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鸣博客中国:行将失传的<<出殡浇杠歌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8:24:38

丧事习俗:

 

 

 

出殡浇杠谣

 

每个人一旦来到世上,都免不了死亡这一程序.而人亡故之后,在目前的农村习俗下,其在世的家属或子孙后代都会举行一些丧事仪式,譬如断气、送终、净身、烧箭包、报死讯、装孝堂、走四方、穿尸衣、量斗、入殓、停放、出殡、浇杠、上灵车、送坟头、做七等等,所有这些习俗或多或少是要举行一些的,(当然,这其中有许多仪式是带有迷信色彩的。)但有些程序总不可能全部省略或免了吧?家属也总不会把亲人遗体马上送往殡仪馆去火化的。而现在的年青人讲究移风易俗,接受新思想,新潮流,懂得这一古老习俗的人已经是越来越少了。像我们这一类中年人,如果一遇上丧事,叫我们去主持操作,估计大都会束于无策,不知咋办办才好?肯定要不得不去请教一些农村中有丰富经验的长辈老人了。

今年七、八月份,我们街道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一次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印了一本《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汇编书》。其中,也收集编入了部分往昔农村中一直承传下来的丧事习俗。

那天,我村一位中年丧事行业从事者凑巧来到我办公室,说起怎样办丧事时,我让他看了一下书中的有关《出丧浇杠谣》,问他是否是这样说的?他看了之后,连连摇头,指出了其中好多缺点和胡编、瞎编的东西,后来听他道出理由,我觉得是言之有理.

原来,他家祖上连续四代一直是替人办丧事仪式,常常做些穿尸衣、搞入殓、抬棺材、浇浇杠等活儿.挣些很少人愿挣的辛苦钱,用以养家糊口。

在当前形势下,干这一职业的人已经越来越少,好多都是贫穷的老年人在干,中年人干这一行当的恐怕在全慈溪市也是少之又少了.

办丧事仪式中,有一项重大仪式便是出殡浇杠。浇杠之事,如果有专业丧事从事者,则这一仪式就由他包览操作,如果东家没有邀請专业人士来操作的话,则常常会让农村中会话会说的长辈来操作,由于不是专业人士,往往讲些爹头娘脚的好话儿,予以应付一下了事,反正大家都勿大懂行的。浇杠师傅水平高不高?重点是看他在这一过程中的具体表演了。

下面发表的是我村那位专业人士背得混瓜烂熟的浇杠歌谣,他说:他唱的浇杠歌谣是清朝年间,祖上一直承传下来的,到他这一代,已是第四代传人了,也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了。歌谣中,句句有道理.没有新加入的东西。至少他祖上四代一直是这样唱过来的,即使想加进一些,则是随机应变,插入一些新的顺口溜罢了。

 

 

 

一敬天,两敬地,众班弟兄都敬礼。

日出东方万丈高,到各落处开通报。

日出东方一点红,各地亲娟(戚)都赶拢。

棺木放在路当中,女耗子两边开,男耗子巨(跪)落来,

头顶桶盘脚落地,众班兄弟都受礼。

今年年纪八十岁(据死者年龄宁可说大一点),白发老龙在里边(男说龙女说凤),脚踏荷花遍地开。

木匠师傅手段好,割(做)出棺木四角巧。

漆匠师傅手段好,金漆棺材银郎堂。

秋(箍)桶师傅手段好,箍出茶盘两面黄。

蜡(锡)匠师傅手段好,打出酒壶每头翘。

厨师师傅手段好,拿出一盘饼干糕,叫我抬材师傅来浇杠。

浇杠浇浇头,下代子孙吃穿二字好甭愁。

浇杠浇浇腰,下代子孙出阁老。

浇杠浇浇脚,下代子孙代代发。

浇杠浇四圈,好比皇帝坐格金銮殿。

先生手段还要好,摸出向盘照一照,

前面对之金銮殿,后面对之凤凰山,

寅时葬,卯时发,停过三年出盔甲。

将杆旗杆隔河插,杜康造酒成阴阳,

受落阴阳成富贵,荣华富贵万万年。

一对蜡烛三株香,透开纸块分外香,保佑下代子孙寿命长。

小朋友,快来抢,吃之吾格浇杠糕,下回自有状元考。

青年人,快过来,吃之吾格浇杠糕,三年里头称富豪。

老年人,快来拿,吃之吾格浇杠糕,百样毛病都会好。

一对长幡前头走,送得侬阿爹(姆嬷)到坟头。

众位弟兄缓缓走,开之转来喝老酒。

姜太公在此,百无禁忌,处处回避,并无悔气。

顺风顺水,大吉大利,四方平稳,开锣发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