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男 女孩:月山岁月札记(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44:15

 

 

       在我的人生历程里,有一段教书生涯至今难以忘怀,“梦里常向月山醒,十年教坛记犹新。寒窗岁月虽俭苦,垫定人生日后行。”这就是我对那段生活的总结。

       大学毕业,鬼使神差分到离安庆几十公里远的月山一所厂矿学校教书,它处于“文革”后期至八十年代上旬一段岁月,可想那时的俭苦。但一群年青人聚集一起,那段充满青春期的生活还是值得回顾的,现摘选一些片段以供读者赏玩。                                                                                                                   菜里有油。

        因为学校离安庆有几十公里,交通不便,一星期只能回城一次,所以教师全都是住校,可食堂经常缺油缺菜,当时就那条件,领导也无法。我有小诗描述那时的伙食状况:“每进食堂心自惊,人无荤来猫无腥。若是遇上斋戒日,咸辣萝卜按疗程。”如果哪天走进食堂,听见炊事员喊:“好消息,菜里有油啦!”听到的人无不从心中念一声“善哉!善哉!”后来,由精明的上海佬带头,教师们之间流行了自带煤油炉烧菜的现象:“厂矿中学有一怪,煤油炉子人人带。烟熏火燎出无奈,刚下课堂又烧菜。”    

                                                                 炳烛备课。

        那时,“文革”尚未结束,还是处于“读书无用”阶段,但有学生老师就要备课上课,可晚上常常停电,无法,只得炳烛工作。有诗为证:“黑暗休逞能,炳烛耕耘辛。红墨化春雨,驱昧送光明。”

                                                              “敌机”搔扰

       现在条件好了,蚊蝇虽未象臭虫灭绝,可住在现代化的商品房里,倒也没有了蝇叮蚊咬的烦恼。然而一想起月山蚊子,至今还浑身起鸡皮疙瘩,那又大又有黑白花纹的蚊子格外猖狂,白天也哼哼唧唧地向你挑战:“敌机何其多,白昼紧巡逻。毒辣又胆大,纱帐也难躲。”

                                                                 1+1=结婚。

        学校地远偏僻,教育局为了安心教师,所分配来的老师青年人居多,且男女搭配合理,业余生活也蛮富于活力的。晚饭之后,情投意合的男女教师结伴散步,慢慢由谈心进化为恋爱。有一数学老师大概谈到考虑结婚事宜了,第二天数学课,在解方程式的 = 号后写上了“结婚”二字。学生喊“老师错了。。。”,她生气的说:“老师怎么会错!”待回望黑板,是错了。只得将错就错,问学生:“ 1+1=”学生答“等于二。”“那结婚是不是一人加一人啊”,满堂答“是 --”。“这不就对啦,老师哪有错。”满堂欢笑

                                                                咸鱼越晒越少。

        每至寒假开学,各老师都要从家里带些腊货以补充食堂的菜肴之荒。有太阳时腊货都要挂出晒晒。一天吃饭,隔壁的张老师望着他的咸鱼对我说:“奇怪,我的鱼也没吃怎么越来越短了?”我笑笑说,“你去后面宿舍那几个上海佬查查。”过一会回来,他也笑翻了,原来那几个贪吃的上海女老师每天从他几条咸鱼上轮换割一块用煤油炉烧着当菜。直到几条腊鱼全剩了头和尾巴他才知道。冬天的夜晚肚子最容易饿,有时几人围着炭火海阔天空后总想弄点宵夜。刚好,我宿舍的枞阳方老师带了不少小干鱼,他忙着谈恋爱不在宿舍。于是我们每晚就烤干鱼喝茶,吹牛。后来告诉他,他也一笑置之:“带来就是吃的。”至今,想起那焦黄香脆的炭烤小干鱼和纯真的友情仍令人回味无穷。当然,我每星期带去的母亲腌制的具有脆辣香风味的姜片、豆角,不仅是大家下饭的佐料菜,更是那些年青怀孕女老师流口水又不好意思当面要的“盗窃”珍肴。

                                                                搭车美人计。

       一星期课程结束,周六午饭过后大家结伴回家。可那时安庆来回月山的班车紧张,周末人满了中途站是不停的。有诗曰:“风雨阴晴立道边,徘徊踱步胜熬年。望断天涯咫尺路,无车无人无尘烟。”有次我们几个老师苦等了近四个小时,满载的班车都一一呼啸而过,眼看天快黑了,大家渐显不安,问我怎办?我拉过一上海美女老师,附耳几句,她倒也答应了。再把计策和大家一说,都笑开了。那时,安合路上货车特多。只见那位上海女老师站到路边,拿出花手帕,对着奔向安庆方向的货车挥动手帕,一辆大货车见只她一人,立马停了下来,在她故意跟司机磨蹭时刻,我们快速地爬上后车厢,等司机发觉为时已晚,也只好作个顺水人情,把我们带进安庆了。没想到这急中生智的美人计在那年代竟多次解决了我们很棘手的交通问题。                                                                                                                     露天电影

    十年“文革”倒退了国民经济,搅乱了社会秩序,更封杀荡涤了人民的文化生活,那时能有一场电影看可是极奢侈的精神享受。当时国家勘探326地质队座落月山,每周基本有一至二场电影,这无形中也富裕了周边群众和我们的文化生活。因学校地质队学生多,所以老师们自然免去了自带板凳之忧。每到有电影放映,学生不仅早早告知了消息,还摆好了椅凳。吃过晚饭,教师们踏着夕霞的余辉散步去地质队,一到,立刻被各自班上的学生接到安放的椅凳坐了,并递上泡好的茶

        现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即便城里电影院也没去过,但每每忆起月山的露天电影那早早到来的周边群众把若大操场或坐或站挤得满满堂堂的热烈场景,仍怀念不已       

                                                                                                    (未完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