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鼠餐电影在哪里看:祖国的花朵为谁而凋谢!中国的应试教育何时成为教训!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2:04:44
我是湖北省武汉市的一个高一学生,我生活在中国教育建造的环境之中,我的哥哥姐姐都是在她的培养下长大的,我看到许多为她努力奋斗的过去和现在的例子。我深知她。我感觉到我将重蹈覆辙,因为我的家庭也不富裕,所以我也没有“竞争力”!或许这是毫无用处,或许是我太傻,对他们来说。一封“穷人”家孩子的信又算得了什么呢!毕竟“物竞天择” 但我仍愿一试, 本人以多次以邮件和电子信箱的方式向教育部长周济先生及相关部门多次反应,但截止目前为止,仍未收到任何回信!我相信和我“同一级别”的人民不会无视我!
  
  
  
  教育,关系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前途。现行“应试教育”扼杀了我们民族的创新能力,一个民族没有了创新就没有后劲,没有后劲就意味着正在朝向衰亡的方向滑去!这是自然、社会发展的铁的法则。面对难以改变的“应试教育”现状我们该怎么办?作为战斗在第一线并具有27年教龄的一名普通教师,我有一些心里话,必须向各级领导诉说。
  
  第一、中国教育走进了一个愈演愈烈的恶性循环的死胡同,举国上下应该震惊了!
  
  
  只要一个人有心思关心教育,胸怀忧国忧民的良知,面对目前中国的基础教育现状,都会产生一种难以克制的“震惊”。“素质教育”都喊得“不好意思”再喊了,教育原本就是培养和升华人的“素质”的活动,世上会有“没素质”的教育吗?就是因为愈演愈烈的“应试教育”的客观存在,教育才畸形蜕变为缺少“素质”的不正常状态。
   教育部早在2006年8月就发出《关于贯彻〈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办学行为的若干意见》(教基〔2006〕19号)的文件,要求各地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严格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办学,促进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但是,从全国各地的情况看,这个文件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①《意见》要求学校要均衡编班,均衡配置校内教育教学资源,不能以各种名义在校内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但是,不少学校还是我行我素,把学生按考试成绩的高低分成尖子班和普通班,并把尖子班美其名曰“实验班”。
  ②《意见》要求学校和教师不得占用节假日和休息时间组织学生上课和集体补课,不得要求和统一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学科辅导班和学科竞赛。但是,利用周末、法定节假日及寒暑假违规补课的现象依然在各地存在。
  ③《意见》要求学校要严格控制学生在校考试次数,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不得按考试成绩对学生进行排名。但是,不少地方“周测月考”依然盛行,每次考试都首先对学生进行排队,然后进行“分层辅导”。
  “应试教育”就是一切为了考试的教育。教育怎么能变成“一切为了考试”呢?为了考出“好成绩”,领导无赖地卡教师,教师又无赖地卡学生,不择手段近乎残酷的事情时常可见!学生考不好,教师待遇立刻受影响,甚至“发配”到偏乡僻野。为了“生存”,教师拼命地天昏地黑地“教”,甚至会毫无爱心“恶狠狠”地想(说)“我不死卡你,我的工资、职称就麻烦了”!
  为了考试分数,教师被迫加班加点地、残酷无情地“死整”学生,学生为了迎战考试被迫死记硬背、题海奔命,甚至弄虚作假!为了考试分数,教师心态失和、矛盾痛苦、透支生命!为了考试分数,学校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强迫师生补课(或辅导),于是,周末没了,法定节假日没了,寒暑假也快没了,每天从早上天不亮苦干到晚上11点左右。这还不够,为了确保提高考试成绩,必须“以考迎考”,于是“周测月考”大大小小的各种考试轮番轰炸!学生呢,在这样的情景下几乎没一个是打心眼里发自内心喜欢读书而自主自觉地“学”。学生越是不想学,教师就越是更加拼命地“教”!……
  啊,教师“死”教,学生“死”学,教师教怕了,学生怕学了,师生身心憔悴、疲惫不堪!现状惨烈,不堪目睹!
  我们的孩子最初都是机灵可爱的,但是经过“教育”特别是小学、中学的“折腾”,我们中国人的后辈儿孙整体上没有“活性”了。孩子们的天性与灵性遭到无情的摧残,中华民族的整体创新能力遭到了来自自身的前所未有的“打击”!
  
  第二、不能让咱们中国人还在童年的时候就害怕学习、厌恶学习,觉得读书学习是世间最苦的事情!
  
  看看那些幼儿园的孩子们,天真无邪,对什么都充满好奇,“人之初本好学”啊!
  但是,一进入小学情况就开始变了,到初高中时,大片大片的中国人已经被残酷地变为“害怕学习的人”,这是我们教育的罪过啊!
  你看看,那些可怜的才上一二年级的小朋友,怎么晚上十点过了还在听写抄写啊,为什么小学低年级就会有那么多的课外家庭作业?原因很简单,怕学生考不好!学生一旦考不好,教师的日子就难过啊!一个学生,在小学就开始感到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情,你还期望他在初中高中甚至一辈子热爱学习吗?!
  你看,那些名目繁多的以评价为目的“周测月考”,期中期末统测统考,没有哪次不让师生绷紧神经。时间一长,教师不敢麻木,但学生却渐渐“油盐不进”了。因为教师有工资职称等等可以被考核,但学生可以有什么被“考核”呢?于是,教师变得“歇斯底里”,一种十分矛盾的情景难以言表。
  读书肯定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何况“没有苦哪来甜”。但是,不能这么早就让学生感受来自读书学习的“苦”啊,至少在小学和初中一二年级不应该太多地让学生有读书学习很痛苦的感觉。什么都得有个“度”,“苦”也得讲究个“度”啊!所谓“度”,就是要注意学生的年龄阶段与量的适当及其一序列连锁反应等等的全面考虑,教育一旦“苦”到学生都“不想学”了,那就“过度”了。使学生“苦”到“不想学”的根源不一定是“苦”本身,而是“苦”的方式方法。
  教育最重要的是使学生始终具有“想学”的状态,如果教育使大面积的学生“不想学”了,那这样的教育肯定是失败的,而且应该是“卑鄙”的甚至是“犯罪”的!一切使大面积学生“不想学”的教育都是错误的!
  培养、保持并努力强化学生“想学”的状态,应该是我们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因为只有“想不断地学习”而且能“不断地学习”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童年是人生最稚嫩而美好的年华,童年的任何体验都将影响人一生的行为。让幼小的孩子们都能尽情地展现和体验天真烂漫的童贞童趣吧,这样成长起来的人思维才有“活性”和创造性。一个人千万不能还在童年就把其“活性”给弄“死”了!
  美国人是在想方设法把电脑变成人脑,可是我们中国人呢,却在“津津有味地”、“傻里傻气地”把人脑残酷地变成电脑!
  为什么美国的中小学生并没有经受过像中国学生这么多的统考、统测、死背硬灌,但世界高科技的前沿阵地却老掌握在美国人手中?!为什么“旧中国”的教育没有象现在这样的“死整”却出了这么多伟人或“诺贝尔奖”大师?!那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不少中国人,还在很小的时候就被太多的统考统测太多的死背硬灌把大脑的“活性”给弄“死”哪!
  对学习的热情是一个人不断学习并富有创新精神的前提。如果教育使很多很多的人失去了不断学习的热情,摧残并泯灭了一代代人的“活性”,我们的民族哪来不断创新的动力?这样下去,中华民族危险呐!!! 对此,我们真的不能再麻木了!
  
  第三、现行教育评价体系问题严重,教师没有一种平和而“充满真爱”的心态,教育失去了她原本的“味道”!为此,必须坚决打破“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
  
  如何进行“精确”的教育评价,这是一个“世界难题”。但现在说穿了主要就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评价教师,这样做,最省事也最容易操作。一个能使学生考出好分数的教师就一定是好教师吗?那使毛泽东数学不及格的教师一定不是好教师了!如果,当初硬是死逼毛润之数学考高分,那他的文科就不会那样富有“活性”,一代开国伟人可能就此“烟消云散”了。
  领导可以拿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的工资职称之类,教师呢,只有用“时间加汗水”死整学生这一招了(当然,批评、挖苦、讽刺甚至体罚就不用说了),除此以外,别无他法!你考不好,“老子”对你不客气!你看看,教师哪有“平和”而“充满真爱”的心态啊!?这哪里还是教育,这分明就是为生存而进行的“战斗”!可悲的是,在这场“战斗”中并不仅仅是学生无情地被沦为“敌人”的角色。
  有的地方规定,如果学生的考试分数排名末尾,教师就要从城镇“发配”乡下,或者从较好的地方“流放”到很差的地方。显然,这就是用学生的考试成绩考评教师的典型的事例。
  在义务教育阶段,非统考的考试肯定要有,但不要再用学生的任何考试分数考评教师了,淡化分数才能营造一个宽松的气氛。一旦要用考试分数考评教师,那“应试教育”的那一套肯定又来了!我们必须更新一个观念:只会用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绝对是领导的无能,这种“领导”必须下岗!难道除了学生的考试分数,就没有别的途径调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吗?!旧中国连大学招生也没听说有什么统考,那时侯是如何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呢?!我坚信,不用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或者尽量把考试分数的权重降到最低),一定也可以调动教师的教育热情,这一点好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啊!不过,有一点可以肯定:不用学生的考试分数考评教师,调动教师的积极性的工作量肯定是增大了,也就是说领导就难当了!
  难怪,这些年来,也就是“应试教育”越来越“猖狂”的年月,我越来越觉得天底下最好当的“官”,可能就是教育系统的“官”了。为什么呢?因为抓住统考分数,就抓住了“牛鼻子”,教师学生一定会“乖乖”地任你“摆布”。但是,大家都知道了,最终这“牛”变成“痴牛”了!还有,民族也在向衰亡的方向滑动!这就是官“好当”的结果。此时此刻,我终于明白,为什么“应试教育”这么难刹车了!
  教育,少一些强制,多一些真心实爱的激励,多一些心灵的感动与发自内心的自主自愿的奉献。这样的教育才像是真正的教育。
  “应试教育”是教育管理“简单化”和教育评价“可操作化”带来的恶果。教育管理一旦简单化,同时教育评价一旦太可操作化,那管理倒是轻松了,但是教育却变味了!
  必须尽快建立新的教育评价体制。教育的评价体制,不光是教育系统本身的事,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体制决定了教育系统内部的评价体制。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体制主要是由社会的用人体制与分配体制决定的。为此,要遏制“应试教育”的继续恶性发展,必须改变社会对教育的评价体制:最关键的是政府不能再用“升学率”考评教育主管部门!这一点,政府完全可以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与导向社会对教育的评价氛围。
  坚决取消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形式的统考统测!没有了统考统测,建立在学生考试分数上的应试教育”评价机制就“土崩瓦解”了。
  
  第四、必须坚决禁止利用周末、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点补课,只能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目前,在大中城市,小学初中利用周末、节假日加班加点补课的情况可能比较少,但是在非大中城市的地区情况就不是这样了。
  不但星期六、星期天加班加点,寒暑假也要加班加点,连法定节假日也不放过啊!这里所说的“加班加点”并不是享受正规加班工资的那种,在法定节假日加班是没有“加班费”的,教师都“义务劳动”。反正拼命苦干学生可能会考得好一点嘛。
  补课,从国家层面来说,就目前的情况我以为只有在高中后期才是可以的。
  为什么要补课?就是因为怕学生考不好。为了使学生考个好分数,就把学生死死的关在教室里“死整”,这就是补课的实质。这对学生的人生发展是极不“道德”的!
  只要有补课还盛行着,向“课堂几十分钟”要质量就绝对是一句空话!对教师来说,这节课没讲好无所谓,反正还要补课嘛。对学生来说,现在没注意听讲无所谓,反正老师还会再讲的,补课时再听吧;或者我已经听懂了,补课时我不想再听了。
  回想我自己小时候,那段在贫困农村成长的日子是难忘的。每天都有必需做家务参加劳动的时间,周末更是整天的干活,八九岁就早已深深的感受了田间劳动那烈日如火或寒风凛冽以及手心血泡的滋味,当时我真是发自内心地想:读书学习是天底下最最舒服的事情!于是,就有了自己发奋读书的故事。
  现在的学生就不同了,周末及节假日甚至寒暑假都被关在教室里,他们压根就没机会感受劳动及其他活动的滋味。他们到是深深地感受了:读书学习是天底下最最痛苦的事情!天呐,怎么会是这样?对读书学习没有了热情、冲动与希望,却生出了反感、厌恶甚至一辈子的厌学。这是一种何等的悲哀啊?!
  坚决取消义务教育阶段任何形式的统考统测。没有了统考统测,违规补课的“毒瘤”就自然“毁灭”了。
  如果各种名目的统考好要盛行,那补课就不可避免。如果一个地区要统考初中科目,各县就会在初中加班加点;如果一个县要统考小学科目,那县里每一所小学就必然加班加点,因为学生考不好,教师要“遭殃”,同时下级领导也无法向上级领导交代,甚至会被免职。为了我国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除了全国的高考与各省的高中会考可以保留外,其他所有统考必须坚决取消!也就是只有高中可以补课,其他一律坚决不准补课!如果哪个县补课,就叫那个县的教育局长下课!
  
  第五、强烈建议修改《教师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切实保证教师与学生享受周末与法定节假日的权利!
  
  如果以法律的形式明文禁止利用周末及法定节假日进行任何形式的补课,那么“非法补课”就容易禁止了。为什么“违规补课”的“死整”现象屡禁不止?这说明国家的行政“执行力”有问题:一看是“规”不是“法”,不照办一样可以找出理由。一旦有“法”,看谁还敢“二气”!一切补课或者以“辅导”为名的“变相补课”都是违法的!
  把学生不分周末、节假日,近乎“惨无人道”地关在学校里残酷无情地“整学习”就叫做“死整”。教师学生也都是人啊,凭什么要无情的“死整”?“死整”是教育评价与管理简单化与“容易操作化”必然带来的严重后果。“死整”给教师与学生的身心造成无法弥补的伤害。“死整”就是违反常规无视教育规律愚昧无知的“乱整”,就是对民族“健康”与“生存”的践踏!“死整”就是对民族创新精神的扼杀!“死整”导致我们的民族缺乏“后劲”!!
  在国家“两免一补”政策的支撑下,农村纯粹由于贫困而辍学的现象应该是没有了。但是,“辍学”回家的学生仍然有,这些学生不是因为贫困而辍学,而是因为“怕学”,有“读书学习恐惧症”属于提起学校就“发抖”的那种。
  我们请求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认真考虑中国的教育问题。把禁止利用周末、寒暑假以及法定节假日补课的条文写进《教师法》与《未成年人保护法》,让教师与学生也过过普通常人的生活。
  
  第六、必须立即在全国范围内,对各级政府官员特别是一把手,进行一次有关教育与国家前途、民族创新与“应试教育”危害的“洗脑运动”。杀住“应试教育”的车,政府官员从上到下必须“点头”!
  
  为什么补课现象及其它违规行为无法根除屡禁不止,从而导致“应试教育”愈演愈烈?!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教育的评价体制有严重的问题。只有在政府放弃用“升学率”考评教育主管部门的前提下,教育系统内部才可以很快全面改变建立在以学生考试成绩为基础上的评价体制。这是遏制“应试教育”继续泛滥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的最有效的突破口!
  从社会的角度看,政府还在用“升学率”考评教育主管部门。比如,县政府下“指标”给教育局:今年的高考升学人数要比去年增加多少,中考或高考“升学率”评比要排在全地区第几名,达到“指标”给予奖励,等等。这里,大家会问:县教育局为什么没有不折不扣地按教育部的规定办事呢?这很简单:县教育局领导的人事权掌握在县政府手里,政府的话教育局敢不听?!
  看来,必须尽快改变政府官员陈旧的思想观念,这一点真是刻不容缓了!!
  
  第七、强烈建议成立“世界顶尖人才成长研究”课题专家组,对诸如“为什么新中国几十年来的教育竟然没有培养出一个诺贝尔奖的获得者?!”赶快进行研究。这是一个事关中华民族存亡的大事啊!!!
  
  这个问题的提出,已经让人万分震惊了!几十年来,竟然培养不出一个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不一定能说明几十年教育的失败(如果一百年两百年呢?),但是反思这个问题有助于发现我们教育的问题,回避这个问题更是错误的,而且是危险的!
  就算避开“诺贝尔奖获得者”的问题,站在民族兴旺的高度,以国家重点课题的形式,开展“世界顶尖人才成长研究”也是万分必要的,而且是刻不容缓的。
  
  第八、切实真正提高中小学教师的实际待遇水平,让教师能专心于教育。
  
  这是一个很老的问题了,多少年来,一直在不断的呼喊,但问题依然存在。中小学教师的待遇,关系着国家基础教育的发展,也就是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目前,中小学教师的待遇普遍偏低,有的地方,二十年教龄才有一千二三,已不能养家糊口。
  一直以来,只要教师的工资提高一点,其它行业的工资就会立马跟上,甚至超过很多。结果呢,教师的工资依然很低!这与其他国家教师待遇的水平形成极大的反差。任何一个国家,如果教师的待遇不高,那这个国家就绝对不会有很好的前景和持久的发展!
  当然,提高教师待遇与提高教师素质,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很一般甚至偏低的教师待遇怎么可能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没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又怎么可能培养出一代代高素质的国民?!这个道理实在是太简单不过了!
  教师待遇不高,也是滋生“违规补课”的一个“内因”。补课费虽然不多,但也可以贴补家用。
  
  第九、中国要腾飞,必须让咱们的孩子把最多的精力最黄金的时间用在最能够提升民族创新能力的知识上!
  
  面对飞速发展的世界形势,我们应该用新的眼光重新再审视中小学教材,再次精选教学内容,删除对培养我们民族创新能力用途不大甚至有妨碍的东西。
  比如,中小学的英语教学就必须改革,不该要这么多的人去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学这么多的英语内容!我国80%的中小学生在广大的农村地区,他们一上学就花费那么多宝贵的精力死记硬背走上社会几乎毫无用途的英语,致使很多很多的中国孩子害怕读书学习,这是谁的罪过?!如果一个博士,只要求会一点普通的英语就可以的话,那他肯定会在专业上作出更大的成就,这样的话,民族的创新立即会有一个前所未有的飞跃!!! 我们80%以上的中国人把宝贵的精力浪费在走上社会用途甚微的英语上,这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也是中国人的悲哀啊!!!
  另外,像历史、地理等学科,在义务教育阶段完全没有必要闭卷考试,应该考虑像政治科目一样开卷考。死记那么多固定不变的东西干吗?!
  
  第十、建议国家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全国“基层一线普通教师论坛”大会,真正如实了解中国教育最基层“原汁原味”的基本情况。
  
  这是一个可以操作,而且肯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的好形式。一般情况下,能到北京参加全国大会的只能是一些“当官的”,可以肯定的是,“当官的”与普通百姓所能提供的“反馈信息”绝对是不一样的。要了解最基层最真实的“原汁原味”的情况,只能让反馈的信息源来自于真正的“百分之百”的普通老百姓。
  任何决策,如果不能以最真实的情况为依据,那肯定是要出错的。召开“全国基层一线普通教师论坛”大会,或者建立“教育部全国基层信息网络普通教师联络员”制度,就是一条最有效的收集最底层反馈信息的极好方法。
  各级人民政府,也应该仿此召开类似的会议。切实把本地区消除“应试教育”危害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成效纳入政府考核的范围。
  中国教育走进了“应试教育”的“死循环”,光靠一所学校或一个局部地区,要彻底解决问题看来是不可能了。至少要一个省最好是全国统一行动一做到底才能有所成效。
  作为有二十几年教龄的基层一线教师,面对中国目前的基础教育现状,我还有很多很多的心里话想要倾说。因为我实在不忍心眼巴巴地看着中国的孩子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遭受令人心痛的“教育”!但愿能尽快结束违背人性的“应试教育”,早日把孩子们从“死整教育”中解救出来吧!!!
  
  
                            二〇〇六年二月八日第一稿
                                 二〇〇七年十月九日第二稿
                                二〇〇八年五月五日第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