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八回的概括:作家叶开拷问语文教育 不要低估孩子们的智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2:34:55

  “语文教育到了最危险的时刻。”这是作家叶开个人博客上的卷首语。这位《收获》杂志的编审、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以其专著《对抗语文》的书名为旗帜,将矛头指向当前的语文教材。叶开是文字工作者,曾当过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他认为面对语文,自己算得上专业人士。他还有一个身份,一名六年级学生的家长,作为教材使用者的爸爸,亲历女儿语文教育之痛,他认为以自己的专业背景一定要站出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近年来,语文教材的编写,几乎是有一点动作就牵动社会大众的神经,并且屡遭质疑,毕竟,语文是母语,几乎每个人都有丰富的个人体验。不过,相对于以前略显零散的质疑,叶开的拷问却是多个角度的。

  教材败坏学习胃口

  从2009年始,叶开应编辑之邀,在核心期刊《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就语文教育发表了12篇专栏文章,今年还出版了专著。他认为现阶段语文教材的主要问题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从教材上看,语文教育严重“非语文化”,一方面,语文教育被附加了太多泛道德化的因素,原本应该处处流淌着诗意的汉语,却不堪重负,扭曲成了粗糙的说教,无疑,语文需要德育,但德育不是说教。

  “以中国文化中最为经典的花花草草而言,孔子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对于花草的认知已经成为一种散发着清香的传统,这一传统从《诗经》一直绵亘流淌下来,滋养了中国人的心灵。现在的中小学语文课本也有很多与花草树木相关的文章,然而,它们不是引导学生欣赏花草的美丽,而是在花草这个符号上寻找道德寓意。这样忽略本体的拔高、升华,只能让孩子们与语文越来越远。”

  另一方面,语文教材随意篡改文本原意,其中一些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只是取了原作一个写作主题,很多文章变得毫无营养,原文的精髓和准确优美的文字都被抛弃和歪曲。为了写朱自清作品如何被篡改和肢解的文章,叶开花了3个月时间通读朱自清文集,在与教科书对比后,他着实领教了所谓的“教材体”,即教材编写者根据教学大纲的需求,“生产”出的主题先行的课文。“不只是朱自清的作品,安徒生作品《一个豆荚里的五颗小豌豆》中的故事,改编成了《一颗小豌豆》,但那是颗‘做好人好事的雷锋版小豌豆’。”

  另外,教材选文水平偏低,“有些教材的文章摘选自报刊和文摘,从语文的意义上看,没有什么水平可言。一些课本上的名言很多是编者自己编的,还要求学生必须背诵,想想,中小学是学习的黄金时代,是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也是最需要营养的时候,却背这些垃圾,还不如去背老子孔子,或者是唐诗宋词呢。”

  “从小学的虚假道德、中学的空洞理想到大学的无趣审美,没有什么真情实感,十几年下来,读了太多这样的垃圾文章,孩子们的胃口早已经被彻底败坏了。”叶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