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第八回原文:教子系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43:40

不让孩子养成花钱习惯

    如题,这是我教子的一个原则。定此原则,是基于:人对物质的欲望是可以无限膨胀的。如果不从小让他习惯控制对物质的欲望,那么总有一天,恶性膨胀的对物质的欲望会毁了他!

    记得我刚参加工作时,有次和一老同事谈论给孩子花钱的问题。那个同事就讲:我就一个儿子,挣钱就是给他花的。他要什么,我给买什么。当时我就反驳他:人的欲望可以无限膨胀的,你这样做,总有一天会满足不了你儿子的需求。争论半天,也没能说服他。后来他儿子考到南京某重点高校读书,终因偷盗学校电脑,被判入狱。诚然,这是个极端的例子。但无论如何,惯孩子花钱,绝对不是对孩子的爱护!

    不久,我就结婚、生子。于是和妻及岳父母商定了一个原则:除非买雪糕之类的小零食,绝不在孩子面前给他买任何东西,尤其是玩具。即便要买,也是买好后,在适当的时候给他。有时还可以作为奖励。在此,也要感谢岳父母,他们很配合。有次岳母带他去小店,给他多买了些食品,他便哭闹着不让,硬是给退了。售货员都感奇怪,连说没有见过!

    5岁的时候,我带儿子回老家探亲。一次我们和弟弟、弟妹一起逛商店,儿子看到一玩具汽车想要,我没有给买。我弟看到后,便带我儿子到别的商店买了。我讲弟弟不要给他这样买东西,可弟弟以为我客气,说我们难得回来,给侄子买点玩具是应该的。之后弟弟、弟妹又带儿子出去玩了几次,每次都买一些东西回来。弟弟每次都夸奖侄子真不贪,没有花什么钱。是呀,每次也就是十几、二十块钱,倒是不多。想想也呆不多久,就不多说了。

    但是,孩子真的惯不得!有了这次老家的经历,一次和妻带他去商店,看到一个变形金刚,非买不可。怎么和他商量也不行,竟然在大庭广众之下哭闹起来。我顿时感到非常尴尬!给他买,以前的教育前功尽弃;不给买,惹来众人侧目。但原则不能改!于是狠下心,把他带到人少的地方,狠狠教训了一顿。这么多年,也就遇到一次这样的尴尬。

    转眼孩子上学了,经常需要买些文具之类的东西。每次儿子买好东西剩余的钱,哪怕是5毛钱也自觉如数交回。小学时,儿子没有零花钱。到了中学,因在学校吃午饭,也基本是算好,绝不多给。现在儿子上高中了,生活依然很朴素,从不和同学攀比穿戴。浑身上下没有名牌。如鞋子,就是一百多元的普通运动鞋。衣服基本是每季一套。在校都是校服,只有星期天上钢琴课时穿便服。吃饭以外,他自己花钱的地方基本是买书。即便周日上视唱练耳、乐理课到晚8点,他也是坐公交车折腾半小时回家吃饭,从来不打车。

    定下的原则,就一定要坚持,且一定是全家一致地坚持!与其惯孩子花钱,倒不如多用心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把生活调剂好,保证孩子成长所需的营养,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这样做,似乎残酷。但对孩子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极为重要。相信他会受益终生!

   

绝不娇生惯养   

我祖母是旧社会农村出来的,没有上过学。但我从小就经常听她老人家讲:惯子育煞子(不知道是不是这个“煞”)!当时不能准确理解,只知道小孩儿不能娇生惯养,因为我祖母从来不惯我。记得我很小时有次哭闹3、4个小时,我祖母连看都看不我一眼。最后还是自觉没趣,不闹了。也许是家庭教育的严格,我和我姐在高考恢复后,先后考上了大学。在那个年代,这还是很少见的。为此,我母亲还到区里介绍过教子经验。当时母亲相当骄傲!可能是受祖母根深蒂固的影响,也是后来看的书多,不娇生惯养,也成了我教子的一个原则。

相信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经历:孩子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坐在地上,甚至躺在地上哭闹,父母就妥协了。结果这成了孩子要挟父母的一种手段。在我这,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记得孩子一岁多时,第一次出现这种情况,便打他起来,并罚他靠墙站立。让他知道,这是不允许的。之后又出现过一次,同样处理。两次,就教育过来了。以后再也没有赖过地。后来孩子大了一点儿,就告诉他,有要求可以讲,但不能哭闹,要听大人的话。

我是在孩子一岁半开始“作规矩”的。

一是养成生活规律。为此,无论工作多忙,下班后都把孩子接回家,从来不让他在外公家过夜(同时也是为老人着想)。除了星期天,也很少在老人家吃饭。孩子吃饭、睡觉基本定时。很少给孩子零食吃。

二是行为习惯要好。例如,外出时,由于南方夏天很热,给孩子买雪糕吃是免不了的。但雪糕的包装纸和吃剩下的雪糕棍,一定让他自己去找垃圾箱,绝对不许随手乱扔。其实好的行为习惯,都是从小事做起的。后来孩子在小学学习了交通法规,过马路一定会走斑马线。我们大人也在他的感染下,坚持走斑马线。向孩子学习,本身也是对孩子的教育。

三是好的语言习惯。上幼儿园后,由于没有分辨能力,会学脏话。我们是发现一次,坚决纠正一次,从来不含糊。见人称称谓、打招呼是基本礼貌。不知道怎么称谓,就教给他。从小学到高中,他的老师都夸奖孩子有礼貌。

四是劳动观念。我儿子在10岁,我开始让他自己做早点吃。很多人不理解,其实我8岁时就学会了做饭,所以现在能做一手好菜。小学时学校也会留家务作业,做好后家长写评语给老师,作为检查作业的依据。可惜这些做法,到孩子上初二后,由于担心影响学习和心疼他太累,没有坚持下来。现在我儿子除了偶尔自己做点蛋糕、西餐外,基本什么家务也不做。我们很是后悔。

严格教育是方方面面的,不止这些,在后面还会涉及到的。

妻是教师,她很强调“第一次”,就是在发现孩子出问题的第一次,就应及时和有效地纠正。现在体会下来,这点在教育孩子的方法中,极为重要!否则,一旦孩子养成了坏习惯再去纠正,极其困难,甚至是不可能的。例如,有时我和儿子说话,他回答不及时。现在看来是个很大的问题。但到现在也没有得到彻底地纠正。再例如,都10多岁了,到他外公家,吃葡萄还是他外公给洗好,剥好皮,甚至是去了籽,放在碗里,他才吃。现在没有人伺候他了,他就很少吃水果。这也是溺爱的结果。

从严教育,必须全家一致。绝不能一个在教育孩子,一个在替孩子解脱。即使教育孩子的方法你认为不当,或过分,也只能是背着孩子交流,绝对不能当着孩子的面制止,更不能争吵。在这一点上,我们全家做得很好。

从严教育,就要勇于发现和承认自己的孩子有缺陷。千万不能怎么看都是自己的孩子好,不去主动观察、发现和纠正孩子出现的问题。我儿子18岁了,我还是没有放松教育。只要发现有问题,就及时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他,认真和他交流,直到他能够认识到为止。当然,孩子青春期开始,就不能简单地用一些强制措施了。

从严教育,不等于对孩子不关心、不爱护,而恰恰是最大的关心和爱护!

性格决定人生

 

决定人生命运的不是智力而是性格。伟大的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智力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性格的伟大。这一点往往超出了人们通常的认识。” 一个忍让谦和的人,一个自信豁达的人,一个勇敢果断的人,一个自知之明的人,一个自立自强的人,肯定是受欢迎的人。一个人有了这些品格,就无异为自己增添了无穷的资本——这就是性格成就人生的秘密。

其实这个题目太大了,要想把这个问题阐述说得全面,那么整个教子的文章也就写完了。换言之,性格的培养涉及教育孩子的方方面面。比如学习,培根曾经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我深以为然。凡有所学皆成性格!如何引导孩子爱学习,就是教子的重要课题。尽管如此,我还是要把它作为一个专题先写出来。因为,孩子出生后,性格的培养应该放在首位,尤其是幼儿期,是重中之重!

在影响孩子性格形成的诸多因素中,除了先天因素外,家庭环境是儿童性格形成的摇篮;父母与子女长期共同生活,对孩子性格形成的潜移默化影响又是极其深远的。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谨言慎行、做好表率,无疑是促成孩子形成良好性格的两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在这里,我谨以培养孩子的乐观性格为例,“如果我不能给孩子财富,那就给他寻找财富的信心。如果我不能给孩子智慧,那么给他获得智慧的信心。如果我不能代替孩子生活,那就给他生活的信心。”自信,是孩子乐观性格的基础。有了自信,孩子可以坦然面对困难和挫折,可以在任何情况下,昂头面对人生。

首先,保持家庭生活的美满和谐。在孩子6、7岁前我的家庭还是很美满的。一家三口经常去公园、郊外游玩……可以说,我儿子的童年是在快乐的家庭环境下度过的。尽管后来家庭出了重大问题,但我们也极少在孩子面前争吵,努力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的环境。到了我儿子上初中以后,我们才和孩子正式讨论我们的婚姻状况,在取得他的理解和同意后,离了婚。之后,我带儿子回到了北方老家。我准备再婚前,又郑重地和儿子交换了意见,许诺我找个妻,给他找个大朋友。儿子也很懂事,知道我们结婚,他就应该叫妈。但我和妻都不这样要求他。再婚后,我们一家更加美满幸福。两年后,在妻的真情感召下,儿子终于发自内心地称呼她:妈妈。改口那天,激动得我妻几乎一宿没睡。现在,他不但有我们的爱护,还有他亲妈和外公、外婆的爱护,他倍感幸福。他的初中和高中班主任都知道我们的婚姻状况,都是儿子主动和他们讲的。从这一点也可以看出他的乐观性格和心态。

其次,给孩子提供决策的机会和权力。乐观性格的养成与指导和控制孩子的行为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设法给孩子提供机会,使孩子从小就知道怎样使用自己的决策权。不仅在离婚、和谁生活、再婚等一系列大事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在一切涉及孩子的问题上,我们都很尊重他的意见。比如,在他小学时,学校兴趣班学了国际象棋。兴趣班结束,他老师认为他很有潜力,多次动员他继续学习国际象棋。我便和儿子解释,学好琴和棋都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你现在学习任务已经很重,上中学后的学习任务将会非常繁重,是否有精力在保证完成学业的同时,再两样都学好?孩子听后也觉得有道理,便决定继续学琴,放弃学棋。之后,他只是有时到游戏网站去下下国际象棋。由于是他自己的决定,至今无怨无悔。

上初三时,我就多次和他讨论今后的发展方向问题。我多次表明我们的态度:无意要求你一定考大学,但必须学有一技之长。所以,你可以选择考高中,也可以选择靠中专、高职。只要你喜欢,并准备为你选定的目标奋斗,我们就全力支持。我们没有你必须将来取的多大成就来“光宗耀祖”的想法,更没有你从事普通职业而感到脸上无光的想法,亦不会通过你来实现我们的梦想。我们对你的要求就是要有理想,有目标,而且快乐地为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我儿子考高中,报中考志愿,都是自己决定的,甚至在中考志愿上家长签字都是他替我完成的。

第三,对孩子倾注全部的爱,和让他懂得亲情、友谊的珍贵。尽管我的婚姻发生了变故,但无论是他的亲生母亲,还是继母,都对他倾注了全部的爱,使他在博大的母爱中快乐地成长。我们和儿子的关系是平等的,朋友似的。我儿子就会经常拿我开涮,我妻就经常感慨:我们更像“哥俩”(我儿子就经常在极度高兴时对我嚷:大哥……)。

回到老家后,比他小5岁的堂弟经常来玩。由于他小弟个性强,他们又都是独生子女,所以经常发生矛盾。我们总是不失时机地和儿子讲道理,讲亲情的重要。一次他小弟要来,他向我提出不让他来,我没有同意,结果他小弟来后,他一直不高兴,也不和小弟玩。我和妻怎么哄他也不行。等他小弟走后,我极少见地对他表示了我的震怒!之后,我又反复向他说明震怒的理由:一是不管你自己的心情如何,来了客人,必须热情相待;二是亲情是血脉相连,血浓于水,堂兄弟是最亲的兄弟,如果连自己的兄弟都不能相容,你还能容谁?三是父母如此给你台阶下,你却不知道即时调节自己的心情,将来到社会上怎么办?四是晚饭父母气得都没吃好饭,你却自己吃自己的,一点也不考虑别人的感受。一个不懂得替别人考虑的人,如何在社会上立足?经过这件事的教育,他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不但对他小弟很好,也知道了关心父母。

第四,限制孩子的物质占有欲。因为给孩子东西太多会使其产生“获得就是得到幸福的源泉”这样一种错觉。这在《不让孩子养成花钱习惯》一文中已有说明。要是孩子懂得:人生的快乐不能仅与物质财富的占有划等号。

第五,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孩子很小时,我就给他买了天文望远镜,晚上带他到郊外,用望远镜看星星,看月亮,激发他对天文的兴趣。然后给他买相关的书籍,引导他把兴趣转化成学习动力。几年后,他对我的朋友自豪地说:太阳系以内的事情你考不倒我。

我反对课外补习班,但我不反对兴趣班。琴、棋、书、画等兴趣班,只要他愿意,我都支持他去学习。正因为如此,琴、棋、书、画、天文、地理、文学等等我儿子都很喜欢,也都有了一定的基础。经过几年的学习,他的主要兴趣固定在音乐上,并把音乐选定为终生职业。正因如此,十多年来,雷打不动地坚持练琴。即使到了外地,也坚持每天到琴行的练琴房去练琴。孩子的业余爱好广泛,自然容易拥有乐观的性格。

第六,教孩子调整心理状态。我儿子在上初一时,经历了他人生最大的变故:家庭从完整到单亲家庭、又到新的完整家庭;离开生活十几年的南方到了北方,气候、水土、饮食、风俗习惯等都不相同;转学到了全新的学校,教育模式发生了变化,学习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离开了熟悉的亲人和儿时的朋友,面对的是全新的生活环境等等,而且又刚好处在青春发育期。那段时间,如何尽可能地减少负面影响,调整好孩子的心理状态,顺利渡过艰难时期,真的成了我的“重大课题”。

为了使他能够尽快地适应这种变化,就必须使他认识到,这种变化不但给他带来了困惑、困难,也为他带来了机会和挑战。比如我就和孩子讲:由于你有机会在南方和北方生活、学习,使你有机会经历和体会南北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文化,这会使你的环境适应能力比其他孩子要强。通过多方面的交流,使孩子懂得:经历是人生的财富;困难是锻炼意志的良师;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坏事,任何事情都有积极的一面,要善于发现它,并从中寻找快乐。在注意和他直接交流的同时,我们还积极地和老师联系,及时了解他的心理变化和表现,和老师配合,使孩子健康成长。

可以说,经过各方的努力和配合,我儿子的心理发育非常好。比如对婚姻的看法,并没有因为这次家庭变故,而产生任何不正确的认识。相反,他更加体会到一个健康、美满、和谐的婚姻对于人生的重要意义;也对影响婚姻的各种因素,有了一定的认识。

我儿子是快乐的,乐观的。从他每天灿烂的笑容中,我能够体会到这一点。 

给孩子吃出个健康身体!

孩子是全家的焦点、宠爱的中心,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为人父母,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可孩子的健康99%取决于父母,尤其是孩子的饮食习惯,成为当今影响孩子健康的最主要因素。孩子偏食、挑食,将造成营养不均衡、不充足,使他们的身体越来越远离健康……给孩子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造就一个健康的体魄,孩子将受益终生。

十几年来,我们在孩子的饮食上可谓费尽心机,目的只有一个,给孩子吃出一个健康的身体。

从怀孕之初,我们就不断的从各种渠道搜集各种有价值的信息,不该做的事情不做,不该吃的东西坚决不吃,应该吃的东西一定要吃,不能去的地方绝对不去,以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保证孩子的先天营养。

孩子出生后,坚持母乳喂养,好处自不必多说。因母乳不够,我们就用奶粉作补充。我们一直没给孩子买过进口奶粉和高档奶粉,不是钱的问题,而是根本没有必要。儿子吃的都是十几元的普通奶粉,身体也很健康。鲜奶婴儿不易消化。儿子吃母乳期间,他母亲不再计较自己的饮食喜好,也不管体形胖瘦,只要是能够提高母乳质量的东西,都是来者不拒,统统吃到肚子里,希望能够给儿子足够的营养。

孩子四个月后,开始加辅食。开始每天一个鸡蛋黄(蛋白容易引起过敏),分两次给他吃。同时加喂鲜果汁,补充维生素。五个多月后,可以吃蛋羹了。为了补钙,蛋羹都是用奶粉或骨汤蒸的。这时可以用果泥代替果汁。六个月开始喂婴儿面条。做面条时,把西红柿去皮、剁碎,加骨头汤、肉汤。一天两顿面条,孩子白天自己就不肯再吃母乳了(六个月后的母乳已经没有营养价值了)。七、八个月时,面条可以加肉末了。也可以逐渐喂稀饭加蛋羹、炒鸡蛋等。八个月时,孩子自己把母乳彻底断了。怎么给也不吃了,大概是母乳没有饭菜好吃。

但奶粉(两岁后改鲜奶)一直保持每天都喝,直到上高中后,他喝鲜奶会消化不良。许多宝宝都不太爱喝水。混合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宝宝是一定要添加水的。开始吃辅食后的宝宝更加需要喝水,每天一般需要150毫升-300毫升的水,而且最好是白开水。我儿子一直到现在,都很少喝饮料。

两岁前,每次吃饭都是坐在童车里,不许边吃边玩,更不许到处乱跑。两岁后和我们一起吃饭,一碗饭,一碗菜,吃饭时不许随便离开饭桌。两岁时,放在老家爷爷奶奶带了三个月,回来后就不好好吃饭。狠狠地教训了两次(打了他),之后就乖乖地吃饭了。为了让她养成好的饮食习惯,我们除了周日,一般不在它外公家吃饭。在老人面前,孩子不好管教。

儿童期是一生中成长发育非常迅速的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活泼好动,对外界充满好奇,喜欢凡事动手,各种营养素的消耗很大,对营养的需求量也较大。与此同时,儿童的饮食方式渐渐接近于成人,但胃肠消化功能还未成熟,吸收能力相对较差,容易出现部分营养素缺乏,或者消化不良的情况,需要特别注意。儿童开始对食物有喜恶之分,对喜爱的食物如甜食、香脆食物、汽水等,经常想起就吃,不加节制;而对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重要来源蔬菜、水果等食物等则十分抗拒。对孩子这些挑食、偏食的苗头如果不善加引导,而是一味迁就,会导致孩子对某些营养素吸收过多,某些营养素又吸收不足。

为了防止孩子挑食、偏食,不按顿吃饭,我们很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我们就做到不偏食。孩子的很多习惯,其实都是跟父母学的。不在孩子面前评价菜不好吃。什么都好吃,什么都要吃,给孩子足够的正面心理强化。直到现在,我儿子什么菜都吃。他的嗅觉、味觉非常好,做的菜差一点点味儿他都能吃出来,但他也只是说说,还会照样吃。

其次,控制饭量。再好吃的饭菜,也就吃这么多,不允许暴饮暴食。我们也不多吃,给孩子做个榜样。所以到现在,我儿子不管在什么情况下,就是一碗饭,吃饱就好。

第三,控制零食。零食多了,有百害而无一利!特别是膨化食品、油炸食品、高甜食品、碳酸饮料,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没有什么益处,所以很少给他买,也极少带他去吃肯德基之类的。吃多了这类食品,也会影响正常吃饭。其实人体需要的40多种营养素,主要是从一日三餐中吸收和获得。

第四、荤素搭配,注意营养的全面。这么多年,每顿饭都是有荤有素,而且花样繁多。在这点上,我儿子是很有口福的(我妻也经常这样和他讲)。他是东西南北菜系的菜都喜欢吃。我妻是朝鲜族,经常给他做些韩餐,他也照样喜欢。

我儿子长这么大,没有吃过什么高档食品,更没有吃过什么补品,营养品。历次检查身体,除了略有些缺钙,其他什么指标都正常。他很小的时候血红色素值就达到了140,比一般的成人的都高。我儿子除了显得清瘦一些,身体还是健康的。初、高中学习繁重,还要学习音乐,锻炼又少,也很少患感冒。

全面营养,健康成长。帮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人生的长路上,他们的每一步将会迈得更加稳健!   培养孩子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

当今时代,终生学习已无异议。所以培养孩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就尤为重要。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能力,特别是自学能力,是一个人掌握多少知识的最为重要的素质。可以说,这种素质的培养,比门门功课100分、在学校排名多少不知重要多少!所以,我一直把对儿子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而且,我始终认为,学习内容不应局限在学校的课程范围,毕竟学校学习的知识,在人一生的知识结构中只占极小比例,即使上了大学也不过如此。

“兴趣”和“爱好”这两个概念是有区别的:“爱好”的范围很广,对任何事物的喜欢都可以看成“爱好”,其感性因素偏多,比如喜欢看电视,这只能说他爱好看电视,而非兴趣;而兴趣是人们对某一事物高层次的需求,是持续对其的关注、学习、探究的动力。所以孩子的爱好可以广泛,但兴趣不能太滥。我就是让我儿子专心致志地集中到一两门主要兴趣上,而把其他的“兴趣”作为一般爱好。学习兴趣有了,才谈得上学习能力的培养。

那么怎样发现孩子的兴趣?其实孩子都有自己特殊的兴趣,没有谁比父母更能发掘他们的兴趣所在。

例如我儿还不会走时,我们发现,只有听音乐,他才能安静地自己躺着。后来电视台只要放歌,就不许换台。到3、4岁时,只要发现电视台放交响音乐会,就自己搬个小板凳坐那全神贯注地看。两个多小时,我都听不下来,他却高兴得很。于是我就想,他在音乐方面也许值得培养。为此,4、5岁时,我就经常带他到中老年活动中心的卡拉OK厅去唱歌,很快他就成了那里的“小歌星”。这一方面使他感受到了音乐能给他带来快乐,强化了对音乐的兴趣,也锻炼了他的胆量和自信。6岁时就取得了全市少年儿童卡拉OK大赛的三等奖。一次带他去商店,故意让他去看乐器,结果他看中了电子琴。6周岁开始到少年宫学习电子琴(后来改学钢琴),也就是半年的困难期,需要督促。半年后,就再也没有表示放弃不学了。12年来,风雨无阻地上课,节假不断地练琴。

启发、引导和鼓励孩子的求知欲。孩子到了3岁左右就开始特别爱问“这是什么?”、“为什么”、“这是怎么回事?”这些问题恰恰是求知的萌芽。不管儿子提的问题是什么,我们一概耐心面对,为其解释。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就和孩子一起查书,查到了就用孩子能够听懂的语言解释给他。有时问题复杂一点,就会为了让他明白一个问题,而不得不讲许多相关的知识。这样做的好处是:一方面鼓励孩子的求知欲,满足孩子的好奇心;另一方面给孩子一个示范,知识是可以通过看书等学习途径获得的,为孩子喜欢看书打下意识基础。

有了这样的基础,再根据不同年龄的看书能力,不失时机地为孩子买图书,并指导孩子看书,帮助孩子完成从提问到看书寻找问题答案的转变。比如在孩子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我就给他买了一套浙教版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当时我前妻都怀疑,儿子这么小,这么厚的书能看吗?其实不是让儿子从第一页开始去读,即使大人也很难做到通读百科全书。买这书的目的,就是引导他对发现的问题通过看书来查找答案,从而丰富知识。开始是我指导他如何查找,到后来就自己独立查找。实践证明,这种方法是有效的。

接下来是我向儿子“请教”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推动他由个别问题探讨这个“点”,向掌握相关知识这个“面”前进,进而去系统学习某一方面的知识。比如和孩子一起看动物世界,对于各种动物我就不断地问孩子,结果使他把百科全书关于动物的有关内容大致地看了一遍。一次朋友送我一只猫头鹰,用来治头痛。儿子看到后马上讲,猫头鹰是国家保护动物,是不能杀的。于是我们一起把猫头鹰给放生了。同时他也给我讲了很多关于猫头鹰的知识。

从游戏中开发孩子的兴趣。爱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指导孩子游戏,也能激发孩子对某一事物的兴趣。比如,儿子还在小学时,我就给他买了天文望远镜。晚上带他去郊外玩耍时,同时给他看月亮,激发了他对天文的好奇和热情。同时根据他的年龄,买了一些天文方面的画册和图书。经过一段时间的自学,一次他和我的朋友自豪地讲:太阳系以内的知识你考不倒我。对太阳系的学习,自然引申到对地球的关注。还在小学时,他就掌握了地球的经纬度、时区的划分等地理知识,直到高中,他的地理成绩在班里都是数一数二的。所以,家长引导孩子从兴趣中探索和思考,从兴趣中获得科学知识,使其保持兴趣的长久性,是家长必做的功课。

学会鼓励孩子。家长是孩子心目中的第一个权威评价者,他们渴望得到家长的肯定。人不能没有“掌声”!对于孩子来讲,来自家长的“掌声’”无疑是最重要的。我们就从来不“打击”和“否定”儿子,因为那样会摧毁其求知欲。当儿子取得好成绩时,我们就适当地表扬。即使儿子学得不好或是失败时,我们也不轻易批评他,更多的是帮助他查找原因,鼓励他。帮助他,并不是包办他的事情。从小学到高中,我们从来没有陪儿子学习和写作业,让他养成独立思考能力。对于不会的问题,也是给他讲方法,鼓励他自己解决。

巧妙利用客人来鼓励孩子。例如,家里来了客人,我们就会让他给客人弹琴。其实无论他弹得怎么样,也无论客人是否真的有音乐鉴赏力,但客人都会礼貌地夸奖儿子一番。反复如此,使他在音乐方面很有成就感。

不盲目地增加孩子的学习负担。当前应试教育已经使孩子不堪重负,家长再一味地强调学习成绩和名次,无选择地让孩子去校外辅导班,无异于摧残孩子!过重的负担,反而易使孩子厌学。我们就从来不让孩子去上什么奥数、作文辅导等等课外班。我们认为那对于提高学习成绩往好了说是事倍功半;往坏了讲是在做“夹生饭”。试想想:如果在校学习成绩不好,说明什么?学习能力不行!成绩不好仅是表象。应该补的不是拉下的知识,而是学习能力!所以,我们支持他上“速读速记”一类的课外班,因为这是关于学习方法的,对能力提高有帮助。我儿子读书速度很快,且记忆力非常好,与此类培训有极大的关系。

家长也要不断地学习,保持和孩子的沟通能力。随着孩子逐渐长大,接受的知识越来越丰富。为了保持和孩子的沟通能力,我们也是不断地学习新知识,了解新事物,和孩子保持知识的大致同步。这样做,更能增强孩子的学习兴趣。

我儿子上高三了,还没有出现过厌学的情况。除了应付高考的学习任务,他还坚持看其它书、刊、报纸,照样看电视,玩电脑,上网(6岁开始玩电脑,10岁开始上网)。学习成绩一直保持在重点高中的中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