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历险记bt:京津冀经济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6:08:03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欢迎各位前来出席2011京津冀区域高端会议。大家都在思考,未来我们的首都经济圈应该以怎样的发展模式来进行,京津冀一体化应该走怎样的发展之路。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主办,河北省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办公室、华夏幸福极夜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会议,我们将共同关注首都经济圈,关注它发展的新商机。出席我们本次大会的嘉宾有: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龙永图。河北省人民政府常务副省长赵勇。北京市人大副主任赵凤山。国家发展委地区司司长范恒山。受而市发展研究院主席金尚范。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主席彼得.克拉索。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院长柯焕章。北京市发改委主任助理姚飞。河北省发改委副主任谢占海。河北省商务厅厅长王志欣。罗兰贝格大中华区副总裁丁杰。在去年,河北省提出的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发展战略引起了大家高度关注,接下来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有请河北省常务副省长赵勇致辞。 [ 2011-05-18 09:26:45 ]
[河北省常务副省长 赵勇]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首先我要代表河北省委省政府对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各位朋友参加廊坊京洽会,并出席今天上午京津冀合作区高端会议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 [ 2011-05-18 09:27:14 ]
[赵勇]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重视下,在京津冀三家地方政府的大力推动下。近些年来,京津冀区域合作有了越来越多的共识,有了越来越多的高层互动,有了越来越多的企业参与合作的进程。应该说京津冀区域合作呈现了新的局面。我们知道,刚刚公布的国家“十二五”国家战略,把京津冀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作为国家战略向世界推出,这标志着京津冀的区域合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应该说这个重大决策是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审时度势,作出的一个战略选择。在实践当中我们看到,京津冀之间的合作确实是势在必行,别无选择。因为我们面临很多共同的课题,只有携起手来才能解决。 [ 2011-05-18 09:27:46 ]
[赵勇]首先,我们要共同建设起一个在全球有竞争力的新的城市群,就是京津冀城市群,使这个城市群能够消除一切障碍,优质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能够使各个城市之间共享发展的机遇,真正成为中国引领第三增长极、环渤海增长极的龙头。 [ 2011-05-18 09:28:43 ]
[赵勇]另外,我们共同面对着发展方式的转变和调整结构的问题。北京首都钢铁公司搬迁到唐山的曹妃甸,搬迁改造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结构调整的过程,是一个城市之间在互动当中产业优化升级的过程,应该说是一个成功的范例。面向未来,我们要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题,这三个省市之间都应该在开放互动的背景下来调整结构、转变方式。有的功能、有的产业恐怕要从北京转移出来,要从天津转移出来,要和河北互动起来,才能真正使三个省市之间结构能够优化,能够形成关联度很高的产业链,能够形成共赢的产业集群。只有这样做才能共赢。 [ 2011-05-18 09:31:26 ]
[赵勇]同时我们共同面对京津冀之间的功能怎么样重构的问题。现在我们看到,首都面临很大压力,人口压力、交通拥堵压力、产业升级压力和生态环境的压力,这些压力光靠首都自身永远都解决不了。应该走一条协作的路子。首都有些功能恐怕要向周边转移,天津作为北方的经济中心,怎么样承担起经济中心的功能,应该怎么样再造功能、提升功能,增强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力,也有一个和北京、和河北携手的问题。所以三个省市都面临着共同再造。 [ 2011-05-18 09:33:37 ]
[赵勇]同时我们也共同面临环境的改造升级。现在三个地方生态环境都面临着严峻挑战,尤其是环渤海的海域治理以及北京北边风沙防治以及空气治理等等问题,都需要我们携手,单独靠哪个区域都解决不了。因此,在国家战略框架指引下,我们应该携起手来,加速京津冀的区域合作。总结这些年的经验,京津冀区域合作的情况还不尽如人意,多方面的原因,我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少牵动这三个地区实实在在的载体,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河北省委省政府推出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的战略。我们在“十二五”期间,河北省是四大战略:一个是环首都绿色经济圈、河北沿海经济带、晋中南经济区、一批销售收入上千亿的园区和企业。我们把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作为四大战略之首,就是考虑到在京津冀的合作当中要搭建起一个共享的平台。半年多以来,得到各方关注,有的县委书记说,就像做梦一样,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现在项目是纷至沓来、应接不暇。说明什么呢?说明有巨大的市场动力和需求,只要我们搭建平台、创造好的环境,就能实现快速崛起,我们在这里构建环首都经济圈,希望找到北京、天津、河北之间,大家共赢的战略平台。 [ 2011-05-18 09:35:01 ]
[赵勇]我们提三句话:要为大局服务、为首都分忧、为河北发展添活力。要在这里构建起五个带:一是环首都的高端产业带。承接北京和天津的产业转移,利用北京和天津的人才、科技优势,在这里发展战略性技术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构建若干园区。二是打造环首都城市带。要建设京东、京南、京北三个新区,要建设若干小城市,在县城的基础上升级,把环首都的14个县实行同城待遇,交通、通讯和基础设施都是一体化。 [ 2011-05-18 09:37:45 ]
[赵勇]三是打造环首都的城乡一体化示范带。现在这个地方是一个贫困带,河北的贫困县有相当一部分集中在北京周边,应该说这是一件令人遗撼的事情。现在要把贫困带变成城乡一体化的示范带,加快这里的城市化进程。四是打造环首都养老休闲度假旅游带。为北京和天津市民大礼拜的旅游,为北京和天津的养老,提供山清水秀这样一个环境。五是打造环首都生态带。大规模植树造林,大规模治理污染水源、垃圾,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苗木都市农业,改善这个区域的生态环境。 [ 2011-05-18 09:38:59 ]
[赵勇]半年的时间,我们打了七场攻坚战,目前正在进行规划对接,在这次会议上,我们首次推出了环首都绿色经济圈规划,昨天晚上正式开展,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我们请了日本、韩国等方面的专家,一起做了这个规划,应该说是一个高水准的规划,同时正在做基础设施,还正在推动产业聚集和环境改造,收到明显效果。我们对环首都绿色经济圈建设充满了信心,我们希望这个成为加速京津冀区域合作的突破口。光有一般的号召,没有实实在在的载体和措施,多少年下来,山河依旧,已经我们看到了过去走过的路,所以必须实打实的干起来。我们愿意在这个载体,在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和北京、天津携手,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重视下,共同推进规划一体化、基础设施一体化、产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和社会管理一体化。为了,我想提出几个建议: [ 2011-05-18 09:41:06 ]
[赵勇]第一,我们希望共同呼吁,在国务院这个层面能够形成一个京津冀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有一个专门办公室,最好设在国家发改委,协调三个地方政府,采取共同行动。第二,希望变成国家战略之后,国家发改委尽快制定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和首都经济圈的具体规划。有了这个规划和纲领,我们才好把它变成一个个项目加以推进。第三,建议权威机构组建一个京津冀区域合作的研究院,吸纳国外和国内的有识之士,有一些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像珠三角、长三角一样,应该有一个专门的研究机构,是一个跨区域的,不站在哪个省市的角度,而站在宏观全局的角度,非常超脱的来研究一些问题和规律。第四,建议我们共同把环首都绿色经济圈作为一个载体,携起手来,在这个空间里进行互动、进行共赢,我们愿意承接功能和产业的转移。 [ 2011-05-18 09:41:50 ]
[赵勇]最后,建议我们三市政府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能够真正打破各种壁垒,让各种先进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起来,而不是走回头路,而不是关起门来,而不是设置障碍,真正地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让各种生产要素流动起来,我想这也是现代化的本质,工业化、城市化的本质就是让先进的生产要素能够自由流动,优化配置,这样现代化进程才会加快。我们希望也期待今天在座的朋友们大家贡献智慧、贡献力量,为了国家的繁荣,为了这个区域的快速发展,为了人民的幸福贡献我们共同的力量。谢谢大家。 [ 2011-05-18 09:42:11 ]
[主持人]谢谢赵勇副省长。京津冀区域合作是一种历史的选择,在京津冀区域合作当中,首都的定位和发展尤其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那未来首都经济圈应该如何打造,今天特别请到了北京市人大副主任赵凤山。下面掌声有请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赵凤山。 [ 2011-05-18 09:44:11 ]
[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党组副书记 赵凤山]尊敬的龙永图副部长,尊敬的常务副省长赵勇先生,尊敬的各位朋友和同志们,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参加京津冀区域合作高端会议,首先我代表北京市人民政府对这次一年一度的京津冀区域合作高端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同时,也衷心祝贺这次高端会议能够圆满成功。多年来,京津冀三地在经贸交流、人文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三地通过优势互补、互通有无,共同推动了京津冀三地的繁荣与兴旺。此次三地区域合作的召开,必将推进三地区域合作提供更大的发展动力和智力支持。 [ 2011-05-18 09:45:24 ]
[赵凤山]2008年奥运会之后,秉承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发展理念,北京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良性快速发展阶段,这些都离不开河北、天津两地政府和人民的支持和奉献,离不开北京周边地区的援助、配合和支持,在这里,我代表北京市1961万人民向河北省、天津市表示衷心感谢。我们愿意通过三地深入合作的方式推动首都经济圈的建设与发展。 [ 2011-05-18 09:46:04 ]
[赵凤山]我们真诚欢迎京津冀三地企业在三地区域经济合作方面取得更大的成绩。众所周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背景下,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都市为核心的经济圈和城市群,正成为区域间经济举证的主要载体,京津冀地区具有政治、科技、教育、文化优势,是我国参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的前沿阵地。我相信,在大力建设首都经济圈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京津冀三地区域经济合作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成果。 [ 2011-05-18 09:46:33 ]
[赵凤山]此届国际经贸贸易洽谈会,主题上突出了区域合作,可以完全适应了国际国内的经济发展,符合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的战略方向,为实现京津冀经济发展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我相信,有国家层面的支持,有河北省委省政府的精心筹备,有来自政商学精英的积极参与,中国廊坊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一定能够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展览会,必将为京津冀三地区域合作作出更大的贡献。最后,再次祝愿本届中国廊坊经济贸易洽谈会取得圆满成功,祝愿京津冀区域合作高端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 2011-05-18 09:47:07 ]
[主持人]京津冀区域进一步合作将会成为推动首都经济圈发展的重要力量。接下来让我们用掌声有请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陈东琪致辞。 [ 2011-05-18 09:47:49 ]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 陈东琪]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首先祝贺2011京津冀区域合作高端会议圆满成功。“十二五”规划提出推进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打造首都经济圈,推进河北沿海发展,这是实现全国区域经济科技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在我国东南沿海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建设第三个增长极的战略布局。实施这一重要战略,不仅对占全国人口8%,占全国GDP11%的京津冀三省市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周边五省的辐射和带动,乃至对全国经济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2011-05-18 09:48:34 ]
[陈东琪]为了有效的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我提五点建议:第一,建议三省市高度重视,形成统一共识,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合作工作平台和政策促进机制,改变各自为政,逐步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倾向,推动合作共赢、互利互惠的发展。第二,建议加快京津冀经济一体化进程,特别是推动交通、环保、产业和市场体系等方面的一体化,打破市场分割,逐渐取消商贸、运输、资金流转、人才流动的各种行政关卡,以市场一体化推动产业金融一体化。 [ 2011-05-18 09:49:43 ]
[陈东琪]第三,建议学习借鉴珠三角、长三角以及国内外区域合作的成功发展经验,建立既有更农分工,又有合作协调的区内经济发展。特别是推进河北沿海地区发展。在这里,我想提五点想法:第一,创造更加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环境。第二,需要创造更加有利于创新创造的发展环境。第三,需要加快资源与加工,零部件供应链等方面的配套体系建设。第四,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各级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强化多予少取意识。第五,加快发展金融市场,促进京津冀区域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第四,建议加强内引外联,把京津冀建设成为更加开放的新增长极。内引主要指的是引资源、引资金、引技术、引人才。外联主要指的是联市场、联投资、联消费、联项目。实现国际市场和周边市场的两个开放。通过开放来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从长三角、珠三角发展的成功经验来讲,最重要一条就是市场开放,一是对国际市场开放,一是对国内开放。不应该采取一个区域分割和区域内各地方之间分割的市场。 [ 2011-05-18 09:50:23 ]
[陈东琪]第五,建议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京津冀的增长质量和发展档次。这个地区,特别是像河北,产业体系构成主要是资源推动型,但是它的很多资源,包括煤炭、电力,更多的需要外趋资源,一方面需要优化这种资源合作,另一方面要加快节能减排。在这种情况下,我建议:第一,加大发展服务业,促使结构升级。第二,加快工业结构内部调整,延长产业链,发展高附加值产品,促使河北京津冀地区的工业结构高端化。第三,提升技术质量,发挥人力资本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第四,建立创业创新机制。第五,发展知识型经济,推动知识型、智慧型、创意型在这个地区的活跃,只有这样,才能在节能减排、实现节约、环境友好的目标上实现可持续发展,提升我们这个地区的整体发展的竞争力。最后,预祝本次高端会议取得丰硕成果。 [ 2011-05-18 09:53:22 ]
[主持人]我想首都经济圈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经济现象,它的发展进程并不是城市群发展自身的需要,更是城市和大都市之间交流互动的一种需要,在中国融入世界过程中,有一个人功不可没,就是龙永图先生。下面有请龙永图先生。 [ 2011-05-18 09:53:51 ]
[中国入世谈判首席代表、原外经贸部副部长 龙永图]各位代表,女士们、先生们,今天非常高兴再次来到廊坊,参加关于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讨论,使我感到非常亲切。廊坊这个地方有它独特的区位优势,确实是我们河北对外开放的一个大平台。我还清楚地记得,从2004年起,我们就在这儿连续召开了三届环渤海经济论坛,这充分表明了河北省在倡导、研究和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特别是京津冀区域一体化当中的一种远见卓识和发挥的积极作用。所以,我们今天再次来讨论京津冀的区域经济一体化问题,我认为对我们寻找新的发展机遇,提升整个经济的质量和效益都具有重大意义,而且是完全符合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 [ 2011-05-18 09:55:20 ]
[龙永图]首先,我认为京津冀区域合作顺应了全球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大趋势,就是建立城市群,成为全球主要国家城市化的主体形态。大家都很熟悉,在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城市群,美国中部的五大湖城市群,大家更熟悉日本以东京为代表的太平洋城市群,大家更熟悉中国的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我觉得发展这样一个城市群已经成为全球城市化进程不可避免的大趋势。这个大趋势当中,城市群发展中中心城市的核心和龙头作用越来越突出。我们在美国东北部的大西洋城市群当中,我们看到了纽约中心城市的作用,在美国中部的五大湖城市群中看到了芝加哥的核心作用,我们在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的城市群当中看到了东京的作用,我们在长三角当中看到了上海的作用,在珠三角当中看到了广州、香港、深圳的作用。总之,研究城市群当中就要很好地研究中心城市,比如北京、天津,怎么发挥他们的龙头作用、核心作用和辐射作用。当然,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研究包括廊坊在内的许多河北中小城市如何对接、融合、服务中心城市,而且从中心城市辐射当中得到好处。所以研究区域一体化话题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研究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良性互动,并且把它变为实实在在的经济行为,那区域一体化就会在经济推动下取得很大的发展。我认为我们搞区域一体化是顺应了全球城市化进程中的趋势。大城市群的建立,必将形成整个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载体。 [ 2011-05-18 10:00:51 ]
[龙永图]第二,搞区域经济一体化也符合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中国经济发展的现实,正像胡锦涛同志多次讲到的那,中国经济目前就是在城镇化和工业化两个动力的推动下,实现健康、全面、和谐的可持续发展。我们为了使中国的经济一体化成为现实,我们就必须建设城市群,打造各种不同功能、不同层次、不同大小的城市载体,我们既要打造那些创造高附加值的中心城市载体,我们也希望打造以制造业为主的中小城市的城市载体。我们既要打造那些在节能减排和发展低碳产业以及其他新兴产业方面的城市载体,我们也要发展那些以建设绿色生态经济圈的城市载体。我们既要建立以保留传统文化为主要载体的城市,我们也有必要打造建设现代文化、现代服务业的城市载体。既要有一批建设世界一流城市的社区,又要建设具有自己乡土特色的城镇的城市载体。我认为不同层次、不同功能、不同大小的城市载体就形成了城市群的综合竞争能力。在城市化过程中,在建设大城市群过程中,我们要特别强调多元化的问题。我们要使每一个城市,不管这个城市多么大,它都清晰地认识到,一个城市再大,也不可能拥有所有的资源,即便拥有所有的资源,也不可能拥有所有第一流的资源。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要使大中小城市能够统一规划,明确功能,找准位置,互联互补,使大中小城市都能在城市群这样一个大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相对优势,配置好自己的资源,从而形成极大的生产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并且为实现以人为本、教育优先的大发展形势。 [ 2011-05-18 10:01:31 ]
[龙永图]在建立城市群、在建立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我们不单单要强调城市规划的统一,不单单要强调基础设施的统一规划,我们更要强调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规划。比如说一个以北京为龙头的汽车产业,它的整个产业链和供应链怎么延伸到河北、天津,所以我们要研究十个、百个、千个产业链在整个区域的规划,这样使整个产业链形成产业网络,把整个地区的经济紧紧联系在一起。如果说高速公路、高速铁路是连接都市圈、经济圈的骨架,那成千上百个产业链和供应链,就是把这样一个地区经济联系起来的血脉。只有骨架,没有血脉,是不具有活力的经济圈和经济带。所以我们要特别强调产业链的网络系统,特别强调产业链在连接整个区域和大中小城市当中发挥的独特作用。我认为我们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各级政府都必须开阔视野,以博大的胸怀打破行政区划的种种障碍,顺应经济发展的规律,各个城市之间无论大小,都要以互利共赢为原则,防止恶性竞争,防止重复建设,不搞简单的克隆,应该发挥相对的优势,充分发挥各自的特殊功能,互联互补,这样又能够走出自己独特发展的道路,又能够形成统一规划、统一发展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大的格局。 [ 2011-05-18 10:05:26 ]
[龙永图]南方和京津冀经济圈当中,我觉得大城市要做好和勇于做好当主角的地位,加大自己的辐射作用,加大自己的龙头作用。中小城市要善于和甘于当配角,主动和北京、天津这样一些大城市形成一个互相良性互动的局面,主动辅助京津、主动接轨京津、主动融如京津,并在服务、接轨、融入的进程中,不仅仅使自身得到大的发展,也可以实现京津冀的大发展,而且对全国经济的大发展作出贡献,这就是我们的区域经济合作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道路。谢谢大家。 [ 2011-05-18 10:06:05 ]
[主持人]谢谢龙永图先生,以全球化的视野为我们指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道路。在这里,特别感谢以上嘉宾的致辞,其实他们用自己智慧的观点为我们揭开了2011京津冀区域一体化首届高端会议的序幕。下面有请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范恒山作主题演讲。 [ 2011-05-18 10:08:58 ]
[国家发改委地区经济司司长 范恒山]各位来宾、各位朋友,非常高兴能参加京津冀区域合作高端会议。下面我就国家区域发展的基本思路与首都经济圈的规划与建设这个内容谈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 [ 2011-05-18 10:09:28 ]
[范恒山]大家知道,中国很大,大的和欧洲差不多多少。但是中国的差别也很大,大的像欧洲这样的发达国家无法比拟。中国差不多有与发达地区媲美的地区,但是也有非常贫困的地区。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国家非常重视区域经济发展。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起,陆续提出了一些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特别是近几年来,为了贯彻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促进地区间的差异加快缩小,推动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家组织编制了一系列促进区域发展的重大文件、重大区域规划,推动形成了一批经济区、经济带、经济增长极。这些区域性的文件和规划,在实际工作中发挥了重大作用。最明显的有两条:第一,东部增长快、中西部增长慢的格局,实现了增长格局的革命性转变。从2007年起,西部增长速度首次超过东部,从2008年起,中部、西部以及东北增长速度全部超过东部,一直维持到今天,而且势头看好。第二,但凡国家出台了区域性文件、区域性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指导的地区,都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活力地区,还以高速度和高质量的增长成为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有力支撑。 [ 2011-05-18 10:13:41 ]
[范恒山]在这两个成效之外,我们看到了另外一个变化,那就是经过这些人的努力,特别是密集出台的区域规划和区域文件,使中国经济版图日益细化和优化,同时也使中国区域发展呈现出特色明显、良性互动的格局。但是我们要看到,尽管如此,地区差异仍然很大,我们还有大片的贫困地区,如果按照世界公认的每天要消费1.25美元这样一个标准来衡量我们的贫困人口,那今天中国大约还有1.5亿左右的贫困人口。所以我们还不富裕,我们还在发展之中,我们的地区差别仍然很大,所以我们仍然面临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艰巨任务。面对这个艰巨任务,“十二五”规划提出了下一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基本任务。这个任务概括起来就是要贯彻实施区域发展的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形成区域经济优势互补,空间高效利用,具体功能合理定位、清晰地位,人和自然协调发展这样一个格局。使不同区域的人民都享有均等化的公共服务。 [ 2011-05-18 10:14:09 ]
[范恒山]下一步,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角度说,将把文章重点放在三个方面:第一,要继续推动重点地区加快发展。主要是两方面:一方面,要继续推动条件比较好的地区率先开发开放,继续走在前面,起引领和带动作用。所以我们鼓励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这些传统发展快的地区,继续适应新的形势,主动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和市场化的进程,比照国际水准和标准来参与合作和竞争,提升自己,同时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另一方面,我们要加快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发展,把我们集中连片的贫困地区通过攻坚的方式,在短时间内改变面貌。 [ 2011-05-18 10:16:07 ]
[范恒山]第二,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这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来说比增长速度流转更重艰巨和重要的任务。在这方面主要向三个方面努力:1.使财政政策、金融政策这些公共的服务政策能实现均等化,不分国有私有,不分农村城市,不分贫和富,均等地使用于所有的单位和人群。2.使社会公共事业,像教育、卫生、就业、社保等等,能够做到使所有人民同权化。3.使我们的水电气惠及到全体人民,惠及到社会的每一个成员。 [ 2011-05-18 10:17:50 ]
[范恒山]第三,继续深化区域的开放和合作。同促进重点区域结合起来,打造一批新的实验区和开放区。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建设将成为区域经济发展中间的一个亮点和重点,而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将带来区域发展格局和经济发展格局的重大影响。我想就首都经济圈的规划和建设谈一些看法。“十二五”规划中间已经把打造首都经济圈提到了国家的议事日程,但是首都经济圈怎么建设、怎么规划,正在谋划之中。 [ 2011-05-18 10:23:44 ]
[范恒山]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十分重要,重要在哪里?重要在三点:1.对全国有意义。首都的每一个举措在全国都举足轻重,它带有示范意义和影响作用。所以首都经济圈的建设有利于为全国的改革和发展起到重要示范和推动作用,必然会影响到全国的发展和改革大局。2.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对区域发展有意义。首都经济圈无论范围怎么确定,它都是京津冀或者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个重要地区,它的能量提升将有利于推动这个地方的发展。它的一体化推动将有利于解决这个地区的区域不平衡问题。而首都经济圈本身的合理定位也为其他地区定位,为其他地区和首都经济圈的互动创造了前提条件。3.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对作为核心区的首都有重要意义。首都也面临着发展问题,首都也面临着很多其他城市所拥有或者其他城市不拥有的问题。所以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一个新的视角,从高的基点来解决它。 [ 2011-05-18 10:24:28 ]
[范恒山]首都经济圈意义重大、地位不一般,所以作规划和建设时需要相当慎重,需要十分科学。首都经济圈怎么规划、怎么建设?我从学者角度讲几点:第一,规划和建设首都经济圈既要坚持中国特色,又要把握世界标准。首都是中国文化和中国传统的集中体现,而首都又是各种资源的集聚地,所以它有传统的积淀和优势,所以首都经济圈建设不能脱离传统的积淀和比较优势。但是首都又不是中国的一个城市,要努力成为世界城市,它必须要走向世界,要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所以首都发展又必要按照世界发展的最好城市来要求自己。但是按照世界标准来建设首都也不是一件轻易能做成的事情,从小到大,从路标到精神,有很多事情要做。 [ 2011-05-18 10:26:21 ]
[范恒山]第二,规划和建设首都经济圈既要积极化解当前的矛盾,又要着力解决长远的问题。首都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交通堵塞、人口拥挤、创新能力不强、生态环境不好等等,这些问题要解决好,不解决这些问题,首都难以起到示范作用。但是解决这些问题又不是就事论事,需要从长远角度考虑,需要从体制机制角度来建设,我从来不以为北京的塞车问题就是管理和技术问题,这里面涉及到首都功能分解问题、首都定位问题等等。 [ 2011-05-18 10:29:31 ]
[范恒山]第三,规划和建设首都经济圈既要致力于提升发展效率,又要着眼于追求社会公平。公平和效率始终是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地区面临的重大问题。效率和公平关系到发展和稳定,关系到富裕和幸福。一个地方富裕,并不等于这个地方幸福。所以把效率和公平的问题解决好了,发展和稳定的问题就解决好了,富裕和幸福的问题就解决好了。 [ 2011-05-18 10:30:13 ]
[范恒山]第四,规划和建设首都经济圈既要全力发展自己,又要努力为全国作出示范。首都不是一般的地区,首都应该是首善地区,首都应该是首发地区。所以在这方面,首都不仅要发展好自己,还要把为全国起示范作用作为自己的使命。比如我们不一定是经济中心,但是要成为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模范。我们应该是创新中心,因为我们积聚了大量的文化、科技教育人才,这里不创新,哪儿创新?所以我们应该在创新方面作出示范。我们必须是和谐之区,如果首都不能做到和谐,那怎么能要求其他地方和谐呢?无论是科学发展,还是体制机制创新、自主创新,还是和谐社会的建设等,首都都要承担起示范的作用。 [ 2011-05-18 10:31:44 ]
[范恒山]第五,规划和建设首都经济圈既要着力于发挥内部的潜力,又要充分利用外部的条件。任何一个地区,包括首都在内,拥有的资源、拥有的空间都是有限的,所以在把自己现有的要素能动性充分发挥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开放合作,借资源、借市场、借人才来发展自己。当前,最直接的路径就是京津冀合作,能把这个合作利用起来,首都经济圈就能做优做强。 [ 2011-05-18 10:34:24 ]
[范恒山]最后,我还要谈谈河北的发展问题。在“十二五”规划中间,国家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首都经济圈和河北沿海地区是放在一段话中讲的,强调河北的发展、河北沿海的发展同首都经济圈的发展和环渤海经济区、京津冀地区发展的直接联系。我不知道首都经济圈是不是要把河北的部分地区涵盖在里面,但是我要说首都经济圈的建设一定会影响到,甚至可以说直接影响到河北的发展。 [ 2011-05-18 10:35:36 ]
[范恒山]无论作为河北还是作为河北离北京最近的城市廊坊,要借用京津冀的合作,要借用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做好四个发展:第一,一体发展。要通过一体化来实现优势互补,通过一体化来解决公平公正问题,通过一体化来解决发展机遇问题。第二,要错位发展。和首都形成错位,在发展中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第三,要借势发展。延伸首都的产业链条,延伸首都其他的发展空间,使河北借助这块势头,借条件、借产业链来发展自己。第四,要支撑发展。在很多方面,河北、廊坊对首都是有支撑作用的。如果把握了这四个发展,我想河北能够获得更大的机遇,廊坊也能获得更大的机遇,从而把首都经济圈的建设变成推动河北或者廊坊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契机。谢谢大家。 [ 2011-05-18 10:36:42 ]
[主持人]下面有请首尔市发展研究院主席金尚范作主题演讲。 [ 2011-05-18 10:37:08 ]
[首尔市发展研究院主席 金尚范]我们过去有40年的发展历史,想与大家分享。我见过了河北省的副省长,与他进行了一些讨论。对于整个都市圈的纲领以及项目发展案例,特别是在首尔都市区。首先我与大家分享一组数据,是关于首尔都市区的,我们叫做SMR。从这里可以看到,对于SMR区,其中包括首都首尔市以及周边的市区,包括京畿道和仁川市,和河北省是非常相似的一个结构。尽管这个地方占到国土20%左右,在首尔都市区里,整个人口数目是非常大的,约2400万。这是整个工业的情况。在这张图表当中,对于制造业来讲,仍然是首尔的核心产业。但是在首尔地区,服务业、金融业已经成为最主要的产业。 [ 2011-05-18 10:40:23 ]
[金尚范]在首尔都市区,在韩国整个经济增长当中作为重要的经济引擎。但是在这些经济发展背后,我们还是遇到一些问题,比如人口过度稠密、交通堵塞以及市区发展不平衡等。同时,还存在一些发展方面的问题,在韩国,区域发展对我们国家公平发展产生一定影响。所以面对全球化趋势,城市化或者城市地区发展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当中最重要的一点。就像我们在首尔看到的,很多地区都面临着共同挑战。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整个首尔都市区是怎么样增长的,它有什么样的优势和劣势。这是人口增长发展的趋势,从60年代开始,大量人口涌入首尔都市区,在这个地区当中慢慢出现一系列问题,到90年代时,和其他地区一样,首尔经济区出现了人口过密这样一些问题。 [ 2011-05-18 10:42:44 ]
[金尚范]在车辆数量方面,机动车数量增长和人口增长趋势是保持一致的,2010年时,整个机动车数量达到了800万辆。在韩国西海岸地区,还有通往整个韩国南部的一条走廊地带,这个地带也在发展过程中。基础设施发展伴随着首尔都市区不断发展,这个地区建设了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包括道路管网。在韩国,大城市区、大都市区和其他城市级别都是一样的,首尔并不一定比周边城市级别更高。在这种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韩国政府在管理城市问题方面面临着很多核心问题。韩国政府把首尔都市区的一些主要问题和潜在问题都罗列出来,希望通过一系列项目对它进行解决。比如首尔都市区是以首尔为导向的单一中心空间结构,而这样一个结构遇到很多,所以怎么样挖掘首尔都市区的潜力,克服这样一种单一结构,沿着主要干道进行城市扩张,这样一个模式也会不断侵占农用土地,这个需要我们去解决,比如我们有一系列法规。通过这样一些方式,我们把原先属于首都都市区的一些经济功能转移到周边其他地区,缓解人口过多和区域不平衡问题。 [ 2011-05-18 10:47:04 ]
[金尚范]在其他法律法规当中,我们也通过一系列方式实现产业转移,解决首尔都市区的一些相关问题。比如政府有明确规定,在这个地区,相关一些工厂的建设是有限制的,比如化工企业或者是纺织企业等,对于特定产业,如果要在首都地区设厂的话要扣以重税。现有的合作机制主要是两个机构在管理首尔都市区,包括首尔都市区管理委员会和首尔都市区交通协会。通过这样两个协调机构来管理相关的问题,协调相关的矛盾。但由于缺乏控制各地方不同利益的授权,两个协会没有直接的权限去干预地方政府执政的,所以首尔都市区目前的管理机关并没有发挥它应有的作用。这样一种机制是需要进行改革的,因为目前相关协调机构希望能够在未来有更大的协调作用和权限。 [ 2011-05-18 10:49:11 ]
[金尚范]整个大首尔都市群,也就是首都地区开发委员会主要愿景是希望打造一个全球商业中心,形成全球商业枢纽,增强大首尔区在全球的竞争力,使韩国进一步融入到全世界。要想实现这一愿景,他们一定了一系列目标和具体的战略。在大首尔区规划了一系列的合作项目,有些项目还在谈判过程中。比如首尔和仁川之间的高速项目,建设高速列车,包括首尔地铁线的延长,连接整个仁川的高速铁路以及首尔和仁川之间的航道建设等等。 [ 2011-05-18 10:55:37 ]
[金尚范]最后,我给大家介绍一些地方政府主要基础设施的合作项目。在大首尔区当中,我们有几个项目:第一,京仁高速铁路,就是首尔和仁川之间的,还有首尔和仁川之间的航道建设,同时把首尔中央商务区CBD的地铁系统和京仁高速铁路联系在一起,从而形成一个更加高效的大首尔经济区。另外,还有一些填海造地的项目。在这些项目底下,其实是希望通过这样一些基础设施试点项目,把一些区域进一步联系起来。同时,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项目,提升整个地区的活力。另外,韩国地方政府也非常关心汉江水域的水质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一系列项目来保护汉江流域的水质,比如京仁航道项目,我们规划了一些汉江开发项目,韩国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是有很多合作的,韩国中央政府也是参与到相关项目中来的。为了适应首尔都市区的一系列变化,首尔市政府也在进行全面的空间结构调整。以前单一的城市中心,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三个城市中心,改善中心商业的功能,提高竞争力。另外,我们在城市规划过程中,对区域发展进行了一些调整。谢谢大家。 [ 2011-05-18 11:04:48 ]
[主持人]下面有请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主席彼得.克拉索作主题演讲。 [ 2011-05-18 11:05:18 ]
[全球城市竞争力项目主席 彼得.克拉索]今天在这里讨论北京首都经济发展区项目的发展,河北省的参与也使得城市发展区有了新的机遇。这里有两个目标是一定要实现的:第一,北京市长郭金龙也提出,将北京建设成一个国际性的城市。同时我们也看到,对于北京城市规划局的黄扬也讲到,在2015年实现京津冀区域合作发展的成果。当然,我们也会遇到一些新的问题,如果我们能非常好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京津冀地区都是有好处的。首先我们必须先问一下,到底成为一个世界的城市意味着什么,或者说作为一个世界城市区应该有怎样的意义。在这之后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世界的城市就是不光是有大规模人口的城市区,在全世界有很多城市区,但是没有办法被认为是世界的城市或者世界的城市区。黄扬已经提出,在一个世界城市当中,至少在人均GDP达到15000美元,当然,现在北京是10000美元。我们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进一步发展。另外,应该让世界很多组织选取这个城市作为总部。对于一个城市区的功能和作用,应该在世界经济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使其他城市地区能够通过这个区域在世界中获益。另外,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有金融、物流的行业,为我们研究和其他服务提供有利条件,这些都是不可替代的,因为其他城市地区可以逐渐实现城市的演进,逐渐填充与世界城市的发展,我们也需要一些活动能够影响到其他城市地区,这里面也应该实现城市之间的互相获益,并且在世界城市当中建立更好的关系。 [ 2011-05-18 11:09:16 ]
[彼得.克拉索]在这次会议当中,我们使用了这个词汇,从某种程度上是世界和谐城市的发展这样一个概念。对于北京和其他区域的城市来讲,对于这些城市的领导人来讲,我们不光要看到这个区域能做到什么,同时对于全世界其他经济体和经济产生影响。北京想逐渐加强作为世界城市的地位,同时我们看到这样一个城市核心的特征,就是创新型的城市,在这方面,我们需要提出的是,比如我们看到其他城市的一些特征,它们在过去的创造力,我这里能够得出一个结论,就是对于这个区域的城市,如果想成为创意型城市的集群,他们必须保持和增强本身的开放性,无论是对于人才,还是创意的流动,包括像其他区域的连接,这一点是不能闭关自守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面临不同的挑战,建立非常强的经济实力,并且有一组具有创意的人员进入到这个城市,然后作出更多的举措。这种创意型人才也会进一步发挥自己的功能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把它看作是这个城市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正面方向。 [ 2011-05-18 11:10:08 ]
[彼得.克拉索]最后,这些城市应该支持私营部门的发展,包括像风险投资等等。这次会议特殊的注意力不光是看北京作为一个世界城市这样一个定位,还有就是如何帮助其他城市进一步发展。我们也需要来创建在中央城市以及这个区域其他城市的和谐发展,我们需要在北京和这个区域里的其他城市创建联系的同时,也凸现这个城市的特性,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举措更加成功。 [ 2011-05-18 11:11:24 ]
[彼得.克拉索]在中央城市以及区域的其他城市之间的关系总是有冲突和争议,但是我们应该有共同的发展方向,我们应该共享彼此的经验,无论是不是与周围是有竞争关系的城市,都应该有和谐的关系。比如在美国,在整个区域当中,他们规划的一个特性是可以在整个区域当中进行共享。当然,在美国做到这一点是非常难的。在北美这些大型城市,他们不断作出努力,支持各个层面的政府和周边城市的联系发展。其实,北京有一定的优势。 [ 2011-05-18 11:13:03 ]
[彼得.克拉索]我们看到很多国家,甚至首都经济区在经济中也在不断挣扎,比如纽约、费城也是在过去的独立经济中受到很大影响,比如其他国家的首都可以与周边城市进行互动,北京作为一个首都城市,也可以像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城市一样,实现共同城市圈的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北京中心城市总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和贸易方面。这种特殊的经济优势自然也会对其他一些城市产生影响,比如其他城市就显得受重视程度不够。比如在意大利或者在美国,他们也会有一些发展比较前行的城市,他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过度发展中心城市,会对周边的城市产生负面影响。比如说在纽约和费城以及蒙特利尔之间,他们也有新的经济走廊,已经制定了五年规划,在国家层面不断进行发展。在这方面,和谐发展在中国更加容易实现,因为按照北美经济发展的经验也可以看出北京所具有的优势。当然这些经济区是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变得越来越具有一体化,也就是说这些区域应该更多的吸引同样的跨国企业、制造业或者服务人员以及信息通讯技术等等,中国京津冀在经济重构和开放性方面是非常具有优势的,可以吸引很多跨国企业,我们面临很多机遇,但同时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说我们很难一直保持对外国公司的吸引力,还有环境污染、房价等等问题。 [ 2011-05-18 11:17:23 ]
[彼得.克拉索]廊坊在城市竞争力研究当中,我们也做过很多研究。我的同事还与社科院的同事进行了合作。当然,我们认为它也会从京津冀合作经济圈中获益,很多研究都是基于我们的第一印象,并没有进行细致的研究,但是我们认为,对于廊坊的经济,它在某种程度与这个地区或者与北京是具有一定相似性的,我想廊坊会找到自己的竞争实力,并且廊坊经济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有年轻的受教育的工人,这些对于北京、天津以及其他一些城市和区域,以及全世界其他城市是具有吸引力的,他们这些技术是可以转移的。对于廊坊来讲,他们有了这种可转移的技术,这种技术就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来使用。一个中心问题就是这些具有技术的人员如何获得更多的收入,来养活自己的家庭。我认为在廊坊还是有非常好的高等教育结构,对于廊坊来讲,它也有越来越多的声誉,有很多当地的官员也给我们描述了廊坊更多的细节,我想他们的描述比我更全面。但是当地经济当中,应该更多的让劳动力贡献到未来廊坊发展当中,通过教育、通过人才培育,这样廊坊就有可能成为新的技术创新和产品部件设计中心,而不光是处在低层的工作之中。所以廊坊竞争的优势和北京、天津的竞争优势是不一样的,当然也和河北省其他城市是有差异的。 [ 2011-05-18 11:21:51 ]
[彼得.克拉索]从总体来讲,这些受过教育的高技能工人,他们最终将会使得在北京、天津居住的人发现这些差距以后,还会认为廊坊是非常好的地方。因为在北京会有交通和环境的问题,他们可能也会在北京找到非常好的工作。我们知道,政府在这个过程中做了很大努力。对于其他城市来讲,可能同样如此,但是年轻的人才,他们会受到大城市的吸引,尤其是他们的社会生活机会,他们可能认为只有在大城市当中才能找到发挥机会。中国这些问题在世界其他城市也是有的,比如向北京、天津这样的城市,他们也会给廊坊造成一定的影响,这是事实。但是我们需要努力,让大家意识到廊坊才是高科技人才真正立足的地方。当这些工人在这里养家糊口的时候,他们可能会融入到这个城市当中,他们会认为这个城市对他们更加友好,他们生活成本也不是那么高。廊坊人口不超过100万,差不多就是中等城市,这是非常有利的条件,对于工人来说,交通上也非常方便,对于其他地区来的,想在廊坊安家落户的工人来说,也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 2011-05-18 11:22:56 ]
[彼得.克拉索]对于天津和北京来说,他们也不会因为这样一个过程而受到影响。相反,北京和天津的人口增长数量非常快,如果能够由周边的一些新兴城市吸引掉一部分人口,对于北京和天津来说还是非常有利的。像北京、天津、廊坊这样一些城市,他们完全能够实现各自的经济目标。在70年代时,我们看到很多竞争力非常强的城市,在过去30年当中发生的一些变化。在70年代时,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些行业,人工成分比较高的一些行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发生了一些变化,因为这些机构、这些新的行业的出现,带动了产业结构的转型,同时也使得教育水平不断提高,高技术人才能够进一步融入到这些城市当中。很多人不愿意搬迁,因为如果教育属于不高的话,他们的小孩就不能得到很好的教育,所以一个城市的教育水平提供一些教育机会也是吸引相关人员留下来的重要因素。 [ 2011-05-18 11:24:50 ]
[彼得.克拉索]还有其他一些因素,比如55岁以上的老人,有一些小孩长大离家了,这样一些老人比较孤单,在这些地区的这些老人怎么生活也是非常重要的,在欧洲和美国会经常采取一系列措施,比如家里小孩长大成人以后,他们老人都会把城里的房子给卖掉,然后拿这个钱到郊区相对空气和环境比较好的地方买一个大房子,他们现在也有终身学习的概念,很多老人愿意利用退休的生活来学习一些新的东西,享受更好的生活。所以一个地区的教育机构其实也可以对这些老人开放。 [ 2011-05-18 11:25:28 ]
[彼得.克拉索]在我做的研究当中,城市的文化设施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城市的文化底蕴、文化设施往往能够决定这个城市的竞争力,怎么样来支持这些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的发展,不仅仅是针对年轻人,而且是针对老人的教育机构和文化机构,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在欧盟和美国也做过这样一些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收入会不断提高,未来老年人和现在老人的生活方式以及财富水平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要为未来的老年人群体来到这个地区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这个地区的吸引力。我们知道,在中国差不多有一半的人生活在城市,十年之前只有20%以下的人口住在城市。在这个过程中,老龄化水平在不断提高。从2000年开始,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在城市当中的年轻人,他们的教育水平在不断提高。这些经过高等教育的年轻人以及非常渴望新的教育机会的老年人,他们对于教育和文化设施的需求将会非常巨大。廊坊在这方面有很好声誉,包括一些绿色项目,形成了对环境非常友好的氛围。在这个基础上,和高等教育以及其他产业相结合,我相信对于北京、天津乃至其他地区的人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廊坊会形成一个很大的吸引各地人才的能力。 [ 2011-05-18 11:28:49 ]
[彼得.克拉索]大城市有它的优势,但是像廊坊这样的中型城市也有优势,周边的移民进入廊坊之后,他们希望能够通过这个地区的发展实现他们的经济目标。当然,廊坊不是唯一的城市,但是廊坊应该成为北京、天津以及河北省这个区域当中少数几个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在美国,圣保罗、圣迭戈、鹿特丹等,都是这样的城市,成为老百姓选择的第二城市,这样一种机制能够推动廊坊在未来形成第二城市网的优势地位。世界各地的第二城市网是非常有希望的,廊坊也影响仿效这些第二城市网的模式来构建未来。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希望在这方面有更多的研究,有更加科学的设计,能够有更加绿色、更加环保的产业形态,相信会推动这个地区能够产生更加明显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效果,从而使得它在未来、在这个地区,在推动城市之间的合作和整合方面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这样会推动整个地区的和谐发展和一体化。迈克尔.波特曾经说过,竞争力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未来,同时保罗.克鲁格曼也提到,竞争力是关系到一家企业未来的发展。我们希望廊坊能够抓住这个机遇,在未来创造出更加有吸引力的城市。谢谢。 [ 2011-05-18 11:31:44 ]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各位继续光临我们今天下午的论坛,在今天上午的会议之上,我们听到了很多精彩的声音,中午的时候,跟伟鸿一些交流,包括政府官员发展出来的新思路,包括很多城市专家精彩的设计,还有著名的经济学家,提供的未来有可能的线索,我想在今天下午论坛之上,需要把这些线索延展到更多的细节之上,今天下午的论坛,在大的概念下,着眼于整个合作区域概念之下的延伸,会延伸到今天的产业环节,今天下午的嘉宾,就整个京津冀合作,环首都经济圈布局和未来的谋篇做更多精彩的阐述,我们既有主题演讲,同时也包括精彩的头脑风暴,还会有论坛的设计。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今天下午参加论坛的特约专家。他们是: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杨建龙;北京大学秘书长、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美国博斯管理咨询公司大中华区总裁柯安德、新加坡邦城规划顾问有限公司副总裁白岩、GE 美国通用电气全球副总裁史威德。此外,参加论坛的还有国家部委、省、市有关领导,企业代表及媒体朋友们,对于他们的到来,民间智库的专家,他们正在专访,一会儿会过来,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再次表示诚挚的感谢!首先有请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施祖麟,他的演讲主题是《城市群发展与首都经济圈一体化战略》,掌声有请施教授。 [ 2011-05-18 14:56:12 ]
[清华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施祖麟]感谢大会组织者邀请我到这里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想法,也谢谢主持人,我们是老朋友了。今天想跟大家谈一谈城市群发展与首都经济圈一体化方面的议题,上午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会议的内容,从国际的视野看了首都经济圈发展的前景。 [ 2011-05-18 14:58:09 ]
[施祖麟]我们国家的城市群有很多个了,从国务院批复下来的,包括范市长那边的,还有综改区域的,有很多。城市群现在看来主要有十大城市群,我们京津冀在北方,是中国很重要的一个城市群,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辽东半岛、中原、长江中游、海峡西安、川渝和关中,还有一个叫做广西的北部湾经济带,我们的面积上来说,是全国10%,人口40%,GDP占到60%,但是我们大家都知道的是京津冀,还包括上海,京津冀的资料我就不说了,其实我们把最主要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加起来,经济总量只有35%,跟世界相比来说,美国三大城市群占到GDP的67%,日本的三大城市群占到全国GDP70%,所以我们实际上从经济总量来看,体量还不够大,当然有一个矛盾,我们的人口比例还是比较高,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所以这是我们现在问题的所在,这里可能跟我们的产业结构有关系,跟我们的劳动生产力有关系,跟我们的科技发展水平有关系,所以我们可能还要做更多的努力。 [ 2011-05-18 14:58:46 ]
[施祖麟]从城市群发展来看,长三角发展的相对来说,比珠三角和京津冀更成熟一点,应该这样说。长三角是一主两副,以浙江杭州、江苏南京都是非常发达的地方,珠三角和京津冀目前还是双中心的局面,双中心有优点,也有很明显的缺点,就是两个中心,有的时候说话有点困难,当然是发展阶段当中的一个阶段,我们相信会朝着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区域合作水平迈进。我现在要说到京津冀,以我们目前看到的情况来说,尤其对于河北来说,由于北京、天津两个增长级非常强大,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河北出现了一个,我们有资料表明,河北省发展研究战略里面有这样一个资料,围绕着北京、天津,河北有32个贫困县,有3000多个贫困村,贫困人口达到272万,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差距,如果是北京、天津,农民人均收入超过9000,甚至快要上一万了,但是河北地区的贫困带上的农民,年收入只有2000,所以这是一个对于河北,尤其是廊坊来说,确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压力。 [ 2011-05-18 15:00:22 ]
[施祖麟]十一五提出要把城市群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势,十二五规划当中又一次提出,要以大城市为依托,以中小城市为重点,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那么在东部要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城市群,在中西部要培育若干大的城市群。现在看来,我们有这样的想法,过去我们提城市化或者城镇化,都是跟当时的情况,经济发展水平有一定的配合程度,发展到现在,我们看到要以城市群来带动,应该提城市群化概念,不光对东部地区,对中西部地区也应该提出这样的概念。我们的京津冀都市圈,当时在2004年提出来的时候,是8+2的概念,北京、天津加上河北八个城市,一直要做这个规划,但是这个规划至今还没有出台,有各种各样的原因,有下面做规划的原因,也有上面批复过程中的一些讨论;后来,到了2010年,实际上后来就提出来,河北提出来环首都经济圈的概念,他们是14+1+4+6,就是14个县市,4是四类园区,六大基地,实际上围绕着北京、天津的周围四大城市,一个是张家口、承德、保定、廊坊,廊坊是最主要的,就是我们今天所在的地方。就是从根本上,要改变贫困带的概念,要变成经济的特区,就是把环首都经济一圈振兴起来,这是河北发展非常重要的战略思考。 [ 2011-05-18 15:00:52 ]
[施祖麟]那么现在我们讨论的首都经济圈,当然还没有完全破题,规划还没有最后出台,我想我们河北同志们考虑的环首都经济圈,就应该是首都经济圈里的一部分,环首都经济圈的打造、振兴,最后能发展起来,也是整个首都经济圈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战略步骤。所以从国家层面是要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把整个首都经济发展起来,北京市现在提出来,要充分发挥首都的优势,增强服务区域的功能,共同推动区域一体化进程和首都经济圈的形成。这是北京同志们的考虑。天津同志们也在考虑,在京津冀合作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共同打造京津塘高新技术产业带,这个概念还是前几年的概念,是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吴良镛先生提出来,沿着京津塘高速公路形成葡萄串的高新技术产业带,这应该是其中的一步棋,现在河北省举全国之力,打造环首都经济圈,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战略部署。 [ 2011-05-18 15:01:18 ]
[施祖麟]当然,我们从发展阶段来看,首都经济圈一体化现在是刚起步,虽然我们以前有过努力,但是努力都不是特别满意,从发展阶段来看,三个地区是不太一样的,有一个小小的总结,北京如果说已经处于后工业化的阶段,它是在往服务业方向发展;天津属于工业化的后期,目前看到的滨海区在重化工方面发展,还在工业发展后期,再往后工业化开始迈进;河北省目前还在工业化的中期阶段。所以产业结构不太一样,产业结构,北京主要是产业升级,现在是服务为主导,科技为主导,高端化的趋势,天津在重化工、现代制造业,包括高技术的集聚做努力;河北,现在正处在重化工工业加速增长的阶段,所以增长的动力也不完全一样,应该说,北京是叫做多轮驱动,消费、创新、现代服务,目前北京来说,消费是拉动北京经济的第一动力,天津也在往这个方向发展,不过更多的是投资增长,比消费增长快一点。河北省正在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目前还是典型的投资拉动的经济。所以从城市化进程来看也不太一样,也有一定的差别,社会发展方面多少还有一点差别。我们要抓住这些差别,对我们来说也不是一个坏消息,这样可以错位发展。所以,基于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来要不光是北京、天津,河北的同志也要考虑发展的动力,从加速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打造多轮驱动,在区域的产业分工角度,我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的分工角度,一定要错位发展,能够有互补的发展,增强各自的竞争力。当然我们的共同目标就是要共建首都圈的生态环境、绿色宜居家园,我们的最终目标是这个,要环境宜人,是绿色居住条件最好的区域。在这里面,让我们的老百姓能够真正的享受到应该有的公共服务,包括医疗、教育等各种各样的保障。 [ 2011-05-18 15:04:21 ]
[施祖麟]当然在区域一体化过程中,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我们要考虑很多地方要协调,实际上这里头,我们一定要打破行政区划的僵化的制约,能够真正做到区域一体化中间的协作,这里头有很多的管理问题,首先理念一定要创新,我们首先从概念上就不是拘泥于自己这个地方怎样,也不是说地方利益第一为主,价值观念一定要得到更新,我们说创新也好。接下来就是体制创新,机制创新,我们经常说,什么叫体制呢?那就是组织机构了,体制体现在组织机构,机制就是做事的办法;组织机构,我觉得这是实实在在的事情,要形成我们北京、天津、河北,从高层有一个顶层设计,要决策部门要做好,规划部门要做好,协调部门也要做好,一定要有一个组织机构,光是三个行政部门做事是比较困难的。因为长三角已经做了二十年了,他们的进步我们看到了,矛盾也是一大堆,我们想,要利用新的发展机会,要比他们能够更进一步,走的更快一点。从机制上,首先要从协调机制着手,当然是利益的协调,信息的共享机制,我们还应该做到法律,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在法律先行概念下,进行我们的区域协调工作,有些东西以法律的形式定下来,事先说好了,这样就不会扯皮了,我们应该学习欧盟的很多做法,当然不在一个档次上,但是很多做法我们可以借鉴,“法”这个东西很重要。大家都按照规矩来做事,包括利益的分享都说清楚,临时就不会有太多的扯皮。当然还有很多信息的共享,人流物流怎么做,这个公共政策就跟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和北京大学杨老师所在的政府管理学院有密切的关系了,就可以做大量的研究工作。 [ 2011-05-18 15:05:13 ]
[施祖麟]最后,结合廊坊简单说一下,虽然我对廊坊不是特别了解。河北这一次搞的环首都经济圈中心城市的发展定位,我觉得是做得非常细致,我看了一下材料,总结起来,张家口就是京津晋蒙交界区的城市,以旅游、矿产为主的,廊坊是京津冀电子信息走廊,环渤海休闲商务中心城市,保定是先进制造业基地,休闲度假旅游基地和历史文化名城,承德就是国际旅游城市和国家泛太产业的基地,内容很丰富,这仅仅是一个总的节选。所以,廊坊在北京、天津的中间,北京是南下东进,在寻找新的空间,新的资源,说的不好听一点,就是找新的土地,明白一点讲,有两城两带的规划,要对周围的中心城市、城区和产业带要同城化,体现在轨道交通、新机场,要搬到大兴区,这样的话,我们廊坊要改变过去的被边缘化的情况的状态,当然现在做就要考虑到怎么主动对接,因为北京这么发展,廊坊光停留在卫星城或者后花园的话,这个提法已经有点落后和被动了,我们一定要从服务的角度,服务京津,同时要主动对接,从产业的角度上来看主动对接,不要依赖。那么,从产业和城市发展相融合的角度来发展廊坊,我想这是今天到廊坊来,想跟廊坊朋友们说的内容。在打造首都经济圈,实际上环首都经济圈,廊坊就是一个首都经济圈功能拓展区,这里有几件事情,就是从功能上、体量上、基础设施上,以及要素禀赋上和生活品质上,要有大的提升,我们共同努力把首都经济圈打造好,我的发言到这里,谢谢大家! [ 2011-05-18 15:05:50 ]
[主持人]非常感谢,再次掌声谢谢施教授,我们今天下午的论坛,从施教授上来一开始,会有一个鲜明的特征,就是干货的成分非常多,我想我们从刚才PP所罗列的,包括数据的提供,逻辑的阐释,印象会更加加强一些,今天下午会逐层推进,下面有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杨建龙先生,对主题继续做深入的阐释。 [ 2011-05-18 15:48:57 ]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副部长 杨建龙]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下午好,很高兴今天有机会参加这次论坛。京津冀的发展,我想无论如何离不开对整个中国经济大的发展背景的理解和把握,借今天这样的机会,我想把我们围绕中国中长期发展的基本问题的结论和观点,跟大家进行交流。这个为我们理解和把握京津冀地区,未来产业发展、结构升级提供了一个大的背景条件。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我们可以拿出很多的数据证实这一点,今天似乎没有这样的必要,这已经是我们每个人都不再争议的问题。我总是倾向于,愿意把过去的十年称之为中国经济的黄金十年。在今天的标题中,我们能看到,我们还要再起黄金十年,今后的十年对中国经济来说,仍然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期,再起黄金十年,这只是我们一厢情愿的期待还是有坚实的基础和背景,我想我们可能需要先对过去十年有一个基本的了解。在过去的十年中,中国经济取得的成就,如果用一个最简单的方式描述,就是大家看到的图形,我们根据2002年到2007年,中国的投入产出表测算的一个结果,我们能看到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有三大高增长产业群,第一个,就是汽车和住房为龙头的消费结构主导的产业群,另外一个,就是我们的钢铁有色石化机械为代表的中游制造业产业群,最源头的则是我们的煤电油运能源,大家看到这个会觉得有点失望,这些产业群差不多覆盖中国上游到下游几乎绝大多数的产业,他们都是高增长,都是支柱,好像区分不出主次,其实如果我们从经济增长的绝对水平能看到,过去十年增长最快的是两类,一类是我们的中游的钢铁有色石化机械,另外一类则是我们上游的煤电油运,是过去中国经济增长的主导支撑力量,但是当我们从经济增长的机制和逻辑来看,情况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我们发现过去十年,中国经济的这列列车的车头是汽车和房地产,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汽车和地产的快速增长,我们不可能看到钢铁有色的繁荣和我们煤电油运的增长,反过来也是成立的,也就是说,尽管我们的钢铁有色和煤电油运支撑了中国经济增长,让中国经济在过去十年被关之为重化工十年,但是看到所有一切的源头是住行增长。给大家举几个简单的例子,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 2011-05-18 15:49:56 ]
[杨建龙]过去十年,中国的汽车和地产的增长,不用再去表述了,我们每天的生活就让我们感受着所有的变化,但是大家知道,我们中游的产业在拉动力量下形成的,就像中国的钢铁,其实廊坊在中国钢铁工业发展中还是有一些机会和布局的,我们不妨做一些分析。2000年河北钢铁消费不到一亿吨,今年钢铁粗钢消费量产量确定超过7亿吨,钢材的消费量在6.8亿吨以上,跟十年以前相比,中国差不多新增了6亿吨的钢铁产销,平均每两年新增一亿吨钢铁的产销,平均每两年新增一个欧洲,这就是过去十年中国钢铁业的成就,让中国成为今天绝对第一钢铁生产、消费大国。为什么增长这么快,从消费源头就能看出来,我们的住宅房地产建设,占了所有用钢的一半以上,说俗点,就是中国富起来的老百姓要买房子,才有这样的结论。 [ 2011-05-18 15:50:42 ]
[杨建龙]理解了钢铁工业的增长,我想再用同样的逻辑去理解煤电油运,我们能源的增长就非常容易了,今天在中国城镇居民消费中,城镇居民社会消费零售总额中占比最高的是汽车,第二高就是汽油,车和油的消费加总起来,占到今天中国城镇居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接近50%,我们在座每一位朋友拿净支出50%解决行的问题,是今天实在的数据。由此看到中国过去十年经济的发展,那么多解释原因和道理中,最简单的道理就是住行的增长,决定了、引领和、铸就了过去十年的增长,这是帮助我们认识中国未来的经济增长,这样的机制不变化,我们今后很多基本的情况,都会保持独特的增长格局。首先,我们看一下汽车和地产,最近围绕汽车中长期增长的轨迹争议很多,看两个数据,千人汽车保有量不到百辆,中国是多少,在大家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再提供一个数据,根本国家统计局入户调查的结果和情况详细数据,我们发现在同等收入水平上,按照购买力评价折算,中国人汽车消费偏好比美国人还高,觉得这意外吗?换句话说,在座每位朋友的收入都完全一样,但是这边是我们的中国消费者,这边是美国的消费者,最后从实际的购车行为里面,我们发现中国的消费者买的比美国消费者更多的车,这是今天实实在在的情况,不是预测和期待,至少说明一点,在汽车面前,中国人至少不会比我们走在前面的发达国家差。了解了这个,我们试想一下,中国千人汽车保有量会到什么水平?今天可以说,一个没有争议的底线水平是千人300辆,意味着中国需要4亿到4.5亿辆的保有量,意味着我们按照基本的增长轨迹,今后在15到20年中,持续的生产也不一定能达到这种水平,而4亿辆的保有,意味着每年最少有3000万辆的更新量,看到这些似乎难以相信的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结论,中国汽车工业这条线,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波折和压力,这条线持续往后推延10和20年不会有太大悬念,大家讲到能源环保、交通拥堵,如果有时间,我可以负责任的给大家分析,这些问题成为中国汽车业头上始终压制的磨盘,但是改变不了中国汽车业持续上涨的路径,让中国汽车业以更节约的方式、更优的技术路线和更有前景的发展方式和模式发展,而不会因此折断成长中的羽翼。说到中国的地产,同样的道理完全适用,我们知道每年多少人口进城,城市群的多少扩张,每年有多少结构的变化,这条线也不会被折断的。 [ 2011-05-18 15:51:13 ]
[杨建龙]我们对汽车和地产有了基本的判断,我们需要多少钢铁、能源、运力、基础设施,就自然而然的得到了结论,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住行主导的消费升级仍然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主打力量。我们找不到一个可以替代或者改变这股力量的力量。而且是绝对的引领者。所以,过去十年在住行引领下,中国经济出现了特征和基本格局,在今后十年仍将保留基本的特点,我们仍然会有持续的高速增长,因为住行主导带动的整个产业增长,在很多国家都保持了长期的高速增长,中国不会例外。于是,我们能看到还会有持续的高投资,因为这个阶段投资的收益率是高的,必须得有高的投资,或者说,必然会导致高的投资增长。与这样增长相伴随,最后我们看到,面临越来越多重化压力和资源约束,汽车可以找到出路,但是对于整个工业来说,为了满足住行的需要、更大工业发展来说,更多资源环境的空间,这就是我们从过去的分析中,看到的未来的那幅图景,我们有一个美好的前瞻,我们看到一个悬在我们头上一把随时会落下来的宝剑,就是资源和环境。其实资源和环境带给我们的也不仅仅是挑战和压力,如果我们放眼全球经济增长的大周期会看到,金融微机意味着以IT为主导的20年、30年的IT周期进入了尾声,我们正在迎来新一轮的技术进步,把低碳经济、低碳技术发展摆在我们的勉强,为我们回答第一个问题中的困境提供了一个有意义的答案。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对中国低碳技术低碳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尽可能多的调研、跟踪和分析,我们在这里看到,带给我们很多的期待,带给我们很多的想象空间,什么是低碳呢?什么是低碳技术?我觉得我们今天不要试图回答这个问题,就好象30年以前,我们不要试图去回答什么是信息技术一样。30年以前,我们能想象信息技术今天改变我们生活的这种深度和广度吗,想象不到,所以也不可能给一个准确的定义,同样今天面对低碳技术的时候,我们也很难做到做出一个准确、科学、客观的定义,因为它在快速的变化中,完全超出了我们今天想象力能想象的空间。但是我们至少可以把握住其中几个基本的出路。 [ 2011-05-18 15:51:43 ]
[杨建龙]第一个,低碳技术基本上迎合了未来全球人们最紧迫、最广泛、最急迫的需求。如果说,中国在低碳技术面前,可以不考虑全球气候变化等等大的问题,我们也可以接受高的工业、重化工业带来的资源环境各种各样的污染和困境,和生活品质的下降,都可以接受,那么有一个环节始终绕不过去,就是我们要知道过去的工业化进程中,全球的资源分配已经高度的被垄断,而新一轮工业增长的重心又在中国,就使得全球的资源副存、拥有严重的不对称,就把中国放在尖锐的矛盾的阵地上。我们都知道过去十年,中国的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全球效果呢?我们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资源消耗定义为1,有色、黑色、非金属、能源全部算进去,是1的话,那么到了2000年,全球的增长,欧美的繁荣,让1变成了3,然而从2000年到2009年,中国的增长让3变成了几?我们保守的估计就是6,十年的时间让全球资源消耗翻了一番,这种高速增长和资源消耗,使得我们跟过去继承资源格局形成了尖锐的矛盾,今天看到两托的事情、南海战略等等,这些背后有多少不包含资源方面的紧张情绪的联系。所以对我们来说,低碳带给我们的机遇,其实不是我们主动选择,而是我们必须选择的唯一的道路。好在一点,对低碳技术的跟踪,我们看到这些年,让我们惊异的结果,我们看到了无数的企业推陈出新,每天日新月异的技术变化,我们看到了快速成长,看到资本市场格外关注,这些特点跟20年、30年以前全球IT技术发展初期的特征是非常相似的,这是一个将引领全球的重要的技术阶段发展初期产业层次,或者即将成为主导产业的领域,通常都会发生的情况。在未来的发展中,促成这块进一步发展的还有大家越来越为重视的碳汇,如果未来的每天,美国和中国还也其他国家,顺利成为气侯变化协议中的成员,我们全球的达成,有各种猜测,碳汇会涨5到10倍,甚至更多,有人认为国际货币最会被储存的货币,但是能看到,这个领域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产业发展机遇和重要的经济成就机会,我想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在这个领域,是不容错失的。 [ 2011-05-18 15:52:19 ]
[杨建龙]那么从中国产业发展进程来看,我们也看到了让我们欣慰的很多机遇,因为中国有三大特点,第一个,高碳排放,就意味着减碳技术在中国实现最好的碳排放,第二,中国有完整的经济体系,第三,成熟的技术条件,在新一轮技术进步中,中国有可能获得比IT技术时代更多的机遇,我们至少是跟很多发达国家,站在同等的起跑线上,我们有着比他们更多的有利条件,这些有利条件对中国今天低碳技术发展已经产生效果了,我们每年每个月,甚至经常在调研当中看到瞠目结舌的数据,以往我们谈到低碳,总想国外的发展怎样,GE、西门子等很多发达国家的技术,但是今天国际上技术领导者之外,我们也看到中国非常朴素的农民手中,在非常朴素的民营企业家手中,一个一个让我们惊异的技术。只是我们把过去观察的情况,得到的大概结论告诉大家,正在展开低碳技术新的发展时代,中国正展现出值得我们期待的活力和发展的前景。那么这种发展前景,把我们在第一个问题中带给我们的一个压力和挑战,转化成产业发展新的动力和新的机遇,这就是我们即将得到结论的两个重要支柱。第一个问题,从需求告诉我们,中国经济住行主导的需求增长力量是持续而强劲的。第二个方面,从供给侧回答第一个问题中没有回答的问题,如何平衡自然和环境,供给和需求知道了,自然而然就有了经济增长的结论,这就是我们黄金十年的判断。大家看左上角的图形,横轴是中国的经济增长,纵轴是中国通胀水平,过去的三十年中,中国起点大概在这个位置上,就是1985年,过去三十年,中国在这个二维区间留下3个逆时针的循环,对逆时针的变化节奏,大家要有所表明,表明每一轮经济运行周期中,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速度之间变化有规律的、有内在的特点的,我们不去说。但是从这里面,大家要注意看到,中国的潜在的增长水平,这是80年代中期的潜在增长水平,就是超过了,增长速度提不上去,出现快速的通货膨胀,资源环境、技术水平、社会环境等等决定社会所能够实现最高的合理的增长水平。 [ 2011-05-18 15:52:58 ]
[杨建龙]从80年代中期,我们看一下,这个位置到90年代中期这个位置,是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直接表现,潜在增长率大幅度提升。2008年的时候我们回落到这个位置,原因很简单,因为重化工业程度提高了,经济总量膨胀了,资源和环境条件并没有改善,就压回来了,今后这条线会怎么变化呢?大家可以很自然的想象到,一定会继续向左移动,应该是继续的降低,因为重化水平和能源消耗压力更大,现在要讨论的问题不是会不会降低,而是会降低多少,我们对过去十年,中国重要的资源能源供应与我们经济增长沿着时间轴的系数进行了多个指标的数量测算,我们发现在现有资源约束条件下,在现有的增长动能情况下,他们之间的 弹性是线性变化的,我举个简单的例子,过去十年,中国汽车保有量指数上涨的,但是看到中国成品油的消费量,保持一个相对线性的走势,我们看一下中国很多的用煤产业增长指数,煤炭也是一个相对线性的。找原因可以有很多,比如说汽车消费结构变化了,私人用车主导之后,我们的价格上涨对消费弹性提高了,可以找很多原因解释,不管多少原因,结论是一致的。我们汽油消费并没有随着汽车指数上涨形成指数上涨,就是线性的。汽车、钢铁、煤炭等等,我们测算了若干指标,线性的特点就告诉我们,今后要了解中国的潜在增长水平,我们把过去的这一段复制一下,直接放到最后就清楚了,有详细的数据,在详细预测中也证实了,今后会回落,估计仍然在11以上,合理区间应该在8到10,平均速度应该在9的速度,这就是我们对未来十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水平的基本判断,我的依据就是刚才陈述的理由。 [ 2011-05-18 15:55:33 ]
[杨建龙]关于通胀,我们也有一些基本的判断,压力是在不断的增大,但是会动摇中国经济增长根基、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失控的通胀不太可能发生,因为中国市场体制已经日益健全。我理解市场体制就好象一个人肌体的免疫力一样,是我们整个经济肌体的免疫力,只要正常运行着,外部的冲击,包括成本的上涨,包括人民币的变化,包括各种各样的风险,都会在我们的十三亿人口市场机制面前,逐一的被稳定的化解掉。这是我们对未来高增长,不能叫低通胀,至少是一个可控通胀的基本判断,有了这两个对未来黄金十年,就有了一个基本的勾画。其实除了这种总量指标之外,我们看到中国正在展开新一轮结构升级步伐,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大的方面。就是过去十年,我们是由私人消费领域,由温饱向小康升级所推动的黄金十年,而我们今后的十年,除了这个升级继续推进之外,我们更出现在整个社会消费层次,由私人消费向公共消费升级的大的历史进程。从我们保障房的建设,从我们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从我们的户籍制度改革,从我们整个投资结构的优化,从我们基础设施,节能减排、医疗体制等等方面,我们看到了以政府公共产品服务改善福利,提高整个社会和谐水平的增长,也开始进入了加速状态。今后十年,中国不再是一个轮子,私人消费,而是双轮驱动,而且相互之间会有很好的配比关系,这就是我们对未来黄金十年另外一个预期了。 [ 2011-05-18 15:56:02 ]
[杨建龙]今后的十年,也许我们的增长速度会回落几个点,但是中国仍然是世界上增速最快的国家。也许我们仍然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资源环境压力,但是这些压力正在被我们消化、吸收,转化成为中国经济增长一股新的增长动力。也许我们不可能解决所有的经济社会的协调问题,但我们可能今后十年,这些领域都在发生积极而快速的变化。所以今后的十年,不仅仅是黄金十年,而且是比过去含金量更高的黄金十年。对中国经济未来的黄金发展,有了这样的信息和判断之后,回到我们不论是企业的发展,产业的发展,还是区域的发展,我们都有了越来越多的信心,所以我就想借今天的机会,把我们研究中的观点和资料奉献给大家,希望能够对大家把握京津冀发展的未来,有所帮助,谢谢! [ 2011-05-18 15:56:35 ]
[主持人]非常感谢,谢谢杨建龙教授,我必须重新介绍一下,这么精彩的演讲者,来自何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院的副部长,这是我最近听到最精彩的演讲,我们认为黄金十年是存在的,在不断推动的命题之下,可以对今天这个论坛的丰富性做更多的想象,等于杨部长给我们打开另外一个想象的空间,为下面演讲嘉宾的演讲充满了期待,欢迎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杨开忠,演讲主题是跨越陷井,建中国特色世界城市。 [ 2011-05-18 16:09:14 ]
[北京大学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 杨开忠]非常高兴有这样的机会,对今天的开发区分析,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就是地理位置,通常开发区具有优越的地理位置,所在的区域和国家。第二,就是利用的土地等要素是相对充裕,第三,就是集聚经济。但是一个开发区要发挥引领作用,一定要深根所在的区域和国家,所以我们要了解如何发挥开发区的引擎作用,我们必须深刻的把握这个区域发展的趋势核力量。用我前些年研究首都圈,当时我们提出来7+2的方案,基于十一五规划之后,作为国家规划专家研究委员会研究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十二五规划纲要,在这些研究中,我们有一些体会,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实际上现在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世界城市,不仅仅决定了我们国家三大核心经济区的发展,而且也决定了我们国家整个东西南北中协调发展的格局,不仅仅决定了我们国家经济增长的格局,而且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所以我今天重点讲一讲,我们建设这样的世界城市,面临的一些挑战和选择的问题。在这里我先简单跟各位交代一下,所谓的世界城市。世界城市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定义,我们国家跟西方国家,关于什么是世界城市也有不同的定义。但是不管是西方的第一,还是中国的第一,所谓世界城市,具有两个最基本的特点,第一个,就是功能高度复杂,一定是高担待功能,比如说金融高度集聚的城市;第二个,正是因为功能高度复杂,高集聚,所以影响的范围是超越区域,辐射全球的概念。世界城市,因为在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里面,有多方面的意义,经济转型升级、文化中心地位的确立,以及政治核心和国民经济提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所以很多后起的国家把建设世界城市作为非常重要的国家战略。我们国家提出世界城市,应该说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提出的,到现在为止,大概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就是2008年以前,我们世界城市提出来,主要作为一种愿景,在城市规划的有关纲要里面表现出来了,没有作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行动。第二个阶段,也就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世界城市开始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战略行为。这里面有三个重要的标志。 [ 2011-05-18 16:10:06 ]
[杨开忠]第一个,大家都知道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三角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在这个指导意见里面,明确提出来,到2020年,要把上海建设成为最有国际影响力和世界竞争力的世界城市。同年,国务院批复的珠江三角洲的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来,同样到2020年,要使珠三角形成世界上最具核心竞争力的大都市圈,也就是说时代的都市圈。2009年12月份,北京市委市政府总结新北京、新奥运战略基础上,在科学分析和把握国内外发展的形势基础上,明确提出来,就是北京基于全面建设世界城市的新阶段。在2008年以后,十二五规划里明确提出,要建设世界级都市圈的问题,所以这是2008年以来,成为我们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战略行动。大家会问,中国建设世界城市,到底有什么样的挑战,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的认识。世界城市,从我们国家的角度来看,因为我们国家强调在国际关系和平共处原则,西方国家提出对全球政治经济格局起一种控制作用的城市,我们是讲具有全球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城市,所以在我们看来,世界城市的核心是竞争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发展中的、建设中的世界城市,北京、上海,包括珠江三角洲的一些城市,竞争力提升的怎样?总的来说是不断的提升的。比如说我们2008年北京劳动生产率,是竞争力最核心的指标,我们已经跟78年相比,提高了50倍,我们发现,进入到二十一世纪以后,我们国家发展中的、建设中的世界级城市,竞争力的提升速度,相对于全国来说,开始放慢,比如说我们看北京的劳动生产率相当于全国的倍数,大家可以看到,进入到2001年以来,这个曲线是向下都走的,我们2001年的时候,北京的劳动生产率是全国的将近4倍,2008年却只有全国的不到2.8倍,大家就要问为什么中国发展中的、建设中的世界城市竞争力提升速度开始放慢?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我们的建设中的世界城市,北京、上海,所取的发展阶段,根据国内外学者研究和一个实际地区发展实际经验来看,城市的区域发展,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个,就是初级生产要素驱动的阶段,竞争力、竞争优势是靠廉价的土地、劳动等初级生产要素取得的,第二,就是规模经济驱动阶段,在全国全球的竞争力,是靠大规模的标准化生产,所带来的一种节约成本的降低和效率的提高,取得竞争优势和竞争力的。第三种方式,就是靠创新,使产品和服务与众不同,别具一格,靠与众不同、别具一格,在市场上取得竞争优势。无论从要素的禀赋,上海的要素,在全国各个地方比较优势来看,还是在北京、上海产业经济特征来看,发展中、建设中的世界城市竞争力发展,竞争优势的取得,都应该在要素导向、规模经济导向向创新导向发展方式转型。比如说拿产业经济特征,北京大家知道,服务业占GDP的75%,服务业对规模经济的要求要低的多,从产业经济特征来说,北京主要驱动力都应该转向创新。那么在向创新转型过程中,就是依靠知识,依靠创新发展的方向转型过程中,我们遇到了一种陷阱,一种战略,我的演讲题目是跨越陷阱,这个陷阱概括来讲就是三个方面。 [ 2011-05-18 16:13:08 ]
[杨开忠]第一个,是初级要素比较利益的成分,尽管北京、上海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来说,生产要素价格已经不具备优势,但是我们站在国际的层面相比的话,仍然占有优势,为什么?北京、上海仍然可以从全国源源不断的获取廉价的劳动,甚至土地。为什么?因为北京、上海要素的报酬高,生活待遇好,所以大家都愿意往北京和上海跑,这样的话,在北京的厂商、上海的厂商,仍然在相当程度上,可以利用廉价的初级生产要素获得竞争优势,在全球范围之内,现在要放弃这种发展方式,转向创新,代价是相当大的。我在承担国家十一五专项规划,就是区域创新体系的长三角或者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规划里面,我们调查的时候,很多企业家就明确提出这个问题,靠圈地、靠利用廉价劳动力可以赚钱,而且也可以赚大钱,我为什么要创新?这是一个陷阱。第二个陷阱,是规模利益的机会成本,大家知道,我们国家很大,拥有13亿人口,这13亿人口是什么概念?相当于美国、加拿大、日本、欧盟、俄罗斯加起来的人口,还要比他们多一点点。所以在中国,无论从消费还是生产角度来说,规模利益都非常大,我举个例子,大家都非常认同,我这个PPT今天在这儿讲,明天还可以在别的地方讲,因为面临的是不同的听众群,在全中国2000多个县,每一个县讲一次,可以讲2000多次,每次收10000万块钱,就可以收入两千万,我为什么要做新的PPT,为什么要做创新的PPT呢,这就是一个例子。就是大国给我们带来的优势,同时给我们转向新的发展方式带来一种陷阱,因为有这种利益在引诱我们。第三个陷阱,我个人觉得,就是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不健全,我们现在创新需要各种要素,要素市场又相互分割,所以使我们创新直接的成本和风险非常大,国内剽窃、抄袭的行为仍然很严重,使很多人就不愿意做原创性的工作,这是一个陷阱。 [ 2011-05-18 16:15:46 ]
[杨开忠]正是因为这样的“陷阱”,当我们总结要素发展方式,要素驱动、规模经济驱动向创新转型的话,我们竞争力的提升速度在下降,同时也导致了我们国家在发展中的世界城市,以北京和上海为代表,竞争力下降,同时也产生了和加剧了一系列,我叫做发展中世界城市病,这个城市病,主要是四大方面。第一个,就是因为我们的发展仍然在很大程度上靠增加劳动等初级生产要素取得,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现在人均GDP,尽管我们的经济总量增长很快,但是人均GDP增长速度相应没有那么快,这个图红色部分跟蓝色部分,我们在2001年之前,这基本上是直线走的,但是之后就是没有什么变化,就是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更高的人均GDP的增长,人均的GDP在相当程度上,决定我们的生活质量,我们的生活质量并没有随着经济增长得到相应更高的增长,这是一个“病”。第二个“病”,大家知道,最近一些年,以北京为例的话,每年平均增加55万人口,在国家大中小城市的划分,大城市的底线是50万,超过50万的城市都是大城市,也就意味着近些年来,北京每年增加一个大城市,所以最近北京要控制人口,也是作为我们十二五非常重要的任务。为什么每年会增加一个大城市呢?就是因为我们向创新转型驱动遇到了阻力,我们经济增长不得不靠劳动力的增加获取,所以劳动力增加,必然意味着人口的增加,北京人口膨胀,人口资源环境矛盾越来越突出,交通越来越拥挤。第三个“病”,我们因为向创新转型,受到了陷阱的制约,所以我们的知识产权,我们要走向全世界,要打败国外的、在当地的地头蛇靠什么,非常重要的就是靠知识产权的垄断优势,这是杀手锏,我们因为创新受阻,所以我们的大型的国有企业,具有全球垄断性优势的知识产权、专利等等,相当的缺乏。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国家现在500强,世界500强的数量,大部分在北京,将近80%,但是我们中国的500强企业,大家注意到,基本上都在国内进行布局,很少有在全球范围形成强大的生产研发的网络的,为什么?关键就是知识产权国际垄断优势没有建立起来,所以我们没有形成全球生产网络。第四个方面的“病”,一方面向北京、上海高端产业的大规模发展,另外一方面低端产业同样在发展,社会结构就开始两极化,一方面高端产业高收入者多了,另外一方面,低端产业低收入者也多了,特别是面向城市居民基本生活需要的行业,越搞越大,所以导致了一系列低端人口的膨胀,加上这几年房地产价格上升很快,2005年以来,所以我们使原来手上有钱的人,如果没有房子的话,突然之间变成贫困化了,我们现在面临严重型的M化形式。我们找到由此带来一系列的世界城市病,大家就要问,我们怎么办?从根本上来讲,我们必须降低创新机会成本和直接成本,提高收益这是我们的根本出路,我认为有五大选择。 [ 2011-05-18 16:16:40 ]
[杨开忠]第一个,就是实施分散化的城市化战略,建立世界级的城市群,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我们国家提出来城市群的概念,提倡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市化道路,但是大家现在回过头来看,尽管我们城市群有很大的发展,但是城市群在十一五期间,基本上是以中心城市大规模的扩张,更快的扩张为基本特点的,我们又走了一个相对集中化的城市群的发展道路。这样的话,就导致城市群中心城市的城市病越来越严重,也导致中心城市跟周边地区的差距,得不到应有的缓解。所以,国家十二五规划开始明确提出来,我们十二五城市群发展是依托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中小城镇,中小城市,建设我们的世界城市群,这样的世界城市群战略,就是一个分散化的城市群发展战略。北京也是如此,北京2008年以后,特别是进入十二五规划以后,开始明确提出来,重点在新城,特别聚焦通州这样一些所谓的重点新城。第二个,就是要实施更加严格的产业与人口的准入,土地用途的管制,以及节能降耗减排的宗旨,建设世界绿色城市,这里面要特别讲一下,更加严格的产业政策,过去中央谈到北京经济功能的时候,不说北京是经济中心,也不说北京是金融中心,北京就是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另外一方面我们说,北京还跟全国一样,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又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什么呢?中央说发展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又是一个非常模糊的概念,所以导致北京实际上什么都可以发展,我们当时用心是好的,我们不提北京什么中心,把这个中心放给天地,但是结果北京什么都可以干。所以必须要有明确的,哪些中心性的功能,北京应该要发展,我个人理解,北京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明确这样几个功能。第一,国际创新中心的功能,第二,国际金融中心的功能,第三,国际交往中心里面的国际贸易中心功能,只有这样,我们的力量能够更加集中。 [ 2011-05-18 16:18:01 ]
[杨开忠]第二个方面,北京前些年发展高端产业,特别是十一五规划以来,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另外一方面,我们对中低端产业没有明确的限制,所以在高端产业发展同时,又有低端产业进来,同样膨胀,双膨胀。所以,在未来一定要明确高端产业发展方向同时,限制低端产业的发展,这是限制办法,包括开发许可证,也包括通过土地管制,通过环境标准的管制限制。第三方面的建议,就是实施卓越的创新环境战略,解决我们前面讲的创新的直接风险和直接的成本,那个比较高的问题,现在中关村已经在积极推动1+6的创新政策,从根本上来说,就是所谓创造一个更好的创新环境,降低创新的成本,提高创新的收益。第四个方面建议,我想特点强调,就是实施卓越的国际交往体制的战略,大幅降低国际交往成本,提高国际交往的效率,由于国内市场大,大家都喜欢在国内,怎么鼓励大家到国外去,非常重要的就是跟国外打交道的交易成本要降低,交易的效率要提高。所以从开发区的角度来说,我个人觉得,北京、上海,在十二五期间,应该探讨更加自由的自由贸易园区的形式,北京有综合贸易区,在这个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自由贸易园区,包括国际要素的流动,比如说人才流动的怎么更加自由化,这是非常重要的课题。第五个方面,就是实施社会建设的战略,怎么想办法的解决现在的社会底层的相对贫困化的问题。刚刚谈到未来十年就是双驱动,就是公共服务驱动,很大层面上就是社会战略建设层面,我非常同意,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