后续型号。这些装备填补了海军在情报侦察、打击距离和致命打击,及自我保护上的空白。
                                美国国防大学中国军事研究中心认为,中国海军由“近岸防御”走向“近海积极防御”主要是因为刘华清的努力。他在1982年到1987年期间担任海军司令,在这段时间里,他一直提倡“近海积极防御”的战略。
                                尽管,目前官方仍在使用“近海积极防御”的概念来指导海军现代化;但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开始,又出现了“远海作战”的概念。刘华清曾指出,随着经济和科技实力的增长,中国海军实力也会增强;这将使得中国海军能够将活动范围由第一岛链扩展到第二岛链。如果,中国海军有一天能够在第二岛链及以外地区独立进行高效能作战;它将会成为一支地区性蓝水海军。2001年12月,江泽民在强调继续实施“近海积极防御”战略的同时,还表示从长远考虑,解放军应该加强远海防卫作战能力。之后,胡锦涛强调,海军应该“逐渐向远海机动作战能力过渡”。此后,“远海作战”的概念便广为接受。从作战范围讲,“近海”以外的海域都属“中远海”范畴;第二岛链以外的海域则被中国海军视为“远海”。这意味着,中国海军要想在这些区域有效活动,就必须进一步发展自己向1000海里以外地区投送军力的能力。从作战角度考虑,中国海军的注意力已经转向与“中远海”作战相关的具体问题。从组织形式上讲,一个新的概念就是“小型战斗群”;此外,“远海”作战还需要战场准备和有力的后勤保障。
                                这一阶段的推动因素是海军军事科学研究院,因为该学院的研究员提倡和阐述了“远海”作战的概念。由于理论研究越来越制度化,这一概念也更加系统化、更加先进。
                                这份报告在阐述中国海军发展的三个阶段之后,对中国海军发展所带来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当前的海军现代化进程明显是为了把海军由近岸防御海军,转向能进行近海积极防御的力量。第二,“远海”作战概念意味着中国海军希望建设一支地区性的蓝水海军,或者说能够在远海进行作战的海军。“近海积极防御”战略从提出到实现用了差不多20年时间,但由于军费和技术限制逐渐降低,这一战略的实现可能需要更少的时间。
                                随后,报告对中国海军装备结构构成及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近些年,中国至少服役了五型先进的潜艇。到2006年底,中国从俄罗斯方面购买了总计12艘“基洛”级潜艇;其中四艘为早期型、八艘为改进型。此外,中国还建造了一艘“晋”级(094型)新型战略核潜艇、一艘“商”级(093型)核动力攻击性潜艇、一艘“元”级(041型)常规动力潜艇,以及“宋”级(039)常规动力潜艇。中国的潜艇装备了反舰导弹、有线制导、激光尾流制导鱼雷和水雷。人们常常担心反舰巡航导弹的威胁,但其实激光尾流制导鱼雷也会带来不小的威胁。“晋”级可能携带12枚“巨浪-2”型洲际导弹,并有望建造四艘;而“商”级则可能携带对地巡航导弹。“元”级有望建造20艘,它的设计可能借鉴了俄罗斯“拉达”级的相关技术。
                                近些年,中国海军加强了演习的复杂性和现实性;称这有助于改善中国潜艇、水面舰艇和海航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而各种新型海军装备的服役也要求加强各种装备建的协同能力。在更高的联合作战层面,观察家们认为,中国仍然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
                                另外,这份报告还对中国如何使用海军力量进行了探讨。在台海突发事件中,中国可能会采取有限的行动,比如破坏岛内政治、军事和经济设施进行计算机网络攻击,并借此打击岛内民众对领导人的信心;特种作战部队渗入台湾对岛内的经济、政治和军事进行破坏。此外,对台湾进行导弹打击、封锁、两栖登陆都是可能采取的措施。在“反介入”战略上,中国可能会打击敌军的C4ISR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攻击、电磁脉冲打击和摧毁卫星),对后勤、运输和支援力量的打击,对敌人空军基地的打击,封锁,对港口和海上通道的打击,对航母的打击以及阻止敌人对位于盟友境内基地的使用。
                                报告认为,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中国领导人对海军的使用已经非常成熟。中国把海军作为了进一步扩展战略目标的手段;这主要体现在:1)作为一支战斗力强的海军,主要用于解决一些紧张态势。可用于胁迫邻国,也用于证明自己的和平崛起;2)海军还可以作为中国的象征,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这两个手段让中国有多种选择增加了自己对全球海洋活动的影响,同时能够提升中国的综合国力。
                                说到底,先进的武器装备只是一方面;从海军司令、政委到基层官兵的人员素质才是实现海军强大的最重要因素。没有经过长期良好训练,经验丰富的海军官兵,中国海军将会在部署和维护新型装备方面遇到困难;也难以实现发展高科技海军的目标。由于多代武器和外购武器装备的同时服役,中国海军所面临的条件也更加复杂;这也就需要技能更强、效率更高的人员来有效操作和维护。
                                中国一直在发展思想坚定、技术过硬的海军人员,中国海军能够拥有更多的这类人才才是重中之重。现代海军装备的特征为高科技,但同时也存在着高风险;因为活动的环境非常复杂,因此海军官兵应该拥有良好的技术和坚定的思想,要敢于尝试新技术。海军服役更多复杂和先进的高技术武器装备,需要更多能够迅速掌握先进技术的官兵。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海军对领导和人员管理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发展了能够满足蓝水海军需求的领导和人员。海军方面更加注重提高人员素质,提高了士官的比例,把他们培养成技术骨干,对他们进行在岗培训,并招募受过大学教育的人员。为了发展更先进的领导核心,并到2020年实现突破;解放军海军正在稳步增加大学生入伍的比例,以及从士官中提拔优秀人才,对官兵进行专业教育培训。海军已经采取了大量积极措施来改善官兵的素质,以支持海军的现代化。这些包括:招募人员的标准、士官比例的提高,以及培训措施的改进;特别是加强对海军人员培养学校训练设施的完善。该报告称,提高士官比例有助于海军的稳定,能够提高海军人员的技术水平,减少对义务兵的依赖。义务兵的服役时间为两年,这难以满足海军未来的需求;因此,中国可能转向招募更多的大学毕业生。
                                最后,这份报告还提到了解放军海军的信息化;并认为,中国海军的现代化是解放军现代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信息化又是海军现代化的核心。解放军的信息技术和通信能力对中国海军的现代化非常重要,是实现海上联合作战的核心。信息化具有以下一些特征:取得信息优势;具备强大的侦查和反侦察能力;具备强大的电子干扰和反干扰能力;实现网络和作战平台的集成;具备太空作战能力;具备强大的联合作战和各兵种协同作战能力;具备高度的自动化作战能力;实现通信的快速性、准确性、安全性和连续性。在信息化方面,中国国内不仅强大武器装备的发展,也非常关注对人员的培养;从而使他们能够熟练掌握这些先进武器装备的使用。报告提到了中国的C4ISR系统建设,称中国在通信网络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已经形成了以传输光纤网络为主,卫星和短波通信为辅的新一代信息传输网络,这一系统类似于美国的联合战术数据分发系统。另外,中国还发展并可能已经部署了三军战术分发系统。在计算机网络方面,海军内部网络实现了非常高的覆盖率。一个例子就是,有文章显示,南海舰队海航部队的师、旅、团级计算机网络覆盖率达到了100%;所有团级以上的学习室都接入了全军综合信息网。另外,中国海军还在加强海洋调查船和侦察船只的能力。这些船只能够执行调查、气象和水流信息收集、铺设水下线路和收集各种情报等任务。
                                在太空情报侦察和通信能力方面,中国的战略家们认为,太空作战是信息化局部战争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国防部资料显示,中国已经建立了先进的太空C4ISR和定位能力,正在发展遥感卫星、先进成像卫星和电子情报与信号情报卫星等情报侦察系统。中国发展C4ISR系统除了军队的指挥控制与通信外,还能够提高导弹的打击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