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精彩结尾:用细节打造生命课堂(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9:03:06

细节是课堂教学的生命,关注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新课程改革,终究还是落实并体现在课堂教学的细节上。是否重视和善于处理每一个教学细节,举轻若重,往往决定着一堂课的成败。本文结合2010年4-5月下乡督导、评估校本培训和“上好课”专题工作实例情况,予以阐述。

一、教学细节概念与特点

1、细节与教学细节

从字面上看:细者,小也,微末之处;节者,单位或要点也,关键之处。细节就是“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汉语大词典》),即人物或事情发展的过程中细小的环节和情节,或是一个细小的片段。

所谓教学细节,就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些富有教育价值的细小环节和情节,是发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非原则性的事情和细微的言行举止,是构成“教学活动链”的基本元素。广义是指构成教学行为的最小单位,是教学行为的微观分解;狭义则是指教学行为处于教学过程的关节点、联接点,对教学具有重要的推动和联结作用。教学细节应是师生行为的组合,是师生教学活动的外现化、具体化和操作化。

2、教学细节的特点

教学细节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由教师自身做出的”;二是“由教师与学生之间所形成的一种互动、反应和连续行为”;三是“学生按照教师要求和教学指令延后所做出的相应行为反应”。教学细节具有四个特点:价值性、外显性、情景性和指示性。

细节的“价值性”:这是教学细节的首要特点。教学细节必须服务教学和落实三维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敏锐地捕捉细节信息,挖掘和构建细节的意义,实现教学目标,使教学细节有效生成课堂教学价值。

细节的“外显性”:它是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东西,它既集中体现于教师关注学生的眼神、语言与行为几个方面,也能反映学生内心的情感和最真实的思想。

细节的“情景性”:教学细节决定于教师本身的素质以及当时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情景。

细节的“指示性”:教学细节具有确定性和指向性,教师进行教学时利用关节点,或暗或明地向学生指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对教学环节巧妙地进行承接和过渡。

3、教学细节的意义

清华附小副校长、著名的特级教师窦桂梅说过:“细节,往往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折射着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细节平常、简单,但平常中蕴含着智慧,简单中孕育着深刻。它形成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是构成教学行为外显的最小单位,表现为多样的格式和复杂的结构,具有独立的教学价值和意义。

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细节尤其是处于关节点的教学细节,能推动教学的发展和进程,使教学现场从静态变为动态,从情境演变为情节,甚至从情节中导出戏剧。好的教学细节能不断营造、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能激发、创造教学现场的高潮,能提升教学现场的品位,能挖出教学的意蕴,能实现教学的潜在意义。

二、教学细节的理论支撑

1、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第一次正式和明确提出人的全面发展的概念,指出: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只有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而自由的发展,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素质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得到全面充分的发展,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使潜能和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在探索性、自主性、研究性学习中具有一定的潜力。所以说教学细节就要面向全体,关注学生个体、个性的全面而自由地发展。

2、控制学原理及儿童认知发展理论

控制论是研究各类系统的调节和控制规律的科学。创始人是美国数学家诺伯特·维纳(Norbert Wiener,1894-1964)。它包含调节、操纵、管理、指挥、监督等多方面的涵义。运用控制论处理课堂教学细节,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自觉、自主地进行学习活动,努力完成学习任务,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动力支配性和策略性等认识特性和情感特性。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Piaget·Jean,1896-1980)总结的,他将儿童的认知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强调主体认知结构的重要作用。由于儿童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和关键年龄等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教育教学的细节处理中就应以学生的自主活动原理为本,反思和优化教育教学的细小环节。

3、创新教育理论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素质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是培养学生再次发现的探索能力、“重组知识”的综合能力、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和激发他们的创造能力的一系列教育活动。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实施创造性的教学。在教育教学细节处理中,更多的是智慧的火花,更多的是创新的灵感,这也是教育教学细节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创新教育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背景下,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活动以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新知识的意义。在教育教学事件突发或课堂活动动态偶发的细节解读中,通过教育教学智慧实现师生解读文本感悟与形成知识技能的重组及建构。

三、教学细节回放

细节在教学中非常重要,既能推进教学过程,又可促进学生发展。“课堂细节虽小,却能折射出教育的大理念、大智慧;课堂细节虽小,却能闪耀出教师生命智慧的光环;课堂细节虽小,却是他们灵动地创造……”(赵国忠主编《透视名师课堂管理——名师课堂管理的66个经典细节》一书序言)关注教学细节,必须用眼观察、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是教师对学生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它可能是学生困难时的帮助、迷茫时的指点、失败时的鼓励、成功时的共享、出错时的包容,也可能是不闻不问、视而不见、漠然处之……

1、回放一:细节就是生命关怀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各课程标准都突出了这一理念。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叶澜提出:“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本身是师生生命活动的一部分,是师生共渡生命的历程。抓住细节,就抓住了课堂生命的全部。珍视教学细节,教师要永远对学生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要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的教育本质,有效触动学生心灵,让灵动的智慧和人文的光辉洒满课堂。

下乡听课时,我就看到一位小学教师非常注意细节。她请一位个头不高的二年级学生上台做作业,由于板书时手不够长,写得很吃力。她发现后,顺手便抱起了那位正在黑板上书写的学生——师生同台上演“双簧”戏。看后,我受到了深深的震撼。当然,也有教师平时却不怎么注意细节。如有位数学教师让学生举手回答问题时,其中有位学生课堂上举手达五、六次之多,那位老师始终却未发现,以致后来那位学生干脆就不举手了。还有的教师让学生站起来回答问题后,不置可否;或是忘记让学生落座,直到一段时间后才发现并示意那位学生坐下。学生举手后,需要教师呵护关怀、耐心引导、积极鼓励、激发评价,让学生在关爱、自信、智慧中健康成长。

“眼睛要看着眼睛”、“面对课堂你准备好了吗?”、“你学会倾听了吗?”等这些小题目,是窦桂梅老师在《课堂细节的追问与反思》中写下的,其实就是告诉我们在课堂上应关注细节。从某种程度上来看,教学细节能体现教师的实力、功力与魅力。一个关注教学细节的教师是能够和学生平等对话的,能真正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友好、合作的课堂。

2、回放二:细节就是精雕细琢

精彩的教学细节能丰富、充实教学过程,让课堂充满诗意、灵动、智慧和创造。北京第二实验小学副校长、北京教育学院兼职教授、特级教师华应龙说:“课堂上的一个个细节,见理念、见价值、见功力、见境界、见文化、见魅力……”细节的设计缘于对教材、学生和教学情境的深刻理解与把握,缘于对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与利用。它的背后是一种理念、一种思想。杭州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理事长兼拱宸桥小学校长、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说:“细节具有全息性”(《聚焦语文教学细节》):能反映课程理念、关涉学习目标、浓缩文化境域、折射教学智慧、浸染审美情趣、彰显人格特征。

精心设计细节可以起到激活课堂、突破难点、寓教于趣、提高效率的作用。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对细节的研究与雕琢。有些细节表面上看是即兴所得、信手拈来,而实质上是匠心独运、蓄意安排的。成功的教学必定离不开细节的打磨。

下面是一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圆柱的认识》中对“圆柱的高”的认识教学细节——

 

师:日光灯管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表述?

生:人们通常用“长”来表述。

师:一元的硬币也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那么它的“高”人们通常怎么说呢?

生:人们通常说成是“厚”。(这时所有的学生的兴致都很高)

师:我们同学家里挖的水井同样可以看作一个近似的圆柱体,人们又怎样说它的“高”呢?

生(迫不及待地齐答):“深——”

 

简单的三问三答,乍看是平淡无奇,却又出人意料、非常精彩,凸显了老师的教学智慧:它把学生的数学学习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一方面使学生的脑海中圆柱体的表象更为丰富,同时也为学生日后解决实际问题打下了很好的伏笔。原来,圆柱体的“高”还可以用“长”、“厚”、“深”这三个字来理解!这一教学细节来源于对课堂的熟练驾驭,来源于对有价值细节的敏锐发现和捕捉,并精心地筛选和运用。

3、回放三:细节就是互动生成

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的,是预设中的生成与生成中的预设的和谐统一。教师要用浪漫的情怀去预设适宜的教学情境,便于精彩生成。在教与学、师与生、生与生的良性互动中,教师要敏锐发现、善于捕捉有价值的细节,抓住教育时机,深入挖掘,寓教育于无痕。

一次,我去某小学观课。一位教师教学“年、月、日”知识时,他创设了这样一个教学情境:“小红今年9岁,过了9个生日,可是小红的爸爸也才过了9个生日,这是为什么呢?”话音刚落,立即就有学生举手说:“老师,我知道了,小红的爸爸是2月29日过生日的,逢4年才过一个生日呢。”另一个学生立即说:“这道题不对,我们都是按阴历过生日,应该每年都能过生日。”教师听到这儿有一些不高兴,面露难色,立即叫这两个学生坐了下来,并说:“你们知道的是一点浅显的知识,等我们马上学习了年、月、日的知识后,就知道其中的奥秘了。”

这一案例表明:不少教师习惯于以自己充分的准备面对毫无准备的学生,习惯于居高临下地将学生的思维牵引进预设的轨道,而当学生说出“我会了”“我知道了”,一旦打破了教师建立在学生“零认知”基础上精心预设的方案,教师竟无以面对!显然,本课一开始的预设就未做好,无论课前备课还是教学评价都是失败的。可想而知,这一“肠硬阻”严重影响了本节课教学的成功。

一次,我观摩《草船借箭》教学,听到一位学生在比较分析周瑜与诸葛亮时,提出了“国家利益”概念。讨论结束后,那位执教老师未置可否,轻易将这一“差异资源”放过去了。其实,老师可引导学生展开讨论:诸葛亮与周瑜属于两个国家。当时吴、蜀联军形成“孙刘集团”,共同对付曹操的80万大军。诸葛亮、周瑜都不是为了同一个国家的利益,而是“集团”利益——孙刘结盟联合抗曹!这样,就可充分挖掘学生本身具有的教学资源,进一步充实课堂教学内容。

虽然我们无法预料课堂会生成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与精彩。抓住“关键性细节”去突破、生成。课堂中的教学细节很多,我们不必也不可能什么都去解决,失败的细节给人以启迪,成功的细节以人以借鉴,我们要记录、交流教学细节,积少成多,聚沙成塔,建立“细节优势”,铺就专业成长之路;我们要注入理论,搭建平台,构建团队,协力攻关,突破“细节难点”,共享教学智慧。

可见,教师只有关注教学中的每个细节,才能成就有效教学。关注细节是提升教学智慧的必经之路,既有利于教师教学的成功,也有利于教师的自我成长。只有关注并处理好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细节,才能催生学生善与美的萌芽,点燃情与智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