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门事件上海李雅bt:上海人印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07:55

    要说八四年第一次去上海,因为一次问路,上海人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么以后的几次,上海人更是给我留下了难忘的记忆。

    那是八六年的初春,窄暖还寒时,计生部门组织到南方学习,一去半个月,所以带着换季、换洗的衣服很多,整整一箱。当时还没有带轮子的旅行包,只好肩扛手提。

    学习结束后,市直单位的我们三位女同志,商量着顺道到上海看看。乘上一辆慢车咣铛铛、咣铛铛地熬时间。到了苏州车站,上来一男士,估计五十岁左右,面相很温和,穿着干净利落。他坐在对面,主动地与我们搭腔。才知道他已六十多岁现已退休了,回苏州老家探望八十多岁的老母亲,边说边拿出苏州特产让我们吃。听说我们是山东人,他又说我去过山东潍坊,那里有个电池厂,我是上海电池厂的技术员,去帮助指导技术工作。这一席话把我们拉近了。

    窗外早已黑下来,他关切地问。“你们是第几次来上海?”“第一次”。(同行者是第一次)“有人接站吗?”“没有”。“联系好住宿的地方哪?”“没有”。“啊呀,这可不得了,上海这么大,人那么多,你们三位女同志可咋办呢”,他惊呼着。我们这才注意到问题的严重性。天已完全黑了,到哪儿去,找谁呢?待了一会,这位老先生安慰我们说:,等下了火车,他帮着联系一下,我们这才放心地笑了。

    下了火车,老先生先去公用电话亭打电话,联系他厂里的招待所,说有床位,他高兴地带领我们前去。他执意要帮我们拿行李,我们互相谦让,最后让最年长的一位把行李交给他。我们仨人相互提着扛着,跟在老先生的后面。老先生步履矫健,一会儿就把我们拉下了一段距离。他又接过一个包去,还有些歉意地说:心急走得快,不好意思。到了招待所,舒了一口气,他又帮我们去办手续。招待所的人说,只有男客床位,没有女客床位。这时老先生头上冒出了汗。他与服务员吵了几句,服务员又帮着找附近几家旅馆,终于找到了。老先生又领着我们到了旅馆,待问清确有女床位时,他笑了,从自己的提包里又掏出三包苏州特产,给我们每人一包,走了。我们愣愣地站在那儿,不知说什么才好。谁也没想起问一下这位老先生姓啥名啥。想来,他若健在的话也已八十多岁了吧。遥祝他老人家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九二年,市政府组织市直部门到深圳考察,返程时,分两路,一路是走水路,乘船回潍,一路是乘飞机到上海转乘火车回潍。我选择了第二条线路。这一路约二十多人,但市里领导及领队都不在这一路,大家为到上海学习、吃、住、行犯了愁。突有一人想出个点子,说:发个电报给上海市政府办公室,让其帮助安排。抱着试试看,有人去邮局发了电报。时间很紧,第二天一早就到了飞机场,飞往上海。在飞机上我们猜测上海一方能否接到电报,是否达理这帮小城市里的小人物。下了飞机走出行李厅,一块醒目的牌子映入眼帘:接潍坊参观团。负责接待我们的是上海市市政府的一位女处长。她说,就是找车难,政府大楼里没有乘二十多人的车,现从“外办”借的车,怕大家热,要了带空调的。她说:“快一点钟了,先吃饭。”我们说:“在飞机上已吃过了。”她说:“从十点开始向机场赶,怕大家吃不好,已就近在机场所在地的一个区里安排好了。”在车上她又向我们介绍参观团到上海四天的行程路线。我们先后参观了四个区,多个街办,当地的党政领导都出面接待,并介绍经验。女处长还领着我们看了上海的景点,品尝了上海的所有小吃,陪同到商店购物,最后又为我们买上返程的卧铺票,送到车站。

   2000年,我带全市幼儿园园长到上海学习,上海的政府投入、办园理念、教育模式都让我们大开眼界,很受启发,学到不少的经验。园长们都是女性,利用休息时间愿意逛街,南京路、上海滩、城隍庙,大家一路步行,不知道路就向维持秩序的老大妈询问,他们都那么热情,让我们感动。上海的这些好人都让我给碰上了,你说巧不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