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牧师2016年讲道全集:航空业碳关税谜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10:03:29

摘要: 应对欧盟征航空碳税,应更为宏观长远地思考这个问题。欧盟虽然说的是碳排放交易系统,实质是对航空业征收碳关税。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将“低碳发展”视为其经济发展的新契机,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欧盟今年5月宣布从2012年1月份起将航空业纳入欧盟碳排放交易系统,飞经欧盟的航空公司可免费获得碳排放配额的82%,剩余份额中的15%将由航空公司通过拍卖的方式获取,其余3%的排放量将被分配给高速成长中的航空公司以及行业后来者,希望通过机制来保证欧盟航空业的碳排放逐年下降。
  
  欧盟单方面征收主要有三方面争议:第一,飞经欧盟的飞机并非全程都在欧盟范围内进行飞行,但是,欧盟却要对其征收全程的费用。有西方国家的航空公司已经向欧洲法院提起了诉讼,认为欧盟无权对其收费;第二,以减少碳排放为名征收的费用没有直接用作全球碳减排而是最终归欧盟所有和支配;第三,发展中国家有意见,认为其有悖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欧盟在分配二氧化碳配额时并没有对航空技术和基础截然不同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区分。发达国家如欧盟、美国等的航空业已经是成熟行业,而发展中国家的航空业则仍处于成长时期,此举无疑增加发展中国家航空业的成本。
  
  甚至有人认为欧盟此举更多是为了收取“过路费”,而非真正想减少碳排放,将招致其他国家对欧盟的航班采取类似措施。欧盟可能开启一个循环,开始时,其他国家可能效仿欧盟对过境的航班也征收碳排放费用,后来就会对其他进出口商品征收无区别的“碳关税”。
  
  应对欧盟征航空碳税,应更为宏观长远地思考这个问题。欧盟虽然说的是碳排放交易系统,实质是对航空业征收碳关税。欧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都将“低碳发展”视为其经济发展的新契机,那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如何应对?
  
  无论出于何种动机,发达国家显然想把低碳做成推动经济增长的机会,今后的贸易保护可以打着低碳发展的旗号。发达国家可能通过贸易(碳关税)和其他非贸易手段(减少能源补贴),迫使发展中国家减少排放。发达国家可以先利用资金和技术优势,创造低碳技术和管理的制高点,然后在气候谈判中施加温室气体减排压力,借机向外输出“绿色技术和管理模式”。另一方面提高进入市场产品的环保标准,制造“绿色壁垒”。
  
  对于中国企业来说,如果期望在低碳全球化中获得先机,就必须现在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和发展战略,正面应对低碳。直观地说,企业必须努力优化现有产品的碳效率(单位产品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包括基础设施、供应链和成品;设计能够满足大幅度减排要求的新型低碳解决方案,这可能需要打破现有产业布局并创立新产业价值链。
  
  历史上看,企业对节能减排的态度常常陷入企业效益好时不在乎节能、效益不好时又无力节能的恶性循环。企业决策者节能观念的转变对节能减排措施的有效实施有着决定性作用。中长期而言,这个转变可以依靠消费者行为转变来推动,短期更容易见效的是来自政府的政策动力。政府可以通过政策措施向企业明确发出信号,帮助企业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视角来认识气候变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使企业实现从被动服从向主动采取应对措施的转变。
  
  中国经济增长迅速,相应的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很快。基础设施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将持续几十年,可能面临 “碳锁定效应”。就是说,如果今天用常规的低效或高碳技术去装备基础设施系统,它可能就决定了未来几十年的系统效率和排放。因此,如果低碳经济发展方向确定,就应该尽快实现从传统发展向低碳发展的转变。作为排放主体,企业对减排的理解和态度转变是关键,而低碳技术创新则是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支撑。
  
  无论如何,低碳发展对企业的影响是明显的,赢者输者将不断出现。首先,企业必须努力适应不断上涨的能源、交通、废物处理和原材料价格对其生产成本的影响。其次,企业必须理解并遵守日益严格的环境法规和减排政策,比如欧美排放贸易规定和体系、与气候变化相关的税收(如碳税)等,还有新工业和建筑标准。再次,企业是主要碳排放者,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面对环境影响和经济影响给企业带来的压力,以及不断形成的发展新障碍。最后,低碳也带来了机会和新的市场,而提高效率所需要的技术进步将使企业在减排的同时提高效率、增加赢利。
  
  低碳经济可能成为各国政策以及各个企业运营考量重点。如何在新一轮的技术革命中抢占先机,如何谋求更多的经济利益和政治地位,就是国家间不断合作与博弈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