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沈丘5年内建设规划:中职学校实施就业指导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38:50
中职学校实施就业指导教育教学体系建设初探
发布日期:2010-09-08    字号:[ 大 中 小 ]

  摘要: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因此,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须以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育人质量为重点,面向市场、面向企业办学;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标准,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职业道德教育和职业技能培养,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提高其就业创业能力。本文试着分析当前企业的用人需求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就业以为中心,指导职业学校教育教学,从而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实现企业人才需求与学校人才培养的无缝对接。

  关键词:中职   学生   就业  

  “学生、学校、企业”三者是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主体。对比普教,职业学校不仅承接着传统意义上教书育人的责任,而且也承担着一项相比普教所不同的作用:“学生”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学生来到职业学校学习不言而喻是为了学到一门技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日后个人发展打基础;学校对企业而言,则是为企业培养生产所需的有用人才。综合起来,我们可以将职业学校的职责定义为:提高学生就业素质,培养企业所需人才。

  市场和企业的需求,规定了职业学校必须根据企业的需要培养人才。简而言之,培养出来的学生都能满足企业的需要,学生都能充分就业、高质量就业。因此,企业的用人需求便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目标,须以学生的就业来指导学校的工作重心——教育教学。

  一、现代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要求

  近几年,我国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迅猛发展,正在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出数以千万计的生产、管理、服务的高级应用型人才。面对竞争日益激烈,职业风险越来越大的现代职场,人才的就业也面临更大的挑战,这对中职学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职业学校在培养学生时必须从“核心能力”和“岗位能力”两方面入手,从而在整体上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和职场持续能力,实现高质量就业。

  (一)核心能力要素分析

  1、核心能力的内涵

  职业核心能力,又称关键能力。是指人们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在职业生涯中可迁移、可携带,能适应岗位不断变换并且伴随人们终身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称之为“关键能力”,在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也有人称它为“关键能力”;美国称之为“基本能力”,在全美测评协会的技能测评体系中被称为“软技能”;香港称之为“基础技能”、“共同能力”等等。

  2、企业对员工核心能力的要求

  核心能力主要包括沟通能力和道德行为能力两方面。

  (1)沟通能力。沟通能力指沟通者所具备的能胜任沟通工作的优良主观条件。简言之,人际沟通的能力指一个人与他人有效地进行沟通信息的能力,包括外在技巧和内在动因。因此,沟通能力是一个人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也是决定一个人成功的必要条件。职业工作需要沟通能力,各行各业无沦是会计、社会工作者、工程师,还是医生、护士、教师、推销员等,沟通的技能非常重要。实践表明,大多数职业需要60%—70%的时间用于与他人沟通,剩下30%左右的时间用于分析问题和处理相关事务。很显然,从事任何职业不仅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而且越来越需要与他人沟通的能力。

  (2)道德行为能力。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深层次上突显出美国华尔街金融高管的道德缺失。在金融危机逐步平息后,人们开始反思,开始呼唤道德的回归。由此折射出,社会、企业将越来越重视一个人的道德行为。

  最近有媒体搞了一次调查,希望能了解企业员工的道德水平对管理者的影响。这项调查的结果显示,有90%的被调查者说,他们在招聘员工的时候,会把应聘者是不是具有良好的道德准则放在第一位;有超过三分之二的人表示,他们辞退员工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其道德素质低下,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效率和企业文化。这项调查结果提醒我们:员工的道德素质是影响其个人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岗位能力要素分析

  1、岗位能力的内涵

  岗位能力,即在特定方法引导下有目的地合理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独立解决问题并评价成果的能力。它包括工作方式方法、对劳动生产工具的认识及其使用、对劳动材料的认识等等。它是劳动者胜任职业工作、赖以生存的核心本领。我们向学生提出的要求应该是:掌握合理的知识结构,突出强化专业能力的应用性和针对性的训练。

  2、企业对员工岗位能力的要求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以企业需求为基准,要求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同时也要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职业资格标准的国际化趋势对我国职业教育质量的评定标准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加入WTO后,我国的劳动力规格、水平和质量标准面临着国际化的挑战,我国的劳动力优势亟需从“廉价”向“高素质”转移。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杰弗里·伊梅尔特曾经说过:“使中国令人如此感兴趣的不再是低工资,而是受过良好培训、拥有较高技术水平的劳动力。”他的回答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不仅要适应国内企业人才标准的变化,而且更要适应国外企业入境后劳动力市场的竞争需要,以便培养国际劳动力市场认可的劳动者,争取更多的跨国界服务份额,从而进一步缓解国内的就业压力。上海大众汽车公司的人力资源部(德方)负责人曾用带着善意批评的口吻说过:希望职业教育向他们输送“成人”,即高素质的劳动力。他告诉我们:在当今社会,现代企业需要的不再是只能掌握单一知识与技能的操作者和实施者,它们更需要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以及计划设计、实施和评估反馈等系统能力的、全面发展的劳动者和高素质的公民,即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二、职业学校人才培养

  在明确现代企业对员工的基本素质要求后,我们接着分析如何搭建好“学生”和“企业”之间的这座桥梁——职业学校如何做好企业所需人才的培养。

  (一)核心能力培养

  职业学校对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可将其视为德育。从通俗意义上我们可将其理解为教授学生如何端正自己的品德、行为举止,提高自身的沟通能力、行为能力和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即:“学做人”。

  结合当前中职学校实际,以我校为例,加强德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1.根据中职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现状,改进思想道德建设格局。形成以德育教育为主,各种活动潜移默化为辅的德育工作方法体系。通过构建一个全员参与、全程治理、全方位渗透的德育工作格局,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针对性。

  2.根据中职学生的专业特色,以专业社会实践为契机,深化职业道德教育。  在德育工作中,要以具体的某一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为入口,一方面在专业课程的课堂教学及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了解社会对该专业人员的道德需求;另一方面,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使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具实效性。

  3.根据中职学校学生心理特点,加强心理辅导咨询工作,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及时疏通学生心理中的不满、烦闷、逆反、嫉妒、自卑、焦虑、急躁等为良情绪,加强与学生的心理沟通,拉近师生的距离,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4.强化师德建设,优化德育干部队伍。师德教育是搞好德育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德育工作者应加强培训和学习,了解德育的新动态,接收治理新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治理水平。

  5.规范行为。我校制定实施学生操行管理办法,对学生本人的平时表现,按照考核指标进行量化评分管理,根据学生就业企业规模、待遇、发展前景,将用工企业分为A、B、C三等,依照学生操行评定等次和学习成绩进行分类推荐,在校两年学习操行评定低于80分的学生学校将不负责推荐就业。让学生知道什么样的学生可以就业,什么样的学生可以就好业。

  6、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良好的精神风貌是优秀学生的一个风向标。我们非常注重学生精神风貌的培养,在课余生活中,积极为学生搭建舞台,通过“彩色周末文艺广场文艺晚会、街舞社、威风锣鼓队、篮球对抗赛、田径运动会”等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二)岗位能力培养

  1、教学规范。教师日常教学是否规范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必须紧抓教师教学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加强教学检查,严格规范教师作业布置、批改,听课等常规教学行为,增强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的自主性。

  2、教材选用。目前,中职学校所用教材普遍存在着内容呈现方式过于单调、偏重理论知识;对新知识、新技术反映不够,教材内容更新较慢;文化课、基础专业课与专业课教材之间,内容缺乏统一规划等问题。为破解这一弊端,解决中职学校学生文化基础薄弱,学习被动,厌学思想严重这一难题,学校组织有经验的教师到本地汽车企业广泛开展教学调研,对语文和数学等基础课原有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删减实际工作中不实用的知识点,增加实用性较强的内容。目前,我校已开发编写出一套共八本校本教材,其中《汽车维修技能》已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发行。

  3、教师素质。师资队伍强弱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因此我校采取多渠道、多措施,努力提高师资队伍水平。选派2名专业课教师赴德国和北京师范大学进修;今年引进一名电子信息专业硕士研究生,增强学校教科研力量;为进一步细化学生管理,增强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学校专门开发了“学生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学生管理的高效性。

  4、教学研究。我校参照汽修企业生产实际,模拟生产车间开展教学,对传统的汽修专业教学模式进行大胆改革,确定和形成了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位教学法”的教学思路和方法后,成效显著,相继被评为市级示范性专业、省级示范性专业、省政府成果一等奖。更重要的是经由该教学法培养的学生的动手能力、操作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用人企业反馈信息良好。

  三、职业学校与企业的衔接

  综上所述,我们明确了企业和学校在人才需求和培养方面的要求和任务。那么,如何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和学校的人才的培养链接起来,从而真正实现校企之间的无缝衔接呢?

  当前,我国汽车行业发展势头迅猛,我校作为浙西地区惟一一所以培养汽修人才的中等职业学校,近年来学生就业率一直呈现良好的态势,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9%以上。在此情况下,我校紧密结合就业市场,强化校企合作,着力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中率先提出“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即:提出把就业率、就业质量、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程度作为学校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的衡量标准。

  我校提出高质量就业的目标后,对学校就业处、学生处、教务处、教科室等部门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1、掌握信息。要求就业处经常开展毕业生就业回访工作,通过走访企业,及时了解企业用人要求,掌握企业用人信息,然后信息汇总、整理反馈至教科室。

  2、教学研究。教学质量是一所学校的生存根本。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学校专门成立了教科室,具体负责学校的日常教科研究。其中,重要的一项工作便是分析研究就业处从企业反馈回来的需求,提出解决方案。

  3、具体实施。我校将学生处和教务处作为学生教育教学培养的执行部门。教科室基于企业用人需求,提出解决方案后,根据任务的不同(核心能力培养和岗位能力培养),分别由学生处和教务处进行具体实施运用。

  4、质量评估。方案开始实施后,将对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效果评估,及时发现实施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并进行更正,使得我校的人才培养真正达到企业人才需求标准。

  职业教育是平民教育,是提供就业服务的教育,是为我国社会企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教育。这决定了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须以企业人才需求为核心,教育教学须以学生高质量就业为基准。学生能就业、就好业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