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思宣讲会:中医文献彭景星运用补中益气汤验案四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1:57:03
彭景星运用补中益气汤验案四则
作者:彭慕斌 胡柏祥
关键词:彭景星 补中益气汤 崩漏 遗尿 泄泻 头疼
补中益气汤(以下称本方)由黄芪、人参、当归、升麻、柴胡、陈皮、白术、甘草等药组成,为李东垣益气升阳,调补脾胃之名方。彭老运用本方加减,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所致之病证,每获奇效。兹举其治验数则于次,以就正同道。
1补中摄血疗崩漏
例:王××,女,37岁,工人。1991年9月2日诊。
患者一向月经正常,从今年5月起,经量逐渐增多,且迁延难净,当时疑宫环作祟,取出宫环后不见改善。每次经至,必用止血敏、宫血宁等药,尚需10余日始净。经B超探查无器质性病变。末次月经8月12日,至今尚量多色淡未净,兼面色萎黄,头晕心悸,短气乏力小腹空坠,喜按舌淡白,脉沉弱无力。诊属脾虚气陷,冲任不固之崩漏。治宜补中益气,固摄冲任,用本方加减。
炙黄芪20g,党参20g,煅龙、牡(先煎)各20g,白术10g,当归身(酒洗)10g,炙甘草10g,茜草炭10g,升麻3g,柴胡3,陈皮5g,海螵蛸15g,阿胶珠15g,藕节20g,荷梗15g。水煎内服,每日1剂。
服上方2剂,血止证减,尚觉头昏,腰酸疼,遂于方中去阿胶,茜草生用,加续断、寄生各10g,续服5剂,诸证皆愈。于9月15日经至,量正常,3日净。以后月经按时来潮,亦无其他不适。
按: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患者因脾虚气陷,化源不足,累及冲任,见清阳不升,摄血无权诸证。故以补中益气汤合乌贼骨丸意,益气升阳,调冲任以摄血。当归本为养血要药,但辛温且兼“窜动”之性,与血证稍形戈戟。今以酒洗,使减其辛温窜动之性,而增强守补之力。全方标本兼顾,故服之即效。
2补中温肺止遗尿
例:代××,男,9岁,学生。1983年10月20日诊。
患儿素体虚弱,一月前因尿频尿急,某医指为下焦湿热,予八正散加味治疗,不仅无效,竟致尿液淋沥不摄,家长惊惧辍学来诊。见其发育欠佳,面白肢凉,阴茎包皮不长,小便滴沥而出,白天因尿湿频换内裤,夜间床上需用尿布。饮食,大便尚可,下腹、尿道皆无痛感。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诊属尿失禁,乃脾肺虚寒,膀胱失约。拟补中益气,温肺涩尿法,用本方加减。
党参12g,黄芪12g,白术8g,益智仁6g,炙甘草6g,当归10g,桑螵蛸6g,山药12g,陈皮5g,干姜4g,升麻3g,柴胡3g。水煎内服,每日1剂。
服药3剂,尿已不再淋沥,而尿次仍频,守方续服15剂,尿次正常,遂返校复课。
按:患儿因体弱阳微,复为八正之渗利,使脾胃生生之气受戕,金无所恃而肺气虚寒,见“上虚不能制下”,膀胱失约。对此,《金匮翼·小便不禁》主张治以“补中益气之属为主,而以固涩之剂佐之”。故以本方加益智、桑蛸、山药等。由于证兼肺气虚寒,更合《金匮》之甘草干姜汤以“温肺复气”,服之其病果愈。
3补中升阳治泄泻
例:吴××,男,48岁,干部。1985年5月20日诊。
患者自两年前病痢后,腹痛腹泻时作,且逐渐加重,曾诊为“慢性结肠炎”,经中西药迭治少效。刻诊:面黄消瘦,神疲肢冷,腹胀痛喜温喜按,纳少,大便溏薄,或混白色粘液,日解6~8次,便前急迫难忍,便后虚坠脱肛,舌淡红边有齿痕,苔薄白微腻,脉沉细无力。诊属泄泻,乃脾气虚陷,肾阳不足,微兼湿邪。治以健脾益气升阳,温肾涩肠之剂,用本方加减。
黄芪20g,党参20g。茯苓20g,白术10g,罂粟壳10g,诃子10g,厚朴8g,当归10g,升麻3g,柴胡3g,煨葛根15g,甘草6g,干姜炭6g,补骨脂6g,泽泻10g。水煎内服,每日1剂。
服药5剂,诸证皆减,大便已成形,仍日解3次。遂于上方去罂粟壳、诃子,加防风6g,枳壳10g,附片6g。用灶心黄土100g煮水煎药,服法同上,又服15剂,诸证消失。遂以附子理中汤合三奇散(黄芪、防风、枳壳)加减,连服两月停药,随访至1990年冬,云未复发。
按:久泻不愈,脾肾阳虚,湿聚太阴。治以本方加干姜、葛根、砂仁、补骨脂、茯苓、泽泻等温养脾肾且兼利湿,佐罂粟壳、诃子以涩肠。罂粟壳久服恐成毒瘾,当证减即去之。因证属脾肾虚寒,故以温补脾肾之剂善后。
4甘温益气除头疼
例:黄××,女,44岁,农民。1991年8月23日诊。
患者两月前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昏迷10余日,经西医抢救,已神清症减,仍头痛绵绵。刻诊:心悸神疲,短气乏力,纳少便溏,四肢麻木。每日上午见低热恶风自汗,约3时许自退。脉细涩,舌淡晦,边有瘀点,苔薄白。诊属头痛。盖起病凶猛,正气摧残,见脾虚气陷,营卫不和,瘀阻脉络之机,故治以补中气,调营卫,通脉络为法。用本方加减。
太子参20g,黄芪15g,白芍15g,炙甘草10g,当归须10g,丹参10g,白术10g,细辛2g,柴胡3g,升麻3g,桂枝10g,防风6g,生姜10g,连须葱管5g。水煎内服,每日1剂。
服药3剂,头痛肢麻大减,续服5剂,除觉头昏外,余症皆愈。遂去细辛,加枸杞10g,桑叶6g,菊花6g,续服15剂,已康复如常。
按:本证极为复杂,结合病因脉证分析,治当以本方健脾胃、补中气为主,更以细辛、旋复、葱须合归须微辛通络。盖“气主煦之”,气虚者不仅多阳微,还能令“卫气散漫”,使营卫不和,故仿张锡纯加味桂枝代粥汤方义,加桂枝、白芍、防风以调营卫而兼固表。头顶之上,惟风可到,后期复加滋肝肾与熄风之品。由于药证相符,竟获奇效。
体会:李氏注重脾胃论学说。强调人之五脏六腑,九窍百骸,皆受气于脾胃,故有“四时百病,胃气为本”、“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诸说,因而立法制方以调补脾胃为首务。本方为其代表之一,虽张景岳等对其应用略有微词,彭师认为只要辨证准确,掌握病机,疗效确实可靠,不愧为其名方。
应城市中医医院(湖北,432400) 彭慕斌 胡柏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