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瑶baby卖3点图片:专家解密道家的“种阳之法”阴跷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2:45:46

[转载]专家解密道家的“种阳之法”阴跷穴

(2011-06-09 21:13:09)转载 标签:

杂谈

分类: 道学 原文地址:专家解密道家的“种阳之法”阴跷穴作者:长风一啸

专家解密道家的“种阳之法”阴跷穴


   有的养生穴,只要好好去使用它们,自然就会感到阳气升腾,精力充沛。但这只是抛砖引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如何将养生保命的阳气固藏在体内使之不失,这才是在这里给大家“渔”的真经,就是道家的“种阳之法”。

   关于这一方法,历代祖师奉为绝秘。无论是各部丹经、还是无数道书,其中都有没有泄露,甚至还有“轻泄者必受天殃”之类的威吓言语。而我的老师仙学大师胡海牙先生却没有丝毫顾虑,毫无保留地把打开奇经八脉的入手方法奉献给了大家。
   八脉里有一个道家特殊的修炼穴位——阴跷穴,历代修炼家都视为珍宝,自古就有“阴跷一穴秘不宣”的说法。为什么这个穴位如此重要?这还要从庄子的一句“真人呼吸以踵”说起。
   俗话说,真传一句话,但有些话却被无数人越解释越含糊。“踵”是脚跟的意思,所以有的人说要用脚跟来呼吸,当然这在生理上讲不通;还有的人说“踵”是“接踵而来”的意思,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如此将养生真言文学化,更是小看庄子了。
   为了不再让众人猜来猜去,延误养生时机。老师在前人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实践,非常明确地告诉我们:“踵”其实就是阴跷穴。我们的脚跟处正是阴跷脉的起始端,再结合上古丹诀“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的说法,更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阴跷穴在哪里?按古人的说法,它就在人体的前阴与后阴之间的凹陷处。这个穴位与我们头顶上的百会穴是一条直线上的,是人体精气神的通道。它统摄着真气在全身正常运行,维持体内阴阳气血的平衡,是人体生命活动的要害部位。所以说,阴跷穴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这句话其实是借脚跟来暗讲阴跷穴的。
   有的朋友会想,既然阴跷的开端就在脚跟那儿,为什么意守脚跟又不行呢?我们说养生要抓核心,阴跷脉的核心就在阴跷穴,舍本求末肯定不对,如果仅仅意守脚跟上的阴跷脉,将意念放在脚后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结果后来身体都出毛病了。
   阴跷穴如何保养呢?实际上,激发阴跷穴最大潜能的方式就在静坐的时候。
   静坐的姿式,是所有的门派共同的,道家、佛家,都是一样。先找一个相对安静的房间,坐在地上或普通椅子都可以,然后下面垫一个坐垫,可以保证身体不后仰;百会(头顶)、颈椎、尾椎成一条直线,可以调整头的角度,体会一下全身放松的感觉;打个比方,好比橡皮筋,不是扎得很长,也不是松松垮垮,而是略微扎一下,这样的松紧度就是整个身体略微往上抬一下,再往回收一点的那个状态,这样我们就坐好了。
   就这样每天静坐15~20分钟,不必追求身体的反应,一切顺其自然。待用功日久,真气充裕以后,就会感觉腰间像有个暖水袋捂着一样,热呼呼的,异常舒适。这时只要把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即可。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人身本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同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
   当真气已经灌注到你的阴跷穴时,会感觉像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像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你就不要去管它了,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腹内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此时只管静心享受,自然就有源源不断的阳气升起,这便是古人不传六耳的种阳法了.zt  原文地址:禅密——秘法修为作者:悠闲客

禅密、是藏传佛教的一种秘法修为。它是一种迅速得气,对人身体内脏和身心,都起一定效应的功法。(特别对武学内功)特点|增气非常快。

以上讲了,关于内家功法的“混圆桩”和“坐禅”两种功法,如能在习这两种功的基础上,在进行一下,禅密功的锻炼,会对你武功(内功)的修为,起到事半功倍的效益。

禅密功,秘法修为分动功和静功两种,以下所讲的是动功。它是用特定的观想、导引、来实现整个功法过程的。练习此功法,必须要全身放松,收敛精神,从新调整呼吸。从而,达到气机运行,使之身心康乐,心安自在,以达内功存厚。

功法修练时要求,身体要做到,三七分立(即、脚跟七分,脚掌三分)。全身放松(但、不等于懈)展慧中(印堂穴)闭目远看,松密处(会阴穴)。在做功当中(练习时),要观想,自身的脊椎(关节),一节一节在动中运行。要用意念观想自身的尾骨、腰椎、胸椎、颈椎、部位使气在脊柱中运行。这样,上下往复练习,以达强身健身、得气、之作用。

要说明的是,它是佛教(藏传)一种迅速得气,增强内功的一种功法,如有兴趣,可多坚持练习,会得到意想不到的内功效益,不妨一试。以下是藏传佛教秘法(动功)修为具体方法:

一、蛹动

两脚左右开立,自然站立,重心放于脚跟,阖目(微闭双眼),双手自然放于体侧,密处(会阴穴)放松。意念,内气由脚向上至命门——大椎——胸椎——颈椎上行。(感觉气顺脊柱,一节一节向上爬行)称为蛹动。

二、摆动

同上,两脚左右开立,身体自然站直,双手掌心相对(在身体两侧)随身体(脊柱)左右摆动(左、右、左、----),在左右摆动的同时,意念同上。

三、扭动

同上,只是在左右摆动的同时,又增加了向左右扭动的动作。其它同上。

四、蠕动

蠕动,综合了以上,蛹、摆、扭、三个动作的组合。在此动作运行中,身体要放松,双手随脊柱的蛹、摆、扭、在身体(腹部)两侧化圆,(掌心朝内)。

五、收功

双手由身体两侧按于腹前(双手从叠)左手在里,右手在外。稍停片刻,功成。