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一百十六回概括:备考2010语文预测试题(十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5:22:48

备考2010语文预测试题(十一)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语言知识及运用(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 玉簟(diàn)   愆期 (yǎn)   阡陌(xiān)   霰雪(xiàn)

   B. 栖隐(qī)    睇眄 (ɡài)  羁旅(jī)    渔樵(jiāo)

   C. 国殇(shāng) 剽掠(piāo) 悲恸(tòng)   平仄(zé)

D.桎梏(gù)      佝偻(lóu)   垣墙(yúan)   绾结 (wǎn)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句是

 A.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党中央、国务院近日作出决定,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区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和部暑

 B.几只隽逸的小燕子在鳞鳞如觳纹的湖面横掠着,小燕子的剪尾或翼尖,偶沾了水面一下,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了开去。

   C. 经过长达1年时间的秘密追查,市畜牧局行政执法支队与雨湖公安分局联手,破获了一起特大非法贩卖牲猪“瘦肉精”案,在湘潭、娄底及深圳共抓获5名涉案人员。

   D.因为缺乏精神的提升,加之长期处于食不果腹甚至朝不保夕的困境中,那时国人最大的愿望正如鲁迅所说的“但求做稳奴才”。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进入高三以来,丁一同学晚上总是学习到凌晨两点左右,节假日也从不休息娱乐,其精神可嘉,其做法则不足为训。                    

B.老李过去被同事称为才子,常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可是现在一有空便去打牌、钓鱼,懒得动笔了,真可谓惜墨如金。

C.对于一些经济脆弱而又完全依赖石油进口的小国家来说,油价上涨将使他们的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使本来就捉襟见肘的经济更加不堪重负。

D.在纽伦堡人面前斯图加特后卫线不再是固若金汤的代名词,似乎各个环节都充满了问题。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申先生十年前来北京打拼,凭着一股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终于成就了一番事业。更难能可贵的是,成功后的他没有忘记故乡穷困的孩子。

B.如果说,是历史造就了一个民族,那么必然是苦难在营造着国民之性格和公民之精神。一些重大的灾难正是以一种更加惨烈的方式,让我们看清一个国家的公民性格的养成。

C.号称源自德国的欧典地板被证实其宣传的德国欧典总部根本是子虚乌有,在“3·15”打假之际被冠上了严重欺诈消费者的行为。

D.古老的智慧、经典的知识尽管难以具有实际的功效,但它具有益人心智、怡人性情、改变气质、滋养人生的价值不可小视。

5、依次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时间的力量,理应在大地上留下痕迹,岁月的巨轮,理应在车道间碾碎凹凸。没有废墟就无所谓昨天,________。废墟是课本,_______;废墟是过程,人生就是从废墟出发,走向新的废墟。营造之初就想到今天的凋零,因此废墟是归宿;更新的营造以废墟为基地,_________。

① 没有昨天就无所谓今天和明天  ②没有今天就无所谓昨天和明天

③让我们把立体的事情读成平面   ④让我们把平面的事情读成立体

⑤因此废墟是起点               ⑥因此营造是起点

A. ①③⑤     B. ②④⑥     C. ②③⑥     D. ①④⑤

二、现代文(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歌哭悲欢里的清明节

起初,清明只是一种提示春耕的节气的名称。它是怎样变成祭奠先人的节日的呢?这不能不从清明前两天(也有前一天)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在清明成为节日前,承载着国人祭奠古圣先贤的职能。溯其源,可直追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时代晋国的一个人物——介子推。传说,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冷食),以此纪念介子推。其实,从历史的实际来看,禁火冷食是中国古人改火习俗的遗迹。原始社会,钻木取火,换取新火种是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暮春三月正值改火,人们在新火未到的这一天,要禁止生火,食用冷食。相沿成习,遂成寒食风俗。

从节日的起源看,寒食节与祭祀祖先并无关系。早在寒食节出现之前,古人就有祭奠先人的习俗。起初,有人去世时,只挖墓坑安葬,不筑坟丘,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后来,墓穴上要堆起一个坟头,可以让子孙后代记住先人埋葬的地方。墓祭由此有了物质的依托。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逐渐浓厚起来。但是,一直到汉代,人们扫墓祭祖并无固定的日子。

进入唐代,民间逐渐兴起集中在寒食节祭扫的风气。唐朝的统治者于开元二十年(732年)将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将之列入五礼。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人们便常常将扫墓沿至清明。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朝廷鉴于民间扫墓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从这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宋元时期,人们在祭扫坟墓时,越来越流行焚烧纸钱。寒食节期间禁火,禁烧纸钱的行为只能在清明进行。这样,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清明上坟。也就是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扫墓祭祖给人的印象是悲伤的。其实,清明还有它的另一面相——欢快踏青。唐诗中即充斥着丰富的踏青游春景象。像李正封所云:“晓日清明天,夜来嵩少雨。……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来鹄所云:“几宿春山逐陆郎,清明时节好烟光。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墓间祭扫的悲情与春游兴酣的喜悦,是通过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安排在一起的呢?

古时在农历三月三日举行上巳节,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求收获生命的力量,祛除魔鬼的作祟。据古史传说,殷商的祖先契的孕育,就是由于其母在河里洗浴,吞食鸟卵所致。《论语》记载,孔子听到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朋友们到沂水沐浴吹风。”孔子会心一笑,说:“我赞同你的理想。”至晋代,潘尼有诗曰:“暮春春服成,百草敷英蕤”,“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王羲之的兰亭之会,表明修禊、踏青习俗在士人中基本成型,在流觞曲水间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进而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也就成了上巳习俗中最重要的文化内涵。

自唐代开始,人们在清明行祭之余,便兴致勃勃地进行郊游宴饮活动了。宋元时期,清明游春宴饮之风更盛。元代一首描写清明踏青的诗云:“尽说游行好,春深桃李天。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上巳习俗被清明节吸纳进去,主要有两点原因,一是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相距不远,清明郊外上坟时可顺便踏青。二是中华民族是个乐天知命的民族,人们视亲人之死为“归”,生死之间不是绝对的对立,阴间乃为阳世的延长或补充。清明节,人们要祭奠亡人,以通阴间,同时也需要迎春活动,以顺阳气。

6.对“寒食节”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民间传说认为,寒食节起源于春秋时期,晋国为纪念晋国大臣介子推,规定寒食节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预先做好的熟食。

  B.寒食禁火冷食,主要反映了古代改火的习俗。暮春三月,在新火未到之时,要禁止生火,事先准备熟食。相沿成习,就形成了寒食风俗。

  C.最初,寒食节和祭祀祖先并无关系。古代早有在宗庙祭奠先人的习俗,这大概发生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墓祭的风气日盛。到汉代,扫墓祭祖还无固定时日。

  D.唐代,民间逐渐开始集中在寒食节这一天扫墓祭祖。公元732年,寒食扫墓以法令的形式确立下来,并列入五礼,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7.下面诗句不是表现古人清明游春习俗的一项是                                                   (    )

    A.游人恋芳草,半犯严城鼓。                    

    B.羽觞乘波进,素卵随流归。

    C.归穿细荇船头滑,醉踏残花屐齿香。   

    D.香车旅曲水,宝马踏荒烟。

8.对原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开元二十四年,朝迁下诏准许“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这样,清明到来时,可以与寒食节一样放假。说明从这时起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直接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B.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日进行,主要活动是踏青、临河洗浴。孔子、潘尼、王羲之都在修禊、郊游宴饮中体验冥冥之中的天命意志,擢升自己的人生境界。

 C.清明祭祖并进行郊游,始于唐代,宋元时期,清明游春之风更盛。主要是因为清明、上巳两节前后相接,也符合中华民族乐天知命的文化传统。

D.按时间先后排序,三个节日是:寒食、清明、上巳;按其诞生先后论,三个节日则是:上巳、清明、寒食。宋元以后,清明集三节于一身,成为中国春天的代表性节日。

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每小题3分,简答题4分)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3题。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日来京寓大小平安,癣疾又已微发,幸不为害,听之而已。湖南榜发,吾邑竟不中一人。沅弟书中,言温弟之文,典丽鹬皇,亦尔被抑,不知我诸弟中近来科名,究竟何如?以祖宗之积累,及父亲叔父之居心立行,则诸弟应可多食厥报。以诸弟之年华正盛,即稍迟一科,亦未遂为过时。特兄自近年以来,事务日多,精神日耗,常常望诸弟有继起者,长住京城,为我助一臂之力。且望诸弟分此重任,余亦欲稍稍息肩,乃不得一售,使我中心无倚。

    盖植弟今年一病,百事荒废,场中之患目疾,自难见长。温弟天分,本甲于诸弟,惟牢骚太多,性情太懒,前在京华,不好看书,又不作文,余即心甚忧之。近闻还家后,亦复牢骚如常,或数月不搦管为文。吾家之无人继起,诸弟犹可稍宽其责,温弟则实自弃,不可尽诿其咎于命运。

    吾尝见朋友不中牢骚太甚者,其后必多抑塞①,如吴耘台凌荻舟之流,指不胜屈。盖无故而怨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天,则天必不许,无故而尤人,则人必不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温弟所处,乃读书人中最顺之境,乃动则怨尤满腹,百不如意,实我之所不解。以后务宜力除此病,以吴耘台凌荻舟为眼前之大戒。凡遇牢骚欲发之时,则反躬自思,吾果有何不足,而蓄此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之。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一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万望温弟再三细想,勿以吾言为老生常谈,不直一哂②也。

    邑中劝捐,弥补亏空之事,余前己有信言之。万不可勉强勒派。我县之亏,亏于官者半,亏于书吏者半,而民则无辜也。向来书吏之中饱,上则吃官,下则吃民,名为包征包解。其实当征之时,是以百姓为鱼肉而吞噬之,当解之时,则以官为雉媒而播弄之。官索钱粮于书吏之手,犹索食于虎狼之口,再四求之,而终不肯吐,所以积成巨亏。并非实欠在民,亦非官之侵蚀人已也。今年父亲大人议定粮饷之事,一破从前包征包解之陋风,实为官民两利,所不利者,仅书吏耳。即见制台留朱公,亦造福一邑不小,诸弟皆宜极力助父大人办成此事。惟捐银弥亏,则不宜操之太急,须人人愿捐乃可。若稍有勒派,则好义之事,反为厉民之举,将来或翻为书吏所藉口,必且串通劣绅,仍还包征包解之故智,万不可不预防也。

    书不详尽。余俟续具。

国藩手草。(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

    【注释】    ①抑塞:心情忧郁,内气不通畅。    ②哂:微笑,一笑了之。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幸不为害,听之而已    听:任凭

B.场中之患目疾          患:害(病)

C.或数月不搦管为文      搦:持;握;拿着

D.猛然内省,决然去之    去:离开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我助一臂之力                           B.是以百姓为鱼肉而吞噬之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而欺秦耶

C.乃读书人中最顺之境                       D.亦非官之侵蚀人已也

乃动则怨尤满腹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曾国藩信中对四位弟弟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正确面对科考,发愤学习,争取早得科名,能长住京城,助己一臂之力。

B.曾国藩认为温甫在四兄弟中天分最高,处读书人中最顺之境,但牢骚太甚,性情太懒,自报自弃,宜难辞其咎。

C.曾国藩信中主要运用例证法,正反对照反复阐述牢骚满腹的危害,刻苦自力的必要,言之谆谆,苦口婆心,表现了作为长兄的关切之情。

D. 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① 余亦欲稍稍息肩,乃不得一售,使我中心无倚。

②不惟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亦一养此和气,可以稍减病患。

③惟捐银弥亏,则不宜操之太急,须人人愿捐乃可。

13.用自己的话分层次简要概括信中的主要内容。(4分)

四、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4.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7分)

唐多令

                            邓 剡

雨过水明霞,潮回岸带沙。叶声寒,飞透窗纱。堪恨西风吹世换,更吹我,落天涯。

寂寞古豪华,乌衣日又斜。说兴亡,燕入谁家?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

[注]邓剡,字光荐,号中斋,文天祥的同乡和朋友。本词为南宋灭亡之后,邓剡被俘,过建康(今南京)所写。

(1)上片中“堪恨西风吹世换”一句语意双关,请简要分析。(3分)

(2)下片中“惟有南来无数雁,和明月,宿芦花”一句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15.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                         。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

①         ,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        。

②        ,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                 。

五、现代文(文学类文章)阅读(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稀世之鸟

周涛

我躲进索溪峪,钻山入洞,远离了那些把词语当瓜子嗑来嗑去的嚼舌家们,这下耳根清静了。

我抽烟于戒烟日,并喝浓茶;你晾衣物于阳台,阳台宽大。

你说,“快来看呀!”压低了声音。我看见了一只鸟,惊叹一声扭身就跑回屋里去。

怎么啦!拿眼镜。没有眼镜我看不清,这么漂亮的鸟我没见过。这是什么鸟儿呀?

“大概是朱鹮了。”

“朱鹮是什么?”

“据说这个自然保护区仅存一对,全世界现在也没几只了,一种珍禽。”

珍禽就是不同凡响。我们的悄声低语并不惊动它,它就立在离阳台很近的树权上,周围浓阴密布。它红嘴美目,身姿翩然,尾长尺许,一片华彩。它看见我们呆看它,并不惊飞,而且似不惧人,依然伫立枝头轻声鸣叫,若有所盼。它好像深知自己的美足以使人类忘却杀心,因而不躲闪。可是绝美的朱鹮,你却为什么仅剩一对了呢?而且已经濒临灭绝,为什么还不防范,学会保护自己呢?

它就立在我们眼前低鸣呼唤着。

你说,现在是求偶期。果然,另一只从树丛的缝隙间款款飞来,形态颜色绝似,只是略小,无冠。这对仅存的绝代佳偶,站立枝头低鸣悄语,互相凝视,意态优雅。

他叫她,她来了。他们分离片刻,聚首便成了重逢。彼此的爱慕之情,使人一望也会感动。他从高枝翩翩飞落低丫,翎羽不乱,像一个年轻绅士熟练的舞步;她从低丫轻飞上高枝,逗他,回眸一笑百媚生。它们仿佛在商量,在挑选更好的去处,一点不焦躁,好像总能把本能的欲望控制在美的范畴。

显然,这是一对鸟中的王者了。因其珍奇罕有而为王,因其绝美至雅而为后。这惟一的一对朱鹮,遗世而独立,在我们面前展示出鸟的修养,鸟的品质,鸟的超凡脱俗和纯净。顿时,凌空向外探出的阳台成了我们的包厢,浓阴四布的高树以及远山和近处的稻田成了布景真实的舞台,稻田里秧鸡的鸣声成了隐隐升起的混声合唱。舞台的中心是这样一对芭蕾舞明星,古典的爱情故事,中世纪的王国里走来一双复活的情侣,忠贞不渝的伙伴——世界于是重又成了他们的。

“绝美!”你赞叹着说,“快去叫他们来看!”

我没动。我惟恐惊飞了它们,更害怕错失这一幕最后的瞬间。我目不转睛且随之慢慢挪动,我已经不是在看两只鸟儿,而是在看一双不死的情爱之魂于光天化日之下现形!我当然想到了化蝶的梁祝,随之在耳边飘曳出那优美的小提琴协奏曲;我当然还想到了哈姆雷特的独白,“活着呢还是死?这是个问题”,如此等等。这对朱鹮肯定是不会存在离婚的问题了,因为只有一对;它们显然更不用考虑计划生育的问题,因为即将绝种;但是难道它们不该考虑一下生态平衡的问题吗?老鼠那么猖獗,苍蝇那么密集,许多伟大的物种都在丑恶的包围中不堪忍受弃世而去,你俩是不是也打算这样呢?诚如是,这便是一次美的灭绝。

美的绝种是对强大世俗丑恶力量的抗议,也是留给这世间的惟一悲剧。它就是要让你永远无法弥补。

只是,朱鹮,你这样做不是太残酷了吗?留给丑恶去耕耘不是太缺乏责任感了吗?

朱鹮终于首尾相衔,一前一后飞走了,低低飞绕于绿阴丛中,留下了我们的包厢和一座空舞台。

朱鹮飞走了,惟一的一对儿。

不知它们能躲过几只瞄准的枪口?在索溪峪,它们还有可能延续生存下去吗?我有点担忧。这时,我毫不搭界想起两句诗来:

生如闪电之耀亮

死如彗星之迅忽

只是,我又何苦去为一对鸟的命运担忧?

在世俗的强大手掌笼盖之下,耀亮过了,尽管迅忽,也许就是一切稀世之物的品格和命运吧?伟人忧国,愚人忧鸟。

16.第1自然段中,作者写道 “我躲进索溪峪,钻山入洞,远离了那些把词语当瓜子嗑来嗑去的嚼舌家们,这下耳根清静了。”联系全文分析,这段话有何深刻含义?(4分)

答:                                      

17.作者为什么把这对朱鹮看成是“鸟中的王者”?请联系上下文阐述其理由。(4分)

答:

18.文章以“愚人忧鸟”作结,有何妙处,试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4分)

答:                                  

19.从全文整体来看,你认为作者主要是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和思想?(5分)

答:                                                                           

六、文章赏析(14分)

20.从下列角度任选一个,自拟标题,写300字左右的文章赏析。

  (1)赏析《稀世之鸟》的艺术手法。

  (2)赏析《稀世之鸟》的构思技巧。

七、写作(60分)

21.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作文。

南极大陆的水陆交接处,全是滑溜溜的冰层或者尖锐的冰凌,企鹅身躯笨重,没有可以用来攀爬的前臂,也没有可以飞翔的翅膀,如何从水中上岸?

纪录片《深蓝》,详尽地展示了企鹅登陆的过程。在将要上岸时,企鹅猛地低头,从海面扎入海中,拼力沉潜。潜得越深,海水所产生的压力和浮力越大,企鹅一直潜到适当的深度,再摆动双足,迅猛向上,犹如离弦之箭蹿出水面,腾空而起,落于陆地之上,画出一道完美的弧线。

这种沉潜为了蓄势,看似笨拙,却富有成效。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

企鹅的沉潜原则一定能给你一些人生哲理的启示。请根据你对这段文字所蕴涵哲理的理解,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参考答案

1. D。(A项中“愆(qiān)”  B项中“眄(miǎn)” C项中“仄(zè)”)

2. D。(A项中暑-署;B项中鳞-粼;C项中牲-生)

3. B。(惜墨如金:(著文、作画)不轻易下笔,今也喻笔法简练,意象深远。用在此处不合语境。不足为训: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捉襟见肘: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烂。比喻顾此失彼,穷于应付。固若金汤:金属造的城,滚水形成的护城河。形容工事无比坚固。)

4. A。(B项“营造”与“性格”、“精神”动宾搭配不当。C项“冠上”“行为”搭配不当。D项杂糅,“具有……价值不可小视”杂糅。)

5、D(依据陈述对象的统一、构成比喻的相似关系、前后照应等可知)

6.C(发生天春秋后期的是墓祭,而不是在宗庙祭祀祖先。)

7.B(描写的是上巳节游春)

8.C(A“寒食通清明四日为假”,不能说明清明代替了寒食,清明代替寒食是宋元时期。B原文中没有孔子“郊游宴饮”的表述。D诞生顺序是:上巳、寒食、清明。)

9.D(去掉、去除)

10.D(A项替/被;B项是/却;C项把、拿/由于;D项均为取独作用)

11.C(“主要运用例证法正反对照”不当)

12. ①我也想稍稍减轻肩上的责任,(你们)却一个也没有考中,使我心里没有了依靠。

②平心静气谦逊稳重,不但可以早日获取科名,也可滋养这中和之气,可以稍微减少病痛。

③只是捐钱补亏空,不要操之太急,一定要人人自愿捐才行。

13.信中主要写了两层意思:一是极陈牢骚过甚之害,要弟弟们引以为戒,力除牢骚,二是要求弟弟极力协助父亲办理好劝捐补亏之事,但不宜操之过急。

14.(共7分)

(1)明写恼恨“西风”使季节更换(1分);暗写痛恨元朝统治者使南宋灭亡,让自己沦落天涯(2分)。

(2)作者用落雁.明月和芦花这三个意象(1分),营造了一种色彩暗淡.凄凉冷清的意境(1分),表达了自己的亡国之痛(1分)和漂泊悲苦之情(1分)。

15.(1)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2)乌鸟私情,愿乞终养。皇天后土  实所共鉴

如怨如慕  余音袅袅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16. 这段话是文眼,有助于我们准确理解文章主旨,“那些把词语当瓜子嗑来嗑去的嚼舌家们”就是 “强大世俗丑恶力量”的组成部分。躲、钻、远离等词表达了作者对世俗丑恶力量的抗议和鞭笞。答到大意即可。

17.因其珍奇罕有而为王,因其绝美至雅而为后。这惟一的一对朱鹮,遗世而独立,在我们面前展示出鸟的修养,鸟的品质,鸟的超凡脱俗和纯净。能够从外形特征和气质精神两方面作答即给满分。如只答到“红嘴美目,身姿翩然,尾长尺许,一片华彩。”给1分。

18.文章以斩截法结篇,言已尽而意无穷,耐人寻味;愚人既是自谦之词,也蕴含着大智若愚之意;

忧鸟既在形式上呼应全篇,也暗示文章主旨。

19.文章通过对朱鹮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于“稀世”之美的礼赞以及对美丽生命意义的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扼杀、亵渎“美丽”的“强大世俗丑恶力量的抗议”。如仅答到环保方面给2分。言之成理便给分。

20.赏析短文答题要点:

这是一道半开放式的赏析题,学生只要由选定的角度切入,观点明确、材料丰赡、能作适当分析且言之成理,均可视为符合题意要求。艺术手法的赏析角度主要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描写、议论与抒情相结合);绘声绘色形神毕肖的生动描写;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虚与实的有机结合等。构思技巧的赏析角度主要有:以小见大,托物寓意;逐层推进,寓意深刻;人鸟对白彰显忧世情怀;由“绝美”到“美绝”等。

21.参见2008高考评分标准

【译文】仅供参考

    澄侯、温甫、子植、季洪四弟足下:

    近来京城家里大小平安,我的癣疾又已经开始发了,幸亏还不甚为害,听它去。湖南的榜已发,我们县时一个也没有中。沅弟信中,说温弟的文章黄丽鹬皇,也被压抑,不知道各位弟弟中将来的科名究竟如何?以祖宗的积德、父亲、叔父的居心立行,则各位弟弟应该可以多受些挫折。各位弟弟的年华正盛,就是稍微迟考一科,也不是就过时了。只是愚兄近年以来,事务日多,业神日耗,常常希望各位弟弟有继之而起的人,长住京城,为我助一臂之力。并且希望各位弟弟分点重任,我也想稍为休息一下,却不能实现,使我心里感到无靠。

    植弟今年一病,百事荒废,场中又患目疾,自难见长。温弟的天分,在弟弟中算第一,只是牢骚太多,性情太懒,近来听说回家后,还是经常发牢骚,或者几个月不拿笔。我家之所以无人继起,各位弟弟的责任较轻,温弟实在是自暴自弃,不能把责任推诿到命运。

    我常常看见朋友中牢骚太甚的人,后来一定抑塞。如吴(木云)台、凌获舟之流,数也数不清。因为无缘无故而怨天,天也不会答应;无缘无故而尤人,人也不会服。感应之理,自然随之。温弟所处的环境,是读书人中最顶的境遇。动不动就怨尤满腹,百不如意,实在使我不理解。以后务宜努力去掉这个毛病,以吴枟台、凌获舟为眼前的大戒。凡遇到牢骚要发之时,就反躬自思,我有哪些不足,而积蓄了这不平之气,猛然内省,决然去掉。不仅平心谦抑,可以早得科名,也是养这和气,可以稍微减少病痛。万望温弟再三细想,不要以为我的话是老生常谈,不值得理会。

    家乡劝捐,弥补亏空的事,我前不久有信说到,万万不可以勉强勒派,我县的亏空,亏于这收员的占一半,亏于书吏的占一半,老百姓是无辜的。从来书吏的中间得利,上面吃官,下面吃民,名义上是包征包解,其实当征的时侯,便把百姓做鱼肉而吞吃。当解送的时侯,又以官为招引的雉而从中播弄。官索取钱粮于书吏手上,好比从虎狼口里讨食,再四请求,还是不肯吐,所以积累成大亏。并不是实欠在民,也不是官员自己侵吞了。今年父亲议定粮饷的事,一破从前包征包解的陋风,实在是官民两利,所不利的,只是书吏。就是见制台留朱公,也造福桑粹不小,各位站弟应该都帮父亲大人办成这件事只是捐钱补亏空,不要操之大急,一定要人人自愿捐才行。如果稍微有勒派,那么一件好义的事,反而成了厉民之举,将来或者反而为书吏找到借口,并且必然串通劣绅,闹着要恢复包征收包解送,千万不可不早为防备。    信写得不详细,其余容以后再写。兄国藩。(咸丰元年九月初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