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utnik:詹红荔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12:30:21

詹红荔先进事迹报告会发言摘编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29日   16 版)

  为了“新生少年”的明天

  福建南平市延平区人民法院少年庭庭长  詹红荔

  我1984年到法院,长期从事刑事审判,第一次接触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还是在我们延平法院少年庭成立之前。那个时候,我认为都是刑事犯罪案件,应该没有多大的区别。但是几个案件下来,对我触动很大,让我对少年审判有了新的认识。

  失足少年思想不成熟,要给予更多关爱 

  这得从郑微微的案件说起。郑微微在我们那儿小有“名气”,父母残疾,无人管教,9岁就开始“闯社会”,打、砸、抢、偷、盗无所不为。刚满14岁就因涉嫌抢劫、强奸、故意伤害被起诉,着实让人恼怒。庭审时,我没有好脸色,一判了事。

  春节之际,法官到省少管所慰问,我发现会场里一个人一直低着头,便走过去拍了拍他肩膀,送给他一份精心制作的贺年卡。他抬起头,冲我一笑,我没认出他就是郑微微。

  我没有想到那一个拍肩膀的动作,会出现这样一个令人欣喜的结果!他努力改过获得了减刑,并且出狱后找到了工作。他让我认识到,法官的责任不仅仅在法庭,爱的引领和判后帮教更漫长,只有用真情和爱心洗涤他们沾满尘灰的心灵,使其真诚悔过,这才是少年审判的良方。

  少年案件牵涉面广,要公正化解矛盾 

  2003年初,一起因为几句口角而引发的青少年聚众斗殴事件,导致一名学生当场死亡。庭审时,被害人村里200多名乡亲聚集在法院门口,打出“杀人偿命,血债血还”的横幅,见到被告人家属就打。我想,冤冤相报必将引发更大的矛盾,一定要尽最大努力解开他们仇恨的心结。庭后,我多次前往看守所,帮助失足少年认清自己的罪责;连续做被告人家长工作,促使他们尽可能通过经济赔偿来表达歉意。同时,我还三番五次到被害人村里,做附带民事赔偿的调解工作。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双方家属都意识到,我是在真心为他们想办法解决问题。最终,这个案件以最稳妥的方式结案,一场一触即发的“风暴”平息了。我由此体会到,我们审理每一起案件,很重要的是化解案件背后的矛盾。只要真诚,就能唤醒当事人的理智;只要公正,就能赢得当事人的信服。

  社会转型时期,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尤其重要

  在少年庭工作,我考虑最多、感到最困难的就是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我想,如果能让他们懂得是非善恶,防患于未然,那远比等他们犯事了再挽救更有意义。于是,我们走进学校、社区,尝试着和家长、老师沟通,做一些对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益的努力和实践。

  现在孩子思想活跃,要想让他们接受你的观念,并不容易。我主动去了解年轻人的思想喜好,了解时下潮流风尚。年轻人喜欢网上聊天,我特地申请了QQ;现在孩子表现欲很强,我更愿意组织一些“模拟法庭大赛”、“法制漫画大赛”、“演讲比赛”等活动……渐渐地,大家接纳我,信任我,也接受了我的观点。

  “磨刀不误砍柴工”。近几年,我们庭审理的未成年人刑事犯罪案件越来越少,这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预防犯罪的工作中。

  新生少年自尊心强,理解和支持很关键

  我们称回归社会后的失足少年为“新生少年”,我把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 “新生少年队”。这样他们既可互相关照,又有了服务社会的机会。

  汶川大地震后,“新生少年”小林、小严想上街义唱义卖,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我担心他们的特殊身份,上街募捐会引起不必要的误会。于是,赶紧向院领导汇报,得到了支持。3天后,一场主题为“祈福灾民,天佑中华”的赈灾义演在南平激情广场举行。20多名小伙子志愿帮忙,有的还是从100多公里外的地方赶来的。他们希望也可以跟普通人一样尽到自己的一份力。那次活动,我们一共募集到7万多元。

  少年刑事审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我愿意与大家一起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拥有更加幸福美好的明天!

 

  爱民为民 情铸和谐

  福建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许寿辉

  詹红荔是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法院少年审判庭的庭长。她教育、感化、挽救了一大批失足少年。她审理的近500起案件涉及1140多名少年犯,无一重审、无一错案、无一投诉、无一上访,受到当事人和群众的高度信赖。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公正司法,更要能动司法。

  詹红荔认为,少年审判,惩罚不是目的,关键在引导他们真诚悔过,重塑人性,走向新生。她摸索、总结出一套符合少年审判规律的“三三九不工作法”。首先,是庭前的三个不开庭:对关键问题没有梳理清楚的,不开庭;对被告人成长背景没有调查清楚的,不开庭;被告人对犯罪危害没有足够认识的,不开庭。其次,是庭中的三个不轻易:被告人没有真诚悔过的,不轻易下判;被害方没有得到精神抚慰,达不成和解的,不轻易下判;可以判非监禁刑,但没有落实帮教措施的,不轻易下判。第三,是庭后的三个不松手:入监后延伸帮教没有到位的,不松手;回归社会的问题没有妥善解决的,不松手;发出的司法建议没有落实的,不松手。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审结案件,更要事了人和。

  詹红荔常说,少年犯罪案件,牵动着的不是一个家庭,而是几代人,甚至是一个社会群体。她办案的过程总能告之以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让当事人双方坦诚相见,没有一件引起矛盾激化。

  一个好法官,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还要勇担社会责任。

  面对越来越低龄化的犯罪现象,詹红荔主动走出法庭,走进学校,深入社区,融入家庭,创建了一种重在激励、重在引导、重在互动的未成年人法制教育体系。

  为了让失足少年尽快回归社会,詹红荔与社会各界联动,创立了一条爱心接力帮教工作新机制,先后帮助315名失足与问题少年重返课堂,为75人找到了工作。为了孩子的自尊,她把回归社会的少年称为“新生少年”。她还组建“新生少年队”,带领他们开展公益活动,让他们学会感恩,体会到责任,看到自身价值。

  詹红荔创造性地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法治理念,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司法的正义与温暖。

 

  用爱重塑心灵

  福建南平三中政教处副主任  马晓颖

  红荔庭长审案,总是情理法交融,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她常说:“我们的工作不仅仅是判案,更重要是挽救一个人,重塑孩子的心灵。”

  2007年3月,红荔庭长审理一起少年故意伤害致死案件。被告人小陈刚满15岁,纠集几名同伴教训与自己有过节的小钟,不慎将小钟伤害致死。开庭时红荔庭长神情凝重,言语中透着威严,庭审尾声的“法制教育”阶段,面对小陈,红荔庭长话锋一转,轻轻地问:“听说你最近老是咳嗽,好些了吗?”在温情的话语下,小陈痛彻心扉,哭成了泪人,他跪在被害人妈妈面前表示悔恨。

  功夫在庭外。红荔庭长远赴异地,对小陈的成长经历进行全面调查;多次到看守所,对小陈动之以情、晓之以法,并进行心理疏导;动员小陈父母积极赔偿,抚慰被害人家属。她说,“没有不可救药的孩子,只要拨动他们心中的善弦,就有新生的希望。” 

  红荔庭长的工作艺术令我赞叹,她教育孩子的理念也让我受益匪浅。她是我们学校的法制辅导员,课上得生动,与学生关系也特别融洽。她乒乓球打得好,到学校有机会就和孩子们较量一下。有一个学生成绩很差,经常惹是生非,但球技相当不错,红荔庭长再三夸他很棒,临走时还向他竖起大拇哥,表示鼓励。

  红荔庭长让我深深体会到,爱是一缕阳光,爱是一种力量,爱是最伟大的教育艺术!

 

  法官慈母心

  新生少年队队长  何根良

  我曾因失手伤人,被抓入狱,为此后悔苦恼,情绪崩溃。詹法官经常关怀我,送我一些书籍,并向我讲法律,讲许多人生的道理。和声细语,温暖人心。在詹法官的帮助下,在父母的努力奔波下,死者亲属最终谅解了我,法庭在综合考虑下最终对我从轻处罚。

  庭后,詹法官又为了我的求学梦想继续奔波。她安慰我:“上学不是唯一的途径,只要好学上进,条条道路通罗马。”为了方便与我的沟通交流,詹法官24小时手机开机并利用QQ,鼓励安慰我开始新生活。在詹法官的帮助下,我找到了一份理想的工作,并成为一名大型建材销售公司的员工。

  人的一生总有几个拐点,在人生的关键处,有人关怀,有人引导,是多么珍贵啊!詹妈妈正是我们人生拐点中的那盏明灯。平常她从不让我们说“谢”字,今天站在这里,我想说一声:“詹妈妈,您辛苦了,谢谢您!”

 

  用心去暖人心

  福建日报社记者  包  骞

  2006年,为了孩子的官司,失足少年小罗的妈妈几次送红包,都被詹法官拒绝。她亲自到了小罗家里,详细询问小罗的情况。最终,小罗不仅受到公正判决,出狱后还在詹法官的帮助下,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小罗妈妈为表示感激,一针一线做了一双绣花鞋垫,送到詹法官手中。

  曾有一名存在心理障碍的少年犯,因多次盗走他人黄金饰品被送进看守所,詹法官发现他是因为对黄金饰品有特殊的喜好才导致犯罪,怀疑他有“异物癖”。于是,詹法官多方帮助他治好了心理疾病,判了他缓刑。两年后,这个少年顺利考上南方一所大学,并长期写信向她表示感谢。

  她坚韧,心无旁骛,迎难而上不回头;她豁达,淡泊名利,平凡之中铸伟大;她真诚,将心比心,雪中送炭暖人心……我相信,一个心中有人民、心中有激情的人,必然会以巨大的热情去投入;一个心中饱含着幸福感的人,必然会将这种幸福的情绪传递给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