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谷幸也视频在线看:[转载]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6:45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摘要:

当前,课堂教学中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应成为课改的重点问题。文章在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无效性的情形并提出了实施有效教学的基本途径。

关键词:语文课堂;有效教学;制定措施

 

课程改革对于有些人来说似乎也不新鲜,觉得时间已过几年,理念也讲了,示范课见过了,新鲜劲也过,不由感叹,课程改革不还是那样吗?其实,发此怪论的人是没真正搞懂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他没有结束,只有开始。高中的课程改革不刚开始吗?课程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去做积极得探索和实践。

学习研究中,我愈来愈感到,以人本主义为指导,关注学生的发展,把学生作为主体才是教育管理的根本;工作实践中,围绕素质教育的核心理论,坚持课程实施课是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我们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把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即使有理想的课程计划、课程标准和教科书,其结果也只能是纸上谈兵。因此,当前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必须关注课堂,追求 “有效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

“有效教学” 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习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

不幸的是,课程改革已然实施,而有效教学却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相反,无效的、低效率的课堂教学还在日复一日的重复。

一、课堂教学效率低的表现

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语文教学提出过很中肯的批评,语文教学一直在做,可是总改不了“少、慢、差、费”。少,就是说语文教学中学生学的少;慢,就是说语文教学进行的慢;差,就是说语文教学的效果差;费,就是说在语文教学浪费了学生不少的学习时间。这些年走过来了,“少、慢、差、费”仍然没有大的改观。综观我国目前的中小学教学,仍不难发现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教师很辛苦,加班加点,甚至还要挑灯夜战;学生很痛苦,老师催家长逼,补习班上不够。师生个个苦不堪言,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社会埋怨,家长感叹。造成此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呢?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正是课堂教学效率极其低下,才让人走不出拼时间而不思改革的恶性循环的怪圈。

造成这种残状的原因可谓多多,但也不难归纳。

首先表现在班级学习机会差异悬殊,部分学生课堂实用时间少。教学时间对全班学生而言一般是一样的,每天的课时一样,每课时的时间一样,但课堂实用时间、学习机会和学习质量则因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就可能存在较大差异。以语文阅读教学为例,有人研究发现,学生获得分析课文的机会有多有少,大约只有1/5左右能力强、思维敏捷的学生能参与分析课文的全过程,3/5左右的中等生长期只能得到部分参与分析全篇课文的机会,还有1/5左右的学困生因理解能力差而长期得不到独立分析课文的机会。现代教学研究发现,学生的学习差异拉大常常是课堂实用时间差异大造成的。学生的学习是一个连续的过程,而在一系列的连续学习中,学生们初始学习中微弱的实用时间差异可能导致后续学习实用时间差异的不断扩大。因此说,课堂教学学生实用时间的不均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具体体现,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其次表现在课堂教学密度量小、质量差。课堂教学密度是指课堂教学活动中合理有效运用的时间与一节课总时间的比例。它又可分为一般课堂教学密度和特殊课堂教学密度。在一般课堂教学密度中,属于教学有效合理运用的时间不仅包括学习新材料所用时间,而且包括了组织教学、复习旧知等其他环节所用的时间。特殊密度则指专门学习新教材所用时间在一节课中所占的比例。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既要尽量提高一般教学密度,又要注重把握特殊密度。但是,从工作实践中不难发现发现,在中小学中,普遍存在因学生违反课堂纪律,教师花不少时间处理;教师上课看似神采飞扬,实是离题万里;教师不注重自身素质提高,教学用语罗嗦;教师课堂教学准备不足,学生课前准备没有养成好习惯,出现大量无谓动作等现象。这些现象,无疑会影响课堂教学的密度。还有些人片面强调提高特殊教学密度,忽视课堂理解、巩固和新旧知识综合贯通的教学环节,从而使学生因新知识掌握不牢而影响后续学习,造成课堂教学效率下降。同时,我们还应当注意,课堂教学密度不仅有“量”的大小,更有“质”的好坏。同样的课堂教学时间,既可以用于学习材料的记忆和理解这种低层次的学习任务,也可用于分析解决问题、综合运用知识和创造性学习等活动的高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但不能不提醒的是,教学中用于低层学习任务的时间过多,用于高层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时间就会减少,这样就导致课堂教学密度数量大、质量差的不良后果。传统的题海式学习便是这种不良学习的典型。

再次,教师教学水平低、知识迁移能力差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缺失的真切体现。现代教学理论根据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把课堂教学分为记忆性水平、理解性水平和思维性水平三种类型。记忆性课堂教学的基本特征是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静听。从教与学的逻辑关系看,这种教学常常是“有教无学”、“教多学少”,所教知识缺乏迁移性,学生也不能把知识发展为能力。理解性课堂教学强调系统地理解、记住教师讲授的内容,但学生的理解也只是教师嚼烂后的被动理解,表现为教师年参考书,学生不停地记。常常是“教多少学多少”、“学等于教”,学生缺乏自主创新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往往是师生都累。思维性水平的课堂教学不但要求学生进行必要的记忆理解,而且更强调在教师循循善诱下学生全身心地主动参与整个教学的思维过程,学生始终处于“跳一跳摘桃子”的状态中,常常表现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教学效果自然 “学大于教”,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有效教学。可惜的是,当前中小学中大多数课堂教学都还停留在记忆性和理解性教学水平,真正能达到思维性教学水平的极少。正是这种现状,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思维普遍存在依赖性、单一性、无序性、浅露性和缓慢性的特点,使课堂教学变得无效或效率低下。

如何改变这种现状,让课堂教学变得高效,让学生学的有效,很多人在做着积极有益的探索。

二、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有效性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讲得口干舌燥、筋疲力尽,学生在课堂上听得头脑发胀、昏昏欲睡。这样的课堂教学从表面上看,占满了课堂教学的所有时间,教师也感到尽心尽力了,应该是有效的,但从学生学习的效能来看,这样的教学不难发现是低效教学。真正的有效教学,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作为教学的首要目标,关注教学效益与教学质量,把教学过程与教学效果统一起来。改革不是没有出路,有效教学也不是没有方法。本着以学生发展为宗旨,借鉴当代优秀语文教师的教学实践经验,结合自身教学工作实际,总结出实施语文有效教学的几条途径。

(一)了解学情,深入学生实际

学生的学情是教学的起点,学生的发展是教学的落脚点。从《语文课程标准》中我们不难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是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因此,要实施有效地课堂教学,这种“生本”理念必须在教学设计之初就体现出来。

为此,在教学之前,我们必须依据课程标准,参照各学段的学习要求和学习特点,深入、认真研究学生实际,从学生的认知起点出发,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做到教师为学生的发展服务,才能真正体现以学定教。如果脱离学生的学习实际,一味追求“时髦”的教学形式,看起来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实是昙花一现,不利于学生持续学习,更不是当今课程改革所追求的课堂教学。

比如指导学生阅读,《红楼梦》虽好,也不能让学生都来读同一本的名著,应根据学生阅读的基础,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作品。我曾带过一名学生,到初二了,长一点的作品就读不了。我给他推荐曹文轩的《草房子》,写的是同龄人的生活,他读后深有共鸣,也从此拉开了他读文学作品的序幕。

(二)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灵魂,在教学活动中起着不可替代的定向作用。它不仅指导课堂教学,还限定着课堂教学的运作,对保证课堂教学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制定准确、明确且有层次的教学目标,是确保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保证。现代教学理论和实践都证明:有效的教学必先具备有效的教学目标。而有效的教学目标的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就语文而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把语文学习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起来,就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为此,语文教学目标的准确应体现在摆脱“知识中心论”,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适度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当然,目标众多,并非时时处处都要一应俱全,面面俱到。具体到一篇课文、一节课,可以适当增删,有所侧重。语文教学目标的明确是指不要过于宽泛。在一篇课文中,在一节课上,哪些知识只要一般了解,哪些知识需要理解并会运用,要着重训练听说读写中哪一项能力,应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应尽量细化,明确到位。同样,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感等方面的目标,也应作出确切的规定。毫无疑问,只有高度明确的教学目标才有现实的可操作性和可评价性。其次,是要有一定的层次。即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学习水平、动机意志等的差异,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上文提到的教学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在班级教学中学生间获得同样知识所需的时间存在较大差异,要在同一时空中按划一目标发展,部分学生学习时间的浪费十分明显。在实践中,如能按照“最近发展区”理论把获得某种知识所需时间和认知发展水平大体相当的学生进行归类分层,并确定与各层次学生的实际可能性相协调的分层递进教学目标,教学效率即可大幅度提高。因此,有效的语文教学,决不能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接受同一水平的教育。

例如,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种适合课堂教学的《三环节十点教学法》。在第一个“学什么”环节中,事实上就是明确目标。在这个环节中,我提出了五点,

第一环节  学什么(五点):

1、词语积累一点。(要求:每篇课文抄写不少于五个词语并用他们造句。这五个词语是自己不理解或者是自认为在文中运用较好的。)

2、优美句子摘录一点。(要求:摘录自认为文中最美的或者是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并写出你欣赏的理由。)

3、文章内容理解一点。(要求:读过文章后能够概括并谈出自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4、写作特点分析一点。(要求:文章各有千秋,对你所读文章表现出来的技巧分析一二。)

5、思想领悟一点。(要求:写出自己读过文章后所受的启发。

这样学习,目标明确,但每一个学生又都有自己不同的能力展现空间,体现出层次目标。

三、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进行深层的学习活动、

目标适宜了,我们再选择教学方法。方法是为目标服务的。教学方法怎样选择更好呢?在我看来,应按照学生的学习起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的内容与目标进行选择。需要特别注意选择能引发学生思维或情感的学习情境,并且把组织形式、学习方式、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学习主体整合起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向纵深方向发展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就要看能否使学生进行深层的语文学习活动。在实施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教学方法展开教学。

再看《三环节十点教学法》的第二个环节“怎么学”。具体是这样的:

1、自学一点。(要求:通读全文后,利用工具书对前面五项目标自达。)

2、互助一点。(要求:对于简单的问题,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但声音不能过高,不能影响别人,或者在老师组织下,在小组内讨论学习。)

3、指导一点。(要求:对于较难的或者具有普遍性的问题,提交班上师生共同讨论,教师辅之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个环节,既有对学生自学的指导,又有合作学习的指导,还有教师的调动,可称得上是思维性的课堂教学。每节课上,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教学紧张而有序,发展了思维,培养了能力。

  四、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

学生越大越不敢发言了,有的老师怪学生,其实,怪的还应当是老师。小学生天真烂漫,心直口快。可那个没有口误,那个能把老师提的问题考虑到百分之百,不能,但我们的老师就是要求这样做。一不小心的错误,可能会被老师批上半天,慢慢的,没有人再讲了。孩子的创造力也给抹杀了。心理学家罗杰斯曾指出,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其感觉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条件下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教育学研究也表明,人在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下才可能有丰富的想象,才会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由此看来,语文课堂教学要实现有效教学,营造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必不可少。记得在教授《风筝》一课时,采用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让学生自己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结果学生们对我的这种做法颇感兴趣,他们能敞开自己的胸怀,尽情地谈论自己的观点,在谈论的过程中,他们解决了课文中难点、重点,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再看看许多卓有成效的语文教师之所以取得教学的高效率,其诀窍之一正是贯彻教学民主原则,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即是典型代表。他不仅班级管理依靠民主,讨论问题发扬民主,就连每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跟学生共同商量。这种民主作风将教师的意愿不知不觉化作了学生自己的意愿,给课堂带来了活力与生机,大大提高了学习时间的利用率。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扬民主教学思想,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为。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的民主程度越高,学生自觉学习的热情就越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也就越高。

五、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有情感的投入

课堂上我们常常看到这种现象,学生恹恹欲睡,提不起精神;教师提问,也只是少数人几个人回答;老师确实在认真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有些精彩的词句也在着力推敲,可学生不承情,并没有打动学生的心。这样懒散的课堂气氛,必定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师生的精力与时间也浪费了不少。这也是很常见的学习效率低下的课堂教学。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仔细推敲,它们共同存在着一点,那就是缺少一个 “情” 字。教师语言平静,甚至还有点冷冷的,冰冰的,缺少青少年的勃勃生气,缺少学习中的热情洋溢,缺少能够引起孩子们共鸣的东西,学生不和老师产生共情,互动效果差,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重视情感的培育是语文课程标准的新理念之一。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热情,更指内心的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因此,课堂里有感情的浪花,师生就会精神振奋,就易引发独特的感悟,就易激发思维,思维活泼,别有情味的语言就会如泉水叮咚,汩汩流淌。

要使课堂教学中有情,首先,教师必须先感动自己。只有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学生。教师要能做到情动于中,要能够深入一篇篇文质兼美的课文中去,深受感动。在教《沁园春·雪》一诗时,我就备受感动。首先我崇拜毛泽东,为他非凡的气势所震撼。课文未读,先讲毛泽东的伟大,立于空中的伟岸,藐视一切的霸气,那叫个激动。我神往的情绪,自然也影响了学生,带我开口读时,台下的学生不由得跟着随声附和,台上台下,激情澎湃,教室里充满了激昂和豪气。这样的课文还用讲什么吗,自然不用讲了。是的,正是老师被这首诗感动了,才能感动学生。再者,字字句句总关情。上课,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体验感悟作品中个性各异的丰富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绝不是靠外加什么东西,穿靴戴帽,也不是为情而情,矫揉造作,装腔作势,令人作呕,更不是虚情、假情、浮情。教学,就是求其真,教师真爱学生,真倾心与语文,真受到课文中优美的景物、崇高的思想、精辟的间接、珠玑的语言的感染,必然精神抖擞,真情实意伴随着语言流淌,扣击学生的心扉,在学生心灵深处弹奏,引起悦耳的共鸣。

六、提高学生参与教学全过程的程度

有专家指出:“考察语文教学效率的标准之一,应该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程度。在一堂课上,如果70%以上的学生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这就可以说是一堂高效率的课。”当代教学理论认为:尽管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过程,但是如果以为教师教的过程同时一定也是学生学的过程,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事实上,教师教的过程,学生未必在学,即使在学,很可能是被动地学,低效甚至无效地学。真正有效的教学不是简单地让学习者占有别人的知识,而是要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因此,依靠教师单方面的积极性,不争取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是无论如何难以实现有效教学的。学生可以参与制定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质疑解惑、与他人合作和教学评价等教学的全过程。这样从根本上改变长期以来教师向学生“奉送真理”的状况,把“发现真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从而做到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这样也就极易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七、优化课堂教学时间管理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实质是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最大的教学成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就必须懂得优化课堂教学的时间管理,充分发挥教学时间的综合效用。首先要注重制度化学习时间与自主性学习时间相结合。传统课堂教学是以固定的时间单位组织教学的制度化体系,在教学时间分配上存在着教师支配一切的单向性,学生缺乏自我选择、自主学习的机会,从而影响了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因此,必须变革单一的“制度化”教学时间结构,把制度化学习时间和学生自主学习时间、教学时间的统一性与学生的自主性有机结合起来。其次,要提高课堂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比率,综合达成各项课堂学习目标。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不能寄希望于大量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习时间,而是要通过提高教学水平和知识有效性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课堂时间损耗,提高课堂学习的实用时间和学术学习时间。同时,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注意科学分配以不同教学组织形式完成各种认知的、情感的、技能的等课堂教学目标任务的实用和学术学习时间。这样,课堂教学才能综合、全面、高效地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当然,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施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也不是一种课堂教学设计就可以大包大揽的。即使使用这些实施方法,也不能忘记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教给学生充足的认知策略,促进学生的元认知发展,培养学生主动营造或利用有助于学习的社会和物质环境的能力。教师也要积极发挥主导作用,做学生学习过程的参与者,实施课堂教学的民主化和活动化,分层次教学,还学生选择教育的自主权,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调控,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学习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