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39回概括100字:年年花开各不同 笔记本平台十年经典回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03:52
年年花开各不同 笔记本平台十年经典回顾
【PConline 海选导购】从1985年东芝发明的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以来,虽然转眼间二十多年的时间过去了,而真正影响着笔记本重要发展的还是近十年的时间。十年前,由最初奔腾3、奔腾4开始,英特尔迅驰技术的迅猛发展;由最初的萌芽独立显卡,发展到如今的融合核芯全面普及3D图形性能,由当初的两万元以上、万元价位,到如今十年后3千多元的白菜价。

十年时间的升级变化过程,笔记本硬件配置和外观重量,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对笔记本电脑的外观设计、更高性能、更轻薄便携、更舒适体验和更长续航时间都提出高品质的要求,而在这十年的时间里,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对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

-----------------------------------------------------------------------------
什么是迅驰?
迅驰是英特尔是面向笔记本电脑推出的无线移动计算技术的品牌名称,是由处理器、芯片组和无线网络模块三个部分组成的平台,英特尔迅驰移动计算技术提供了卓越的移动性能和集成无线局域网能力,以及出色的节能技术,能够进一步帮助具有纤巧时尚的外形的笔记本电脑,显著地延长系统电池使用时间。第一代产品发布于2003年3月。几年的时间里面,迅驰技术经历了多次改版和升级换代。
-----------------------------------------------------------------------------
2002年~2006年:第一、二、三代迅驰,笔记本万元价位逐年回落
早在2002年,笔记本市场售价在万元以上,当时主要以奔腾3处理器搭配ATi与Gefoce两移动显示芯片。自从2003年Intel正式发布迅驰以来,从03年到06年短短的几年里,迅驰已经从一代迈入了三代,迅驰由处理器、芯片组和无线网络模块部件组成的平台这一概念,已经被所有笔记本厂商和市场用户接受,并真真正正的成为笔记本领域的发展导向。

第一代迅驰(国内通俗叫法,下同)
2003年,最初的迅驰奔腾M处理器的核心代号为Bannis,采用130纳米工艺,1MB高速二级缓存,400MHz前端总线(国内称之为迅驰一代,130nm);在2004年5月,采用90纳米工艺Dothan核心的奔腾M处理器出现,其二级缓存容量提供到2MB,前端总线仍为400MHz,它也就是我们常说的Dothan迅驰(如下图,国内称之为迅驰二代,90nm);

第二代迅驰

第三代迅驰
而在2006年,推出的Napa是Intel第三代移动技术平台的名称,由Yonah核心单、双核酷睿微架构处理器、940M系列芯片和Intel 3945ABG无线网卡模块组成的整合平台(国内称之为迅驰三代,65nm),在Yonah 处理器开始引入双核技术,是这次Napa平台的一项重点技术,也对芯片历史发展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看图识迅驰:迅驰logo历年的变化
迅驰的每一次升级,都带来了整个笔记本产业的一次跃进。在此之前国内业界习惯性的将对应Pentium M(Banias)、Pentium M(Donthan)、Core Duo(Yonah)、Core 2 Duo(Merom) CPU 对应的的Carmel、Sonoma、Napa、Santa Rosa平台,分别命名为迅驰1、2、3、4代,但实际上这些平台在Intel计划里一直沿用的是Centrino标示。而到Montevina平台,国内业界仍然习惯性的称之为第5代迅驰,但事实上英文为Centrino 2,也就是真正意义上的Intel官方定义的迅驰二代。

迅驰历年来logo的变化
历年来,迅驰logo的变化则更是复杂:只有第一代和第二代的标志是一样的红蓝蝴蝶图标,从第三代开始,迅驰logo就开始发生了变化,第三代加上了duo,有红蓝两色的小蝴蝶翅膀。而到第四代有“duo”字眼,没有两色蝴蝶翅膀。第五代centrino字样和LOGO右下角都是红色的,采用上一代Merom处理器的Montevina为新Centrino Duo,而Penryn处理器的Montevina平台则是“Centrino 2”,另外定位商务的迅驰5代还有蓝色的“vPro”小字样。
架构和代号相当复杂,从制称工艺的角度简单理解,则要简单很多了:迅驰一代130nm、迅驰二代90nm、迅驰三代/四代都是65nm,迅驰五代45nm,以此类推。
名称CentrinoCentrino 2
平台代号CarmelSonomaNapaSanta RosaMontevina
日期2003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
CPU核心CPUBansisDothanYonahMeromPenryn
核心工作频率900MHz
--1.7GHz1.7GHz-2.13GHz1.5GHz
-2.16GHz1.8GHz
-2.4GHz2.26GHz-
-3.06GHz
最高L21MB2MB2MB2MB/4MB3MB/6MB
最高FSB400MHz533MHz667MHz800MHz800MHz/1066MHz
制程130nm90nm65nm65nm45nm
芯片组芯片组855915945965GM45/GM47/PM45
支持内存DDRDDR/DDR2支持DDR2
400/533/
667MHz支持DDR2
400/533
/667/800MHz支持DDR2
667/800MHz
支持DDR3
667/800/1066MHz
无线网卡代号CalexicoCalexico2Gaston-EchoPeak
规格802.11 b802.11 a/b/g802.11 a/b/g802.11 b/g/n802.11 a/g/n
从芯片组的角度来记忆,也可以这样看:迅驰一代采用855系列芯片组、迅驰二代采用915系列芯片组、迅驰三代采用945系列芯片组,迅驰四代采用965系列芯片组,迅驰五代采用GM45/GM47/PM45芯片组,这对于DIY玩家则更容易理解了。
-----------------------------------------------------------------------------
-----------------------------------------------------------------------------
2007年:怒放的玫瑰——Rosa平台(第四代迅驰)
Santa Rosa,美国加利福尼亚州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地方,成为新一代迅驰平台的研发代号,新平台包含四大组件,分别是Merom处理器、Intel 965M系列芯片组、Intel 4965agn无线模块和Intel Tubro Memory(英特尔迅盘,可选模块)(国内称之为迅驰四代,65nm)。

由于迅驰平台由处理器、芯片组和无线网络模块三个部分组成的平台。对于Core 2 Duo,我们还有一个很亲切的叫法,也就是常说的“扣肉”,所配套的965芯片组方面,相比945系列还是有着非常大的进步的,尤其是GM965和GL960,其集成显卡相比945系列有着相当的提升(GM965集成显卡的频率已经达到了500MHz),3D性能得到大幅提升,已经可以完美的支持Vista,对于当时入门独显市场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当时采用第四代迅驰技术的笔记本产品
英特尔在迅驰4平台上,不仅对处理器、芯片组和无线网卡等组成进行了升级,还将代号“Robson”的NAND闪存加速技术等最新技术进行消化吸收。此外,英特尔针对迅驰4平台推出了多达7种全新/增强型省电技术,更加注重平台的整体功耗水平,从而使笔记本平均续航接近5小时。
之后,英特尔发布基于45nm工艺的Penry处理器,笔记本也有了另一个平台——Santa Rosa Refresh,这个平台仅仅是在迅四——Santa Rosa平台的基础上对处理器进行升级(升级至45nm工艺),配套的主板芯片组、无线网卡没有改变,几乎是介于迅四和迅五——Montevina平台之间的一个类似“迅4.5”的平台。
-----------------------------------------------------------------------------
-----------------------------------------------------------------------------
2008年第五代迅驰:Montevina迅驰2,45nm Penryn处理器大放异彩
2008年7月15日,英特尔公司在北京正式发布代号为"Montevina"的迅驰2(英特尔官方名称)移动平台技术(国内也称为第五代迅驰),采用了多款全新的酷睿2双核处理器(P8400、P8600、P9500、T9400、T9600、QX9100、IQX9300)英特尔酷睿2 Penryn处理器、Cantiga芯片组(GM45、GM47、PM45)、WiFi Link 5100/5300无线网络控制器、第二代迅盘五大新看点。

Montevina迅驰的五大组件
处理器方面,酷睿2 Penryn处理器全面升级采用45纳米工艺,相比第4代Merom,Penryn采用了全新的45纳米工艺,核心面积更小,功耗和发热量在理论上也可以更低,当中引入High-K金属栅技术,也一直使用到2011年目前的第二代酷睿i芯中。
除了45nm工艺带来的电气改进之外,全新的Penryn处理器主要实现了:Intel Wide Dynamic Execution(Intel宽动态执行)、Intel Advanced Smart Cache(Intel先进智能缓存)、Intel Smart Memory Access(Intel智能内存存取)、Intel Advanced Digital Media Boost(Intel先进数字媒体增强)以及Intel Intelligent Power Capability(Intel智能电源特性)五大特性。

上一代Merom(迅4)和Penryn(迅5)核心对比
芯片组方面,新Cantiga芯片组集成了GMA X4500M GPU,真正支持DirectX 10及Shader Moder 4.0 API,并具有10个统一渲染单元,其性能将比目前的GM965系列有明显提升,性能提升近100%,性能已经超过上代低端独显nVIDIA GeForce 8400M G独立显卡。其次,英特尔新一代的集成GPU首次集成了VC-1、MPEG4 AVC硬件解码器,可以有效降低HD DVD和蓝光DVD高清影碟实时播放时的CPU负担。同时Cantiga还支持第二代Intel Clear Video清晰视频技术,可以对多种格式的高清视频进行播放加速,集成GPU的高性能体现,是英特尔力扩移动显示芯片市场重要发展步骤,如今从SNB原生核显变可以看出,当然,这也是后话了。

2008年的笔记本技术更新速度很快,45纳米制程处理器的应用,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较大幅度的降低了功耗。相比上一代65纳米处理器,45纳米制程处理器功耗效率提升了38%左右。由于在45纳米制程基础上,处理器采用了新的基于铪的High-K金属栅极技术,同时新处理器有着更大容量的二级缓存,并支持Intel SSE4指令集等,给笔记本电脑带来了更出色的性能表现以及更低的功耗水平,让用户体验到更出众的计算能力和更长的续航时间。
2008年芯片技术发展飞快,苹果Mac Book Air惊艳亮世后,以超薄的身姿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称之为2008年最受瞩目的笔记本电脑产品也不为过,随后由苹果MacBook Air引领的轻薄潮流,并且开始主导整个笔记本行业设计,这也是2008年不得不提的行业大事。

2008年惊艳亮相的苹果MacBook Air
-----------------------------------------------------------------------------
-----------------------------------------------------------------------------
2009年(第六代迅驰):迅驰功成身退,开始推广“酷睿”品牌
在2009年,英特尔将推出代号Calpella的笔记本平台。就是“Centrino 3”,可以认为是第六代迅驰。按照惯例,和Carmel、Sonoma、Napa、Santa Rosa、Montevina一样,第六代迅驰Calpella还是加州某个小镇的名字(看来连续六年的命名,英特尔对加州还是有特别的感情)。
Calpella仍由三大件组成,其中处理器基于45nm Nehalem新工艺新架构,代号Gilo,有双核心和四核心两个版本,支持第二代超线程技术;集成GPU图形核心和DDR3内存控制器。会带来速度更快的处理器、更低的功耗、更强大的图形性能、更便捷的无线连接、更有力的安全保证。

2009年进入到第六代迅驰,迅驰平台一年进行一次更新,多年来新旧产品共存,难免导致消费者认知的混乱。最初,迅驰设计目的是基于Intel移动计算平台产品(包括英特尔移动处理器、芯片组及无线网络模块),经历了迅驰平台由03年~08年的发展,在Intel移动计算平台已经深入人心的基础上,因此英特尔才计划淡化“迅驰”平台的品牌概念,进而专注于推广处理器品牌——Core“酷睿”,事实证明,这也是成功的宣传策略。
同时,Intel推翻了此前沿用多年的笔记本硬件架构,同时也让迅驰不再是整体性品牌,Calpella平台把图形核芯GPU整合至于处理器中,以整合GPU的处理器、英特尔5系列芯片组双芯片结构,代替上一代英特尔酷睿2处理器三芯片方案,从此笔记本的核心硬件架构中不再有MCH、ICH之分,从此沿用多年的三芯片结构(处理器、南/北桥芯片结构)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针对未来主流的轻薄笔记本市场,英特尔还发布了全新超低电压(ULV)处理器以及GS45高速芯片组。新品在功耗续航上进一步扩大了领先优势,低电压处理器相较以往产品在主流价位段实现了超轻薄设计,并延长了续航时间,在性能均衡与传统笔记本电脑的同时,轻薄类笔记本呈现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

针对CULV:小封装的迅驰体积更小、功耗更低
苹果Mac Book Air后,笔记本追求性能、便携和低廉价格已成为市场主流,仅靠英特尔ATOM上网本平台,已经无法满足普通用户的各项需求,如何将性能与轻薄完美的统一,成为厂商新一轮关注的重点。为此,英特尔CULV平台诞生,不仅拥有双核处理器、更可发挥独显功能,甚至可在独显与集显之间随意切换,并且大大提高了笔记本的续航时间,市场价格由最初的万元逐步调整至5、6千元,低廉的价格为进入轻薄时代的开辟道路,也为2010年的酷睿i芯埋下了伏笔。
-----------------------------------------------------------------------------
-----------------------------------------------------------------------------
2010年:制程、架构全面升级,“以智变,应万变”——开创历史新河
2008年网上本的火热,2009年英特尔CULV本本继续在低功耗、轻薄便携、续航市场火热,毕竟低功耗使性能打了折扣,而且ULV也可以说是为了商务平台量身打造的处理器家族,普通机型价格多半在5、6千元以上,配置独立显卡的机型则售价更高,对于翘首以待同时得到高性能、低廉售价的广大笔记本市场需求,全所未有的风暴终于席卷了2010年市场——酷睿i芯。

依照“Tick-Tock”年份,2010年酷睿升级至32nm工艺
2010年1月,神秘的Arrandale酷睿i7/i5/i3处理器崭新登场,依照“Tick-Tock”年份,Arrandale升级至于32nm制程工艺、内置45nm图形处理核心,睿频Turbo Boost智能加速技术更是让许多DIY超频玩家倍觉自信,把酷睿i芯处理器成为了笔记本处理器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也不为过,“智能”二字,成为2010年英特尔新的理念方向。

智能:成为2010年新兴的字眼

酷睿i5、i7系列支持“睿频加速”技术
而此次发布的32nm处理器,除了笔记本、也涵盖台式机桌面平台的全部产品,与此同时,英特尔的5系列芯片组产品线也得到了扩充,全新的英特尔酷睿i7/i5/i3处理器,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酷睿全新的三个系列处理器在基于领先的英特尔Nehalem微架构基础上,将之前领先的45nm制程提升32nm,开创了一个崭新的酷睿i时代,告别了经典的酷睿2品牌。

2010年:32nm酷睿i芯集成的45nmGPU图形核心
英特尔的32nm处理器中集成的45nm工艺图形核心,仍然是基于GMA(Graphics Media Accelerator)架构来设计的,硬件方在面,它支持DirectX 10、Shader Model 4.0及OpenGL 2.0规格,图形核心采用了Unified Shader设计,每一组Execution Units均可执行Vertex、Geometry及Pixel Shader指令。相比上一代G45芯片的GMA X4500HD图形核心作出不少改良,包括改良了Thread Dispatch单元的排序效率,Execute Unit改良Multi-Threaded执行能力以减少高频率下运算延滞时间,同时支持更长的Shader指令。

英特尔2010年酷睿i7/i5/i3产品地位
纵观整个笔记本市场i7、i5、i3分别针对发烧级、高端和入门主流市场,2010年中市售的i系列笔记本中,旗舰级i7产品售价最高,通常售价达到数千元。i5和i3最为廉价经济,i5本通常售价为4~5千元以上,而最为廉价的当数酷睿i3处理器,虽然英特尔官方地位“入门级别”,实际上,酷睿i3处理器搭配NVIDIA、ATi独立显卡,性能表现非常优越,到了i3系列后期高频i3-370M、i3-380M,4千元以下的售价,更是赢得不少学生、大众群体的倾心。
其实到了2010年,曾经的迅驰已经几乎在无人提起,英特尔已经抛弃了传统硬件主频之争、繁杂的命名型号,出现得更多的反而是几个崭新的字眼:32nm、智能、睿频。看得出来,英特尔的宣传重点,已经由专业的硬件性能参数,转向贴近用户的实际操作,更注重笔记本用户的使用感受、便携重量、功耗和续航。通过内置45nmGPU,集成了比以往性能更出色的显示核心,也进一步协调均衡的图形性能,令原先的轻薄笔记本产品在体积上进一步缩减,让更加符合实际意义上的“轻薄”。
-----------------------------------------------------------------------------
-----------------------------------------------------------------------------
2011年:升级Sandy Bridge架构、原生核显、睿频2.0
从2003年迅驰发布到2011年初,此刻时光已经历过了9个年头,每次发布新产品处理器的强大屡屡令人感到兴奋,英特尔发布Sandy Bridge第二代酷睿i处理器,却让人们的眼光转移到CPU之外——原生融合的核芯显卡上。一直以来,英特尔的集成显卡让很大一部分用户节约了选购独立显卡的预算,而新融合的核芯显卡,也让游戏用户也享受到笔记本电脑性能与续航之间的乐趣。

2011年,进入第二代Sandy Bridge酷睿i芯时代

第二代Core i3/i5/i7隶属于第二代智能酷睿家族,全部基于全新的Sandy Bridge微架构,所配搭处理器的芯片组方面,原有的HM55被HM67取代,新的HM67芯片组是Intel为了配合内置图形处理单元的第二代酷睿处理器而推出,可以提供全面的处理器支持。

另一个特色便是英特尔睿频加速2.0技术,与上一代加速技术不同的是,2.0加速技术遵循着功耗共享规则,可动态按需分配处理性能甚至是图形性能,同时又监控整机温度表现。与上一代酷睿加速技术只提供“睿频幅度”相比,新酷睿2.0加速技术在功耗不增加的情况下,整体性能有了更高的提升,尤其是在面对单任务处理时,会飙到最高的“极限睿频频率”,带给用户更舒畅的操作体验。

更先进、更智能:睿频加速2.0技术

CPU和GPU均可以动态调整频率
硬件性能的提高,轻薄笔记本玩转3D游戏也逐步成为主流,Sandy Bridge中GPU性能3倍以上的提升,让它可以应对大量3D游戏,轻薄笔记本将拥有高性能。而且核芯显卡的硬件解码能力的提升,以独立显卡作为评价性能的标准已经不再唯一。
市场方面,定位中端的二代酷睿i5产品性价比最高,而且占据市场主导,配置独立显卡的i5本已经调整为4千元段价位,几乎等于第一代酷睿i3芯3500~4000多元的售价,升级产品至于,也可以说第二代酷睿技术得到更广泛的市场和应用,同时售价也降低了很多。
总结:从2003年迅驰的最初发布,到后期的无线移动计算深入人心;由传统的处理器、南/北桥三芯片结构,到双芯片结构;由图形内核“胶水”进驻CPU核心,再到完全原生融合的GPU核心,并且具有独立的电源管理和并能够动态调整运行频率;由追求性能、极限主频,到功耗续航的超低电压处理器CULV平台,再到“以智变·应万变”的两代酷睿i芯,十年来,回首每次新产品的发布,英特尔都站在行业主导行列。当梦幻的CPU高速性能随手可得,当功耗频率也可以智能控制,当原生核芯显卡也堪比入门独显,近乎完美理念的Ultrabook超级本也就顺理成章,或许不用再过十年,笔记本就可以成为无与伦比的精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