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第25回概括400字:[原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解说词(四) - 楚天杂谈 - 东湖社区 - 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1:52:53

[原创]黄麻起义和鄂豫皖苏区革命历史纪念馆解说词(四)

查看:935 回复:2 剑气如虹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剑气如虹 当前离线

UID
4257 
帖子
1399 
精华
22 
积分
1826 
经验
10161  
威望
0  
金币
1182  
阅读权限
110 
性别
男 
在线时间
214 小时 
注册时间
2005-3-29 
最后登录
2010-9-23 

贵宾

帖子
1399 
精华
22 
积分
1826 
1# 打印 tT 发表于 2007-9-30 11:10 | 只看该作者

第五单元  鏖兵大别

 

 

 

 

 

第一组  第一、二次反“围剿”胜利

 

 

1930年,全国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全国各地红军和革命根据地都利用蒋介石、冯玉祥、阎锡山混战的有利形势,不断发展。另一方面,10月,蒋、冯、阎混战结束后,国民党内出现了暂时的稳定,蒋介石趁机收编了大量杂牌部队,并积极组织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围剿”,反革命的进攻由过去几省地方军阀的联合“会剿”转入全国统一组织的“围剿”阶段。

 

 

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围剿”由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指挥,并专设了鄂豫皖边区“绥靖”督办公署,由冯系军阀李鸣钟为督办,并充当主力,集中了10万人马,计划首先从四面对根据地形成“围箍式”的包围。然后以主力突入根据地占领集镇,控制要道,寻找红军主力作战,随后开展分区围剿。(图)。

 

 

(照) (塑像)。

 

 

在敌人“围剿”开始之前,中央派来担任鄂豫皖特委书记兼军委会主席的曾中生于1930年11月28号到达了鄂豫皖根据地。在与原鄂豫皖特委书记郭述申会面后,得知红一军已经南下,当即出发追赶,抵达黄、麻边界时,红一军已经走远。曾中生一面派人化装送信,一面返回七里坪,根据中央10月18号的指示,准备召开原鄂豫皖特委扩大会议,传达党的六届三中全会决议。正在准备之际,各路敌军纷纷向根据地中心进攻,形势十分危急,会议无法举行。于是曾中生决定在七里坪召开原鄂豫皖边区特委和临近各县县委负责同志紧急会议(照),着重解决当前最迫切的组织领导和反“围剿”斗争问题。会上建立了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革命军事委员会,统一领导和指挥反“围剿”斗争,并制定了一方面以地方武装结合广大群众发动广泛的游击战争,迫敌不敢冒进和分散“清剿”;另一方面则准备集中红军主力“突破敌人的弱点以转变全部战局”的反“围剿”的方针。

 

 

此时,红一军尚不清楚敌人“围剿”企图,正率第一、二师南下,于11月24号在谢店歼敌一个营之后,30号乘敌军第二混成旅南撤刚刚到达新洲宿营立足未稳之机,突然发起攻击,歼其两个团。随后主动撤离新洲,北上商南与红三师会合。正在这时,红十五军到达黄、麻,临时特委遂以十五军为主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向进占河口之敌进行攻击。

 

 

1930年12月16号,红十五军经长途奔袭,一举突入河口镇(照)。在歼敌一部后,主动撤出战斗,南线之敌经此打击,摸不清红军主力虚实,不敢再行冒进。

 

 

这时,转移到皖西的红一军也接连取得重大胜利,12月14号攻克了金家寨,歼敌1000多人,15号又在鹅毛岭击溃守敌一个营,缴枪百多支,16号又占领了麻埠、独山、叶家集,18号又在苏家埠、韩摆渡歼敌46师两个营。

 

 

临时特委鉴于黄麻中心区域被敌人占领,在内线作战不利,遂率十五军东移外线,以转移敌人的目标。1931年1月4号,在东袭麻城北部福田河后迅速北上,进抵商南。

 

 

1931年1月3号,红一军留第三师第七团在皖西活动,军部率第一、二师向豫南进击,14号进至商城二道河西面的四顾墩地区,歼灭了敌三十师一个团和反动民团一部后,向商南转移(文10件)。红一军与红十五军在长竹园会合,随即开往麻城的福田河(照),两军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旷继勋任军长,余笃三任政委,曹大骏任政治部主任。全军共12500多人。红四军的领导关系,根据中央的指示,改由鄂豫皖特委直接指挥。(照、8张)。

 

 

1931年2月初,鄂豫皖临时特委召开扩大会议,正式组成中共鄂豫皖特委和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曾中生、副主席蔡申熙、郑行瑞。(照、8张)。

 

 

第一次反“围剿”斗争胜利后,进攻鄂豫皖根据地的敌人转入守势,企图凭借深沟高垒,据守各个据点对根据地进行封锁围困,待机“进剿”。为了寻机歼敌,红四军确定以红军主力突击敌人弱点,调动敌人于运动中加以歼灭的作战方针。

 

 

根据上述作战方针政策,1931年1月26号,红四军第十师两个团围攻麻城北部磨角楼守敌第十三师的一个营,第十一师和第十师的另一个团作预备队,意图是吸引麻城之敌出援,在野战中“出奇兵而歼灭之。”磨角楼被围之后,敌果然派4个团救援,遭红军打援部队顽强阻击,激战三日,歼敌500多。磨角楼守敌也大部被歼。这是鄂豫皖红军第一次有计划地运用“围点打援”战术所取得的胜利。

 

 

磨角楼战斗后,红四军迅速北上,1931年2月10日,第十师第30团配合地方武装将光山南部敌人的重要据点新集【照】团团围住,主力则集结于新集南北,进行休整和准备打援。战斗开始后,因新集寨墙坚固,易守难攻。红军数次强攻不下,遂决定用坑道作业进行爆破,用棺材装填300斤黑色火药和数枚山炮弹从北面炸毁城墙,开辟攻击道路,经过三小时激战,全歼守敌。从此,新集镇成为继七里坪之后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教育的中心。

 

 

1931年3月4号,敌第三十四师师长岳维峻率炮营和特务连自孝感出发,5号,于小河溪同旅长张万信、王俊杰督率第3、4、6团“进剿”,8号孤军进抵双桥镇(照)。红四军侦察到这一情况后,决定留第十一师第32团在淠城监视北部敌人,集中5个团的兵力对双桥镇之敌实施奔袭。8号夜晚,部队向双桥镇地区急进,9号拂晓,突然发起攻击。

 

 

遭到突然打击后,岳维峻亲自指挥部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拚命反抗,阵地几度易手,战斗十分激烈。这时军部令担任预备队的28团、33团以迅猛的动作突进双桥镇插入敌指挥中心。这一行动使敌指挥失灵,军心动摇,队伍溃乱。红军趁机发动总攻,岳维峻率溃兵向南逃窜,被追歼于澴水西岸。前后仅7个小时,战斗结束,俘敌师长岳维峻(景观复原)以下5000多人。缴获长、短枪2000余支,迫击炮1门、山炮4门。这是鄂豫皖军民在粉碎国民党军第一次“围剿”后实施进攻作战所取得的一次空前大捷。

 

 

这份支部会议纪录详细记载了双桥镇大捷活捉敌师长岳维峻的有关情况【物】。(图)(文)。

 

 

1931年5月9号,红四军为保卫新集,在浒湾重创敌53师,歼敌近千人。(照)。5月28号,红四军围攻黄安的桃花镇,歼敌44师一个营,驻黄安县城之敌出动三个营增援,也大部被歼(照)。(文)(文)(文)。

 

 

从1930年11月到1931年5月底的七个月内,敌人对鄂豫皖地区的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围剿”,经过这两次反“围剿”斗争和两次反“围剿”间的进攻作战,鄂豫皖地区红军的战斗素质显著提高。根据地更加巩固,作战、建军、根据地建设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这篇《鄂豫皖边界苏区概况》(文)比较全面地报道了鄂豫皖根据地的情况。

 

 

这个单元的第一组参观完毕,接下来请大家参观第二组“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成立

 

 

第二组  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成立

 

 

 

 

 

1931年1月7号,中共中央召开了六届四中全会,在共产国际代表米夫的支持下,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者进入党中央,并在实际上独揽了中央领导大权,从而开始了第三次“左”倾路线的统治。他们在政治上夸大了中国当时革命阶段中反资产阶级和反富农的斗争意义,否认中间营垒的存在,继续强调全国性的“革命高潮”和党在全国范围内的进攻路线。在组织上,则表现为强烈的宗派主义和在党内实行过火斗争,更加有系统地向各根据地派遣许多中央代表,中央代表机关或新的领导干部来“改造”根据地的党组织和红军。当时派遣到鄂豫皖根据地的有中央政治局常委张国焘,候补中央委员沈泽民、陈昌浩,并决定成立以张国焘为书记的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来贯彻其错误路线。

 

 

1931年11月7号,在庆祝“十月革命节”的欢乐声中,红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七里坪的倒水河畔正式成立并举行了阅兵式(画)。在阅兵总指挥王树声的陪同下,骑在马上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委陈昌浩检阅了部队(雕塑)。

 

 

1931年5月12日,中央派到鄂豫皖根据地的代表张国焘在新集召开会议,根据中共中央决议,宣布撤消鄂豫皖特委和军委,成立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照)和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不久又成立鄂豫皖省委和鄂豫皖省苏维埃政府,从此,倾教条主义错误在鄂豫皖根据地得到贯彻。这是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主席张国焘和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委员。

 

 

1931年5月16号,鄂豫皖中央分局发出第一号通知【文】

 

 

这是1931年5月6号,中共中央关于成立鄂豫皖省委以及根据地与红军建设等问题的指示。【文】(照14张)。

 

 

由于敌人的包剿和反动清乡团的残酷破坏,根据地粮食供应十分困难,有的地方甚至连野菜根也挖不到。为了节约粮食,接济群众,鄂豫皖中央分局连发两个通知,先是规定各级党部机关每天吃一顿稀饭。随后,又规定党和苏维埃机关每天吃二餐稀饭。这是1931年5月17日《鄂豫皖中央分局通知第三号——关于党和苏维埃机关每日二餐稀饭的原因》

 

 

第二次反“围剿”胜利后,蒋介石集中兵力对付江西中央根据地,鄂豫皖皖边区周围敌军暂取守势,是一个向外发展的良好时机。因此,红四军领导人曾中生等便向中央分局建议,留一部分兵力结合发动群众肃清亲区等地的反动武装,另集中主力向外发展。张国焘按照中央五月六号的指示,主张红军主力集中亲区,解决顾敬之反动民团。红四军执行这一任务时,由于亲区地主武装裹胁群众坚壁清野,实行反动的游击战争,单纯军事打击难以奏效。同时,大军云集方圆仅数十里的山区,粮食供应极为困难。鉴于这种情况,红四军又建议以两个团的兵力留在亲区,以主力南下打下英山,直取蕲水,巩固阵地和向前发展,以配合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为抓住有利时机,一面加紧政治动员,开始移动部队,一面向中央分局、军委会作详细报告,请求批准这一建议。军委会不仅不接受这一建议,反而指责这是“揭开了立三路线的面具,来了个实际工作上的机会主义”。

 

 

1931年6月28号,中央分局召开了第一次扩大会议。会上,红四军出席会议的曾中生、余笃三、许继慎等再次提议红军主力南下,张国焘为执行中央给予的援助中央根据地反“围剿”斗争的任务,才表示赞同。但在出击方向上,张国焘认为要援助中央根据地,必须威胁或攻占敌人的大城市。因此,提出了攻英山、出潜山、太湖、进逼安庆、威胁南京的计划,并限期一个月完成。红四军的领导则认为,援助中央根据地的手段主要不在于攻击敌人的重要城市,而在于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巩固扩大根据地以牵制敌人兵力。因此,仍然主张打下英山后,出蕲春、黄梅、广济地区【图】,恢复这一地区的革命根据地,并使之与鄂豫皖边区连成一片,同时相机出击武穴,牵制敌人。但张国焘仍按个人意见作出了决定。

 

 

攻占英山(文)后,红四军领导干部徐向前、曾中生还是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南下蕲、黄、广,相机歼敌。

 

 

张国焘对红四军攻下英山后,没按中央分局和军委会决定出潜山、太湖、威逼安庆,而是南下武穴,极为不满,三次写信批评,并催促部队迅速北返。红四军领导曾中生、徐向前鉴于和张国焘的斗争不可避免,乃于8月20号向中央写了一个详细的报告(文)。这个报告是由曾中生执笔的,它全面反映了红四军改编经过、现状及对中央的要求与请示。报告详细申明了南下行动的正确理由,并对张国焘个人专断的领导体制和错误的军事方针提出了批评。此时,曾中生正在患病吐血。

 

 

1931年9月1号,红四军接到中央分局、军委会8月27号的来信后,不得不放弃继续歼敌的机会而遵令北返,引起了广大指战员的不满,议论纷纷。4号,部队在移驻鸡鸣河(照)后,红四军除一面总结南下以来的工作,建立鄂东临时特委领导当地工作外。同时召开了支部书记、指导员以上党的活动分子会议,讨论中央分局、军委会的来信。会议通过了申明书,再次说明东进之不利和南下的正确性及胜利的重大意义,并委派军政治部主任刘士奇先行返回,面陈一切。9月13号部队到达麻埠后,陈昌浩到达军部,宣布中央分局决定,撤销曾中生的政委职务,由他接任。

 

 

1931年10月上旬,张国焘在光山泼陂河(照)召开高级干部和知识分子会议,对曾中生开展斗争。会议作出了《鄂豫皖中央分局关于红四军的决议》(文)。《决议》指出:红四军在政治上重复了已经破产的立三路线,鸡鸣河会议是由思想行动上的离开正确路线走到用极端方式来反抗中央分局的正确路线。决定调曾中生到后方来考察。

 

 

从1931年6月开始,执行“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央分局主要领导人张国焘,就直接领导了鄂豫皖苏区大规模的肃反斗争,以“改组派”、“第三党”等罪名,错误地杀害一大批干部。十月上旬,部队移驻河南光山白雀园之后,张国焘又亲自前来主持“全力来肃清四军中之反革命及整顿四军”的工作,更是大开杀戒,借机杀害了包括原红一军军长许继慎在内的大批干部,造成极为惨痛的损失。陈昌浩在彭杨军政学校报告肃反经过时说:“这次共计肃清改逆(指改组派)一千人、富农及一切不好分子一千五、六百人。”

 

 

当时 的党中央也偏听偏信,就肃反问题给鄂豫皖中央分局发出了指示(文)。鄂豫皖中央分局也就肃反向各县发出了指示(文)。大规模肃反之后,张国焘还认为黄安的肃反不彻底(文)。

 

 

这是矗立在河南光山白雀园的殉难烈士纪念碑,是纪念那些在肃反中被错杀的烈士的。

 

 

随着红军的发展、壮大,1931年10月25号,红二十五军在安徽六安麻埠成立【照】,下辖第73、74、75师三个师,军长旷继勋、政委王平章。(名录)

 

 

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举行【照】,宣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毛泽东当选为主席,鄂豫皖苏区的张国焘、徐向前、郑位三、李先念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文)。

 

 

1931年11月7号, 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在黄安县七里坪【照】成立,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下辖第四军、第二十五军共4个师近3万人。这是中国工农红军继红一方面军之后组建的又一支具有战役作战能力的重要部队。(塑像)(文)。这是坐落在红安县七里坪长胜街上的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旧址【照】(物)(表)(照、13张)(照)(照)(物)(物)(物)(物)(物)(物)(物)(物)(文)。

 

 

红四方面军成立后乘敌尚未行动之机,立即主动发动进攻,连续发起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次战役,歼敌6万多人,取得了空前的胜利。下面就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这个单元的第三组:四大战役与第三次反“围剿”胜利。

 

 

 

 

 

第三组:四大战役与第三次反“围剿”胜利

 

 

 

 

 

1931年9月18号,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突然发动武装进攻,公然侵占我国东北三省(照)。史称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全国人民群情激愤,一致要求枪口对外,共同抗日,挽救危亡,掀起了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照)。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抗日救亡的热情也空前高涨(文)。但国民党反动派却奉行“攘外必须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日本侵略者妥协投降,仍然集中15个师以上的兵力,积极筹划对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根据地军民团结一心,秣马厉兵,群众踊跃报名参军、参战,积极筹备物资支援前线(文)(文)(文)。红军加紧战斗训练,准备粉碎敌人的第三次“围剿”,

 

 

1931年10月17号,时任陂安南县苏维埃政府主席的李先先念在“扩红”大会上讲话(画照)。号召青壮年踊跃报名参加红军,保卫根据地、保卫苏维埃、保卫革命的胜利果实。会后,他第一个报名参加了红军。在他的带领下,当场就有300多名青壮年报名参加了红军。李先念参加红军后,被任命为红四军第十一师第三十三团政委。

 

 

张国英是黄安县紫云区檀树乡莲花村的一名新婚妇女,听到红军招募新兵的消息后,当天即动员丈夫报名参军。并向丈夫表示,家中养老抚幼及生产家务等一应事务都由她一人承担。鼓励丈夫安心红军工作,奋勇杀敌(模拟照片)。张国英的事迹传开后,檀树岗红军招募处将“世人要学张国英,她劝丈夫当红军”的大红标语贴在墙上,号召群众向她学习。出现了父送子、妻送夫、姐送弟、妹送兄参加红军的感人场面(歌词)。(表)。(图)。

 

 

1931年11月10号,红四方面军发起黄安战役【表】。徐向前、陈昌浩、刘士奇确定采取“围城打援”的战术(剧照)。红军围困黄安县城41天后,在“列宁号”飞机配合下发起总攻,攻占黄安城,歼敌15000多人,缴枪7000多支,活捉敌师长赵冠英,取得红四方面军组建后的第一个大胜利。(文)(文)。

 

 

这是红四方面军黄安战役总指挥部驻地——郭受九(照)(今属红安县杏花乡,是开国上将郭天民的家乡。在这里可以眺望红安县城)

 

 

(照、4张)。(文)(文)(文)(歌词)(文)。

 

 

1931年12月18号,敌第30师又从麻城的岐亭、宋埠分两路大举北援,右路进攻大小峰山,左路进攻上独山,研子湾高地,并在18、19号两天占领了桃花店、五云山等地。20号在优势火力掩护下进攻嶂山。战斗极为激烈,敌人曾一度突破我军前沿阵地,逼近第十一师指挥所。红军第31团及师属通讯队,手枪队英勇抗击,与敌人展开肉搏。在此紧急情况下,总指挥徐向前亲临前线指挥。指挥(画照)时被敌人子弹击中负伤(照)。徐向前亲临前线指挥作战负伤的消息传开后,更加激起了红军指战员的革命斗志,大家都奋不顾身地英勇杀敌,终于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胜利完成了阻击敌人的任务,为夺取黄安战役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1930年4月16号,国民党一架德制“容克”式教练机在飞到今大悟县宣化店南30里处的陈家河时,遇上大雾被迫降,正在附近巡逻的赤卫队员包围了飞机,将驾驶员龙文光俘获。龙文光经教育后,愿为红军服务。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便把这架飞机命名为“列宁”号(物),并成立了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航空局【照】,由龙文光【照】任局长。

 

 

 

 

 

1931年12月22号上午9时,陈昌浩登上飞机,在龙文光的驾驶下,“列宁”号飞临黄安县城上空,投掷宣传品和迫击炮弹,给敌人造成重大威胁。黄安独立团趁飞机轰炸,敌人慌乱之际,攻下了瞰制全城的制高点稞子山,歼敌一个营。入夜,总攻开始,担任主攻的第35团很快胜利登城,随即向北门发展,敌师长赵冠英见城已破,急令部队向南门突围,自己则化装从西门潜逃。红军乘势猛追,将逃敌近5000人全部歼于城西。(文4件)赵冠英在逃到高桥河河坎【照】时被赤卫队活捉。

 

 

这个黄安战役多媒体场景通过投影、雕塑、油画等多种艺术手段再现了黄安战役的宏大场面。(物)

 

 

 

 

 

在整个黄安战役期间,黄安人民从精神、物质和兵员上都给予了参战红军极大的鼓舞和支持。县苏维埃政府代表全县人民向红四方面军全体指战员发出了致敬信。仅战役开始后的11月中旬到12月中旬,全县就又有1200多人参加了红军。七里区彭家洼是一个不足30户居民的小村,当时就有20多人参加了红军。赤卫军则直接参加了战斗,后方的群众是男运粮草、送弹药、抬担架,不能干重活的就参加值勤,照料红军。妇女则以乡为单位,组织送饭队、做鞋队、洗衣队、救护队、慰问队,不分昼夜地为红军服务,为前线服务。老人和儿童也被动员起来,为红军服务。全县群众还节衣缩食,开展“每人每天节约一把米”的活动,省下粮食支援红军。为夺取黄安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出现了 “小小黄安,人人好汉,铜锣一响,四十八万,男将打仗,女将送饭。” (歌词)的动人景象。

 

 

黄安战役胜利后,鄂豫皖中央分局为纪念黄安战役胜利,表彰黄安人民为黄安战役作出的贡献,决定将黄安改名红安,并设立红安中心县(照)。(文)(文)(雕塑)(

 

 

商潢战役

 

 

1932年初,日本帝国主义在侵占东北三省后,正准备进犯上海。但是,国民党当局却继续压制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加紧对革命根据地的进攻。在鄂豫皖地区,以重兵集结于豫东南地区,企图首先控制大别山北麓的商城、潢川、固始地区,并以商潢公路为基干,南经商城以南亲区,麻城东北区直至麻城,构筑一条隔离带,加强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皖西地区和鄂豫边地区的分割,便于以后大举进攻。

 

 

黄安战役结束后,为了打击北线敌人,夺取商城,向北扩大根据地,使根据地东、西两部在宽广的范围上连成一片,鄂豫皖中央军委会决定实施商潢战役【表】。徐向前、陈昌浩随即下达商潢战役作战命令(剧照)。

 

 

1月19日,红军第十一师开始围攻北亚港(照)敌第十二师之一个团,歼其一部,并进占以北之十里头【照】。敌第二师为确保与潢川的联系,二十一号以一个团由傅流店增援。经竟日激战,这个团在被歼四百多人后进入北亚港,亦陷于包围中。二十二号,敌第十二师和第二师共三个团,分别由潢川、傅流店出发,南北对进,再次援救北亚港,结果又被击退,北亚港之敌乘机逃往潢川。红军进占北亚港,切断了敌第二师与潢川第十二师的联系。敌第二师见红军在其北翼进攻猛烈,遂沿商潢公路向南收缩于杜甫店、江家集、双椿树一线,企图与商城地区敌第五十八师靠近。

 

 

2月8号,敌右路军与红12师在杜甫店(照)地区接触,左路亦向杜甫店以东进逼。第12师据守阵地顽强阻击,数次肉博,给敌以很大杀伤。第七十三师由东面向敌迂回,在歼敌一个团后,遭敌拚死阻击,形成相持状态。下午,第十师和第十一师从左翼迂回成功,包围了敌指挥部,并抢占了傅流店渡口,右路敌军见后路被切断,顿时混乱,纷纷后退,左路敌军亦形动摇。红军乘势全线展开猛烈反击,锐不可当。数万敌军人慌马乱,争相向北溃逃。9号,红军继续乘胜追击,直逼潢川近郊。杜甫店一战,总计毙、伤、俘敌4000多人,缴枪2000多枚,蒋介石嫡系第二师遭受歼灭性打击,师长汤恩伯被撤职。时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的陈赓在1932年3月18号的日记中写道:(字板)“在我担任红十二师师长时,率部转战商、光、潢、固,凡四阅月。在潢郊之[北]亚港、双柳林、仁和集、杜甫店等地屡歼国民党军队。尤以杜甫店一役,歼国民党第二师,仅红十二师即俘敌数千。”(文5件)。

 

 

 

 

 

商潢战役是红四方面军继黄安战役在胜之后的又一重要战役,前后历时20多天,解放了商潢公路沿线广大地区,歼敌约5000人,缴枪2000多支。尤其是杜甫店一战,红四方面军以十个团击溃敌19个团,并使刚刚投入鄂豫皖战场的蒋介石嫡系部队一出马就大败而归。随着商城及其以北地区的解放,扩大了根据地东西部的联系,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商潢战役结束后,红四方面军在固始地区稍事整顿之后,留第12师在潢川、商城地区活动,协助地方党组织和政府发动群众,开辟新区工作。总部则率第十、十一师于3月18号东进打击敌人,并在独山与第七十三师会合。

 

 

这时,敌人在皖西共有12个团,从六安至霍山沿淠河东岸以苏家埠为枢纽,构成一线防御,企图阻止红军向东发展。

 

 

苏家埠战役

 

 

1932年3月21日,红四方面军发起苏家埠战役(表)。此役历时48天,歼敌3万多人,俘敌总指挥兼师长厉式鼎和5个旅长、12个团长,缴长短枪15000多支、机枪250多挺、炮44门、电台5部,击落敌机1架,解放淠河以东广大地区,是鄂豫皖红军创建以来空前的大胜仗,也是中国工农红军战争史上屈指可数的大胜仗。(文)

 

 

这是苏家埠战役红四方面军前线指挥部旧址——皖西永慧寺(照)。(文)(文)

 

 

战役开始后,红军主力从敌侧后分割包围了苏家埠(照)、青山店(照),伺机伺机消灭六安援敌。敌果然组织六安、霍山之敌出援,受到红军猛烈打击后,一部被歼,一部逃往韩摆渡(照)。

 

 

四月下旬,蒋介石任命第七师代师长厉式鼎为皖西“剿共”总指挥,率15个团约2万多人从合肥大举增援,红军用诱敌深入的战术,将敌诱过陡拨河,适值连日大雨,河水猛涨,道路泥泞,敌军行动迟缓。红军乘机猛烈反击,敌处境不利,情况不明,遂仓惶后撤,导致前退后拥,混乱不堪,中弹落水者不计其数。红七十三师乘势一举突入敌军纵深,摧毁了敌军指挥机构,活捉了厉式鼎。敌军两万援兵除少数逃跑外,其余全部被歼。援敌被歼后,苏家埠、韩摆渡两地之敌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兵,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红军乘机展开强大的政治攻势,并向其发出最后通牒,促其投降。

 

 

(物)。战利品中的望远镜,一直由徐向前使用到新中国成立。

 

 

(场景复原:苏家埠受降仪式)1932年5月8号下午5时,被围困多日的苏家埠守敌在苏家埠以北的小飞机场向红军投降。在授降仪式上,枪械摆得整整齐齐,红军官兵列队迎接。敌一三六旅旅长王藩庆,一三八旅旅长刘玉林带领团以上军官迈着统一步伐,来到红军面前敬礼,并递上官兵名册,表示投降。红十师师长王宏坤高声宣布:“我代表中国工农红军围攻苏家埠的部队,接受你们的投降。”同一天,韩摆渡的敌人也向我军投降了。至此,历时四十八天的苏家埠战役胜利结束了。(文2件)(文)(文)。

 

 

潢光战役

 

 

当红四方面军主力进军皖西和在进行苏家埠战役期间,敌张钫第20路军已全部调到潢川地区,并乘隙向南进犯,先后以两个旅进占潢川东南的仁和集和双柳树,修筑工事碉堡,准备长期驻守并伺机向根据地挺进。

 

 

苏家埠战役胜利结束后,红四方面军即于6月初率第十、十一、七十三师和少共国际团回师豫东南根据地的商城地区,与第十二师会合,随即决定发动潢光战役(表),消灭仁和集、双柳树等地之敌。战役从1932年6月12日开始,                                                                                                                                                                                                                                                                                                                                                                                                                                                                                                                                                                                                                                                                                                                                                                                                                                                                                                                                                                                                                                                                                                                                                                                                                                                                                                                                                                                                                                                                                                                                                                                                                                                                                                                                                                                                                                                                                                                                                                                                                                                                                                                                                                                                                                                                                                                                                                                                                                                                                                                                                                                                                                                                                                                                                                                                                                                                                                                                                                                                                                                                                                                        短短6天,歼敌近万人,缴枪7000多支,收复商城以西、潢川和光山以南广大地区,并扩大部分新区。(文)。

 

 

从12号晚开始,红军就将敌三个团围困于仁和集【照】,并日夜袭扰,在双柳树等地之敌被消灭后,仁和集的敌人陷入了孤立,极度恐慌。14、15两天多次突围均失败,16号被红军歼灭于仁和集以西,敌旅长李万林被活捉(文),潢光战役胜利结束。

 

 

四次战役的胜利,消灭了敌人大量的有生力量,促进了革命根据地和武装力量的迅速发展、壮大,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创造了一个极盛的局面。(文)(表)

 

 

这是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第407页中对红四方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创造出的作战原则的评价。(语录)。

 

 

【影视资料】黄安战役、苏家埠战役片断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形成和红四方面军的诞生,造成了“东扼江淮,西控平汉,威逼武汉,震慑南京”的局面。苏区范围迅猛扩展,东起安徽舒城附近,西迄京汉铁路附近,北频淮河,南至黄梅、广济,面积达4万平方公里,拥有红安(黄安)、商城、霍丘、英山、罗田、广济6座县城。建立了红安、麻城、黄冈、陂安南(即黄陂北部与黄安南部)、河口、陂孝北(黄陂、孝感北部)、罗山、光山、潢川、赤城(商城及其北部地区)、赤南(商城南部地区)、固始、信阳、六安、霍山、五星(霍山西部燕子河地区)、霍邱、红山(英山)、罗田、蕲水、广济、黄梅、太湖、宿松、潜山、舒城等26个县的革命政权。主力红军发展到两个军(红四军、红二十五军)、6个师及4个独立师和1个少共国际团,共4.5万人。赤卫军等地方武装发展到20万人以上。规模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

 

 

◎【大型电动沙盘】鼎盛时期的鄂豫皖苏区(1932年6月)

 

 

▲【图】全国革命根据地形势图(1932年6月)

 

 

四大战役看完了,第三组的内容也就结束了,下面我们接着参观第四组的内容。

 

 

 

 

 

第四组  第四次反“围剿”与红四方面军西征

 

 

 

 

 

1932年5月22号,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正式公布蒋介石亲自出马担任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李济深为副总司令。6月12号,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会议,确定了第四次“围剿”的整个战略步骤,首先集中主要力量消灭鄂豫皖、湘鄂西两区红军,然后全力进攻江西中央革命根据。企图以重点进攻,分区“围剿”的办法,达到各个击破红军的目的。

 

 

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设于武汉,下分左、中、右三路军,总计24个师,6个旅,约30万人。另有四个航空总队,采取“纵深配备,并列推进,步步为营,边进边剿”的战术,并且还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口号,采取编组保甲,厉行“连坐法”,以配合其军事进攻。1932年5月24号的《国文周报》登载了鄂豫皖三省“剿匪”总司令部第四次“围剿”部署。

 

 

1932年7月初,鄂豫皖中央分局在夏店召开会议【照】,讨论军事行动方针。张国焘拒绝接受徐向前关于停止进攻作战、集结主力休整、做好反“围剿”准备的正确建议,坚持实行不停顿的进攻,命令红军主力南下进攻麻城,继续实现其威胁武汉的冒险计划。

 

 

在张国焘错误军事方针的指导下,1932年7月上旬至8月上旬,红四方面军三次围攻麻城【照】,不仅久攻未果,而且消耗、疲惫了自己,战场形势由主动变成被动。【文】

 

 

正当红军主力在麻城地区作战时,分布于鄂豫皖根据地周围的国民党军开始紧缩包围圈,徐庭瑶纵队于七月七号向霍丘县城【照】进犯,第25军军长旷继勋率一个团据城固守,在敌优势兵力猛攻下,血战五昼夜终于失守。旷继勋等少数人突围,大部损失。战后旷继勋被撤职,蔡申熙接任二十五军军长。(图)。

 

 

由于红军将主力围攻麻城,南、北两线的敌人均未遭到有力的反击,已逼近根据地中心区域。蒋介石见状,遂改变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术,于8月7号下令总攻,要各路以迅疾秘密的手段深入根据地中心,逼迫红军于一隅而歼灭之。并限担任主攻的陈继承纵队于14号前占领七里坪。7号,陈继承纵队开始向七里坪急进,卫立煌纵队及归其指挥的第八十九师也同时进抵河口,扑向红安。

 

 

此时,张国焘又命令红军主力仓促赶往红安以西,迎击卫立煌纵队及89师,幻想一举粉碎“围剿”。11号中午,红十二师在红安城西的冯寿二、冯秀驿地区与敌接火,由于敌援兵源源而来,且陈继承纵队已逼近七里坪。红四方面军总部鉴于再战不利,遂命令部队撤出战斗,转向七里坪,打击陈继承纵队。

 

 

红军主力到达七里坪后,随即在倒水河东的柳林河一带占领阵地。15号拂晓,陈继承纵队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向红军阵地发起猛攻。红军展开了猛烈反击,一举突破敌前沿阵地,与敌反复肉博,手榴弹扔来踢去,枪管打得通红,刺刀为之折断,战斗之激烈为鄂豫皖地区前所未有【画】。敌第二师全线溃退,敌急调援兵在七里坪西北一带高地固守。红军反复冲击,激战彻夜,但未能将其击溃,红四方面军总部当夜下令撤出战斗。16号,战局转成相持状态

 

 

还在冯寿二战斗正酣的时候,李先念的母亲【照】对儿子的安危十分担忧。辗转跑了几个地方,终于在冯受二附近的一个山头上,找到了正在指挥作战的李先念。看到母亲不顾危险来到前线,李先念十分担心母亲的安全,朝母亲发火,并让人将母亲送走。谁知这一别就是永别,两年后,李先念的母亲就因病逝世。使李先念感到终生愧疚,临终前还在念叨。

 

 

冯受二战斗结束后,李先念在率领红十一师部队向北行进途中,才发现口袋中有两块银元(物),知道是母亲悄悄给的。他猛然一震:家里已穷得揭不开锅,母亲却把这两块银元悄悄塞给自己!带着母亲的关怀和牵挂,李先念踏上了新的征程。

 

 

8月17号,鉴于在七里坪地区与敌作战不利,红四方面军留第十师掩护,主力向檀树岗转移。在短暂休整后,总部率主力北上,刚刚到达新集以北,陈继承即率四个师由西面而来,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在浒湾西北至西南的胡山寨【照】一线迎头堵击。9月1号,敌试探性进攻被击退,从2号开始,敌人在四架飞机的掩护下向红军阵地猛烈进攻,遭到红军迎头痛击。5号拂晓,敌又猛攻,红军与敌展开肉博,阵地几次失而复得。5天之内,陈继承纵队伤亡2000多人,攻势顿挫,遂据地固守。这时,北面张钫纵队与南面卫立煌纵队则步步向红军侧后进逼,与陈继承构成三面合之势,张国焘遂命令部队向东转移,自己率中央分局、鄂豫皖省委、省苏维埃政府随红军主力向皖西金家寨【照】转移。

 

 

在胡山寨战斗中,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二师师长陈赓【照】负伤后到上海养伤。这是他在给鲁迅介绍鄂豫皖根据地情况时画的示意图【文】。

 

 

红四方面军转战皖西,仍未改变受敌围攻的局面。1932年9月中旬,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在燕子河【照】召开会议,决定主力分两路向群众基础好的黄麻地区转移。10月上旬,部队到达红安高桥河、河口镇地区。

 

 

10月8号,红四方面军刚抵红安以西河口【照】地区,即与敌第一师师长胡宗南所率的该师四个团和88师一个旅遭遇,红军勇猛攻击,激战数小时,将敌88师一个旅和第一师一个团全部击溃,余敌退守河口。这次战斗共毙、伤敌2000多名。

 

 

第二天上午,敌第二师又向河口东北红军据守的阵地猛攻,红军战士以压倒一切敌人的英雄气概,以刺刀、手榴弹打退敌人七、八次冲击,黄昏又举行阵前反冲击,共毙伤敌人近千人,并击伤敌二师副师长柏天民。但是,红军也遭受了重大伤亡,红二十五军军长蔡申熙(模拟照片)、【照】、红十一师政委甘济时【照】牺牲。

 

 

在敌大军压境,前堵后追的严重情况下,张国焘由盲目轻敌变为惊慌失措,于9月13号和24号【文】两次急电中央,要求“紧急动员各区红军及工农群众急起策应。”苏区中央局在接到党中央14号转来的张国焘13号的电报后,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王稼祥对如何打破第四次“围剿”作出了指示【文】。

 

 

指示说:为了打破敌人深入根据地的分路合击,红军不应固守一地,求战太急,而应诱敌深入,充分发挥游击队和人民群众的作用 ,“在运动中选择敌人薄弱部分,猛烈打击与消灭敌人一点后,迅速转至另一方,以迅速、果敢、秘密和机动求得各个击破敌人,以完全粉碎四次‘围剿’”。但这时的张国焘已由盲目轻敌变为惊慌失措,没有执行这一正确方针。

 

 

河口地区战斗,虽给予敌第一师、二师以严重打击,但是未能打破敌之堵截,此时,敌陈继承纵队由红安地区从东、南两面逼近,马鸿逵纵队又由北向南紧逼。红军处于四面受敌,十分危险的境地。红四方面军向何处去成了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思考的大问题。【文】

 

 

1932年10月10号,张国焘在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照】,讨论红军行动方针,决定留鄂豫皖省委和部分武装由沈泽民负责在根据地坚持斗争,红四方面军主力两万多人转移外线作战,伺机打回根据地。这是会议旧址。

 

 

1932年10月11日黄昏,鄂豫皖中央分局和红四方面军总部率第十、十一、十二、七十三师和少共国际团在四姑墩(照)集结,分左右两纵队向西进发。

 

 

1932年10月12日,红四方面军主力2万余人在广水、卫店之间穿越平汉铁路【照】,撤出鄂豫皖根据地,向外线转移。10月22、24日,先后在新集、土桥铺与追踪的国民党军激战,但未能改变被动处境,遂继续西行。

 

 

敌人发觉红四方面军主力西越京汉路之后,立即进行追堵,妄图一举歼灭红四方面军主力于襄阳、枣阳、宜城地区。10月19号,红军主力进至枣阳南部八十多里处的新集,原拟在此稍事休整,但敌人随即追踪而至。红十一师立即展开阻击,20号,敌34旅、83师在右,第10师在左企图左右钳击,围歼红军于新集地区,红四方面军奋勇阻击,将敌34旅击溃,旅长罗启疆被击伤。但敌几路援兵又纷纷赶来,对红军形成合围之势,为摆脱危局,红军急速向西北转移,22号到达枣阳西南20多里处的土桥铺地区。敌第65、67师据守沙河拚命堵击,尾追之敌紧逼于后,第一师和51师又从两侧攻来。在此紧急情况下,红军前卫第32团冒着密集炮火,奋勇冲杀,打开通道,控制了土桥一带沙河地段,两侧敌人也分别被击退。入夜,全军胜利通过了沙河和襄花公路,继续向西北转移。这两次战斗毙伤敌3000多人,但红军自身亦伤亡1000多人。而且战斗未能改变被动局面,在外线寻机歼敌,打回根据地的计划已无法实现,只得继续向西北转移。

 

 

红四方面军自土桥铺突围之后,在敌的追踪围堵之下,一直向西北行进,1932年11月19号,部队到达陕西商南县的杨家斜后,即将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改称为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随后,部队在与敌人几次苦战后两翻秦岭,南进汉中,12月7号,到达秦岭南麓的小河口。12月8号,张国焘在小河口召开会议,讨论行动方针。会后,红军继续南进,12月10号,全军胜利渡过汉水,终于摆脱了西进以来的被动局面。红四方面军遂决定在陕南建立革命根据地,并迅速开展工作。

 

 

中央也在听取了陈赓关于红四方面军战略转移的情况报告后,于1932年11月27号给红四方面军发出指示【文】,要求红四方面军在鄂、豫、陕边建立新根据。

 

 

正在此时,红四方面军得知四川军阀正在混战,川北敌人兵力空虚,并且那里地势险要,物产丰富,回旋地区更为广阔。因此,决定集中力量向四川发展,创建以川北为中心的川陕边革命根据地。1933年2月7号,中共川陕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四川通江召开,选举组成了中共川陕委员会。在胜利粉碎敌人三路围攻之后,1933年7月,将四方面军由四个师扩编为四个军,部队总兵力达到4万多人。

 

 

从1933年8月中旬至10月底,红四方面军乘四川军矛盾重重,互相观望之机,连续发起了仪南、营渠、宣达三大战役,使红军和根据地都获得了迅猛的发展,红四方面军扩编为5个军,总兵力达8万多人,根据地也空前扩大。

 

 

红四方面军主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后,经过长途跋涉,艰苦转战,在川陕边立足生根,创建了面积达4.2万平方公里、人口达500万的川陕革命根据地。(图)。

 

 

1934年11月1号,红四方面军在四川通江县毛浴镇召开党政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冲破川陕会剿,赤化全川(场景复原),争取西北首先胜利”的口号,并制定了红四军军训:(语录)智勇坚定 排难创新团结奋斗 不胜不休。

 

 

1935年3月,红四方面军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决定在苍溪、阆中间强渡嘉陵江,渡江战役从3月28号开始至4月21号结束,历时28天胜利结束。随后开始长征【照】。【照】。

 

 

1936年10月2号,红一方面军攻占了甘肃省会宁县城。10月9号,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到达会宁县城【照】,受到红一方面军的热烈欢迎。随后,红二方面也进入会宁地区,实现了三个方面军的大会师,胜利结束了长征。(物)(物)。

 

 

1937年7月7号,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8月25号,中央军委根据国、共两党达成的协议,宣布将西北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下辖一一五师、一二0师和一二九师。红四方面军留在黄河以东的第四军、第三十一军、总指挥部和陕北红军一部被改编为第一二九师【照】。1937年9月,一二九师开赴华北抗日战场【照】。

 

 

红四方面军终于胜利地实现战略转移,第五单元的参观也全部结束了,我们也要转移到第六单元参观,第六单元也是我们这个纪念馆主体部分的最后一个部分。整个单元也是分为4组,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第六单元浴血孤旅,首先参观第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