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里弗斯爸爸:谁来扶摔倒的老人——扶老问题的社会学思考(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3:56:23
扶老问题的社会学思考(1)000BNaKP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翻页 全屏阅读 加入书签

从以上网友的讨论来看,对于扶老问题是肯定的态度,只是在法律层面、道德层面、文化层面和社会良知层面对事件提出看法,其道理是深刻的也是发人深省的。但扶老问题还涉及许多层面:技术层面、安全层面、救助制度化层面、社会保障层面、社会保险层面等。

关于技术层面和安全层面有卫生部最近出台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提出,如老人意识不清,在场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有呕吐,应将其头部偏向一侧,并清理口、鼻腔呕吐物,保证呼吸通畅;有抽搐,应移至平整软地面或身体下垫软物,防止碰、擦伤,必要时牙间垫较硬物,防止舌咬伤,不要硬掰抽搐肢体,防止肌肉、骨骼损伤;如呼吸、心跳停止,应立即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口对口人工呼吸等急救措施;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

《指南》还提出,如老人意识清楚,应询问老年人跌倒情况及对跌倒过程是否有记忆。如不能记起,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应立即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要询问是否有剧烈头痛或口角歪斜、言语不利、手脚无力等提示脑卒中的情况,如有,立即扶起老年人可能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使病情加重,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有外伤、出血,应立即止血、包扎并护送老年人到医院进一步处理;查看有无提示骨折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查询有无腰、背部疼痛及大小便失禁等提示腰椎损害情形,如无相关专业知识,不要随便搬动,以免加重病情,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如老年人试图自行站起,可协助老人缓慢起立,坐、卧休息并观察,确认无碍后方可离开;如需搬动,应保证平稳,尽量平卧休息;发生跌倒均应在家庭成员或家庭保健员陪同下到医院诊治,查找跌倒危险因素,评估跌倒风险,制定防止措施及方案。

尽管有网友对《指南》提出了一些质疑,如在社会正呼唤见义勇为精神、提倡伦理道德的今天,这个《指南》的发布是否唱了反调,为见死不救的“冷漠”提供了新的借口? 其实这种忧虑大可不必,“冷漠”是不需要借口的,这样的人是少数,他们也不会关心跌倒老人和《指南》的。卫生部这样做是为合格公民能进行专业救护的角度考虑的,也是为倒地老人的安全考虑的。因此,笔者认为《指南》发布也是充满了更加人文、更加人性的关爱,同时也在另外一个方面给予了公民一定的要求,在救助别人时多一些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在文明社会里,也是公民素养的一种体现。

扶老救助制度化应当成为社会管理的一个方面,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因为现在人们已经形成了“扶老”的风险意识,许多想施救的人就是有这样的顾虑才成为旁观者。要知道,我国已经进入了一个老龄社会,老年人在人口中的比重将会越来越大,而老年人发生跌倒的比率也会增加,如果人们都冷漠地对待倒地老人,那就会有更多的老人因此而丧生。所以说政府要建立正规的扶老救助基金会,对于发生因扶老问题的经济纠纷给予解决,只要救助者提出,经评估符合实际情况后就应当拨付一定的赔偿金。即使是真的撞伤了老人,对方提出赔偿,当事者只要是主观非故意的,也可以向救助基金会提出申请,审核后认为符合实情也应当拨付一定比例的赔付金。这样做的好处是,发生了事故后会避免因责任人害怕承担不起赔偿金而逃逸以及被撞人因施救不及时伤重或死亡。基金会可以由政府主办,社会协办,民间参与,也可由社会公益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以及个人主办。社会遍及这样的基金会,将是老年人的福音和保障,也会是社会风气上升的促进因素。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民生问题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在百姓的日常生活中大家关心的不外乎是退休后的低收入问题,最低生活保障还是很低的问题,看病难看病贵以及大病无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