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基金哪个网站好:教育孩子要学点辩证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48:21

教育孩子要学点辩证法

                               

                              给孩子讲点“辩证法”

 

5~10岁的孩子,初步有了比较和区别善恶、美丑、好坏、优劣等方面的能力,但容易产生偏执和片面性。因此,做家长的给孩子讲点“辩证法”,培养他们全面看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他是好人还是坏蛋
  孩子从一些文艺作品中看到的人物脸谱总是好坏分明的。在实际生活里,他们往往也会简单地以“好人”、“坏人”将成年人对号入座。如:小明的父母闹别扭,其父亲态度蛮横,有一次竟动手打了妻子,事后小明悄悄地问妈妈:“爸爸是好人还是坏人?”小明的母亲是个理智的知识女性,她很冷静地对孩子讲:从打人这件事上说,你爸爸是野蛮的和违法的。但在争吵中妈妈说了过头的话,伤了他的心,触动了他的痛处,也是不对的。好人也有做错事的时候,坏人也有改掉恶习的可能小明听了点了点头。
  孩子对人具有辩证观,有利于他们客观地认识世界,不走极端。
  
  我是白雪公主还是丑小鸭 
  儿童期的孩子的审美观还未确立,有些孩子,特别是女孩子,由于从对自我相貌的认定,影响到心理和行为。
  一些家长总是爱欣赏自己的孩子,夸他们长得多么帅气漂亮,从而强化了孩子爱美和注意穿衣打扮的心理,分散了对学习的注意力;也有些家长对相貌一般的孩子持贬低的态度,甚至为孩子取个挺难听的绰号。孩子因此烦恼。
  孩子过分自我感觉良好或“缺陷性自卑”,都会对今后的成长产生长久的不良影响。因此,家长对孩子从小进行相貌辩证法的教育是必要的,特别是对那些漂亮和较难看的孩子,更应帮他们看清在相貌之外还有更宽的人生境界,不必把注意力集中在相貌上,更不必为此兴高采烈或烦恼。
  
  我是笨,还是天才
  一些优秀生,考上大学后,因成绩不佳而情绪低落,有些甚至因此发生心理疾病。这些青少年往往是在中小学时期一直认为自己是“天生聪明”、“高人一等的天才”,到了大学,才知强中更有强中手。“天才”心理受到重创,因此不能面对现实。这与少儿时期家长一味片面的夸奖是有关的。
  还有一些“恨铁不成钢”的家长,见孩子学习差或一般化,便贬斥他们“笨”、“蠢”、“木头脑袋”等等,久而久之,孩子变得自卑,打不起精神。家长应当告诉孩子正确认识这个问题,告诉他们聪明与笨是相对的,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注意用辩证观引导孩子刻苦学习。要多从学习方法上培养孩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要随便赞扬或批评孩子,尤其慎用“聪明”或“笨”这样的字眼。要及时发现和调整他们的自卑心理和自傲心理,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谈生活辩证法

  今天咱们简单地讲一讲,你们自己所要面对的一些问题。但是到底大家要面对什么?关键是有哪些问题?哪些是我们大家须要知道的东西,或自己所要面临的问题?还有应该怎么去解决这些问题?有时候也确实是需要给大家提醒一下。因为我们每个人在每一段时间里面,就好象走路走着走着就溜到旁边去了一样,我得把你们、把大家拽回来,回到这条中间线上来(边说边用手比划)。但是讲什么呢?嗯,还是讲讲辩证法吧,谈谈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生活中的辩证法。

  我们有很多人,不管是在生活的哪一个方面:是生活之中的学习,还是生活之中的工作,或者是生活之中交往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类似的生活过程中,都需要我们建立起一个辩证的思维模式。我们作为一个平常的人,常常是不能够用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周围的事物和周围的一切关系,总是围绕着“自我”来看待金钱、看待亲情、看待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等等。当自己面对各种各样的事物时,脑子里反应这些事物的时候,总是不能用全面的、发展的、运动的观点来看待事物、应对事物;那么我们的生活就会不断地出现问题和障碍,我们的人生就会不断地有困惑和烦恼出现。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在我观察的这几年当中,看到大伙儿基本上都是用静止的、僵化的、偏执的观点,用以自我为中心的观点,用自己过去熟悉、习惯了的那些观点来看待自己和周围的事物,看待人际关系,看待亲情。这样使我们产生了一种执著,也就是通常人们所说的“固执”——这个人太固执了。

  其实我们的年龄增长了,社会也发展了。年轻的人在增长了一岁的同时,也增长了社会经验;年纪大的人增长了一岁的同时,生命力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衰弱了。可是我们习惯了的思维模式,却没有伴随生命活动的改变而改变,所以说对事物的判断总是凭自己的经验去看待。那么中年人呢,总是用自己个体的能力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年轻人呢,总是用旺盛的生命力、这种旺盛的精力去看待周围的关系,以及自己和周围的一切关系。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有着不同的认识人生阶段的观点,可是我们常常在生活中发现,我们自己总是用过去的观点来衡量现在,用陈旧的观念来看待未来,不能把事物的各个不同的层面综合起来进行分析和思索。无疑地,由我们对生活的这种认识而得出的经验,并依此判断而得出的结果,必然就是偏颇的。由于人们运用了这样一种叫做“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看待人生,所以说结果往往都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因此而形成的这种个体特性的习惯、性格、尊严和文化素养等等,都带着自己这个个体生命活动的烙印。是什么样的烙印?就是不全面的、不发展的,更是不运动的印迹。

  记得在我20多岁的时候,父亲总是对我说一句话,他说:“我工作了一辈子,现在每个月能拿到60多块钱了;你今后工作一辈子,到我这个年龄,每个月肯定是拿不到像我这么多工资的。”是啊,在过去的那个80年代,即上个世纪80年代初,你每个月能够拿60多块钱就已经是很不错的了。那时我才20多岁,我的月工资收入才30多块钱。但是我父亲却会这样认为:“你今后工作一辈子,每个月都拿不到像我这么高的工资。”为什么我的父亲会有这样的想法或结论呢?因为他用了30多年的努力才挣到每月60多块钱。现在大家还会认为这60多块钱的收入多吗?不多。可是父亲那时就是这样认为的,为什么?当时我父亲在这个问题上衡量事物的标准,即参照系标准,就是用了自己30多年的人生经历和工作经验来衡量自己的儿子,以及不断发展中的社会。我的父亲就是这样的思维模式。我们大家呢?不也是总用自己经历的、经验的、认为的、感觉的、想象的和觉得的所有不切合实际的标准,来衡量其它的所有与自己有关的事物吗?这样一来,我们就知道了人们衡量事物的标准,都是以“自我”经历的、经验的、认为的、感觉的、想象的和觉得的观念观点作为参照事物的标准,来衡量自己身边发生的事物。那么这种经历的、经验的、认为的、感觉的、想象的和觉得的各种认知和观点,就是形成我们参照系标准里面内容的东西啊。这些个观点出现的本身就是形而上学的,对不对?就是用不变的、静止的观点看待各种事物。心想:“自己几十年才拿到这60多块钱,而且是到了要退休的时候才拿了这个数的钱,自己觉得都很高了;按照我这样的社会工作环境,那时长工资不仅长得慢,而且得大家讲评的,说谁够份,才能评一级工资。”他是用那种社会环境、生活状态和自己的思维模式来评判他自己的子女,说“你一辈子都拿不到这么多的钱,这一辈子不会有我这么高的收入”。在当时的情况下,我也没有什么对社会的认识来应对父亲这样的观点。

  其实事物总是发展的,到了1989年以后,哎,我们的工资就高了,慢慢加嘛。我那时候一个月拿90多块钱了,我就回去告诉他:“你不是说了,我一辈子都不会拿超过60多块钱的工资吗?我现在都拿90多了。”他说:“我那个时候的钱值钱,你这个时候的90多块钱不值钱。”我说:“不值钱?那也能值四五十块钱哟。何况我的工资还可以涨哪,我现在才20多岁。”过了将近十年,到九七、九八年间,那时的我,有时一个月挣的钱比父亲一辈子所挣的钱的总和还多。当时,我两个月拿多少钱?拿十五、六万块钱嘛。而我爸爸他一辈子——从28岁开始拿50多块钱,28岁就开始拿五级工资;到了退休之前才加了一级工资,才只是拿60多块钱。50多块钱到60多块钱才涨几块钱的工资嘛。像这样的事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少见吗?很常见的。

  时代不一样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社会内容在里面,所以说结果也就不一样了。其实我们今天在座的每一个人,在各自生活中所遇到的事不会是一模一样的,但是像这样类似的事情,在我们自身的生命活动中,在我们的身边,在我们自己与其它各种事物的关系中是非常常见的。像这样的一些个观点,在哲学上就叫做形而上学的观点。什么叫形而上学的观点?形而上学的观点,就是用形而上学的思维方法得出来的结果;也就是用孤立的、片面的、静止的,用那个不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身和周围的环境。虽然环境在变,但是自己却一如既往地坚持用过去的观点来衡量现代的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无疑地自己就会感觉到失落,就感觉到不满足,就缺乏了对现实的社会、对未来社会的信念,生活的信心丧失了,我们就像得了病一样。本来在我们生活当中充满了阳光,一得病马上就沮丧,就会自然地产生幻想:我的前途一片漆黑,啥也不是了,我这个人生怎么了、怎么怎么样了……开始否定它。那就是什么?那就是形而上学的观念。形而上学的观念或观点,说白了就是不明智的思维方式,是不明智的思想意识模式中得出的结果;再说得不好听点,就是用愚昧的观点看待发展之中的事物。

  千百年来长江里面的水是不断地流动着的,时间也是不断地流逝着的。曾几何时,我们还那么小,就像我们这些小小的孩子一样(边说边指着身边的孩子),十岁!多么黄金的岁月。在我们也这么小的时候,我们期待着自己长大;长大了之后,期望自己变得成熟;当自己成熟了以后,又回想起少年时那种幸福的时光——没有压力的时光,生活中的情趣是多么地自然啊。人们就活在不现实的生活当中,靠幻想来过日子,他不能根据现实的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的特征、节奏来变化自己的人生。我们今天讲,不管你是作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平平常常的人,是一个没有进取心的人,还是有事业心的人,还是有什么愿望、什么理想的人,你都必须建立起一个辩证的思维模式和思想方法。辩证的思想方法就是发展的、全面的、运动的思维模式,就是你的观点里面,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的内容,你要看到在这一个方面以外的其它方面,以及在其它方面的内容和在方方面面的内容里面还有不同的层面。既能看到前边,又能看到后边;既能看到清晨时东边的朝阳,也能看到傍晚时西边的夕阳。事物总是在阴阳之间交替着,有白天、有黑夜,这就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生也是一样的,人生有顺利的时候,有健康的时候,有蓬勃向上的时候;也有失意的时候,有停滞不前的时候,还有非常困难的时候,这样才能构成人生的生活节律。

  人在生活之中不可能总是面对着阳光,人要学会在逆境中成长,要不然你这个人很难存活于这个世界上。那么就要求咱们把昨天的和今天的乃至于明天的这些个事物,都能够自然地、心安理得地去面对。你只有做到了自然地、心安理得地去面对,去面对自己的人生,那才是全面的。因为人的一生不管是过去了的,还是现在的,亦或是将来的,我们都要自然地、心安理得地、泰然自若地去面对;不管发生了什么,我们都能够自然地去面对,要顺势而为,那个就叫全面,叫整体观。对,就是这样的。而不是你在那儿思想,说我昨天应该这样,明天应该那样……这个过程就是叫不全面的,这个就是叫片面的。为什么叫片面的?就是在应对任何事物时,主观的因素起主导作用;一个平常人的主观因素脱离了客观现实,那就不可能是全面的。不管你想的是多么全面的事物,那也只是你自认为的全面,实际上它总是只能够表达出一部分内容,总是与现实的生活、生活的实际情况有不相符合的地方,甚至是大部分的内容不相符合。所以说,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这种全面就是一种自然而然地去面对生活、面对人生的态度,把我们自身的环境与自然环境之中事物生成的过程和谐地联系起来,而且是不挑剔地去面对它,自然顺应地去面对它。这个过程就是全面的,否则你就全面不了。只要你有一个想法,这一个想法就只能代表着一部分的内容。有的人说,我的想法多一点儿、全面一点儿难道不行吗?考虑的方面再多点儿,考虑得再全面,总不如事物发生时所展示的内容那么全面、自然。所以说,正确地面对自己的生活,那就是自然而然。

  可是这个从片面到全面的改变过程不能着急,欲速则不达啊。我们总是想影响我们周围的人,想使他们更符合生活的内容;可是很多人就想按着自己的主观愿望去改变自己,而且是快快地改变。得了病的人就是这样想的,对不对?总想一下病就好。看看现在的人思维多偏颇啊,一感冒就吃药,发烧就打点滴。可是在我们童年的那个时期,医学虽然说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但疾病也没有像今天这么复杂呀。疾病的复杂是随着人类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的复杂化而变得复杂的。在我们小的时候,患了感冒或是发烧,多数是用物理的方法退烧的。比如发烧了,就用酒或酒精擦前胸后背和手心脚心,多喝白开水。感冒了,简单的治疗方法也就是弄个姜片、弄点红糖一煮,有的时候里面就加点胡椒粉,这么一喝,哎,一发汗,感冒就好了;还有的人,感冒了以后不管是重感冒还是轻感冒,他就跑步,出一身汗就好了。不过也应该注意,这个跑步的方法并不是适合所有的人,身体比较硬朗的青壮年人还是可以的。可是现代的绝大部分人不是这么想的,他们只相信所谓的“科学”。他们认为什么叫科学?生病我就打针,一打针,就是科学了。但是我们应该明白,现在所谓的科学技术,在有些方面带给人自身的那种后效应,很多时候就是破坏性的。例如说我们现在用的抗生素,打下去以后,就对咱们肝脏和肾脏的和谐性产生了副作用,破坏了咱们生命的正常秩序。如果我们通过物理的方法来改变自身,显然它没有那么多不良后果,没有那么多不堪设想的后果,病好了就是好了;如果实在好不了,那再吃点儿中药,发发汗也就好了;实在不行,少吃点儿西药,打点儿针也是可以的。

  我们那时候打针,大多是肌肉注射,可是现在肌肉注射基本上消失了,很少很少用肌肉注射,因为说药力不够。为什么会说药力不够啊?金钱的社会产生了利益的结果!本来肌肉注射就行了,可现在不行,因为肌肉注射的药便宜呀,挣不到钱;打点滴成本虽然高点,可是利益更高啊,原本几块钱一针但可以卖七八十块钱。利益驱使着大家,利益驱使着现在的人做着违背我们人类生存规律的这些个事。当然我们有些人自身也是非常愿意去接受这样的事的,因为感觉这样好得快。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能是全面的吗?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在这样的社会环境当中,这个所谓“良好”的医疗条件当中,不是维护得更好了,而是怎么着了?而是被破坏了,被摧残了。免疫系统就是这样在人们急功近利的医疗观念和医疗环境下被破坏了,那么就更容易得病。然后得病了再用更大量的药,用药力更强、负作用更高的药;因为以前药力小一些、负作用小一些的药已经满足不了你现在被损害了的身体状况,于是就这样进一步地去破坏你的免疫系统。这就是恶性循环!

  其实做人也是这样的。你看有人说:“这是我的小孩,我管教他的时候,就是想让他全面地发展。”但是按照什么样的方法来使他们得到发展呢?我们有很多的父母都是按照自己的观点来培养教育自己的小孩,想让小孩按你自已定的目标发展。难道你自己的观点——你一个几十岁的成年人的观点就符合了几岁小孩的生命成长的要求吗?可是我们很多人,他不能够、也不可能全面地看待这些问题。就打比方说吧,在我们小的时候因为经济非常困难,从来也没享受过什么零食呀、玩具呀等等。等到我们自己有了子女,有了自己的孩子,就认为得让他们享受享受,好象这样是满足孩子的生活,是对他们的爱。其实不然!这是把自己小时候没有满足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强加给了自己的小孩呀。让自己的小孩子想怎么着就怎么着,如果达不成我就帮你达成——这样的教育方式符合小孩成长的要求吗?符合小孩学习和接受教育这样生存的必修内容吗?不符合!因为我们灌输给孩子的是我们那个年代——十几年前、甚至于是几十年前的信息。为什么是几十年前的?因为现在有的爷爷奶奶带孙子辈,就把他们那个童年,这些爷爷奶奶辈把自己的童年和现在的小孩子相比较,像这样教育小孩子能全面吗?一定不能全面。那么不能全面,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能够得出什么样的结果?显而易见的是我们知道了,我们总是用自己的见解,来描绘孩子的未来——我应该这样去描绘他,我应该那样去描绘他……就像我有一个朋友,他们俩结婚的时候就把钢琴买了,还不知道自己未来的小孩是男孩还是女孩,就把钢琴早早买了。结果生了一个小子,这个孩子从小长到大,没摸过钢琴,他们夫妻俩也根本就不会弹钢琴。出现这样的情况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凭自己的想象: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子女培养出来,应该是音乐家,或者说最起码是音乐爱好者,弹一手优美的钢琴曲……我们是在用自己的梦想、幻想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是把自己的观念强加给自己的孩子了。这是在给我们的孩子灌输他成长所须要的技能等等吗?其实这仅仅只是在满足我们做父母的需要。你看像这样我们的孩子能正常地成长吗?他就没办法成长了。所以说我们要用全面的观点来看问题。如果真正要形成看待事物全面的观点,那就须要我们自己不断地提高,要有觉悟,要有智慧。

  所以,对修行的人们来说,对于练功的人们来说,对于想获得真正健康的人们来说,都须要用发展的观点、全面的观点、运动的观点来看问题。那么为什么观点全面了,你还得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因为即使你现在当下的这个观点非常符合事物发展的要求,但是事物还在继续发展着,我们还生活在这个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着的生活环境之中。生活在当今这个世界和生活环境里面,我们有很多人总是去想过去怎么样。哎,很多人退休了以后,就喜欢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之中,“我过去怎样怎样……”,他就生活在对过去的回忆里,他就不能面对今天、面对现实;所以说到了退休,感觉很沮丧。沮丧什么?沮丧是因为他过去活得了不起、受人尊重等等,他不能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已经发展了,你自已这个人已经变老了,对!这个事物已经发展到你已经变成一个退了休的老人了,你应该用老年人的生活方式来维系生命的存在,依现实的改变来调整你的心态。就像小孩子也是一样,小孩子三岁了,父母就不能用两岁的观点来对待孩子,到了五岁就应该培养他的独立性了。可是我们现在的大多数父母啥也不要小孩做,那小孩今后生活所必须的生存技能从哪儿学啊?!其实学习生存的技能最好是从三岁就开始,所以说现在就有周托了,我们这个地方叫全托。一般来说小孩子送到幼儿园去,这小孩的独立性就增强了。到了幼儿园,老师不是父母了,不溺爱自己的小孩了,老师会按照独立的人来培养孩子成长。哎,到了全托幼儿园里面,小孩很快就变得有秩序了,他就会在那么小的年龄里,学习着叠被子、穿鞋子、洗脸,还要学文化知识等等,学习那些能够使自己独立的生活内容。可是我们在家里长大的孩子呢,很多都是长到八岁他也不会叠被子。我就记得,在我很小的时候就学会系鞋带了,我那个时候在幼儿园,我五岁就会系鞋带了;可是我们现在有的小孩在八岁、十岁的时候都不会系鞋带。送到周托幼儿园的小孩,成长得更早,识别能力发展得更早。

  事物总是在发展着的。我有个朋友,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时候,家里面买了一套音响回来,买了很多唱歌的卡拉OK录像带子。他的小孩出生以后一岁多,他们家没事就放那个卡拉OK音乐,家里没事就唱,奶奶唱、爷爷唱、爸爸唱、妈妈唱;每到七点就打开电视,那个中国国歌一响起就教。这样小孩到了两岁多的时候,就能认识两千多个汉字,从哪里学的?是爸爸妈妈教的嘛。爸爸妈妈怎么教啊?就唱歌。小孩听熟了,这一段音乐一出来,这个对应的字幕一出来,时间长了来回反应、来回反应就学会了,很多字他自己都认识了,因为电视画面的歌唱演员都在教嘛。那孩子到了四岁的时候能认识五千多个字,也没见他弄个家教什么的来特意地辅导孩子,没有!就那么简简单单地学会了识别汉字;而且在五六岁时就可以看杂志和报纸了,跟成年人一样,还看一些简单的小说。

  其实发展的观点或方法,不是停留在我们脑子里面去思维的,而是用运动着的方式在教学。这样就是解放思想的过程,不执著于某一个方法的过程,是顺应自然的过程,在自自然然的过程中就教了。可是我们有的父母对待自己的小孩,从很小开始,从四岁开始起就让她学跳舞,她不想跳,就拼命地逼她学、逼她跳,跳了三四年也没有什么提高,就拉倒了,就过去了。像这样的现象,我们不是在培养小孩,我们是在生产小孩,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标准在制造小孩的未来。这就是弄个模型给他们框着、套着,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的小孩被培养成什么样子了?再看看我们自己,难道只是对小孩这一个方面存在这样的问题吗?对我们自己的家庭生活也是这样的。因为人的思维是一惯制的思维,看待家庭的成员,不会变个观点、变个方法去看他。比如去肯定一下变化了的事物:“嗯,他这段时间变了。”可是有的人一看他现在变了,就开始否定:“假的,过去都不行,现在还能行吗?”所以我们说,人只有用发展的、变化的、运动的眼光,以及发展的、变化的、运动的观念去看待事物,与事物的发展运动变化规律相呼应的时候,事物才能呈现出自然的存在和运化状态。如果我们主观的东西、主观愿望的框框太多,那么这些主观的东西就符合了你那个框框,你那个主观的内容就不可能符合这个事物生命成长的自然属性。所以说,不管是在生活上,还是在学习上,以及在工作中,都应该是这样辩证地去对待的。

  就像我的成长一样。从小学开始,我的有些老师说:“这个刘战魁啊,做好事就是为了当红小兵,他是不能坚持做好事的。”其实我蛮认真地坚持,而且想法也很单纯,为什么我们做老师的不能用符合儿童心理愿望的那种心态来看待学生呢?他只是用自己的观念来培养学生,他总是用自己成年人的观点来否定小孩子的自然心理要求,结果小学生们在没有老师鼓励的情况下,总是丧失信心。这一批没加入这个红小兵组织,一次加入不了,就遭受一次打击。那时正是文化大革命的一个政治年代,在那童年的幼小心灵中,就被迫地不断去感受这种压抑。我一直到了五年级小学快毕业的时候,也就是最后一期,最后一批才加入红领巾少先队组织,那还是有一个高老师说:“哎呀,刘战魁这位学生各方面表现都还可以,批准他加入少先队。”红小兵组织在我小学快要毕业的时候改变了名称,改成了少先队组织。我终于带上了红领巾,可是我还没带上几天红领巾,小学就毕业了。那就是什么?在我们的童年时期,就开始遭受着成年人的那种僵化思维模式的影响,遭受着成年人的那种观念的束缚。他们是用主观的、不变的、不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那种观念来看待孩子们的成长过程呀!这样也就自然地障碍了孩子们的成长。

  做领导也是这样的,到单位看一看,他就用以前的、一成不变的观点去看,说这个人不行、那个人不行。他看不到人家的变化,他不去实际考查这个人是否真地变化了;如果没变,他也不会去考虑一下原因是什么。如果我们会考虑这些个因素,那就是发展的观点。对于一个事物来说,你认识不到它是发展的,那你要问问情况,你要思考一下他为什么不能发展?他有哪些环境制约?在人际关系上也是一样的。我有个同学,就是到了现在,我和他坐在一块儿,他还是会说:“我那个时候读书,我那个数学成绩好得很。”他这一辈子就那一个好,就是高中的时候学习行,结果读完了高一因家里经济困难没钱读高二,就辍学了,可现在他还生活在那一小段已经过去很久的骄傲里。人呢,是自己促使自己进步,所以说学会用发展、变化、运动的观点很重要。康复也是一样的,学文化也是一样啊,对不对?看待家庭也是一样,看待人生的各个方面也都是一样的啊。

  前些年,国家对气功界进行整治,整个气功界的门派组织就开始消失了,难道说好的气功锻炼方法也随之消失了吗?不是的。真正符合人生命活动需要的东西,它会在人的生命实践中自然地保存下来,延续下去。所以说,在我们的生活中,不管是生活之中的工作,还是生活之中的学习,都需要我们去用发展的、运动的、变化的眼光去看待,用发展的、运动的、变化的观念去对待,这样咱们的人生才能不断地变化,不断地符合生命存在的要求。事物只要是发展的,就必然是运动的,那么就一定是变化着的。你不变化就没有运动,有了运动就没办法不发展了,所以要用变化的、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看待自身,看待自身是不是辩证的。

  例如说我自己关节上长了骨刺,我练了两三年以后,哎,这骨刺消了一个又消了一个,那我就总结呀。开始骨刺消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还想着:“我以前这个地方有个骨刺,摸得着也看得着,怎么现在没了,平下去了?”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关节又疼起来,疼起来我就想:“嗯,是不是骨刺它又要下去了?”过了几天真地又下去了。那么我们要学会用肯定的方法来看待这个事物发展过程当中的成绩,你就有动力来促使这个事物进一步向前发展,这个过程就可以非常清晰地让我们感受到真实的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轨迹。你看!就是到了现在,我们有很多人还一概否定,否定什么?否定这个健身文化。只要有人批判,他也会否定,跟着一块儿否定。这就是前些年整治气功界的不良倾向,是清除F_L_G等邪教组织之后的一种社会现象使然。这也是在我们这个现阶段的社会之中的某些人,总抱着这样固有的观点,他们没有运用发展的,也没有运用运动的、变化的,更不可能运用全面的、整体的观点来看待社会环境以及自己的人生。当今的社会现实就是这样的。

  我们一般的人啊,总是在回忆自己以前的时候是多么多么地辉煌;感叹现在的时候是多么地艰难,是多么多么地受压抑;展望未来的时候,对未来一点信心都没有。这个人生就是困惑加痛苦,这样的生活还有个完吗?我们体现出来的主观愿望常常是积极的,我们的生命活动常常是被动的,所以说我们的人格是分裂的。打个比方,我那天就说了,我说:“我们大家要爱惜这个地板,挪动板凳时不要在地上拖。”哎,讲完了,大家都同意这个观点,可是当自己做事的时候,他就会在不自觉的过程中把这个凳子拖一下,为什么?其实我们的主观愿望和我们的行为本身是相分裂的。那么一个人的运动行为,都需要去符合事物自然的发展规律,也就是需要我们的主观意识与我们的客观行为达成统一。我们现在的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困惑呀?就是因为这两者是分裂着的。我们对各种各样事物的主观愿望都是挺好的,可是在我们现实生活的这个空间中的具体事物呢,是发展着的、是运动着的、是变化着的。你那个一成不变的主观愿望适应不了不断变化着的事物的要求,那么就成了不切实际的幻想、妄想。就像教育孩子一样,今天有个朋友很大声地叫他的孩子,别人就劝他说这样不好,可他认识不清楚原因,还问:“教育小孩子,我大声喊他那就没涵养了吗?”哈哈,其实不是有没有涵养的问题,而是你这个教育方法有问题,不符合小孩子的心理要求,这就是不能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事物。像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在我们在座的人当中是太多了,因为在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有太多所谓的自己的观点,就是这样的。因为你有了这样的观点的制约,才有了疑惑。还有一个,我们如果不把运动、变化和发展这三个方面的内容辩证地统一起来,以便在我们这个人的思维参照模式当中把它建立起一个完整的人生观,那我们就不可能构建、形成辩证的思维方式。构建起辩证的思维模式,不仅仅只是对于咱们修行人改变思维模式的要求,也是对于我们平常生活当中的每一个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最基本要求。

  人的愚昧,就来自于形而上学的那种僵化、静止和不变的思维模式。人的智慧就是来源于辩证法、辩证的思维模式。辩证法可是咱们东方文化的精华啊!如果东方文明有七千年,有一万年;那么辩证法就诞生了七千年、一万年。它是最古老的,它是形成人天整体观、或者说是天人合一整体观,以及形成咱们混元整体理论的根本。没有这个辩证法内容,整体观就实现不了。其实,辩证法的形成,在哲学上就有了什么?对立统一规律,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有这几个规律的存在。如果没有最基本的辩证思维,就不能对历史,对自己的过去,对现在以及对自己的未来,产生一个符合生命活动的东西;不可能去发现,也不可能去顺应。所以说,我们每一个人呢,现在要想学好做人、学好修行的内容,就得学习好辩证法。生活当中的辩证法,无时无刻不在我们日常生活大大小小每一件事物的应对当中体现出来;生活的辩证法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无处不在。炒个菜,放点盐,刷个杯子,洗个碗,扫扫地……都能看出我们这个人是否具有辨证思维。这也就是说,在洒扫应对之中,皆含着辩证思维的道理。

  那么我们再回过头来,说佛学好,佛学里边的内容——它这个每一句语言里面,每一段内容里面,每一个经典里面,无不充满着辩证的原理,辩证法思想涵藏在其中。没有肯定,事物的发展就没有内容;没有否定,事物的发展就没有动力。有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事物的新陈代谢规律就自然呈现出来了,当量的积累变化发展到了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质变。但是事物的内部、事物的外在环节,皆是因最根本本质的变化而变化的,任何一个事物都是这样发展的。所以我们在生活当中无时无刻不体现着对立统一的存在。实际要把辩证法学好,就得把阴阳规律学说学好。没有对阴阳规律的认识,就不可能建立起辩证思维的模式。所以辩证法这种思维模式,源于什么?源于咱们东方古文化之中的阴阳学说,它是个比较根本的东西,因为它是对大自然不断发生变化的本真存在规律的一种描述。事物有阴就有阳,可是我们很多人学了混元气理论以后就拼命地反对阴阳学说,难道混元气里面就不包含着阴和阳的层面吗?它是混元着的,它也可以是合化着的,同时它还可以是分解着的。所以说,不管是从哪个过程上来看,我们都要学习并学会运用这个思维方式、这个思维方法、这个认识论的方法来认识我们的人生,认识我们存在的环境,这是很重要的。

  我们常常在思考问题的时候就犯这个毛病,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于客体事物。这就是很多人说好心不得好报,好心做事没有好的报应、没有好的结果的原因啊。你违背事物的发展规律去行动,无论主观愿望是好是坏,都会产生这样一个不良结果。所以辩证法这个东西是非常重要的,是需要我们去确立、建立的内容,也是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去展现和运用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