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周琦最新比赛得分:莲花街及其慧照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7:00:40

[楚州文化] 莲花街及其慧照亭 [复制链接]

河下中医

副乡长

在线时间
826 小时
SD币
0 元
最后登录
2011-12-22
注册时间
2009-3-21
积分
36772
帖子
3057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13:07:5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pcb{margin-right:0}莲花街及其慧照亭
 
  考证链接
  【  】
  慧照亭“悬灯于壁”,是淮安至今有记载最早的路灯装置。
  ■章来福 文/图
  莲花街是楚州联城天衢门外通往河下湖嘴,途经萧湖的湖中心一条小道。清雍正年间系徽州盐商所建,因路面不宽防人失足落水,特在地面铺设的长条青石和长条黄麻石上凿有莲花,且暗合佛家步步莲花之义,故称莲花街。
  莲花街“蜿蜒数里,势若长虹”。街南、北均为萧湖,中间跨三桥以通舟船。最东边叫通城桥,稍西叫通惠桥,再往西一里有广济桥(又名通济桥)。街内的通惠桥、通济桥两座桥,为何桥墩都凿成圆弧状呢?是源于古代造桥工匠考虑湖中的游船经过桥洞,为避免游船与桥墩碰撞,而设计成圆弧状的桥墩(类似现今为残疾人设计的无障碍通道)。街东端通城桥处有慧照亭,慧照亭北边为林德川家祠堂,西边为郡厉坛,郡厉坛往西半里有福建庵,过广济桥则到永裕亭。亭南为周宣灵王庙(即新安小学旧址),亭北不远,即为荻庄大门。
  莲花街东西两头“均有茶亭,以憩过客,东曰慧照,西曰永裕”。相传“慧照亭”为“莲花街居民吴昆山构方亭一座”,并“悬灯于壁”,故名“慧照亭”。后慧照亭毁于火灾,邑人林德川捐款重建。“夏施凉茶,冬施姜汤,晚以路灯照人行,并备小灯(笼)数十盏,上书‘借去还来’”,每当“阴晦雨雪,行人行道旁者,予行人携之去”。慧照亭“悬灯于壁”是淮安至今有记载最早的路灯装置。慧照亭于解放前被拆毁。
  慧照亭虽有史料记载,但亭子建筑结构却鲜为人知。笔者去莲花街踏访,巧遇世代居住此街的宋文明老先生,他今年已83岁高龄,但对慧照亭有关情况却记忆犹新。笔者撰稿后又请教居住莲花街新安小学旧址附近,今年已86岁高龄的姚崇老先生,根据两位老先生的回忆现赘述一下,以飨读者。
  慧照亭旧址,今位于莲花街5号居民家门前的路中心,慧照亭系歇山式的建筑风格,为过街亭式样(类似现今淮城巽关古城墙东南处,龙光闸上的歇脚亭)。慧照亭东西约8米长,南北宽约5米长。东西两侧过道净高约3米,宽约5米。东西门楣上方均镶嵌3块镌有阴刻的楷体“慧照亭”汉白玉石碑。      亭内地面铺有黄麻条石,亭子南墙镶嵌清咸丰年《重修慧照亭记》两块长约4米、宽约60公分石碑,靠石碑下方有独圆木长凳,供过往行人小憩,亭子北侧即为林家祠堂的大门。
  慧照亭直至楚州第一次解放还尚存,后由于林德川的家境衰落,林家的两个女儿从城内搬迁到计有15间房子的林家祠堂内居住,又因没有生活来源,便拆除属于林家出资兴建的慧照亭,将亭子上的木料、砖瓦卖给莲花街上居民盖房,两块石碑也处理给胡姓居民,用作砌房子的墙基。
  莲花街西头的永裕亭,其建筑风格同慧照亭大致相仿,不同的是亭中间的铺路石,是块四方的大青石。永裕亭坐落在灵王庙的后楼与文美村之间的街中心(今莲花街50号居民家门前)。永裕亭在史料中没有过多的陈述,笔者翻阅《汪达之教育文集》,在书中看到汪达之校长制定的“淮安新安小学第六年计划大纲”(1934年6月—1935年6月)共计十四项拟办实事,其中的:
  十二、翻造永裕亭。
  此亭年久失修,现已椽朽瓦坍,状极危险;拟重新盖,并扩大其用途:
  ⑴为附近农家生活闲暇时,办民众夜班的场所。
  ⑵为蒲草造纸工厂接洽收买蒲草的场所。
  ⑶为种蒲田业者合作社办公的场所。
  ⑷为方便往来行人歇肩息脚的场所。
  汪达之校长拟定的翻造永裕亭计划没有实施,笔者认为1935年他已忙于筹划组建新安旅行团的大事了,没有过多的精力来实施这项工作了。但十年过后,淮安第一次解放时,他回到莲花街主张创办“新生合作社”,蒲农把蒲草编织蒲包,实现产、供、销一条龙的方式,终于让莲花街的乡亲们尝上了甜头,并过上了一段好日子。

  已散落民间的慧照亭汉白玉石碑的“亭”字
  莲花街凿有莲花的长条青石,已改作通济桥下的河码头垫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