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情节梳理填空:访谈法在远程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4:00:46
访谈法在远程教育研究中的应用(下) 作者:张伟远 
2007-11-01 16:47:12  转帖

<<远程教育杂志>>第2004.3期

三、访谈法的步骤

    有人以为访谈是件十分容易的事,往往事先不做准备或准备不充分就实施调查。既不制订统一的访问提纲,也不培训访员,更谈不上做先行性研究,这样的访问不可能收到预期的数据,当然也不可能得出可信的研究结论。例如,有人想对电大师范专业学生的职业理想状况进行调查,采用访谈法。问:“你为什么报考电大?”答:“高考失利”;“你爸爸妈妈支持你报考师范专业吗?”“支持”;“周围亲戚朋友是什么态度?”“不反对”。结果谈话进行不下去,真实材料也没有收集上来。

  因此,为保证访谈能收集到精确、具体的资料,事前必须做好准备,研究员必须在进行调查前先做好调查的流程计划或流程图( Flow plan or flow chart),概略说明访谈的设计与实施步骤。访谈的程序遵循教育研究的一般步骤,同时有其特殊性,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1.确定研究主题,提出假设(Hypothesizing):发现问题、构筑概念、发展操作定义、提出研究假设。

  2.准备工作(1)设计(Designing):决定用哪种研究方法和途径(包括电话访问、实地访问)(2)计划(Planning):收集有关资料,计算所需人员、经费预算等(3)抽样(Sampling):以适当的抽样方法选出要调查的对象(4)起草(Drafting):规划实际需要探查的问题(5)建构(Constructing):设计访谈的问题项目(6)预试(Pre-testing)与修改:做先行性访谈,筛选、修改访谈问题(7)训练(Training):训练访员,使他们熟悉实际操作工作

    3.实施正式访谈(1)根据设计的方案,进行实地访问或电话访谈,记录访谈资料。(2)控制(Controlling):监测访问进展、解答问题、了解访问是否顺利实施。(3)复查(Follow-up):研究者可抽出部份已访问过的样本,进行交叉求证访问,了解访员实际进行情况。

  4.分析资料

    (1)资料整理和初步分析:检查收回资料是否有错误或遗漏,远程教育研究中对原始资料的利用非常重要,要从大量的事实证据中抽象出关于事物本质的知识,对资料有一个较为系统的把握,可以为下一步的资料收集提供方向和聚焦的依据。(2)归类和深入分析:对原始资料进行登录和编码后,研究者就需要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归类和深入分析,找到资料内容的主线并建立起必要的关系。(3)计算机处理(Processing):将资料输入计算机进行分析。

  5.撰写研究报告

  四、访谈的要领与技巧

    (一)如何接近受访者

    访问者要与受访者进行交流,首先就得接近受访者。对于受访者来说,访问者是陌生人,如何让他们愿意接受访问不是件很容易的事,在生活节奏快的城市,我们经常见到访问被拒绝的情形。1969年,美国密西根大学出版的《访问者手册》提示访问者应做好如下准备工作:作自我介绍,并告诉他(受访者)代表谁,必要时可出示身份证明;告诉受访者有关访问者要做的工作,包括该研究的目的,保证机密处理其答案,为其保密;告诉受访者选他作为访问对象的原因:并非故意令他受窘,而是从总体中按抽样方法选出的;选定受访对象后,可事先以函件告知受访者;此外,尚可将过去所做的访问结果或摘要,供其参考,并进而强调本研究的重要性;访问者宜采用正面的方式,征得受访者愿意接受访问。可以说“我想进来和您谈谈有关这方面的问题”,而不要说“我可以进来吗?”或“您现在有时间吗?”如果是后面的问法,对方的回答很可能就是“不可以”、“没有时间”。总而言之,不要让受访者有说“不”而拒绝访问的机会。一般而言,访问者应具备应变能力,与人亲切的感觉、保持适度的敏感性,才能顺利接近访问者。(王文科,2002,第337页)

  (二)如何选择和训练访问者

    如果研究规模较小,研究者自己可充当访问者,但是,很多情况下,研究者不足以承担大量的访谈任务,这时,研究者就需选聘和训练访问者。访谈者是研究的关键之一,应该符合一定的要求,选择访问者时应注意以下三点:访谈者要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友善、诚实、勤奋、负责;女性访问者较容易被受访者接受,可优先考虑;就年龄而言,除了对儿童即青少年的访谈外,访谈者的年龄不易太小。

  为了访问所获资料的可信度和客观性,训练访问者是必要的,即使是高度结构性的访谈,其访问者也要接受培训,培训的程度与访问的深度和结构性程度有关。一般而言,可分两个阶段对访问者进行训练。第一阶段:受训者在研究主持人的指导下研读访问手册;熟悉访问的目标、内容及条件,讨论问卷及访问大纲;统一访员说明题意的方式,理解每句问话的含义,当受访者对字句不了解时访员能作出准确、清晰的解释。(研究者本人的预期不必与访问者商讨,以免误导访问者的知觉。)第二阶段:仿真排练。受训者随时接受矫正,最终做到访问的标准化,以符合期望的客观性。还可以用摄像机将排练过程录下来,回放录像,发现和矫正访谈练习过程中的错误。

(三)如何进行实地访问

    1.实地访问前的准备

    (1)工具准备: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笔)、记事簿、各种颜色的笔;(2)材料准备:访谈前尽可能收集有关受访者的材料,对其经历、个性、地位、职业、专长、兴趣等有所了解,要分析受访者能否提供有价值的材料,要考虑如何取得受访者的信任和合作;(3)心理准备:需入境随俗,穿着、言语尽量贴近受访者的生活情境,使受访者留下良好的印象,要善于沟通,消除误会隔阂,形成互相信任融洽的合作关系。研究者还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举止,其中关键是以诚相待,要热情、谦虚、有礼貌。

  2.进行访问

    (1)自我介绍、建立关系:尽可能说明研究计划,并观察受访者的情绪反应,了解受访者的知识程度,避免使用情感性字眼,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建立良好的访谈关系;(2)详细说明研究目的:将研究主题的范围说明,并介绍整个问卷的大致内容;(3)把握主题:围绕采访主题展开,避免太多题外话;(4)注意发问的顺序:访谈的问题应该是由浅入深、由简入繁,而且要自然过渡;要循序发问,即使受访者拒绝回答某个问题,只要记录下,即继续问接下来的问题;(5)要讲究访谈的结束方式。

  3.实地访问的技巧

    (1)问与听的技巧

    多听少说,适当响应:尽量多听受访者发言,而不多加评论,更不可打断受访者的回答,要容忍受访者沉默,待其完全回答完毕,再问下一个题目;听取受访者谈话内容时要专心,不可分心,还需要将自己的态度、意向和想法及时地传递给对方,响应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是诸如“对”、“是吗”等言语行为,也可以是点头、微笑等非言语行为,还可以是重复、重组和总结。

  不懂即问,把握分寸:访员一遇到有不了解的内容时,应立即与受访者求证,以求充分了解意思;想要了解深入,当然需要多加询问,但要注意只询问与讨论主题有关的问题,隐私或禁忌的问题不需追问。

  准确发问,避免引导:询问问题时表达清晰准确、简洁易懂是基本的,并且,谈话要遵循共同的标准程序,避免只凭主观印象。此外,无论采用开放式题目,还是封闭式题目,均要避免使用引导式的问句或问法,否则会影响回答的主观性。例如,“您是否认为最大的学习困难是‘工学矛盾’?”就带有引导性,不如改为“您遇到的最大学习困难是什么?”这样就中性多了,受访者也有多种回答。

  等待受访者思考:访问时,题目念完后,可提示受访者先思考再回答。

  要求谈谈受访者:可要求多谈谈受访者,可使访问进行更为顺利。

  保持主题不偏:访问时,应注意围绕采访主题展开,避免谈话者和调查对象之间毫无目的、漫无边际的交谈,若出现跑题时应及时、巧妙地回到主题;重建和分享经验:可请受访者对过去的相关经验做整理归纳,而不只是重述当时的情况;采访时,还可与其做相关经验分享,增加双方熟悉程度,以保证访问顺利进行。

  (2)理解和记录的技巧

    理解肢体语言的涵义:对于受访者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的变化,应了解其内容涵义,这将有助于资料的正确分析;相信直觉:访问时,若觉得哪里有问题,可凭直觉做判断;使用访员手册:将访员手册带在身旁,一旦有问题,可随时翻阅参考;详细记录,保持客观:无论是否有录音录像,访谈者都要做详细的现场笔录。不论现场记录还是后记,访谈者都要注意尽量使用受访者自己的语言和说话的方式,不要任意诠释,不要将访问者的个人看法加到资料中,因为这将影响到资料收集的客观性。勿强化其回答:对受访者谈话内容的记录,勿去强调、加重其个人的叙述内容,只需客观说明即可;使用照相机、摄像机、录音机(笔)前要征得受访者同意,并尽可能不要干扰访谈的气氛。使用录音笔时要注意因误操作而删除重要的资料。

  4.团体访问注意事项

    首先,要选择好对象。参加调查会的人数不要太多,一般参加人数以6至12人为宜;参加成员要有代表性、典型性;事先要对与会者有一个初步了解,避免触及个人隐私而被动。并约定好开会时间和地点;第二,拟订好问题。问题设计要具体,如有可能,可事先将提纲发给受访者,让他们做好准备;第三,要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气氛。座谈会要按计划进行,目的明确,中心议题要集中。视具体情况,也可根据调查课题的需要临时提出提纲上没有的问题,让与会者作答。重要的是要营造一个畅所欲言的气氛。讨论中若发生争执,如果争执有利于课题的深入,支持争执下去;若争执与结论无关,要及时引导到问题中心上来。主持人一般不参加争论,以免堵塞与会者的思路。主持人应以谦虚平等的态度、诙谐亲切的语言,争取与会者的合作。

  五、访谈的信度与效度

    由于访谈法主要通过交谈获取研究资料,其资料的可信度和客观性常受到质疑。那么,如何评价访谈的信度与效度呢?访问的信度是指回答的一致性程度,评价的方法是:

  1.在访问后的稍后片刻,将问题的形式稍做改动,重复发问,再根据回答,判断其一致性;

  2.在另一个时间,重复访问,这是判断答案一致性的另一个办法;

  3.由多人进行访问,也可获得较高的信度;

  4.由两位评分者分别对同一访问录音进行评分,计算其相关性。(王文科,2002,第347页)

  访问的效度是指受访者的谈话与其真实的态度、情感、知觉是否一致,表述的事实是否客观。这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我们常说“眼见为实,耳听为虚”,虽然通过谈话可能洞察某个人的做法和对世界的看法,但一个人所说的和真正所做的可能会有很大的不同,一个人在访谈时所说的,不一定代表他在其它情景下的真实所想、真实所为。访谈的设计、访谈的技巧、访谈者与受访者的关系等等因素都对访问的效度有影响。如果访谈是根据审慎设计的结构而来,或确实能引出重要的研究资料,其效度较大。

  总之,访谈法是获取第一手资料的重要途径,若运用得当,则可弥补问卷法之不足,扩展资料的层面和加深资料分析的深度,发挥访谈法的各项优点;反之,在某种程度上会导致访谈结果中的无效信息。作为一种谈话的形式,访谈者至关重要,访谈者的态度是否客观、眼光是否敏锐、是否有真知灼见对访谈结果有直接影响。至于访谈的程序,仍具有专门性,缺乏经验的研究者是难以胜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