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辺恵梨香:历数少帅七宗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8:40:36

废之小者忘祖败家,废之大者祸国殃民,张学良少帅无疑是属于后者的。
最近开车时听单田芳的评书——乱世枭雄 讲张作霖的故事。后来还发现单田芳还有一部作品——千古功臣张学良。我一看这题目,就眉头一皱,心想这个废物的纨绔子弟,祸国殃民,不仅败家还祸害全族,上不能安邦定国,下不能守产护家的东西,怎么成了千古功臣了呢?同样的历史史实,我却得出和他不同的结论。历史争议咱们一概不讨论,现在,仅以谁也不能否认的历史事实作为基础,我也来数数张学良的几条“特性”,或者说张学良的“七宗罪”。
特性1、用人不当,放权郭松龄,养虎为患; 后果20万东北军内战,20年没有战乱的东三省再次生灵涂炭,奉军元气大伤,经济衰退。
1925年11月,郭松龄起兵10万倒戈反奉,由山海关攻入辽宁,兵临沈阳城下。郭松龄作为张学良的良师益友,被他一手提拔起来。“少帅”把他爹给他的全部兵权都拱手送人,东北军最精锐的3,4两个军被少帅“赠与”郭松龄。谋臣们苦劝少帅要小心谨慎,不可大意和太信任郭松龄。少帅跟没听着一样。跟少帅同窗八年后,郭起兵要打倒少帅他爹。虽然在日本人的介入下,郭松龄反奉战失败,郭身死,但是奉军20万大军混战,损兵折将,大伤元气。更重要的是,东北父老在1905年日俄战争后20年再无战乱之苦,结果就因为少帅的这一特性,导致再次生灵涂炭,物价飞涨,东北地区一片大好的经济形势毁于一旦。(东北那些几百几千人规模的土匪危害还是不大的;尤其是比起中原大地上北洋军阀,辛亥革命,四处起义等等的那些大战,东北流行的土匪就不值一提了。)张少帅这种用人,这种放权,这种败家的能力令人佩服。
  特性2、看不清时局,制造中东路事件,用兵苏联;后果,东北军实力大损,东北大地再遭战火。
  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沙俄战败,东北铁路线的长春以南部分全部割让给日本 (南满铁路)。长春以北的铁路仍然由沙俄掌管,这部分铁路称为中东铁路。苏联成立后继承了沙俄政府在东北的特权。但是,此时苏联急于改变国际上的生存环境,非常希望与周围邻国改善关系,采取了很多示好的表现,于是也就默许了张学良收回中东路前期的一些蛮横做法。而此时虎视眈眈的日本才是东北最大的威胁。结果,张少帅就真以为苏联不堪一击,不仅不提防杀父大敌日本,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变本加厉的挑衅苏联,还以为自己扬名立万的机会来了。(放着杀父之仇不去报,不去收南满铁路却打中东路的主意,唉!)哪知道,1929年10月苏联稍微一动,挥师南进,东北军精锐尽出却根本不堪一击,一退千里。损兵数万后张学良庆幸苏军见好就收没有直捣奉天 (幸好有日本在后面威慑苏联,鉴于20年前的阴影和现在苏联的国际形势,大熊也就不赶尽杀绝了。)苏联战胜后也没有附加任何新的条件,一切恢复到开战之前的状态。此战总共打了5个月,又是生灵涂炭,东北人民再次拜少帅所赐,饱尝战火。此时大家肯定会想念张大帅。回忆张大帅在位时,左右逢源,联俄联日,让日俄互相制衡,大帅在其中游刃有余。虽失些小利,但是东北大地在他治下13年没有战火,13年未丢寸土,人民安居乐业,经济繁荣发展。少帅损兵折将,作孽苍生,实在是有愧“千古功臣”之盛名。但是,如果你能想象这样一个景象,也就不难理解这“千古功臣”为何能做出这种祸国败家的举动了:一个浪荡公子穿着豪华服饰躺在床上,一手擎着大烟锅正抽着鸦片,另一只手抱着“赵四”小姐,边吸毒边调戏美女,还一边呐喊着“给我打苏联,收回中东铁路”。如此功臣,如此造福苍生,也就难免了。
  特性3、贪得无厌,带兵入关,参与中原大战;东三省后防空虚,给918日军入侵创造了便利条件。
  1930年5月中原大战爆发,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三系合作反蒋,百万大军中原混战。9月18日,中原大战胜负已分,冯阎两军在陇海津浦两线节节败退,结果这时张学良通电全国,率东北军入关,“武装调停”,要平息中原大战。(4个月前他怎么不调停?蒋介石打胜了他来调停?传说中的渔翁得利?)结果40万东北军被分兵两处,20万主力先后入关。这20万主力陷入中原混战不说,东北老家剩了20万残兵,导致后防空虚,为后来的918埋下祸根。
  特性4、贪图小利,收石友三意图壮大实力;反被石友三攻击,东北军再陷内战泥潭。
  石友三,反复无常之小人,三次投冯反冯 投蒋反蒋,后来看张学良入主中原,又投张。蒋介石听说此事,电示张学良杀石友三,收编其部。结果张学良不听蒋言,也不听手下的劝阻,执意收降石友三。于是,1931年7月18日,石友三起兵10万造反张学良。虽然,后来全军覆没,但是东北军关内主力又在此战中消耗甚大。这又给918扫清障碍。
  特性5、目光短浅,奉行不抵抗政策,率东北军退入关内;东三省送人,热河察哈尔稍后送人,家乡父老比8年抗战又多受了6年痛苦。
  这个大家最熟悉了,不多说了。关内关外,50万东北军不放一枪,将东北3千里山河,3千万百姓拱手送人。大帅历尽半生才打下来的地盘,被他儿子不到3年,败家了个精光。绝对佩服。张学良回忆录还说“我没有想到日本人有这么大野心,想占领全中国。”何其之厚颜无耻。放着国恨家仇,居然不报,妄称为人。看看马占山将军,组织黑龙江警察和民兵抗击日军,还能在江桥抗战中阻挡日军半个月之久。之后还能用姜维最擅长的“诈降计”投日反日,然后退往苏联,最终又打回东北老家,解放全国。比比马占山,张学良还有什么脸活着?
  特性6、徒劳无功,发动西安事变;实现了一无所成,自己落了个忤逆君主的骂名。
  为什么说西安事变徒劳无功,一无所成,下文会提到。就问一句话,难道抓了蒋介石,再放了他就能让他停止内战去抗日?就是个笑话嘛。
  特性7、自私自利,西安事变后送蒋介石回南京; 20万东北军群龙无首,自相残杀,最终东北子弟兵灰飞烟灭,大部客死异乡。
  可能有人会说他是救国的功臣,改旗易帜,助蒋实现国家统一。他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促进了第二次国共合作。从这能看出他是功臣?简直笑话。还有说他退出东北,中东路事件都是听蒋介石的命令,那更是笑话。我就说三件事,就能解释清楚为何说他做了这些事却不能算功臣,不抵抗和中东路都和蒋介石无关。
  事件1、1928年6月15日,北平天津被北伐军占领,二次北伐胜利,北洋军阀全体战败,仅剩奉系张学良退守关外的东北。7月19日张令汤玉麟宣布先行易帜。12月29日正式宣布东北易帜。
  事件 2、1930年4月,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向蒋介石开战,中原大战爆发。9月18日,张学良宣布率20万东北军入关,支持蒋介石,从背面攻击晋军和西北军。
  事件3、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爆发,抓蒋介石。西安事变前蒋介石密会下级军官,要夺张学良杨虎城的兵权。1941年1月皖南事变
  如果他改旗易帜是为了国家统一,结束内战,那他为什么要带兵入关,参与中原大战?如果他维蒋介石之命是从,那他为什么在中原大战开始5个月后才入关?难道大战开始蒋军节节败退,被西北军都打怕了的时候蒋介石会不命令他入关支援?如果他维蒋令是从,为什么要西安事变?为什么剿共2年了才事变,东北军3个师打光了蒋介石不给他补充的时候他才西安事变了?可见,他改旗易帜根本不是为了国家统一;他对蒋介石的命令,也是有的听有的不听,有的先听后不听(比如剿共),有的先不听后听(比如参与中原大战);西安事变也不是为了结束内战一致对外。
  事实摆的差不多了,可以推论一下了。他改旗易帜,本身就是权益之计。事实也证明他这权益之计用的好,他易帜之后,外部矛盾没有了,北伐军内部就分裂开始内战了。于是他不仅保全了自己,还可以渔翁得利,利用中原大战之机,兵不血刃 入主中原。中东路是他自己狂妄自大,又不识时局。918他不抵抗,放着国恨家仇不报,无非是为了保存实力,防止自己消耗过大,被蒋介石所吞并 (可惜没了地盘,只有军队又有何用?目光短浅,不如大帅呀!)西安事变更是笑话。皖南事变证明蒋介石反共之心,一直未死,跟西安事变不事变没有关系。1936年西安事变后,东北西北两军不听蒋命,即使蒋想剿共也得重新部署,调兵遣将。只是半年之后卢沟桥事变,淞沪会战爆发,再也没有机会全力剿共了。直到日军稍微停顿一下,皖南事变也就来了。难道抓了蒋介石就能让他停止剿共,联共抗日?那未免太天真了。西安事变其实什么作用都没有,只要张少帅说一句我不剿共,效果就达到了。结果他抓了蒋介石,又像刺猬一样放掉,还搭上自己半生幸福,20万东北军的性命,西安事变也是赔到了家了。
  张学良少帅活到101岁高龄,可是他恢复自由后再也没回东北老家看过一眼。中国大陆对少帅的宣传一直都是积极正面的,他为什么不回来呢?是不敢?还是无颜?我倾向于后者。东北父老在他治下深受苦难,中华民族也因为他赠送东北而陷入战火8年。(没有在东北6年的后方建设,资源掠夺,日本想全面侵华又谈何容易?8年抗战,日军胜仗打了无说,但是数数看看日军真正安安稳稳占领了的地方又有几处?除了沿海几片外就只有东北华北了。)如果说一般平民百姓,能活到100岁是幸福的话,少帅活到100岁就是痛苦了。每天他都可以悔恨自己当初的决定,悔恨自己当年的无能无知给家乡父老带来的苦难。也许这才是他不回家乡的原因吧。比起马占山将军,1950年就心满意足的仙逝而去,少帅这百岁高龄未必是什么舒服的事。(马占山将军65岁去世前,给自己的子女留下了这样几句遗嘱:“我亲眼看见我中国在毛主席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获得解放,新民主主义已顺利实行,人人安居乐业。我生平中之新型国家已建设起来。我虽与世长离,但可慰于九泉之下。”)不过,他早已信了基督教,归顺了上帝,可以用“上帝的安排”来解释一切,他也就不会那么自责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