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秋生黄歌: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6:48:41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韩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人,郡望昌黎,人称韩昌黎。是唐代中期的著名思想家、散文家。在他的思想中至为重要的一点就是独尊儒学,力排佛老。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唐宪宗命宦官迎凤翔法门寺塔中释迦佛一节指骨入宫供奉,此事在朝野引起轩然大波。刑部侍郞韩愈立即上《论佛骨表》直陈其弊,极力劝阻。终因此获罪,被贬潮州刺史。《左迁蓝关示侄孙湘》这首诗就是写在被贬途中,路经蓝关之时。
   全诗四联八句,感情激愤,风格沉雄,有即事议论,有即景抒情,格律严谨而笔力纵横。读之思之,不免让人荡气回肠,潸然泪下。“示”字是全诗的“诗眼”。其诗岂只是“示”韩湘一人,更是“示”天下。
一示被贬原因

    韩愈生性强直,敢于为民请命而仕途多舛。他任监察御史时,就曾因奏请皇帝“特敕京兆府”停止征赋而得罪幸臣,被贬山阳令。唐宪宗在位时,历经迁调,后因平淮西有功,迁刑部侍郎,又终因谏迎佛骨触怒宪宗而远贬八千里外的荒蛮之地——潮州。诗的首联直陈此次被贬的原由:仅仅只是向皇帝上了一封《论佛骨表》。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认为:迎凤翔法门寺佛骨入宫供奉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有伤风化。其忠义之心,苍天可鉴。然而得到的却是是圣心不悦,龙颜大怒,“将加极法”,幸亏裴度等人极力疏救,才贬潮州刺史,保全了性命。这次被贬可谓因忠获罪,冤气冲天。其言不禁让人心寒。诗中“朝奏”而“夕贬”,极言获罪之速;“九重天”极言帝意高远,“路八千”,极言路途遥远,获罪之重。
二示老臣忠心
    诗的颔联写到:“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申明此次上书的目的是为朝廷指出弊政,除垢清污,虽身处衰朽之年,毫不顾惜。当年身为臣子的季子因为没有劝阻季氏攻伐颛臾,孔子指责道:“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论语·季氏将伐颛臾》)由这行诗可见,韩愈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孔子的教导:在其位,谋其事,不因年老而其推脱,不因体衰而趋避。一颗老而有为的忠义之心,一种老而弥坚的激愤之情力透纸背,让人心酸。诗中“圣明”与“弊事”对比,突现出“圣明”不圣明。
三示贬后痛苦

    此次被贬,路途遥远,前途凶险不言而喻。诗的颈联宕开写景,回望是“云横秦岭”,前瞻是“雪拥蓝关”。这既写出了当地实景的壮阔,又在前瞻后顾中传递出对家人的思念,对前途的忧虑,“家何在”三个字,以设问句式写出贬谪之痛;“马不前”三个字以移情的手法写出前途凶险。诗人年事已高,深感再也难有被召回的希望了。即使立马秦川,也是只见浮云不见家;即使纵马前行,马儿也不奋蹄。有家难回的凄凉,凶险必赴的愁苦,正是诗人被贬后的无可奈何的痛苦感受。诗的这一联让人心惊。
四示自己后事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诗的尾联,诗人在激愤无奈之余,担心自己死在潮州刺史任上,直言不讳的向侄孙交待自己的后事:在瘴江边收其核骨。“瘴江边”“收吾骨”把诗中沉痛的感情推向了极致。生去而死还,其情又怎能不叫人心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