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英语教学模式:有效教学行动方案_世界大学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0:37:33

有效教学行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及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培养具有较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合格劳动者的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教学规律,针对教育教学中存在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现象,按照“关注学生发展、更新教育观念、深化课程改革、优化教学行为、锻造优良队伍、提高教学质量”的总体思路,以追求教学质量和教学实效为核心,2010年3月-2012年元月,通过开展“有效教学”活动,认真总结我校教育教学的经验教训,深入学习教育科学和教育理论,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思想,积极探索有效教学策略、途径和方法,自觉构建有效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和谐发展,努力实现教学效果和效率的最优化,推动我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概念界定

传统教学的内涵被界定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共同行为”,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质”。传统教学侧重于从教师的角度看待教学,强调简单灌输,往往采用“填鸭式”教学方法,不注意或者不会运用帮助学生发展心理机能的办法来学习,主要关注如何使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而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需求和自主权。传统教学过分关注教师的教授方法和教学时间,强迫学生重复训练,因而学生学得辛苦,教师教得辛苦,导致“时间+汗水=低效”的结果。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在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影响的教学效能核定运动后,引起了世界各国教育学者的关注。20世纪以前在西方教育理论中占主导地位的教学观是“教学是艺术”。但随着20世纪以来科学思潮的影响,以及心理学特别是行为科学的发展,人们意识到,教学也是科学。即教学不仅有科学的基础,而且还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于是,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的理论基础,以及如何用观察、实验等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教学问题。有效教学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提出来的。

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衡量教学是否有效的唯一指标。教学有没有效益,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完成教学内容或教得是否认真、是否精彩,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和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什么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再辛苦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学生是否有进步或发展,不能仅仅以分数为尺度,而是要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予以全面关注。

有效教学的“教学”,是指教师引起、维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所有行为和策略,其必要条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教师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教学在学生“想学”“愿学”“乐学”的心理基础上展开。二是明确教学目标,要让学生知道“学什么”和“学到什么程度”。三是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或者说采用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策略。比如,教学语言要简洁明了,学生能听清楚、听明白、听全面;教学手段要先进适合,学生易接受、易理解、易记忆;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适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学生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快。

实际上,“有效教学”是一种现代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强调以素质教育理论为指导,关注教学的有效性,关注教与学的统一,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性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学是教的出发点,也是教的落脚点,教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学。

三、总体目标

“有效教学”是遵循教育教学规律,有效实现预期的育人目标的教学活动,衡量的准则是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表现,是学生学到什么程度、学得好不好、会不会学。其有效性主要体现在三个层面:一是效果,要追求教育教学活动的结果与预期的教学目标的一致;二是效率,要讲究教学产出与教学投入的比例;三是效益,要实现教学活动中师生的共同成长、生命成长的价值意义。

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总体目标是:

1.树立科学观念,强化质量意识。教学是学校全面育人的主渠道,在学校工作中居于中心地位。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坚持科学发展的理念,以务本求实的态度,全面落实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首先,要在继承并发展“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教学相长”等传统教育思想的基础上,树立以学生的潜能开发、个性发展、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为主旨的教育观。其次,要树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资源尤其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的教师观。再次,要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多方面需要和发展可能性的学生观。第四,要树立多元人才观。第五,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学促教、以学定教的教学观。第六,要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教学质量是教育质量的核心指标,教学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杆;教学质量不是单一的某种素质的体现,而是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的体现,是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内在统一和协调发展的综合体现。

2.改进行为方式,提高教学实效。规范教学行为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基础,是提升教学效能的突破口。要在科学制订并切实遵守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努力改进行为方式。首先,要改进管理者的管理行为,体现服务这一管理的本质,实现激励这一管理的目的,通过业务引领,努力把教师的原动力、首创精神焕发出来。其次,要改进教师的教学行为,在师生交往中强调尊重和信任,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帮助与引导,在自我发展中强调感悟和反思,在同事协作中强调合作与共进,全面实现“一切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这一核心理念。第三,要改进学生的学习行为,积极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习过程变成学生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培养起学生的学习责任感,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提升教师素质,引领学生发展。发展教师、发展学生是任何教育活动之根本,且两者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提升教师素质是引领学生发展的保证,学生得以发展是教师素质高的体现。提升教师素质,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特别是以“三爱”(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专业)为核心的专业精神,形成敬业乐业、尽责奉献、关爱学生的教育人格和教育伦理,进而对学生发挥外在的导向作用和内在的熏陶作用。其次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包括教育理念、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智慧,尤其是在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下运用先进手段科学施教的水平。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正落实改进教学方式的主体作用和帮助学生改进学习方式的引领作用;要切实解决好怎样使学生乐于学习、愉快地学习、更好地学习等问题,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四、实施步骤、内容和措施

依据本次活动设定的基本目标,推进有效教学活动分成四个阶段,即规划启动阶段、学习反思阶段、实践探索阶段和总结提升阶段。学习反思阶段以重点实现“确立科学观念,强化质量意识”为目标;实践探索阶段以重点实现“转变行为方式,提高教学实效”为目标;总结提升阶段以重点实现“提升教师素质,引领学生发展”为目标。主要实施步骤、内容、措施如下:

第一阶段:规划启动阶段(2010年元月-2010年3月)

1.科学规划,认真组织。成立学校“有效教学”改革领导小组。

组  长:陈金星

副组长:刘彩琴

成  员:文  烨  唐仁庚  欧双全  舒青根  成汗青  廖湘波  彭碧辉

刘春奇  唐静静  周  红  许启德  梁春凤  曾琼芳  黄文涛

        邱  波  郑  冰

职  责:全面负责“有效教学”活动的开展、研究、实施和督查工作。制订实施方案,议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阶段任务,扎实组织各教研室和教师认真落实,及时做好信息反馈、意见征集、检查评比工作,确保“有效教学”改革有序进行。

2.制订方案,明确思路。制订我校《有效教学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理念、实施步骤、活动内容、具体措施,经校长办公会议通过后,2010年3月中旬前印发。

3.宣传发动,明确任务。召开教师大会,传达活动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开展“有效教学”活动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

第二阶段:学习反思阶段(2010年4月-2010年7月)

活动重点:组织学习有效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1.学习“有效教学”的基本理念

(1)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首先,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

(2)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要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教师在教学时既不能跟着感觉走,又不能简单地把“效益”理解为“花最少的时间教最多的内容”。教学效益不取决于教师教多少内容,而是取决于对单位时间内学生的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综合考虑的结果。

(3)关注可测性和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以便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

(4)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每一个教师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行为:“我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才是有效的?”“有没有比我更有效的教学?”

(5)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要求教师掌握有关的策略性知识,以便于自己面对具体的情景做出决策,并不要求教师掌握每一项技能。

2.了解“有效教学”的历史追求

自从教育产生以来,如何有效地教、怎样做一个成功的老师、教师如何教得轻松而学生学有所成,历来是教学实践的基本追求。在以大机器生产为标志的工业社会,“效率”意识尤其得到强化,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也随之更加重视“效率”。可以说,现代教学论就是以追求效率为核心的“有效教学论”。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有效教学”有不同的理解。从教学实践的发展历程来看,至少经历了三种追求:一是从夸美纽斯开始到赫尔巴特和凯洛夫,注重扩充“教学规模”,并以相应的“教学程序”(或称“教学模式”)维持这种“教学规模”,这是一条追求“教学规模”的有效教学道路;二是挑战固定的“教学程序”进而形成某种多元的、个性化的“教学模式”,以1972年美国学者乔伊斯和韦尔合作出版《教学模式》为标志,这是一种以“教学模式”为主体的有效教学的追求方式;三是在“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系统“设计”教学的过程,这是一种讲究“教学设计”的有效教学思路。在“教学设计”的道路上,有效教学大体有三种取向:一是科学主义(以加涅的“教学设计”思想为代表);二是建构主义(以杜威的“参与者知识观”为代表);三是多元智能(以加德纳的理论为代表)。

3.学习“有效教学“的主要理论依据

大致了解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行为主义心理学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教学理论情感心理学教学理论,着重了解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

4.剖析反思教学行为

引导广大教师深入剖析、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分析、排查低效、无效甚至负效教学行为及其原因和症结,以便对症下药,为开展有效教学、增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优效教学廓清道路。

第三阶段:实践探索阶段(2010年8月-2011年7月)

活动重点:深入学习,认真实践,团队研究,协作攻关,积累教学经验,改进教学行为,优化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继续深入学习

重点是:

(1)现代职业教育模式。重点了解国际劳工组织开发的技能培训模式(MES)以及当今世界上较为典型的四大职教模式,即北美的CBE(能力本位课程模式)、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和英国的BTEC。

(2)有效教学的历史经验。了解国外的“接受学习”、“掌握学习”、“范例学习”、“发展性学习”、“情景学习”和“发现学习”,国内的“八字教学法”、“异步教学”、“尝试教学法”、“尝试指导·效果回授”、“自学辅导教学”、“有指导的自主学习”、

(3)有效教学的新方向。重点了解隐性学习、体验学习、研究性学习。

2.了解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包括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丰富个人的知识储备、做一个有反思力的教师等)、追求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前的有效准备、课堂的有效组织、课后的有效练习等)、提升三种教学能力(课堂调控能力、信息反馈能力、评价指引能力)。

3.掌握、探索、实践有效的主要教学行为

主要教学行为是教师在课堂上直接针对具体的教学目标与内容而采取的专业行为。它是可预设、可分解、可培训的专业技能,目的在于确保教学有序进行。依据教师在课堂中扮演的不同角色及其与学生的关系,主要教学行为可分为呈示、对话、指导三类。每类教学行为都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与条件、优势与不足,教师必须对此有清楚的了解,才能合理地运用这些教学行为。

4.掌握、探索、实践有效的辅助教学行为

与主要教学行为直接关注的是教学目标或教学内容不同,辅助教学行为是为主要教学行为服务的,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直接处理学生心理或教学情境中的问题的行为;在表现形式上也与主要教学行为往往是直接的、外显的、经过专门设计过的不同,辅助教学行为通常表现为间接的、或显或隐的,有些可预先设计、而多数是生成性的。在某种程度上,辅助教学行为更能体现一个教师的专业素养。对此,主要学习、探索、实践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课堂强化技术的应用、教师期望效应的实现和良好课堂气氛的营造。

5.掌握、探索、实践有效的课堂管理行为

课堂是许多人在一起学习、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的一个场所,因而教师仅仅会“教”还远远不够,几乎所有关于教师效能的研究都指出,课堂管理技能足以决定教学的成败。一个缺乏课堂管理技能的教师,显然不会在教学上取得像样的成就。但课堂管理不是把学生控制起来,而是教师用来创造有益于学习的课堂环境所做出的决策和所采取的行动。课堂管理对教师来说主要是在学生出现问题行为,尤其是哪些影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问题行为时能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并且能够未雨绸缪,减少课堂问题行为的发生。对此,主要了解和探究课堂问题行为及其成因,学习和实践课堂问题行为的处理和预防。

6.掌握、探索、实践有效的教学评价

教学的准备和实施并不是教学过程的全部。教学过程要有效,评价就应当贯穿始终。教学目标制定得是否合理、实现与否,课堂行为是否恰当,教学结果是否优良,——说到底,教学是否有效,都要根据评价的结果才能判定;教学能否有效地改善并更为有效,同样需要依赖于评价结果的运用。考试就是评价的一部分。对此,主要了解教学评价的历史演变,学习和实践学生学业成就的评价、教师课堂行为的评价等。

第四阶段:总结提升阶段(2011年8月-2012年元月)

1.探索、实践、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策略

教学策略是指为达到某种预测效果所采取的多种教学行动的综合方案,就是在教学目标确定之后,根据已定的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征,有针对性地选择和组合相关的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和技术,以便形成具有效率意义的特定的教学方案。教学策略具有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等特征。

(1)了解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包括加涅的九种基本教学策略、盖奇的七种基本教学策略、库宁的教学管理策略、申继亮的研究(监控策略和应对策略)、顾泠沅的研究(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策略)。

(2)了解以筛选经验为基础的教学策略。包括基于情感原理的教学策略、基于序进原理的教学策略、基于活动原理的教学策略、基于反馈原理的教学策略。

2.探索、实践、构建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是构成课程、选择教材、指导在教室和其他环境中教学活动的一种计划或范型,或者说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稳固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教学模式是将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组织形式融为一体的综合体系,可以使教师明确教学应做什么、怎样做,使学习者明确学什么、怎样学等一系列具体问题,把比较抽象的理论化为具体的操作性策略。

(1)了解教学模式的种类。大致了解布鲁姆的掌握学习教学模式、皮亚杰的认知发展教学模式、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瓦跟舍因等人的范例教学模式、马塞拉斯和考克斯等人的社会调查教学模式、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模式、加涅的信息加工教学模式、塔巴的归纳教学模式、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模式、布鲁纳等人的探索发现教学模式、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模式、约翰逊兄弟的合作教学模式等。重点掌握乔伊斯和威尔斯依据学习理论根源、根据教学实践总结、区分的四类教学模式(行为矫正模式、社会作用模式、个人发展模式、信息加工模式)。

(2)积极探索、实践并建构符合职业教育规律的专业教学模式。重点探索和实践学中做或学后做、现场教学、情境教学、案例教学、项目驱动教学和任务驱动教学等教学模式。

3.研究、制订有效教学评估细则

组织研究人员,通过对原生态的课堂教学过程的调研,分析、探究具有普遍性、典型性、倾向性的低效、无效甚至负效的教学因素。在充分讨论、广泛听取一线老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有效课堂教学规范条例》和《有效课堂教学考评细则》。通过规范条例和评估细则引领有效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

4.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竞赛评比

抓住影响学校、专业、学科、教师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环节,选准切入点,广泛发动教师参与行动研究,并引导全体教师结合亲身实践,深入探索有效教学的实施策略和操作模式,适时开展多层级的有效教学论坛、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有效课堂教学展示、有效教学案例评选、有效教学设计比赛等专题活动,不断深化有效教学的实践探索,不断推广有效教学的经验成果。要通过调研,发现并培养在有效教学推进过程中富有创新精神、措施得力、效果显著的教学团队和优秀教师,认真总结,提炼其经验,推广其做法。

5.促进学习型组织的形成

融合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三条教学研究的基本路径,理解其内涵和关系,熟知其程序和技术,并加以运用和操练,使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赛场上高奏凯歌,促进学校教学研究风气和学习型组织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