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2k17科比09:戒尺与成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14:45

戒尺与成人

作者:李景明    时间:2010年12月15日 16:53 53次浏览 0条评论 1次顶 欢迎分享大学网精彩文章:

每年,都有学生,甚至是比较优秀的学生,以同一个口气叫嚣着离开学校——“读书读的年头太多了,该去社会工作了,该去积累社会经验了”。总之,走的毅然决然。而现实多是这样,半年后,大多红着脸回来说,“还是学校好,早该……”,其实,对这样的学生,刚刚开始的时候,在学期间,我们还耐心给他讲,学校也不是什么都学不到、混日子的地方,有心的人,即便在学校也照样能够学到、积累很多社会经验,此所谓“心中有江湖,处处是江湖”,天涯何处不江湖?难道社会经验,真的只有走出校门才算积累了吗?

一个毕业的研究生很有体会地跟我说,您现在不用这么着急地给学生纠偏,一旦毕业,总会有人来收拾他(她)的。到时候,改的快着呢,你现在费尽心机,也不会有太好的效果。言外之意,你现在的手段,无非是挥动着手中的戒尺,含着“改不改?我数三下,不改就打啦!1,2,2.1,2.2,2.3……”没有真格的,不动真格的,人是不会改掉坏毛病的。他所谓真格的,不外乎扣工资、炒鱿鱼。

我是从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才知道以前教书先生有个法宝,叫做“戒尺”的,那是在学生不听话、不学习的时候,抡圆了朝幼嫩的手心上打的武器,听着就很凶很暴力。但是在知道这个教书先生的法宝之前,在我上小学的时候,确确实实地是看着老师拿黄色的木质米尺朝不听话的学生后背和屁股上打的,打完了,还要请家长。而那时候的家长无一不是心悦诚服地感谢老师,按着孩子的脑袋给老师赔不是,临走特意嘱咐老师,“以后他不听话,您就管教、您就打!”。当然,回家后多数孩子,还得一顿巴掌。我们这代人,就是这么长大的。也许就是这样的家庭和学校“互动一体化”培养方式,让我们深深印在脑海里的模式是,严师出高徒,严格管教你的才是好老师。一个老师,如果看见学生错了而不管,那就是失职,所谓“子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那时候,偶尔也恨老师,但是,现在对他们都是感激,但凡现在记着的老师,都是那时候恨之入骨的。这可能也是我今日深受诟病的根由——对学生要求太高,总是批评,少有表扬——这无论如何,都是与现在“表扬与自我表扬”“表扬为主、批评为辅”的教育教学大方针所格格不入的。但是,我不得不承认,我骨子里头,还是遵从“棍棒出孝子、不打不成人”的传统。我还是想有一把戒尺,真的往你们身上打下去的戒尺,让你们早日成人的戒尺。

但是,悲催的是,现实很尴尬。

我们手中的戒尺被收走了,哪怕只是用来隔靴搔痒的、象征性的戒尺,也要交出来,甚至要我们交出头脑中的几十年受教育培养出来的那把无形的戒尺!我们成了中不中、洋不洋的教书先生!只教书,休管学生成长成人,此乃不中;教死书,不管日后谋生之道,此乃不洋。不中不洋的先生,做起来,绝非我愿。

更可悲、更尴尬的是,学生不想长大。我们小的时候,都希望自己早早长大,帮着父母独挡一面,担当起来在家里的责任,无论他是老大,还是老二,抑或老幺,都能够找到自己在家庭里面的位置和责任的。这不是谁告诉他(她)的,是成长的必然。所以无论是家里还是社会,有序,是共性。而当下的情形是,更多人,选择不愿意长大。家里、单位、社会更多的是无序。这不能不说,是个悲剧,个人的,也是民族的。

家人常常告诫我,“别跟学生说这么多、讲这么透,无用。任何事情和道理,只有走过来才理解、明白,让他们自己去碰壁吧,想必总有一天,他们会明白的。20岁不会懂得30岁的道理,30岁不会理解40岁的心情。你不是也这样一路碰壁、喷血而来吗?”此言不谬。但是,如果一个人,不能勤于观察思考,不能从身边人事上吸取经验,任由自己跟着感觉走,处处碰壁,满脸淌血,这个人,何等麻木?如果一个人,甘愿一辈子做小朋友,不长大,长不大,这又何等反社会规律?自小,我们就熟知熟记各种“规律”,而且知道,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规律只能发现不能创造,规律只能遵守不能违背,违背了规律就要受到惩罚。但是现在,各种后果立竿见影的违法的成本都低廉的要死,更别提结果只有等到日后才可显露的违背规律了。所以,大家尽情地享受永远当孩子、不成长的乐趣吧,尽情地享受不受约束、不受管制的生活吧,尽情地享受各种犯错误、而无须受到指责和批评的机会吧,原因可以简单到只有一个——我是孩子,我怕谁?

人,总需要一些释放,在忙碌的工作、学习后,在承担一定压力后,在三五好友小聚之时,我们还是孩子,需要释放,甚至放肆,那叫童真未泯吧。而夜深人静,别人都已入梦、我们还在紧张的工作的时候,在工作付出巨大而收获甚微的时候,在我们被各种莫名的狗血溅身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考虑一个问题,我们是否应该担当起来这个责任。我们还是孩子吗?这是个问题。

我们也许还是孩子,但是,那只是在父母眼中,在那个叫做“家”的地方,但是,在父母之外、在“家”之外,谁会在意你的感觉?谁会在意你的存在?谁会把你像孩子一样呵护着?我们其实都不是孩子了,自从18岁选择走出家门、走出家乡,走入这个城市,融合到这个大集体的那一天,其实我们就已经不是孩子了,我们有的只是一个社会的标识,它或者是班级号,或者是宿舍号,或者是实验室名称,或者是老师的排序。可以肯定的是,你为了这些或名或利或感情的社会标识,开始努力奋斗吧。谁也不会在意你,直到有一天,你用自己的行动,让你的这些社会标识熠熠生辉,所谓“结果为王”。

别说你不喜欢,这世界从来不是因你而生,因为你太渺小,你的好恶根本无法影响它,所以,也就没有人在意你;别说你学不会适应,那是因为痛没有伤到筋骨,一颗小小的牙齿,真的疼起来也足以让你撕心裂肺;别说你做的很完美,把一切错误都归咎于别人,智者总是在虚心听着别人的指责、无声地反省自己,也在无声中强大自己;别以流氓无产者的姿态,声称自己就这样了,爱谁是谁,结果必然是让你知道,你就是你!不信?现实会继续给你一脸狗血。

我喜欢我的学生,我也希望帮你擦净一时的狗血,但是,我更希望助你一生的成长。别说怕我骂,人若有所作为,必然有所畏惧,令你生畏才能让你有足够的成长动力。我更愿意把我的心化为一种鞭策,而不是所谓的“鼓励”。今天,我骂你,目的只有一个,明日走出这个门后,能够生活得体面,不被他人骂的狗血满地!

我喜欢看你成功时候的笑,但是我更希望犯错误的时候抡起戒尺打你,直到喊疼、打哭,让你记住这个痛。痛没有什么不好,只要能够记住自己到底是谁,为什么来这里。

恳求上天,赐给我这样一把戒尺。

祈求上苍,让你早日明白,成长,也是一种天理。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大学网无关。欢迎转载大学网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大学网:http://www.haodaxue.net

TAG: 成人 戒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