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谷幸也百度云资源:上海是世界级城市吗?(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26:43

上海是世界级城市吗?
2010-5-4 

    举世瞩目的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本月正式登场。在为期达半年的会期内,预计将可吸引高达七千万游客入园参观。中外舆论认为,上海世博会既是中国展示软实力的新舞台,也是上海提升其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重要机遇,在上海迎来这重要时刻之际,英文《中国日报》4 日发表一篇题为“上海是世界级城市吗?”的署名文章,提醒上海要成为世界级的城市,在打造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道路,不要忽略同时兼具文化之都的重要性
  世博会隆重揭幕,上海仿佛要跟全世界宣布,在黄浦江上有着国际城市该有的一切。
  惟事实并非如此。
  过去二十年,上海发展一日千里:从先进的浦东国际机场到洋山深水港,由磁浮列车到地铁网络,以至不胜枚举的摩天大厦和豪华大型商场。这样的发展步伐,别的城市也许要花上一个世纪才能达到。
  毫无疑问,上海的基建已超越了全球不少主要城市,她也致力发展成全球的金融与航运中心。为这个而目标努力,绝对值得。只要想想,上世纪的三十年代,上海是远东地区的金融重镇,自会明白今天她为何这么努力迎头赶上。
  然而,世博的口号:“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不是单靠构筑一个金融与航运中心就能成事。假如上海只着眼于世界级经济中心的地位,那么,要成为全球真正的大都会,只是遥不可及的梦。上海定当要打造成一个文化之都,这样才能跟世界别的大城市并驾齐驱。

5月2日,工作人员在世博园区内行走

  每日每夜在纽约市上演的艺文节目,正正就是上海所缺乏的,说她是一个文化沙漠也不为过,尽管在硬件建设上,人们都要给她一只大拇指。可是,纽约的博物馆、图书馆、剧院、艺廊以及公共的运动设施,数量上都比上海多太多了;还有以纽约为基地的报章、杂志以及电视台,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时代》杂志以至哥伦比亚电视台等,皆是闻名世界的媒体机构。
  也许,纽约的地铁系统跟上海新建的地铁相较起来是“老古董”,但每次到布鲁克林区的纽约地铁博物馆参观,一次地铁之旅就如走了一趟历史与文化的探知旅程。
  没错,上海的摩天大厦比纽约的先进多了,可是,要数举世闻名的建筑经典,要数有建筑大师操刀的名厦,要从建筑群里看到城市变迁,还看纽约。
  上海要成为现代化城市,已拆掉了不少历史价值的旧宇老楼。华裔女作家兼撰稿人董碧方(Stella Dong)笔下撰写的《上海1842─1949: 一个堕落城市的浮沉》(“Shanghai 1842-1949: The Rise and Fall of a Decadent City”)就是怀老上海的旧。

“金融牛”铜像(右)是纽约华尔街的地标式象征,其创作者也为中国制作一头“金融牛”(左),摆进上海市

  “金融牛” 铜像是纽约华尔街的地标式象征,其创作者、意大利裔美籍艺术家亚托罗.迪莫迪卡也为中国制作了一头“金融牛”,摆进上海市。这头牛的设计者没有变,可是“照样制版”却不会让上海变得跟其他大都会一样雄伟。
  上海必须定立明确目标,保护城市历史,宏扬文化精萃。如此用心,也许不会像建设金融与航运中心那样赚大钱,但城市一定会变得更美,生活也一定会更美好。

上海磁浮列车

5月3日,一些外国记者在上海世博园新闻中心编写新闻稿件

5月2日,众多游客在欧洲联合馆区的喷雾降温设施下纳凉

5月2日,游客们手撑花伞在印度馆外排队等候

来源: 中评社 日本东京掠影:

 

 

 

 

 


世界各大都市掠影:New York CityLos Angeles
Chicago
London
Paris
日本大阪
Mexico City
Boston
Cairo
Singapore
Tehran
London
Sydney
 相比爱知世博会,上海世博会的三大内伤在哪里?    第一大内伤,是上海世博会没有立体感。    上海世博会的布局是一个“平面媒体”,由于地形的关系,所有的场馆与设施都建在一个平地上。因此,游客只能仰视场馆,而不能站在高处,俯视世博园区,体验“一览众山小”的感觉。爱知世博园区是建在一个丘陵地带,为了保护环境,整个园区在建设过程中,做到了不砍一棵树,因此所有的场馆与园区设施都是利用树林之间的空地建设。为了让游客能够从多角度观览园区,爱知世博会借助于日本滑雪场的经营智慧,设置了两条空中缆车线,这不仅可以解决游客在园区内的交通问题,同时,也让游客有了一个“世博园区空中游”的良好感觉。爱知世博会园区内,绿色葱郁。还有多处供游客休息的广场。    这还不够,借助于丘陵地形,为了让游客能够迅速前往各场馆区参观,同时也可以在一个高处观览园区风景,爱知世博会园区内建设了一条高14米,宽21米,长2.6公里的葫芦状的环形悬空步行桥,这座被称为“空中回廊”的步行桥,每200米有一个出口连接各个场馆,每500米处有一个连接地面的升降式电梯供游客自由上下,并因此照顾残疾人。每300米处有一个带遮阳帐篷的休息处。爱知世博会的“空中回廊”都用木板铺地,以防阳光反射。    这个空中缆车和“空中回廊”,有效地分流了游客,并实现了游客在整个园区内的“立体参观”,而非上海世博园区的“平面参观”。爱知世博会园区内行驶的未来型无人驾驶的巴士,也让人感知未来的生活。第二大内伤,是上海世博会重视场馆的建设,却忽视了公共设施的建设。也就是说,上海世博会缺少人性化理念。
    以中国馆为龙头,上海世博园区的各个场馆建设得辉煌与精致。但是,一旦把视线离开这些建筑物,便会发现,公共设施部分却“七零八落”。首先,整个园区除了中轴线之外,没有更多的可以成为游客遮阳和躲雨的设施,更没有供游客落座的休息广场。尤其是各个场馆前的等候广场,几乎没有遮阳遮雨设施,也没有供游人歇脚小坐的地方。这就意味着,盛夏时节进场的游客为了看一个场馆,需要在烈日之下暴晒3-4个小时。显然,一般的老人和小孩根本无法承受如此的煎熬。而且其中的隐患——大量游客的中暑晕倒,老年人急性病的发作,会使整个园区的救护系统出现混乱,甚至瘫痪。    而爱知世博会不仅一半的园区面积是树林,而且2.6公里长的空中回廊的桥下,都建成为可供游客休息和遮阳躲雨的场所。同时,在游客比较多的场馆前,不仅有躲雨和遮阳的设施,而且志愿人员给游客免费提供太阳伞和遮阳帽,还有一种纸板做的扇子。园区内又配置了众多的微型救护车,可以在3分钟之内赶到病人身边。爱知世博会的丰田馆前的排队的广场,都有曲线优美的遮阳棚。    其次,是垃圾处理设施严重不足。由于上海世博会禁止游客携带液体进场(由于国情的不同,爱知世博会不仅允许而且鼓励游客自带饮料和盒饭进场),这就意味着所有游客只能在园区内买水喝或者去到饮水处喝水。根据爱知世博会实际运行结果计算,在盛夏之日,一位游客在园区内停留6个小时的话,需要喝3瓶矿泉水。如果以此类推,上海世博会一天游客数达到50万人次的话,理论上来说,那就意味着需要消耗150万瓶水,这也就意味着会产生150万个空瓶。同时,中国人没有像日本人那样习惯于在家里做好饭团或盒饭,并带好冰镇保温水瓶出去旅游,这就使得许多人把解决就餐问题的希望都寄托在世博园区内。排除吃饭需要排长队的问题不算,就是这50万人产生的饮食垃圾,靠目前这几个绿色的垃圾箱显然是无法处理的。如果不能有效地回收这些空瓶和饮食垃圾的话,那么也就意味着,整个世博园区会成为一个垃圾场。爱知世博会的垃圾箱有人管    而爱知世博会除了因为可以自带饮料和盒饭,水果进场,使得垃圾的总量比上海世博会少之外,更为重要的时,所有的垃圾都实行人工回收。也就是说,在各个路口,会有志愿人员从游客的手中接过空瓶和其他垃圾,然后直接进行分类。尤其是处理吃剩的饭盒,志愿人员会把饭渣立即倒入专用的垃圾桶内,防止苍蝇等滋生。虽然日本人有不随地扔垃圾的良好习惯,但是世博会的组委会还是安排了众多的志愿者在园区内捡垃圾,做到园区内地上看不到垃圾。185天的爱知世博会保持了游客死伤事件零纪录的好成绩,人性化的设计与关怀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在爱知世博会,看一个馆排队4个小时,也是常有的事。轻轨列车直接到达爱知世博会园区的入口处第三大内伤,是上海世博会以营利为目标,多方争抢“世博蛋糕”,从而使世博的服务设施变成了暴利设施,一部分场馆变成了各企业的商品陈列馆。   中国人办世博的目的,我想应该是三个。一是圆中国人的百年之梦,二是展示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成就,三是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好交流。也就是说,它是一个政治色彩很浓的世纪大会,而不是商业性大会。但是,从上海世博筹建的那一天起,打着世博旗号的各种各样的人,和各种各样的机构,以及搞不清身份的公司,带着百年一遇的发财之梦,开始了“世博”概念的炒卖兜售。譬如,使用“上海世博”标志的,需要支付50万至200万元不等的“使用费”。如果想在联合国馆内摆个东西,使用联合国标志的,则收费在500万元以上。一家日本著名的自动门生产企业想给上海世博会捐一扇豪华自动门,我与上海世博会的有关机构一谈,对方举双手欢迎。但是,拿出协议时,却注明要支付1000万元人民币。为什么捐赠还要付钱?理由很简单:世博会要开半年,等于是我们给你的产品展示了半年,你得支付“广告费”。晕!    最为离奇的是,中国馆内的各地省市地方馆,其展示的内容都由各省市地方政府负责。据说,中国馆内的一些省市的展馆里,已经把一部分展位卖给了某些有关系的个人或公司,租金是一平方米200万元(整个世博会期间)。然后,这些公司或个人就开始向省内企业兜售这些展位,牟取暴利。在展台的某一个角落,放一个贵公司的产品,根据放的位置与占地面积多少,须缴纳“展示费”每月50万至300万元不等。一个世博会下来,“黄牛”们就可以获利几百万。    于是,游客在参观中国馆后,留下的印象,除了《清明上河图》中的人物会动之外,就是“中国馆整个就像一个商品展示会”了。    就在昨天,我在上海还收到一个朋友介绍过来的生意:在英国馆内搞到一个展台,1个月租金200万元,要不要?我在惊叹一个中国人居然可以在英国馆里搞到展区之外,还在纳闷,总不能在英国馆里卖茶叶蛋吧?对方说,你真是死脑筋,卖红茶啊,茶叶是从中国传到英国的,两国的文化不就是由茶叶连在一起的,还有瓷器什么的,这叫“炒概念”。我发现,我真的很笨。我发现,上海人真的很精。爱知世博会的吉祥物,宣传“自然的睿智”这一世博主题。    所以,当你在上海世博会的餐厅里,看到一个牛肉饭要卖到108元,两个寿司要卖到85元时,你千万不要奇怪,因为饭店的经营者都在想:不趁世博会斩一刀,上哪去挣这个快活钱?因为他们为了进世博园区开店,已经被有关方面斩得鲜血淋淋。    但是,在爱知世博会,世博园区内餐厅的饭菜的价格与园区外街头卖得是同一个价钱。为什么爱知世博会能够做到,而上海世博会却做不到?爱知人说的好:“我们是为参观者提供餐饮服务的,不是挣钱来的”。事后我还知道,爱知世博会的近3万名志愿者,年纪最大的84岁,最小的15岁,不仅在参加世博会的志愿活动期间没有拿一分钱的补贴,来去交通费都自己承担,因为他们是“志愿者”。    我觉得,世博会,同样应该成为展示一个国家与国民精神风貌的大会爱知世博会的志愿者,60%以上是家庭主妇,她们懂得如何关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